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荊作用和功效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路邊荊作用和功效”,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路邊荊也叫白馬骨,是一種生長于路邊、山坡、灌木叢中的植物,主要在我國南方生長。路邊荊作用和功效主要用于婦科疾病,在民間如果女性產(chǎn)后出現(xiàn)寒熱、尿血等整形,就會用路邊荊來進行治療。路邊荊具有祛風、清熱、解毒等功效,一起來了解下路邊荊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吧~
一、【白馬骨是什么】白馬骨別名路邊金、滿天星、路邊雞、六月冷等,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株。生于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主要分布于我國中部及南部。秋季成熟挖根,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二、【白馬骨的功效與作用】
白馬骨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腰腿痛,痢疾,水腫,目赤腫痛,喉痛,齒痛,婦女白帶,癰疽,瘰疬等癥,效果顯著。
1、“根:煮雞子,可治齒痛?!背鲎杂凇秾庎l(xiāng)縣志》;
2、“祛風毒,除風熱,清利頭目。治偏、正頭痛,牙、喉痛,胸膈虛熱?!背鲎杂凇恫菽颈惴健?
3、“治濕熱黃疸,小兒疳積,肚大青筋,目中起翳,咳嗽痰中帶血,婦人產(chǎn)后寒熱,尿血,濕熱腳氣?!背鲎杂凇督髅耖g草藥》;
4、“治眉棱骨痛?!背鲎杂凇度荼静荨?
5、“治傷寒,中暑,發(fā)狂亂語,火癥,亦退身熱?!背鲎杂凇渡菟幮詡湟?。
三、【白馬骨的藥用價值】
1、路邊荊根一至二兩。水煎去渣,打鴨蛋二枚,同煎服??芍窝例X痛;
2、白馬骨根一兩,小金錢草(天胡荽)一兩。水煎,二次分服??芍螡駸狳S疸;
3、路邊荊根一至二兩。以豬大腸半斤燉湯,以湯煎藥服??芍文c風,臟毒,便血;
4、路邊荊根一至二兩。以豬精肉二、三兩煎湯,以湯煎藥服。可治婦人白帶;
5、白馬骨根-至二兩,用瘦豬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藥服??芍慰人蕴抵袔а?
四、【白馬骨和六月雪的區(qū)別】
白馬骨和六月雪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過都屬茜草科;其形狀相識,功效也差不多,因此很難分辨。
五、【白馬骨的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0-15g(鮮者30-60g)。
2、外用:適量燒灰淋汁涂,煎水洗或搗敷。
六、【白馬骨的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慎服;
ys630.coM延伸閱讀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荊黃湯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荊芥穗30克 人參15克 甘草7.5克 大黃9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暴吐,上焦熱氣所沖,脈浮而洪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調檳榔散6克,空腹時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荊芥穗5錢,人參2錢5分,大黃1錢5分,甘草1錢,檳榔1錢5分,木香7分5厘,輕粉5厘。
【功能主治】心經(jīng)之火郁于肺經(jīng),干疥瘙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檳榔以后3味為細末,荊芥穗等4味水煎,去滓,調末服。
【摘錄】《瘍科選粹》卷六
【處方】枳殼、大黃、荊芥、樸消、梔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氣閉不通,臟腑痞結。
【用法用量】每用1錢,燈心湯調服,1日2-3服。立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二
【處方】大黃、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服。以利為度。
【摘錄】《袖珍》卷二引張子和方
【處方】荊芥4兩,大黃1兩。
【功能主治】風熱結滯,或生瘡癤;風熱上壅,臟腑實熱,咽喉腫痛,大便秘結;惡瘡生背脅、頭腦、四肢要害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煎6分,空心服。
【注意】非實熱不可服。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處方】荊芥穗1兩,人參5錢,甘草2錢半,大黃3錢。
【制法】上為粗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上焦氣熱所沖,暴吐,脈洪而浮;心經(jīng)之火郁于肺經(jīng),干疥搔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水1盞,煎至1盞,去滓,調檳榔散2錢,空心服。
【摘錄】《保命集》卷中
以上就是本文對荊黃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牡荊的簡介
牡荊(讀音:[mǔ jīng] 學名:Vitex negundo 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shù)鋸齒,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牡荊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牡荊子含丁香酸(syry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牡荊木脂素(vitexlignan),以及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acid0。還含揮發(fā)油,主要存在于宿萼中,含量約為 0.05%。
2、功效作用
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主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或浸酒。
3、臨床應用
3.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3.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3.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3.5、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3.6、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7、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3.8、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3.9、莖:灼瘡發(fā)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牡荊的市場信息
1、牡荊的價格
牡荊的價格約為1.5元/50克。
2、牡荊的選購方法
果實圓錐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圓,有花柱脫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長約3mm,直徑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細絨毛,包被整個果實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齒裂,外面有5-10條脈紋。果實表面棕褐色,堅硬,不易破碎。斷面果實較厚,棕黃色,4室,每室有黃白色種子1枚或不育。氣香,味苦、澀。 以顆粒飽滿、氣香者為佳。
3、牡荊的保存方法
牡荊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中藥路邊草,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路邊草在調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星星蒿、花葉魚鰍串、雞兒腸。
