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脈旋覆花的功效是什么?
真正的養(yǎng)生是什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顯脈旋覆花的功效是什么?”,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顯脈旋覆花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可以開出白色的小花,氣味有淡淡的幽香,而且其中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進行入藥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一般可以用于消腫止痛,對于身體疼痛也有一定的緩解功效,對身體非常好,而且還可以有效治療一些身體疾病。
顯脈旋覆花的功效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消積止痛。
形態(tài)特征/顯脈旋覆花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有單生或少數(shù)簇生的莖,及被長茸毛的芽。莖直立,高20-70厘米,基部徑約2-3.5毫米,全部被開展的、上部被極密的具疣狀基部的黃褐色長硬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細長分枝,下部有較密的葉;節(jié)間長2-4厘米,或在莖上部更長。
葉多少開展,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較小;下部和中部葉長5-10顯脈旋覆花
厘米,寬2-3.5厘米,下部漸狹成長柄,邊緣從中部以上有淺或明顯的鋸齒,上部急狹,頂端稍尖,兩面有基部疣狀的糙毛,但葉脈在下面有開展的長密毛;側(cè)脈約4對,彎曲,幾與下部葉緣平行;上部葉小,無柄。頭狀花序在枝端單生或少數(shù)排列成傘房狀,徑1.5-2.5厘米;花序梗細長??偘肭蛐?,長6-8毫米;總苞片4-5層,外層稍短。
橢圓披針形,上部或頂端葉質(zhì),被長糙毛,下部革質(zhì),但最外層常較長,橢圓狀或線狀披針形,全部葉質(zhì),內(nèi)層線狀披針形,頂端紫紅色,近膜質(zhì),有柔毛和緣毛。舌狀花較總苞長2倍,舌片白色,長8-9毫米,線狀橢圓形;管狀花花冠長5-6.5毫米,黃色,有尖卵圓三角形裂片;冠毛白色,后稍帶黃色,
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有達20個糙毛。瘦果圓柱形,有細溝,長2-2.5毫米,被絹毛?;ㄆ?-10月,果期9-12月。
此種有相當大的變異,特別是頭狀花序的多少和大小,總苞片內(nèi)層與外層長度的差別,內(nèi)層總苞片葉質(zhì)部分的長短和葉形等,常不完全一致。但從毛茸、舌片形狀、顏色等來看,仍以作為一種為適宜。此種外形極似紫菀屬的一些種,在該屬中,僅與產(chǎn)于不丹的西孟旋覆花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旋覆花,那么旋覆花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英文名】FLOS INULAE
【別名】金沸草[全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黃花子、金錢花、驢兒菜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 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或 歐亞旋覆花 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 頭狀花序 。夏、秋二季花開放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陰干或曬干。
【性狀】本品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2cm。總苞由多數(shù)苞片組成,呈覆瓦狀排列,苞片披針形或條形,灰黃色,長4~11mm;總苞基部有時殘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狀花1列,黃色,長約1cm,多卷曲,常脫落,先端3齒裂;管狀花多數(shù),棕黃色,長約5mm,先端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shù)白色冠毛,長5~6mm。有的可見橢圓形小瘦果。體輕,易散碎。氣微,味微苦。
【鑒別】(1)本品表面觀:苞片非腺毛1~8細胞,多細胞者基部膨大,頂端細胞特長;內(nèi)層苞片另有2~3細胞并生的非腺毛。冠毛為多列性非腺毛,邊緣細胞稍向外突出。子房表皮細胞含草酸鈣柱晶,長約至48μm,直徑2~5μm ;子房非腺毛2 列性,1列為單細胞,另列通常2 細胞,長90~220μm。苞片、花冠腺毛棒槌狀,頭部多細胞,多排成2 列,圍有角質(zhì)囊,柄多細胞,2 列。花粉粒類球形,直徑22~33μm,外壁有刺,長約3μm,具3 個萌發(fā)孔。
【炮制】 旋覆花 :除去梗、葉及雜質(zhì)。
【性味】苦,辛、咸,微溫。
【歸經(jīng)】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用于風寒咳嗽,痰飲蓄結(jié),胸膈痞滿,喘咳痰多,嘔吐噫氣,心下痞硬。
【用法用量】3~9g,包煎。
【貯藏】置干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旋覆花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旋覆花根。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Inula, root of Linearleaf Inula, root of British Inula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歐亞旋覆花的根。
