芭蕉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芭蕉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時人們經(jīng)常吃香蕉,但可能很多人沒有吃過芭蕉,尤其是芭蕉心,其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比如芭蕉芯含有大量的鉀,現(xiàn)在很多人身體缺鉀,這時候多吃芭蕉心還是很有好處的,除此之外,也經(jīng)常會有人的牙齒會長蟲,同樣會出現(xiàn)疼痛,這時候同樣可以使用芭蕉心來幫助治療,其實芭蕉心還有很多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第一、芭蕉心的作用有哪些
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涂患處。
2、流動性紅色風疹。治方同上。
3、風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jié)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兩次。
6、腫毒初發(fā)。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第二、芭蕉的功效與作用
1.芭蕉含有大量糖類物質(zhì)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可充饑、補充營養(yǎng)及能量;
2.芭蕉性寒能清腸熱,味甘能潤腸通便,可治療熱病煩渴等癥;
3.芭蕉能緩和胃酸的刺激,保護胃黏膜;
4.芭蕉中含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物質(zhì),可以抑制血壓的升高;
5.芭蕉果肉甲醇提取物對細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消炎解毒;
6.芭蕉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可以防癌抗癌;
7.芭蕉味甘、性寒,入肺、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滑腸的功效;主治溫熱病、口煩渴、大便秘結(jié)、痔瘡出血等癥。
第三、如何挑選芭蕉
優(yōu)質(zhì)巴蕉果皮呈鮮黃或青黃色,梳柄完整,無缺只和脫落現(xiàn)象。單只香蕉體彎曲,果實豐滿、肥壯、色澤新鮮、光亮、果面光滑,無病斑、無蟲疤、無霉菌、無創(chuàng)傷,果實易剝離,果肉稍硬。購買香蕉時,人們往往愛揀色澤鮮黃、表皮無斑點的果實。其實這樣的巴蕉內(nèi)部還沒有完全脫澀轉(zhuǎn)熟,起來果肉硬而帶澀味,香氣不能充分散發(fā)出來。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芭蕉散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芭蕉散的功效有哪些嗎?吃芭蕉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芭蕉根(切片,焙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腸癰。
【用法用量】將豬胰子煮爛,蘸藥末食之。2-3次即愈。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孫欽武方
【處方】寒水石(煅鍛過)、蚌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丹毒熱瘡。
【用法用量】用芭蕉汁調(diào)涂,鵝翎掃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惠眼觀證》
【處方】糯米粥、芭蕉根。
【功能主治】折傷。
【用法用量】用糯米粥攤布帛上,以芭蕉根搗,放粥上,乘熱裹患處。雖時下甚痛,痛即便無事。
【摘錄】方出《百一》卷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一○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diào)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很多人對中藥芭蕉油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芭蕉汁(《衛(wèi)生雜興》),芭蕉樹水(《中級醫(yī)刊》(5):57,1959)。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莖 中的 液汁 。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插以導管,引流入容器供用?;蛞阅矍o搗爛絞汁亦可。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
【性味】①《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解毒。治熱病煩渴,驚風,癲癇,高血壓頭痛,疔瘡癰疽,湯火傷。
【附方】①小兒截驚:芭蕉汁、薄荷汁,煎勻,涂頭頂(留囟門)、涂四肢(留手足心)。(《衛(wèi)生雜興》)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我們知道了芭蕉油的功效與作用,芭蕉油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芭蕉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芭蕉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芭蕉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葉片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
【性味】甘淡,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中暑,腳氣,癰腫熱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腫毒初發(fā):芭蕉葉研末,和生姜汁涂。(《圣惠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芭蕉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芭蕉花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芭蕉花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芭蕉花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芭蕉花吧。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花蕾 或 花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
【性味】甘談微辛,涼。
【功能主治】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jīng)。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jīng)行不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燒存性研末。
【附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日華子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總得來說芭蕉花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芭蕉花具有如此多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芭蕉花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野芭蕉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guān)于野芭蕉的小常識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樹頭芭蕉的全株。
【原形態(tài)】樹頭芭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12m,無蠟粉。假莖胸徑15-25cm,淡黃色,帶紫褐色斑塊。葉柄細而長,有張開的窄翼,長40-60cm;葉片長圓形,長1.8-2.5m,寬60-80cm,基部心形,葉脈于基部彎成心形?;ㄐ蛳麓?,序軸無毛;苞片外面紫黑色,被白粉,內(nèi)面淺土黃色,每苞片內(nèi)有花2列;花被片淡黃色,離生花被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具小尖頭,合生花被片長為離生花被片的2倍或以上,先端3齒裂,中裂片兩側(cè)具小裂片。漿果幾圓柱形,長10-13cm,直徑4.4cm,果身直,成熟時灰深綠色,果柄長3.5-4.5cm,深綠色,密被白色短毛,果內(nèi)幾乎全是種子。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溝谷潮濕肥沃土中。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截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p>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野芭蕉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野芭蕉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芭蕉頭這種藥材嗎?
【別名】芭蕉、牙蕉、板蕉
【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 芭蕉 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 根 、 莖 和 花 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痛。用于感冒咳嗽,頭痛,高血壓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動不安,尿路感染,水腫;外用治中耳炎,創(chuàng)傷出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根或葉搗爛敷或研粉調(diào)敷患處。取芭蕉汁滴耳治中耳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于文章介紹的芭蕉頭,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芭蕉根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芭蕉根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根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漢書》),天苴(《史記》徐廣注),綠天、扇仙(《群芳譜》),香蕙、甘露樹、大葉芭蕉。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質(zhì)1.19%、粗纖維素49.69%。
【性味】①《本草備要》:"味甘,大寒。"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附方】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節(jié)煩熱: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圣惠方》)
【備注】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芭蕉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芭蕉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芭蕉根對身體進行調(diào)理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