【來源】為菊科植物 窄葉雞兒腸 的 全草 。夏、秋采收,陰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藤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近無柄,披針形,長1.5~5厘米,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或深裂。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片長圓形或倒卵形,赤紫色;邊花白色,舌狀;心花管狀,黃色,長約3毫米,有5齒。瘦果無冠毛,倒卵形、扁平,黑色,有毛?;ㄆ谇锛?。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區(qū)或平川的路旁。分布于陜西及中部各省。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祛瘀解毒,治小兒疳積,腹瀉,痢疾,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通過本篇文章對路邊草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路邊草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藥布荊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布荊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別名】五指疳、五指風、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山牡荊 的 根 或 樹干心材 。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曬干。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10~20米。樹干心材黃褐色,有強烈臭氣。掌狀復葉對生,葉柄長5~10厘米;小葉5枚,很少3枚,中間小葉最大,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上面散生白色腺點,下面有黃色腺點。圓錐花序腋生,長10~20厘米,被灰色小毛;苞片線形;花萼杯狀,截頭形,被小柔毛,結果時擴大如盤;花冠黃白色。核果卵圓形,下部有宿存花萼?;ㄆ谇锬┒?。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鎮(zhèn)靜退熱。治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喘咳,氣促,小兒發(fā)熱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布荊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荊顆粒是由中醫(yī)古方而演變而來的,里面的醫(yī)藥成分大多數(shù)都是重要,而且副作用比較好,治療的范圍也都比較廣,一般治療感冒著一些東西,很多患者朋友們都會選擇荊防顆粒,不過在使用荊防顆粒的時候,也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項,需要大家謹記于心,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荊防顆粒屬于非處方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或耐受性,也不會在體內蓄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的特點。
荊防顆粒是中醫(yī)古方——荊防敗毒散演變而來,由荊芥、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甘草11味藥材組成,其輔料為蔗糖粉。那么,荊防顆粒有什么作用'荊防顆粒是一種顆粒劑的感冒用藥,主治發(fā)汗解表,散風祛濕。適合患風寒感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等感冒癥狀的人服用。
因此,荊防顆粒是屬于中成藥,其特點是副作用小。而且很多患者在服用過荊防顆粒后,都表示其功效作用好,特別是治愈風寒感冒的療效不錯。同時,廣大感冒患者要明白,不同感冒,是需要對癥下藥的。若是選對藥,不僅效果好,而且起效也快。而荊防顆粒就是針對風寒感冒的一種中成藥。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或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加重,并有其他嚴重癥狀如胸悶、心悸等時應去醫(yī)院就診。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不知道大家對牡荊瀝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牡荊瀝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牡荊汁(《登真隱訣》)。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牡荊 的 莖汁 。
【制法】將新鮮荊木裁成尺余長之小段,兩端架于磚上,其下以火燒之,則莖汁從兩端瀝出,以器承取之。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除風熱,化痰涎,通經(jīng)絡,行氣血。治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痢,火眼。
【用法用量】內服:沸水沖,1~2兩。外用:涂敷或點眼。
【附方】①治中風口噤:荊瀝,每服一升。(《范汪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通過本篇文章對牡荊瀝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牡荊瀝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牡荊瀝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牡荊瀝的重要性。
說到荊槐散,大家應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荊芥穗 槐花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牙宣出血或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擦牙,仍煎點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處方】槐花、荊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宣出血,或痛。
【用法用量】擦牙;另煎點服。
【摘錄】《直指》卷二十一
【處方】荊芥穗、槐花(炒)、枳殼(麩炒,去瓤)、黃耆(銼)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鼠乳牡痔,便血,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以上就是對荊槐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荊瀝飲子的制作方法。
【處方】荊瀝3合,竹瀝3合,梨汁3合。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痙,口噤。
【用法用量】上藥相合令勻,令溫,分2次灌之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荊瀝2合,生葛根汁1合,蜜1匙,竹瀝2合,生地黃汁1合。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手腳不能轉動,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令勻,溫服半合,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荊瀝3合,生葛根汁2合,蜜1匙,竹瀝3合。
【功能主治】中風失音不語,手足轉動不得。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令勻,溫服2合,不計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荊瀝飲子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說到養(yǎng)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養(yǎng)生辦法,畢竟天氣不同,情況也不一樣,人體需求的物質也不同,而中藥方劑也是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荊術散。
【別名】沖和散
【處方】荊芥穗1兩,赤芍1兩,制蒼術2兩,甘草半兩(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疏風順氣。主小兒一切熱證,傷風傷寒,壯熱咳嗽,鼻塞聲重;傷風潮熱,或變蒸發(fā)熱;風熱傷肺,鼻涕氣粗;急慢驚風;自汗,盜汗;丹毒風熱,眼暴赤熱腫,口舌腮項熱腫生瘡,咽喉腫痛,重舌。
【用法用量】每服1-2錢。傷風傷寒,壯熱咳嗽,鼻塞聲重,生姜、蔥白湯送下;傷風潮熱,或變蒸發(fā)熱,薄荷湯送下;風熱傷肺,鼻涕氣粗,紫蘇湯送下;暴卒急驚風熱,宜疏風散調下;久病后急慢驚熱,宜保嬰全蝎散調下;發(fā)汗,去節(jié)麻黃湯調下;盜汗、自汗,牡蠣、浮麥湯調下;丹毒風熱,煎四順飲湯調下;眼暴赤熱腫,煎羌活、黃芩、生地黃湯調下;口舌腮項熱腫生瘡,煎防風牛蒡子湯調下;咽喉腫痛,重舌,煎升麻、枳殼、大黃、防風、薄荷湯調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二十引《集驗方》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荊術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