【原形態(tài)】1.旋復花,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具須根。莖單生或簇生,綠色或紫色,有細縱溝,被長伏毛。基部葉花期枯萎 ,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3cm,寬1.5-4.5cm,先端尖,基部漸狹,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無柄,全緣或有疏齒,上面具疏毛或近無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點,中脈和側(cè)脈有較密的長毛;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徑3-4cm,多數(shù)或少數(shù)排列成疏散的傘房花序;花序梗細長;總苞半球形,徑1.3-1.7cm,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最外層帶葉質(zhì)而較長;外層基部革質(zhì),上部葉質(zhì);內(nèi)層干膜質(zhì);舌狀花黃色,較總苞長2-2.5倍;舌片線形,長10-13mm;管狀花花冠長約5mm,有三有披針形裂片;冠毛白色,1輪,有20余個粗糙毛。瘦果圓柱形,長1-1.2mm,有10條縱溝,被疏短毛?;ㄆ?-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50-2400m的山坡路旁、濕潤草地、河岸和田埂上。
【性味】味咸;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平喘咳;解毒生肌。主風濕痹痛;喘咳;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①續(xù)斷筋:旋復花根洗凈,搗,量瘡大小,取多少敷之,日一易之,以瘥為度。(《救急方》)②治面寒疼:旋復根、水牛肉。煎服。(《滇南本草》)
【各家論述】1.《別錄》:主風濕。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旋覆花根,旋覆花根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旋覆花根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旋覆代赭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旋覆代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旋覆代赭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旋覆代赭湯。
分類
理氣劑-降氣。
組成
旋覆花三兩(9g) 入?yún)⒍?6g) 生姜五兩(10g) 代赭石一兩(9g) 甘草炙,三兩(6g) 半夏洗半升(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解
本方原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表證經(jīng)汗、吐、下后,邪雖去而胃氣已傷,伏飲內(nèi)動,胃失和降,故心下痞鞕,噫氣頻作,嘔吐、呃逆。胃虛宜補,痰濁宜化,氣逆宜降,治當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溫,下氣化痰,降逆止噫,為君藥。代赭石甘寒質(zhì)重,降逆下氣,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嘔噫,為臣藥。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生姜辛溫,祛痰散結(jié),降逆止嘔,兩藥合用,協(xié)助君、臣藥,增強其降逆止嘔之功;胃氣虛弱,以人參、大棗、甘草益氣補中以療胃虛,且可防金石之品傷胃,均為佐藥。
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兼使藥之用。諸藥相合,標本兼顧,共奏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使胃氣復,痰濁消,氣逆平,則痞滿、噫氣、嘔呃自除。
方歌
旋覆代赭用人參,半夏姜甘大棗臨, 重以鎮(zhèn)逆咸軟痞,痞鞕?quán)鏆饬δ芙?/p>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旋覆代赭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旋覆代赭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代赭旋覆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代赭旋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代赭旋覆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代赭旋覆湯
分類
理氣劑-降氣。
組成
旋復花9克、代赭石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棗4枚。
用法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功效
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胃氣上逆而致的胃脘痞悶、噯氣、呃逆、嘔吐等證。證見胃脘脹滿、噯氣、呃逆或惡心哎吐,苔白滑,脈弦滑無力者。
方解
本方主治胃虛痰阻,氣逆不降之證。以心下痞鞕,噫氣頻作,嘔呃,苔白滑,脈弦虛為證治要點。
方歌
旋復代赭痞在中,噫氣不除飲氣沖。參草姜棗半夏予,赭輕姜重方奏功。
注意事項
暫無資料。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代赭旋覆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代赭旋覆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顯脈羅傘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別名】三葉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顯脈羅傘的全株。
