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茸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蒼茸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蒼耳草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本科植物,在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而蒼耳草其中的藥用價值很高,經過晾曬加工后可以直接入藥食用,而服用蒼耳草可以有效起到預防疾病的功效,同時還可以散寒,治療身體感冒,或者是風寒等作用,對治療頭痛頭暈也有一定的作用。
蒼耳草的功效有哪些?
功效作用
蒼耳子,主產于山東、江西、湖北、江蘇等地,是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果實。蒼耳子具有散寒、止痛、祛濕的功效,可治療風寒頭痛,風濕麻痹,四肢攣痛,鼻淵,瘙癢等病癥。
1、散風寒
蒼耳子辛溫宣散,機能外散風寒,又能通鼻竅、止痛,可以用來治療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涕等不適癥狀。但由于其發(fā)汗解表之力甚若,因而一般風寒感冒著使用者少。
2、通鼻竅
蒼耳子溫和舒達,味辛散風,苦燥濕濁,善于通鼻竅以改善鼻塞、止前額及鼻內脹痛,可用于治療鼻鼽、鼻淵等鼻科疾病導致的鼻塞流涕、不聞香臭、頭痛者效果極佳。
3、祛風濕
蒼耳子能夠祛風止癢,可用來治療風疹瘙癢、疥癬麻風等病癥。
4.止痛功效
蒼耳子辛散苦燥,性溫散寒,能夠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可以用于治療關節(jié)疼痛、四肢拘攣等不適癥狀。
5、抑菌消炎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抗真菌作用。
營養(yǎng)價值
蒼耳子含蒼耳苷,樹脂,脂肪油,蒼耳醇,氫醌等,其中油性物質含量在39%左右,有較強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劑有鎮(zhèn)咳作用,也可治頭痛,祛濕,殺蟲等。
1、蒼耳子苷:蒼耳子的苷類成分有很強的降血糖作用,并且效果持久性很強。
2、亞油酸:蒼耳子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大部分都屬于亞油酸,這類物質有抗氧化。
ys630.coM延伸閱讀
蒼條魚鱉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蒼條魚鱉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蒼條魚鱉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螞蝗連天蕨、擬石葦(《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石豇豆(《陜西植藥調查》),臥龍草、馬牙齒、瓜子草、打不死、三百棒(《湖南藥物志》),馬黃七、回陽生、連天草、小肺金、小線蕨(《廣西藥植名錄》),鴨舌韋、鴨舌魚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 石蕨 的 全株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須狀,黑色;根狀莖細弱,長而橫走,有網狀中柱,密被鱗片;鱗片卵圓披針形,生長在先端的淡棕色,在老莖上的褐棕色,盾狀著生。葉遠生,革質,狹線形,長3~9厘米,寬1.5~3.5毫米,邊緣強反卷,葉上初被星狀毛,久則脫落,中肋上面呈溝狀,下面凸出,密被黃色星狀毛,葉脈網狀,隱沒不現(xiàn);無柄或有短柄,有關節(jié)。孢子囊群線形,位于中肋及邊緣間各一行,常為反卷的葉緣所覆蓋。
【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陰濕的石上,溪邊,或枯樹上。分布四川、貴州、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陜西、甘肅等地。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治疝氣腫痛,跌打損傷,婦女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汁滴鼻。
【附方】①治跌打損傷,筋骨痛:石蕨鮮葉,搗爛。取其自然汁,滴入鼻內。(《湖南藥物志》)
【摘錄】《*辭典》
知道了蒼條魚鱉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才可以得到它預期的效果。
眾所周知,蒼己散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蒼己散的相關描述。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蒼己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濕熱散
【處方】厚樸1兩,姜黃1兩,蒼術2兩,防己2兩,黃芩1兩,半夏(生)1兩,黃柏1兩,防風1兩,白芷1兩,南星1兩,獨活1兩,陳皮1兩,花粉1兩,川芎1兩,赤芍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1兩,商陸1兩,木通1兩,黑丑(頭末)1兩,苦葶藶1兩,枳實1兩,消1兩,馬前子5錢,蓖麻仁5錢,白芥子5錢,花椒5錢,枯礬5錢,輕粉5錢,雄黃5錢,青黛5錢,銅綠5錢,干地龍5錢,蛇蛻5錢,皂角5錢,陀僧2兩,滑石4兩,寒水石4兩,松香(去油)4兩,鉛粉(炒)4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濕熱病及爛腿。
【用法用量】用此散1兩加黃丹、黃蠟各1兩,生石膏8兩,生桐油調涂。濕熱病摻行水膏貼,治爛腿不必貼膏。
【摘錄】《理瀹》
以上是關于蒼己散怎么吃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對蒼己散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它。
蒼連丸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蒼連丸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蒼連丸如何吃最好。
【處方】蒼術60克 香附75克 片芩 黃連(炒)各15克
