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已經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蔓荊丸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俗話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蔓荊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蔓荊子半兩,枸杞子半兩,牛蒡子(炒)半兩,黑牽牛(炒)半兩,胡麻半兩,白芷半兩,何首烏半兩,威靈仙半兩,荊芥穗半兩,獨活半兩,蒺藜(炒,去刺)半兩,細辛(去苗葉土)半兩,僵蠶(炒,去絲)半兩,道人頭(去刺,取仁)半兩,皂莢刺(炒焦)1兩,苦參1兩,大草烏(去皮尖,生)1兩。
【制法】上為細末,大楓油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風。
【用法用量】每服24丸,食前茶清下。
【摘錄】《直指》卷二十四
通過上文對蔓荊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Ys630.com相關知識
蔓荊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蔓荊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小洗肝散
【處方】土瓜根、蔓荊子、荊芥、甘草、梔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目赤腫澀痛,多淚。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先熏后服,食后用之。
【摘錄】《得效》卷十六
【處方】蔓荊子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山茱萸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旋覆花3分,甘菊花3兩,芎?3分,莽草3分(微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頭面風,皮膚不仁,頭疼心悶,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蔓荊子、麥冬、桑白皮、甘草、升麻、木通、菊花、赤茯苓、前胡、赤芍。
【功能主治】風熱壅塞,氣滯不通,因熱聚膿,耳出腥膿。
【用法用量】為散服。
【摘錄】《李氏醫(yī)鑒》卷二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蔓荊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對于蔓荊實散這種方劑,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于蔓荊實散怎么吃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蔓荊實2兩,何首烏2兩,羌活(去蘆頭)1兩,威靈仙(去土)1兩,荊芥穗1兩,防風(去叉)1兩,苦參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瘙癮疹,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日3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
【別名】蔓荊子散
【處方】蔓荊實(揉去白皮,生用)4兩,胡麻(搗為末,炒熟)半兩,天麻2兩,菊花(未開者良,生用)4兩,天南星(炮裂)1兩,枸杞(生用)4兩,苦參(搗取粉)4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發(fā)作如癩,變成惡風證。
【用法用量】蔓荊子散(《準繩·類方》卷五)?!稖世K·類方》本方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荊芥湯調下,茶清亦可,一日二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處方】蔓荊實(去白皮)1兩,大黃(銼)1兩,威靈仙(去土)1兩,天麻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熱壅盛,痰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蜜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處方】蔓荊實(微炒)1兩,甘草1寸半(半生半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癰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溫酒調下,日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蔓荊實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澀,不通利。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水調服,空心、午前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看了上文對蔓荊實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槐荊丸這款方劑。
【處方】荊芥、槐花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為丸服。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水煎1大碗服亦可。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槐花(微炒)1兩,荊芥穗(去土)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白礬(生),薄荷葉半兩,蔚金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痔漏,先臟腑,后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心食前溫粥飲送下,日進2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最后提醒下槐荊丸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加味烏荊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加味烏荊丸的知識吧!
【處方】川烏(湯洗,浸3、5次,去皮尖,焙干稱)半斤,荊芥穗半斤,杜當歸(水浸3日,洗,焙干稱)1斤,薄荷5兩。
【制法】上為細末,好醋煮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癮疹,上攻頭面,赤腫瘙癢,搔之皮便脫落作瘡,作癢或痛,淫液走注,有如蟲行。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溫酒茶清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六
【處方】荊芥2兩,天麻1兩,附子1兩,白附子1兩,烏藥1兩,當歸1兩,川芎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形寒傷風頭痛,鼻塞聲重;或老人頭風宿疾,發(fā)而又感風寒;一切虛風上攻,頭目咽隔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嚼,茶送下。
【摘錄】《醫(yī)學人門》卷七
看了上面對加味烏荊丸的介紹我們知道,養(yǎng)生是現(xiàn)在很多人喜愛做的一件事情,養(yǎng)生對身體的幫助比較大,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自身的體質狀況來選擇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荊蓬煎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荊三棱60克(銼,酒浸,冬三日,夏一日)蓬莪術60克(銼,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二味用去皮巴豆20片,同于銀石器內上文武火炒令干黃色為度,揀去巴豆不用)木香 枳殼(麩炒,去甑)青皮(湯浸,去白)川茴香(微炒)檳榔(銼)各30克
