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胃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強胃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強胃散是一種通過很多的成分制成粉末狀的藥物。這種藥物對我們?nèi)梭w是有一定的功效的和作用,但是它還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不過它的副作用還是比較少的,而且它的用法用量跟他的適用人群是有一定的禁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具體功效與作用,那么強胃散的功效與作業(yè)是什么?
強胃散特點:1.起效快,2分鐘內(nèi)開始緩解胃痛,胃脹,惡心,嘔吐等癥狀
2.安全性高,中成藥粉,二歲以下兒童均可以使用
3.酸甜味,服藥的順應(yīng)性高
4.鐵罐包裝,攜帶方便。成藥為藥粉,有水無水均可服用,使用方便
5.生津解酒,止渴除煩,強胃健身,家庭必備良藥。
效能:消化不良、胃酸過多、食欲不振、積食吐瀉、腹痛胃弱、口渴酒醉、健胃固腸用法:成人每次二匙,七至十五歲一匙,四至七歲1/2,二至四歲1/4,未滿二歲1/8一日三次,以開水或清水服用。(添附1公克量匙)
現(xiàn)代人由于緊張的生活步調(diào)、勞碌奔波、飲食習(xí)慣不規(guī)則、加上經(jīng)常性的應(yīng)酬、飲酒以及刺激性食物的作用之下,極易引發(fā)腸胃不適,例如: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脹氣、胃灼熱及胃痛等,通常使用居家常備胃腸藥即可解除胃腸不適癥狀。
張國周強胃散所含的甘草具有健脾益氣、調(diào)和諸藥的效果,它也有消炎、緩下、祛寒、解毒的功效;丁香具有健胃、驅(qū)風(fēng)、消脹治胃寒的功能。
效能:消化不良、胃酸過多、食欲不振、腹痛胃弱、口渴酒醉、健胃固腸。胃潰瘍的患者最好由醫(yī)師診斷、治療;孕婦及未滿三個月之嬰兒,不建議服用。ys630.COm精選閱讀
調(diào)胃散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調(diào)胃散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白芍藥、桔梗、紫蘇、檳榔、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脹滿。
【用法用量】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六
【處方】人參(去蘆)、陳皮(去白)、白術(shù)、蒼術(shù)、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縮砂仁、厚樸(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藥、石蓮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
【用法用量】豬肉拌食。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六
【處方】藿香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2兩,半夏曲(每1兩用生姜3兩半)2兩,厚樸(每1兩用姜1兩拌制)2兩。
【制法】上同為細末。
【功能主治】陰陽氣不和,三焦痞隔,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四時傷寒,頭目肢節(jié)疼痛,心腹脹滿,嘔逆惡心,痰涎咳嗽,手足虛腫,五種隔氣噎塞,寒熱水瀉諸痢,婦人產(chǎn)后蓐勞,脾胃不和,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本方為細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調(diào)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
【處方】水銀、舶上硫黃。
【制法】上研至黑。
【功能主治】傷寒嘔吐,四肢厥逆清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重者2錢,米飲送下。
【摘錄】《傷寒標(biāo)本》卷下
【處方】蒼術(shù)(米泔浸去粗皮)8錢,厚樸(姜汁炒)5錢,陳皮5錢,茯苓2錢,丁香2錢,甘草2錢,白術(shù)2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熱助手少陽火入于手太陰肺,故紅點如斑,出于皮毛間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溫服;或研細,沸湯入鹽點服2-3錢。
【摘錄】《痘科類編釋意》卷四
【處方】人參3錢,白術(shù)2錢半,甘草(炙)1錢,白茯苓1錢,罌粟子1錢,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錢,丁香半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積熱。
【用法用量】服桃枝丸取積熱后用此方。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三
【處方】紫背荷葉(焙)半兩,黃耆(銼)1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生姜蜜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八
【處方】大黃(銼,炒)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生干地黃(焙)1兩,菖蒲(銼)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柴胡(去苗)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黃連(去須)3分,桂(去粗皮)半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焙干炒)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大便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心、食前以溫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調(diào)胃散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調(diào)胃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xí)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dǎo)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活胃散的做法。
【處方】五靈脂(醋炒)2錢,白胡椒4分,西紅花1錢,公丁香4分,廣木香4分,枳殼(麩炒)2錢,雄黃面4分,凈巴豆霜4分。
【制法】上為細末,每包2分重,每袋裝6包。
【功能主治】去胃寒,助消化,止痙利便。主胸膈脹滿,胃部時作疼痛,嘔吐嘈雜,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每次服1包,以舌舐藥粉咽下,服后1小時再飲水為佳,1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蘭州方)
像活胃散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經(jīng)過反復(fù)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后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xiàn)什么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導(dǎo)讀: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清胃散,中醫(yī)方劑名。那么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清胃散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清胃散
【出處】
《脾胃論》
【組成】