【制法】上藥研末,栝樓瓤為丸。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行氣化痰。主濕痰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蒼術(米泔浸,炒)30克 陳皮30克 半夏30克(姜汁炒)黃連45克 白茯苓30克 吳茱萸(炒)30克
【制法】上藥研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清肝解郁,燥濕化痰。主郁積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飯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
上文是關于蒼連丸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石菖蒲也叫做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平時多用于作為藥材使用。石菖蒲具有很好的祛濕排毒的作用,一般也可以作為茶飲飲用,而且還可以治療昏迷不醒和胃痛腹痛等疾病。有些婦女有一些婦科病也用石菖蒲進行治療,可見石菖蒲的作用還是很多的。下面介紹幾種石菖蒲的功效:
別名:昌本、菖蒲、大菖蒲、昌陽、昌草、堯韭、木蠟、陽春雪、望見消、水劍草、苦菖蒲、粉菖、劍草、劍葉、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歸心、肝、脾經。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開竅,化痰,利尿,理氣,活血,健胃,殺蟲,解毒,開胃,止痛,安神益智。
1.開竅醒神(痰蒙清竅,神志昏迷證)用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語等癥,常與半夏、天南星同用,如滌痰湯;若用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則常與郁金、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用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等癥,常與茯苓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2.寧神益志(健忘,不寐,耳鳴,耳聾證)用治健忘,常與人參、茯苓等配伍為用;用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yǎng)之不寐,心悸怔忡,常與人參、龍眼肉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
3.化濕和胃(濕阻中焦證)用治濕濁中阻之脘悶腹脹、痞塞疼痛等癥,常與砂仁、蒼術等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見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為用,如連樸飲。
4.其他還可用治聲音嘶啞、癰疽瘡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
石菖蒲主治
主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健忘耳聾,跌打損傷等癥。
石菖蒲禁忌
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不宜與地膽、麻黃、飴糖、羊肉共用。
不宜使用鐵器。
石菖蒲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3~9,水煎服,鮮品加倍。也可外用,搗爛外敷。
石菖蒲選方
1、治霍亂吐瀉不止:石菖蒲、高良姜、陳皮各50g,白術、炙甘草各25g。將以上5味中藥研成粗末。每服15g,水煎,去渣,取汁,溫服。
2、治赤白帶下:石菖蒲、補骨脂各等分。將以上中藥炒為末。每服10g,溫酒送服。
3、可安神鎮(zhèn)靜:石菖蒲5g,龍齒8g。將石菖蒲和龍齒裝入炒布袋中,放入保溫杯內,開水沖泡,代茶飲。
4、治失音:石菖蒲5g,胖大海5枚,薄荷適量。將以上3味中藥裝入紗布袋中,放入保溫杯內,開水沖泡,代茶飲。
5、安神益智:石菖蒲、玉竹各8g,山藥12g,老鴨1只,老鴨處理干凈,切塊。山藥、石菖蒲、玉竹分別洗凈后,用紗布包好,與老鴨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大火燉煮,至鴨肉熟爛,加調料調味即可。
石菖蒲藥用部位
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蒼連湯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蒼連湯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蒼術(米泔制)黃連(姜汁炒)陳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神曲(炒)各3克 吳茱萸(炒)砂仁各1.5克 甘草0.9克
【制法】上藥銼一劑。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清胃和中。主胃病吐酸,屬于濕熱痰濁而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萬病回春》卷三
【處方】蒼術(米泔制)1錢,黃連(姜汁炒)1錢,陳皮1錢,半夏(姜汁炒)1錢,茯苓(去皮)1錢,神曲(炒)1錢,吳茱萸(炒)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吐酸。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
【摘錄】《回春》卷三
文中不僅給大家介紹了蒼連湯的功效作用,還給大家分析了蒼連湯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成,對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們可以試著記一下,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蒼莎丸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別名】蒼附丸(《萬氏女科》卷一)。
【處方】蒼術 香附各120克 黃芩60克
【制法】上藥研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郁清肝。主婦人性躁多怒,月經愆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飯后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處方】蒼術4兩,香附子4兩,黃芩1兩,木香5錢。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