【原形態(tài)】直立或蔓生小灌木,高約2m。小枝灰褐色,無刺,小枝及傘梗幼時有棕色短柔毛。常狀復葉,有小葉3-5枚;葉柄微有小刺;小葉片堅紙質(zhì),橢圓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11-20cm,寬5-7cm,邊緣具明顯細鋸齒,側(cè)脈10-20對或更多。傘形花序3-6枚,組成8-28cm的總狀花序;花萼筒狀;花瓣5,在花蕾時鑷合狀排列;雄蕊5;子房2-3室。果實近球形,直徑4-6mm,宿存花柱長1-1.2mm?;ㄆ?-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內(nèi)、山谷、溪旁。
【性味】微苦;甘;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jīng)絡;壯陽。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陽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注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介紹了顯脈羅傘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顯脈羅傘,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旋花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旋花能正確科學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狗狗秧、打碗花
【來源】旋花科打碗花屬植物 旋花 Calystegia japonica Choisy,以 根狀莖 及 全草 入藥。夏秋連根狀莖一起挖出,洗凈切段,曬干;或揀一部分根狀莖單用。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降壓,利尿,接骨生肌。高血壓,小便不利;外用治骨折,創(chuàng)傷,丹毒。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本經(jīng)》
知道了旋花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才可以得到它預期的效果。
導讀:旋覆代赭湯怎么做?旋覆代赭湯,中醫(yī)方劑名。具有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功效。那么旋覆代赭湯怎么做?下面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旋覆代赭湯吧。
【方劑名】
旋覆代赭湯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旋覆花、半夏(洗)、甘草(炙)各9g、人參、代赭石各6g,生姜15g,大棗(擘)4枚。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
旋覆代赭湯人參,半夏姜棗甘草臨,降逆化痰益胃氣,胃虛痰阻力能盡。
【方解】
本方證由胃虛痰阻,氣逆不降所致。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下行為順。胃氣虛則升降失常,胃氣因虛而上逆,則噫氣頻作,反胃嘔吐,或吐涎沫;胃虛運化失職,濕聚生痰,痰阻氣機,則心下痞;舌苔白滑,脈弦而虛,為中虛痰阻之征。胃虛宜補,痰濁宜化,氣逆宜降。雖實虛并見,但以氣逆痰阻為主,治宜降逆化痰,兼以益氣和中。方中旋覆花功專下氣消痰,降氣止噫,為治痰阻氣逆之要藥,重用為君藥。代赭石質(zhì)重而沉降,善鎮(zhèn)肝胃之沖逆,墜痰涎、止嘔吐,為臣藥。半夏、生姜祛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人參、炙甘草、大棗健脾益胃,以復中虛,共為佐藥。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兼使藥之用。諸藥合用,集祛痰、降逆、補虛于一方,使痰除、氣降、脾健,諸證自愈。
【功效與作用】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
胃虛痰阻證。噫氣頻作,心下痞,反胃嘔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脈弦而虛。
【配伍特點】
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使痰涎得消,逆氣得平,中虛得復,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噯氣、嘔呃可止。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虛痰阻,氣逆不降的代表方,以心下痞,嘔吐,噫氣,苔白滑,脈弦虛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淺表性胃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胃炎、胃擴張、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不全梗阻、神經(jīng)性呃逆等屬胃虛痰阻者。
【加減化裁】
若胃氣不虛者,可去人參、大棗,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鎮(zhèn)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陳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使用注意】
胃虛有熱之嘔吐、呃逆、噯氣者不宜使用本方。因方中代赭石、半夏有降逆作用,妊娠嘔吐者不宜用之。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2、方論選錄許宏《金鏡內(nèi)臺方議》卷8:汗吐下后,大邪雖解,胃氣已弱而未和,虛氣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氣不除者。與旋覆花下氣除痰為君,以代赭石為臣,而鎮(zhèn)其虛氣;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氣,除痞散硬為佐;人參、大棗、甘草之甘,而調(diào)緩其中,以補胃氣而除噫也。
以上就是旋覆代赭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