生地黃、當(dāng)歸身各6g,牡丹皮9g,黃連6g(夏月倍之),升麻9g。
【方歌】
清胃散中當(dāng)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方解】
方中黃連苦寒,清瀉胃腑之火為君藥。升麻清熱升散,宣達郁遏之伏火;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清熱涼血,三藥共為臣藥。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可助消腫止痛,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jīng)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功。
本證為胃有積熱,熱循足陽明經(jīng)脈上攻所致。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fā)熱,唇舌頰腮腫痛,牙齦腐爛等,皆是火熱攻躥為害。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癥。方用苦寒之黃連為君,直瀉胃腑之火。升麻為臣,清熱解毒,升而能散,可宣達郁遏之伏火,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且寓火郁發(fā)之之意。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藥。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血,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jīng)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
【功效與作用】
清胃涼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fā)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用法】
上藥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F(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配伍特點】
升麻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fā)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熱證或血熱火郁者均可使用。臨床以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jīng)痛、痤瘡等屬胃火上攻者。
【加減化裁】
若牙齦腫痛甚者,可稍加細辛以止痛;兼腸燥便秘者,加大黃通便泄熱;口渴飲冷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熱生津;齒衄者,加牛膝導(dǎo)血熱下行。
【使用注意】
牙痛屬風(fēng)寒或腎虛火炎者,不宜使用本方。
以上就是清胃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biāo)。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建胃散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dāng)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30克 川黃連(去須)30克 白術(shù) 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 縮砂仁15克 干姜15克(炮)木香15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泄瀉,身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75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卷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兩,川黃連(去須)1兩,白術(shù)半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縮砂仁半兩,干姜半兩(炮),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泄瀉,身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由上文可知建胃散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dāng)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平胃散。
【處方】蒼術(shù)(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陳皮(去白),各三斤二兩。甘草(炒)三十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惡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或發(fā)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并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二片,干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棗,帶熱服,空心,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受拜平胃散(《雜類名方》)、節(jié)金飲子(《普濟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處方】蒼術(shù)120克(去黑皮,搗為粗末,炒黃色)厚樸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60克(洗令凈,焙干)甘草30克(炙黃)
【制法】上藥四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燥濕運脾,行氣和胃。治濕困脾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心,噯氣吞酸,常多泄瀉,肢體沉重、怠惰嗜臥,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棗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備注】方中重用蒼術(shù)燥濕運脾為君;厚樸行氣化濕,消脹除滿為臣;陳皮行氣化滯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成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平胃散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調(diào)氣平胃散。
【處方】木香 烏藥 白豆蔻仁 檀香 砂仁各3克 藿香3.6克 蒼術(shù)4.5克 厚樸(姜汁炒)陳皮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芳香辟穢,調(diào)氣和中。主冒犯不正之氣,胃氣不和,腹痛脹滿。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一
【別名】調(diào)氣和胃散
【處方】白豆蔻2錢,丁香2錢,檀香2錢,木香2錢,藿香4分,砂仁4錢,甘草6錢,蒼術(shù)8錢,厚樸5錢,陳皮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卒暴尸厥,觸犯邪氣,昏暈卒倒無所知。胃氣不和,脹滿腹痛。
【用法用量】調(diào)氣和胃散(《赤水玄珠》卷十六)。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三十九
【處方】厚樸(姜炒)1錢半,陳皮1錢半,蒼術(shù)1錢半,甘草8分,砂仁8分,檀香8分,白豆蔻(去殼,微炒)8分,藿香8分。
【功能主治】穢氣感觸,或冒寒邪,脹滿腹痛,惡心。
【用法用量】生姜為引,水煎,溫服。
【摘錄】《會約》卷八
以上就是對調(diào)氣平胃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