【制法】上藥七味修制畢,搗羅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消癥破積,理氣導滯。治痰癖,癥塊,冷熱積聚,胃膈疾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生姜湯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三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了解了荊蓬煎丸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疾病發(fā)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中藥方劑由于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成為了首選。荊黃湯就是這樣的一種,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荊芥穗30克 人參15克 甘草7.5克 大黃9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暴吐,上焦熱氣所沖,脈浮而洪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調檳榔散6克,空腹時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荊芥穗5錢,人參2錢5分,大黃1錢5分,甘草1錢,檳榔1錢5分,木香7分5厘,輕粉5厘。
【功能主治】心經之火郁于肺經,干疥瘙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檳榔以后3味為細末,荊芥穗等4味水煎,去滓,調末服。
【摘錄】《瘍科選粹》卷六
【處方】枳殼、大黃、荊芥、樸消、梔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氣閉不通,臟腑痞結。
【用法用量】每用1錢,燈心湯調服,1日2-3服。立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二
【處方】大黃、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服。以利為度。
【摘錄】《袖珍》卷二引張子和方
【處方】荊芥4兩,大黃1兩。
【功能主治】風熱結滯,或生瘡癤;風熱上壅,臟腑實熱,咽喉腫痛,大便秘結;惡瘡生背脅、頭腦、四肢要害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煎6分,空心服。
【注意】非實熱不可服。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處方】荊芥穗1兩,人參5錢,甘草2錢半,大黃3錢。
【制法】上為粗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上焦氣熱所沖,暴吐,脈洪而浮;心經之火郁于肺經,干疥搔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水1盞,煎至1盞,去滓,調檳榔散2錢,空心服。
【摘錄】《保命集》卷中
以上就是本文對荊黃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牡荊的簡介
牡荊(讀音:[mǔ jīng] 學名:Vitex negundo 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對生,掌狀5出復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shù)鋸齒,無毛或稍有毛。圓錐狀花序頂生;花萼鐘形,頂端有5齒裂;花冠淡紫色,頂端有5裂片。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牡荊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牡荊子含丁香酸(syry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牡荊木脂素(vitexlignan),以及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acid0。還含揮發(fā)油,主要存在于宿萼中,含量約為 0.05%。
2、功效作用
化濕祛痰;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主咳嗽氣喘;胃痛;泄瀉;痢疾;疝氣痛;腳氣腫脹;白帶;白濁。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或浸酒。
3、臨床應用
3.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3.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3.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3.5、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3.6、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7、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3.8、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3.9、莖:灼瘡發(fā)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牡荊的市場信息
1、牡荊的價格
牡荊的價格約為1.5元/50克。
2、牡荊的選購方法
果實圓錐形或卵形,上端略大而平圓,有花柱脫落的凹痕,下端稍尖。長約3mm,直徑2-3mm。宿萼灰褐色,密被灰白色細絨毛,包被整個果實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齒裂,外面有5-10條脈紋。果實表面棕褐色,堅硬,不易破碎。斷面果實較厚,棕黃色,4室,每室有黃白色種子1枚或不育。氣香,味苦、澀。 以顆粒飽滿、氣香者為佳。
3、牡荊的保存方法
牡荊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中藥布荊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布荊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別名】五指疳、五指風、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山牡荊 的 根 或 樹干心材 。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曬干。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10~20米。樹干心材黃褐色,有強烈臭氣。掌狀復葉對生,葉柄長5~10厘米;小葉5枚,很少3枚,中間小葉最大,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無毛,上面散生白色腺點,下面有黃色腺點。圓錐花序腋生,長10~20厘米,被灰色小毛;苞片線形;花萼杯狀,截頭形,被小柔毛,結果時擴大如盤;花冠黃白色。核果卵圓形,下部有宿存花萼?;ㄆ谇锬┒酢?/p>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或栽培。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鎮(zhèn)靜退熱。治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喘咳,氣促,小兒發(fā)熱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布荊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耳聾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這種病癥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治療,將會影響正常的生活。非常的麻煩。那么,這耳聾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治療呢?治療耳聾的藥酒方是什么?耳聾的治療偏方又有哪些?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來源】
《普濟方》。
【配方】
蔓荊子(微炒)一升。
【制法】
以酒二升浸,寒七日,暑三日,去滓。
【主治】
治耳聾。
【用法】
任性飲之,雖久聾亦瘥。
偏方治療耳聾1
【形成】生姜49片、全蟲49個。
【用法】同炒,以姜干為度,共研為細末,溫酒沖服,過2~4小時,再進1服。
【主治】痰濁降落,壅塞清竅所致耳鳴、耳聾,證見兩耳蟬鳴不息,有時靈通憋氣,聽音不清,頭昏極重沉重,胸悶院滿,苔膩,脈滑。
治療耳聾耳聾偏方2
【形成】蔥汁適量。
【用法】滴入耳內2滴。
【主治】因內傷瘀血結聚所致耳鳴、耳聾。
治療耳聾耳聾偏方3
【形成】參須、京菖、茶葉各3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逐日1劑,以味淡為度。
【主治】體虛聽力減弱,耳聾。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耳聾的藥酒的治療方法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治療耳聾的話,請及時的就醫(yī)哦!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