【功能主治】氣郁。
【用法用量】姜湯送下。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二十六
看了上面關于蒼莎丸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赤蒼飲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赤茯苓(去皮)1兩半,蒼術(去粗皮,米泔水浸1宿,濾干,銼片,炒微黃)1兩半,枳殼(制)1兩,藿香(和根)7錢半,半夏(湯煮透,銼,焙干)7錢半,凈香附7錢半,紫蘇葉(和梗)7錢半,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香熟)7錢半,陳皮(去白)7錢半,甘草(炙)1兩2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脾胃因虛受濕,面貌浮黃或遍身作腫,飲食減少,氣不升降,小便赤色,肚膨脹,咳嗽有痰及腫。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引作“赤蒼散”。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了解了赤蒼飲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蒼玉潛龍湯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生地1.2克 龜版18克 石膏9克 龍齒6克 石斛9克 花粉6克 丹皮4.5克 羚羊角4.5克 沙參12克 白芍4.5克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涼血止血。主陰虛陽亢,龍雷之火沖激胃經,血熱上涌,齒縫出血,面紅目赤,煩擾不安者。
【用法用量】用藕90克,茅根15克,同煎湯代水,再煎諸藥。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二
【處方】生地4錢,龜版6錢,石膏3錢,龍齒3錢,石斛3錢,花粉2錢,丹皮1錢5分,羚羊角1錢5分,沙參4錢,白芍1錢5分,藕節(jié)3兩,茅根5錢。
【功能主治】陰虛陽亢,龍雷之火沖激胃經,齒縫出血,牙并不宣,多則血流盈盞,晝夜十余次,面紅目赤,煩擾不安。
【用法用量】同煎湯,代水飲。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二
【處方】生地、龜版、石膏、石斛、花粉、丹皮、知母。
【功能主治】胃火熾盛,血熱上壅,鼻血,連及齒牙而出血者,脈洪大,甚則面紅目赤,煩擾不安。
【摘錄】《內科概要》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蒼玉潛龍湯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用到臨床中,預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很多人都知道麋茸,麋茸不論是入藥還是泡酒都是非常好的藥材,對于男性以及女性生殖方面的疾病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下面就讓我們詳細的來了解一下關于麋茸的藥物作用吧!
麋茸的功效與作用是: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筋骨疼痛,女子不孕。
功能主治
補精,強筋,益血。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筋骨疼痛,女子不孕。
①《唐本草》:服之功力勝鹿茸。
②《本草蒙筌》:骨軟可健,莖痿能扶。
③《綱目》:治陰虛勞損,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或浸酒。
附方
①治腎經虛,腰不能轉側:麋茸一兩(酥炙黃,燎去毛),茴香半兩(炒香),兔絲子(酒浸曝干,用紙條子同碾取末)一兩。上為末,以羊腎一對,清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如梧子大,陰干,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下。(《本事方》麋茸丸)
②治老人骨髓虛竭,補益:麋茸五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為末)。以清酒二升,于銀鍋中慢火熬成膠,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溫水調下,空心食前服。(《經驗方》麋茸煎)
③補養(yǎng)氣血,令人有子:熟干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麋茸(酥炙,為末)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或溫酒下,空心食前服。(《楊氏家藏方》麋茸萬病丸)
各家論述
①《醫(yī)學入門》:先輩云:鹿茸補陽,麋茸補陰,一云鹿勝麋,一云麋勝鹿。要知麋性與鹿性一同,盡皆甘溫補陽之物。
②《本草求真》:麋、鹿雖分有二,然總不外填補精髓,堅強筋骨,長養(yǎng)氣血而為補肝滋腎之要藥也。
【原形態(tài)】麋鹿,又名:麋(《莊子》),四不象(《黑龍江外記》)。
體長約2米,肩高1米余,雄者體重約200公斤,雌者100公斤。雄者尾長達75厘米,雌者約60厘米。頭似馬、身似驢、蹄似牛、角似鹿,故稱"四不象"。雄者具角,雌者無角;角無眉叉,主干離頭部一段距離后,分前后2枝,前枝再分歧成2叉,后枝長而直,不再分叉。尾生有長束毛,尾端超過后肢踝關節(jié)。
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側蹄顯著。冬毛較長,毛色灰棕。鼻孔上方有-白色斜紋,下頰與耳殼內面均呈白色,額及頂部沙黃色,頰褐色,頸下長毛黑褐色,頸背有一黑褐的縱紋延伸到前背部,體側下部灰白色,四肢內側及腹部黃白色;夏毛較短而稀,紅棕色雜有灰色,幼獸紅褐色,雜有黃色,體有白色斑點。每年兩次換角,夏角在6~7月成長,11~12月脫落,此后生出1對冬角,翌年3月后脫落。
結語:看完上文現(xiàn)在你肯定已經了解了關于麋茸的相關作用以及功效,有以上病癥的朋友不妨試一試上文提到的使用方法,相信效果一定不會差的!不過是使用前一定要咨詢一下專業(yè)醫(yī)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