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芭蕉散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芭蕉散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芭蕉散的功效有哪些嗎?吃芭蕉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芭蕉根(切片,焙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腸癰。
【用法用量】將豬胰子煮爛,蘸藥末食之。2-3次即愈。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孫欽武方
【處方】寒水石(煅鍛過)、蚌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丹毒熱瘡。
【用法用量】用芭蕉汁調涂,鵝翎掃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七引《惠眼觀證》
【處方】糯米粥、芭蕉根。
【功能主治】折傷。
【用法用量】用糯米粥攤布帛上,以芭蕉根搗,放粥上,乘熱裹患處。雖時下甚痛,痛即便無事。
【摘錄】方出《百一》卷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一○
有時候人們往往會莫名其妙的感覺自己情緒煩躁,無來由的發(fā)火等,這是臟腑中需要調理的征兆。中藥方劑可以溫和的梳理潛藏在我們身體中的各種負面元素,使得我們心情變得平靜。
擴展閱讀
芭蕉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芭蕉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芭蕉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葉片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
【性味】甘淡,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中暑,腳氣,癰腫熱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腫毒初發(fā):芭蕉葉研末,和生姜汁涂。(《圣惠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于中藥芭蕉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芭蕉花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芭蕉花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芭蕉花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芭蕉花吧。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花蕾 或 花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
【性味】甘談微辛,涼。
【功能主治】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jīng)。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jīng)行不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燒存性研末。
【附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日華子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總得來說芭蕉花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芭蕉花具有如此多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芭蕉花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野芭蕉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野芭蕉的小常識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樹頭芭蕉的全株。
【原形態(tài)】樹頭芭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12m,無蠟粉。假莖胸徑15-25cm,淡黃色,帶紫褐色斑塊。葉柄細而長,有張開的窄翼,長40-60cm;葉片長圓形,長1.8-2.5m,寬60-80cm,基部心形,葉脈于基部彎成心形?;ㄐ蛳麓?,序軸無毛;苞片外面紫黑色,被白粉,內面淺土黃色,每苞片內有花2列;花被片淡黃色,離生花被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具小尖頭,合生花被片長為離生花被片的2倍或以上,先端3齒裂,中裂片兩側具小裂片。漿果幾圓柱形,長10-13cm,直徑4.4cm,果身直,成熟時灰深綠色,果柄長3.5-4.5cm,深綠色,密被白色短毛,果內幾乎全是種子。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溝谷潮濕肥沃土中。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截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注意】《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p>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野芭蕉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野芭蕉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芭蕉頭這種藥材嗎?
【別名】芭蕉、牙蕉、板蕉
【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 芭蕉 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 根 、 莖 和 花 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痛。用于感冒咳嗽,頭痛,高血壓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動不安,尿路感染,水腫;外用治中耳炎,創(chuàng)傷出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根或葉搗爛敷或研粉調敷患處。取芭蕉汁滴耳治中耳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于文章介紹的芭蕉頭,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資料,這樣就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正確的進行治療。
芭蕉根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芭蕉根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芭蕉 的 根莖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漢書》),天苴(《史記》徐廣注),綠天、扇仙(《群芳譜》),香蕙、甘露樹、大葉芭蕉。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質1.19%、粗纖維素49.69%。
【性味】①《本草備要》:"味甘,大寒。"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附方】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節(jié)煩熱: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圣惠方》)
【備注】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芭蕉根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芭蕉根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芭蕉根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芭蕉渾身都是寶,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藥用價值,不同的搭配有著不同的治療效果,那么芭蕉到底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我們在食用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就跟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藥用價值
芭蕉和香蕉同屬一科,外形相似,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芭蕉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xiàn)代醫(y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芭蕉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二、芭蕉果肉
1、功能主治
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2、附方
(1)治消渴,口舌干燥,骨節(jié)煩熱
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圣惠方》)
(2)治黃疸病
芭蕉根三錢,山慈姑二錢,膽草三錢。搗爛,沖水服。(《湖南藥物志》)
(3)治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
旱蓮子一兩,芭蕉根一兩。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圣惠方》)
(4)治血崩、白帶
芭蕉根半斤,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江西草藥》)
(5)治胎動不安
芭蕉根二至三兩。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6)治高血壓
芭蕉根莖煎汁,或同豬肉煮食。(《浙江民間草藥》)
(7)治發(fā)背欲死
芭蕉搗根涂上。(《肘后方》)
(8)治瘡口不合
芭蕉根取汁抹之。(《仁齋直指方》)
(9)治疔瘡走黃
芭蕉根搗汁一宮碗灌之。(《冷廬醫(yī)話》)
(10)治小兒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
搗芭蕉汁涂之。(《子母秘錄》)
(11)治風蚛牙、頤頰腮腫痛
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熱漱牙腫處。(《昔濟方》)
芭蕉葉
1、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中暑,腳氣,癰腫熱毒,燙傷。
3、附方
(1)治腫毒初發(fā)
芭蕉葉研末,和生姜汁涂。(《圣惠方》)
(2)治燙傷
芭蕉葉適量,研末。水泡已破者,麻油調搽;水泡未破者,雞蛋清調敷。(《江西草藥》)
芭蕉花
1、功能主治
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jīng)。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jīng)行不暢。[8]
3、附方
(1)治心痹痛
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日華子本草》)
(2)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
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忌魚、羊、生冷、蛋、蒜。(《滇南本草》)
(3)治怔忡不安
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湖南藥物志》)
(4)治肺癆
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5)治心絞痛
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江西草藥》)
(6)治胃痛
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貴州草藥》)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芭蕉的各個部位的營養(yǎng)價值與醫(yī)藥價值有了詳細的了解了呢,芭蕉藥用價值非常豐富,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選擇哪種方法來進行治療,以上介紹的有關芭蕉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芭蕉子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山芭蕉子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山芭蕉子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 野蕉 的 種子 。果實成熟時,采收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粗壯草本。莖直立,高2~3米,具匐枝。單葉7~9片,螺旋狀排列,葉柄具深槽,下部具葉鞘;,葉片長橢圓形,長1~2米,寬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脈特別隆起,有羽狀平行脈。穗狀花序下垂;花單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紅色,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覆船狀,脫落;在花束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萼與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狀,成長后一邊縱裂至基部,淺黃白色,長3~4厘米;花冠多為唇形,花瓣矩圓形,長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圓形。漿果肉質,微彎曲,有微棱,長8~10厘米,直徑2~2.5厘米,熟時淺黃色。種子黑色,略圓形。花期3~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邊、低丘陵、斜坡。分布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苦辛,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破瘀血,通大便。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錢。
【注意】無瘀血者忌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以上就是山芭蕉子的一些相關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山芭蕉子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