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莧根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莧根。
【別名】地筋(《石藥爾雅》)。
【來源】為莧科植物 莧 的 根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莧"條。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治陰囊腫痛,痔瘡,牙痛,跌打損傷,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調敷。內(nèi)服:煎湯,鮮者0.5~1兩;或浸酒。
【附方】①治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日夜疼悶不得眠:搗莧菜根敷之。(《千金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石藥爾雅》。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莧根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莧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莧,莧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莧。
【別名】莧菜(李當之《藥錄》),青香莧(《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莧科植物 莧 的 莖葉 。春、夏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分枝較少,枝綠色,高80~150厘米。葉互生;葉柄長3~10厘米;葉片菱狀廣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4~12厘米,寬3~7厘米,鈍頭或微凹,基部廣楔形,葉有綠色、紅色、暗紫色或帶紫斑等?;ㄐ蛟谙虏空叱是蛐?,上部呈稍斷續(xù)的穗狀花序,花黃綠色,單性,雌雄同株;苞片卵形,先端芒狀,長約4毫米,膜質;萼片3,披針形,膜質,先端芒狀,雄花有雄蕊3,雌花有雌蕊1,柱頭3裂。胞果橢圓形,萼片宿存,長于果實,熟時環(huán)狀開裂,上半部成蓋狀脫落。種子黑褐色,近于扁圓形,兩面凸,平滑有光澤。花期5~7月。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植。
【化學成份】葉含維生素C,嫩葉含99~121毫克%,較老葉含119~178毫克%。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竅。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煮粥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脾弱便溏者慎服。
【附方】①治產(chǎn)前后赤白?。鹤锨{葉(細銼)一握,粇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莧葉,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壽親養(yǎng)老新書》紫莧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以上就是對莧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莧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莧實。
【別名】莧子(《飲膳正要》),莧菜子(《得配本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 莧 的 種子 。9~11月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莧"條。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玉楸藥解》:"入手陽明大腸、足太陽膀胱、足厥陰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利二便。治青盲翳障,目霧不明,乳糜血尿,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
【附方】①治眼霧不明及白翳:莧菜子、青葙子、蟬花,燉豬肝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以上就是對莧實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觀音莧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觀音莧能正確科學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實圖考》),水三七(《昆明藥植調查報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慶草藥》),紅番莧、紅毛番、紅莧菜、紅菜、當歸菜、紅玉菜(《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觀音莧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6~9厘米,寬1.5~3厘米,厚而柔軟,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狀,邊緣有不整齊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紫紅色;葉柄短,紫紅色,上部葉幾無柄。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數(shù)個排列成疏散的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花序柄細長,2歧分枝;苞片1列,線形;全部管狀花,黃色。瘦果具線條,冠毛豐富?;ㄆ谙募尽?/p>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濕地,或栽培于菜圃。分布福建、臺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中草藥》:"微甘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治痛經(jīng),血崩,咳血,創(chuàng)傷出血,潰瘍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附方】①治病經(jīng):紅番莧鮮葉二至四兩,用酒炒制三至七次后,開水沖燉,飯前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以上講述了觀音莧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不知道大家對空心莧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空心莧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莧科植物 空心蓮子草 的 根 或 莖葉 。全年可采,多鮮用。
【原形態(tài)】空心蓮子草,又名:水花生、螃蜞菊、喜旱蓮子草。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荒地、池沼、水溝等處。分布北京、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化學成份】含6-甲氧基木犀草素7α-L-鼠李糖甙。
【藥理作用】體外試驗有抑菌作用(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注射液還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亞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腦病毒、狂犬病毒)。毒性很小,對小鼠靜脈注射,半數(shù)致死員為455.4克/公斤。
【性味】《福建中草藥》:"根:苦,寒;莖葉:微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治麻疹,乙型腦炎,肺結核咳血,淋濁,帶狀皰疹,疔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附方】①治肺結核咳血:鮮空心莧全草四兩,冰糖五錢。水燉服。
【臨床應用】①治療麻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對于空心莧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鐵莧的簡介
鐵莧菜,別名:鐵莧菜、海蚌含珠、蚌殼草,是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一年生草本,高0.2-0.5米,小枝細長,被貼毛柔毛,毛逐漸稀疏。葉膜質,長卵形、近菱狀卵形或闊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稀圓鈍,邊緣具圓鋸,上面無毛,下面沿中脈具柔毛作為中草藥,是取其地上部分。夏、秋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成藥。鐵莧菜生于山坡、溝邊、路旁、田野。全中國幾乎都有分布,長江流域尤多。
鐵莧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收斂止血。用于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癰癤瘡瘍、皮膚濕疹。
作用:
1、鐵莧菜、清熱解毒,明目利咽鐵莧菜性味甘涼,長于清利濕熱,清肝解毒,涼血散瘀,對于濕熱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紅腫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2、營養(yǎng)豐富,增強體質鐵莧菜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所含的蛋白質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體吸收,所含胡蘿卜素比茄果類高2倍以上,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強身健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長壽菜”之稱。
3、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莧萊中鐵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鈣的含量則是3倍,為鮮蔬菜中的校校者。更重要的是,莧萊中不含草酸,所含鈣、鐵進入人體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鐵莧菜能促進小兒的生長發(fā)育,對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療價值。
應用:
1、治療腸炎和爛鰓病:用干鐵莧菜和干辣蓼各125克,混合后加水煎煮2小時,拌餌料投喂3天,每天1次。
2、治月經(jīng)不調:一鮮鐵莧菜100克,水煎服。二鐵莧菜全草。熬膏,每次服5-10克,早晚服。
3、治崩漏:鐵莧菜,蒲黃炭各15克,藕節(jié)炭25克,水煎服。
4、治吐血,衄血:鐵莧菜、白茅根各50克,水煎服。
5、治血淋:鮮鐵莧菜50克,蒲黃炭、小薊、木通各15克,水煎服。
6、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鐵莧菜適量,搗爛外敷。
鐵莧的市場信息
1、鐵莧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鐵莧的選購方法
全草黃綠色。莖粗壯,具深縱棱。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展平后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4-15cm,寬2-13cm;邊緣掌狀淺裂或全緣。小花成團。
胞果宿存膜質花被,灰綠色,頂端5裂。胞果果皮膜質,有白色斑點。種子扁圓形,直徑2-3mm,黑色,無光澤,表面具明顯的圓形深洼或凹凸不平。氣微,味微苦。
3、鐵莧的保存方法
5~7月間采收,除去泥土,曬干。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杯莧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杯莧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別名】蛇見怕(《海南植物志》),鏡而草、蛇驚慌、細葉蛇總管、拔子彈草(《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莧科植物 杯莧 的 全草 。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木,高可達50厘米。莖常有四陵,被柔毛,基部常匍匐。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狀菱形,長2~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兩面被伏貼柔毛??偁罨ㄐ蝽斏蛞干换ㄊ枭?,總苞1枚著生于花束基部,卵形;花小,無花梗;小苞片2枚,闊卵形;萼片5,長卵形,長2~2.5毫米,具脈紋3條,外面密被長柔毛;雄蕊5枚,基部合生;不育雄蕊短舌狀,先端鈍或兩淺裂;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變態(tài)為鉤狀芒刺。胞果不開裂?;ㄆ?~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河邊或山谷蔭蔽處。分布華南各地。
【性味】《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苦澀,微涼。"
【功能主治】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杯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