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的營養(yǎng)價值_吃赤小豆的好處
養(yǎng)生的好處。
終生保健,終生康?。唤K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養(yǎng)生常識有哪些好的理念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赤小豆的營養(yǎng)價值_吃赤小豆的好處,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赤小豆的屬性
1、科屬
豆科(Fabaceae),豇豆屬(Vigna)。
2、產(chǎn)地
我國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chǎn)亞洲熱帶地區(qū),朝鮮、日本、菲律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亦有栽培。現(xiàn)作為經(jīng)濟作物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主產(chǎn)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四川。
3、別名
赤豆、紅飯豆、飯豆、蛋白豆、赤山豆。
4、簡介
赤小豆:一年生草本。莖纖細,長達1米或過之,幼時被黃色長柔毛,老時無毛。羽狀復(fù)葉具3小葉;托葉盾狀著生,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5毫米,兩端漸尖;小托葉鉆形,小葉紙質(zhì),卵形或披針形,長10-13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全緣或微3裂,沿兩面脈上薄被疏毛,有基出脈3條??偁罨ㄐ蛞干?短,有花2-3朵;苞片披針形;花梗短,著生處有腺體;花黃色,長約1.8厘米,寬約1.2厘米;龍骨瓣右側(cè)具長角狀附屬體。莢果線狀圓柱形,下垂,長6-10厘米,寬約5毫米,無毛,種子6-10顆,長橢圓形,通常暗紅色,有時為褐色、黑色或草黃色,直徑3-3.5毫米,種臍凹陷。花期5-8月。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莖長可達1.8米,密被倒毛。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3枚,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6厘米,全緣或具3淺裂,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疏毛,紙質(zhì),脈3出。
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極短;小苞2枚,披針狀線形,具毛;花萼短鐘狀,萼齒5;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腎形,頂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漸狹的爪,龍骨瓣狹長,有角狀突起;雄蕊10,兩體,花藥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線形。
莢果線狀扁圓柱形;種子6~10枚,干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zhì)堅硬,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于仁。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顆粒飽滿,色赤紅發(fā)暗者為佳。花期5~8月。果期8~9月。
5、圖片
赤小豆的營養(yǎng)價值、吃赤小豆的好處
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紅小豆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每100克赤小豆中含蛋白質(zhì)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鈣76 毫克、磷386毫克、鐵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16毫克、煙酸2.1毫克。
赤小豆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宜與谷類食品混合成豆飯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點原料。李時珍稱赤小豆為“心之谷”,其功用為“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還能通乳汁。
吃赤小豆的好處
1、利尿消腫
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赤豆還可用于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于瘡毒之癥,都有一定效果。赤豆煮湯飲服,可用于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yǎng)不良、炎癥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2、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作用,使血壓更易控制,并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huán)改善。
3、通乳生乳
赤小豆是含有豐富葉酸的食物,通常產(chǎn)婦多吃赤小豆具有催乳的功效。同時赤小豆還具有補氣血、生乳等作用。
4、解毒
清理身體內(nèi)長期淤積的毒素,增進身體健康。
5、抑癌抗瘤
延緩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使癌細胞退化、萎縮。
6、預(yù)防便秘
紅豆中含有多量對于治療便秘的纖維,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解毒抗癌、預(yù)防結(jié)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7、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皆可食之。
8、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zhì)、微元素,有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9、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
日前,日本食品和農(nóng)業(yè)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赤小豆皮中所含成分,能夠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癥并改善其癥狀。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是由于人體破骨細胞的功能超過了成骨細胞,以至骨質(zhì)變得疏松所致。赤小豆皮所含色素成分的多酚可以改善這一情況,研究人員認為,用赤小豆烹制的帶色紅豆糯米飯等,多酚能夠被順利攝取。
吃赤小豆的最佳時間
赤小豆作為紅色食物,正是夏季食用的佳品。
赤小豆的選購方法
1、真品赤小豆
干燥種子略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略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子仁;聞之氣微,口嚼之有豆腥味。
2、偽品木豆
外觀呈扁球形,一端略平截,直徑約4~6毫米,比正品稍大,表面棕色至暗棕色,種臍位于平截一端,白色,長圓形,顯著突起;雖亦質(zhì)地堅硬,不易破碎,但種皮較薄,內(nèi)含黃色肥厚的子葉;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淡。而偽品木豆雖與赤小豆為同科植物,但不具備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的副作用
雖然赤小豆有減肥的作用,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jié)燥,嚴重時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吸收。還有就是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內(nèi)食用赤小豆的話,會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遺癥。
小編推薦
赤小豆的詳細功效
利水濕,消水腫:古代醫(yī)家多將赤小豆作為利尿劑來治療多種水腫病人,包括心源性水腫、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孕婦或產(chǎn)后浮腫。
明代李時珍就有一食療效方,用赤小豆“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以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觀點來分析,無論是魚或是雞,與赤小豆同煮食,一方面是一種極富營養(yǎng)的高蛋白飲食,另一方面又有利尿作用,所以,這對營養(yǎng)不良性浮腫及低蛋白血癥引起的浮腫,或是腎病、心臟病、肝病的水腫,的確是標(biāo)本兼治之法。
通乳汁:古代醫(yī)家及民間多用于產(chǎn)后缺奶,就是用赤小豆煮粥或煨湯服用。如古代《產(chǎn)書方》中介紹:“乳汁不通,煮赤小豆取汁飲。”宋代醫(yī)家陳自明《婦人良方》中也曾有記載:“予婦食素,產(chǎn)后七日,乳脈不行,服藥無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當(dāng)夜遂行?!?/p>
作為婦科名醫(yī)的陳自明,在為妻缺奶用藥無效后,采用赤小豆粥而獲效,更可說明赤小豆通乳作用的可靠性。
消肥胖:曾有位日本長壽學(xué)家提倡的禪宗長壽飲食實踐中,發(fā)現(xiàn)赤小豆是一種很好的長壽食品。統(tǒng)計資料也表明,瘦者壽長,胖者壽短。在唐代陳士良《食性本草》中早有赤小豆“久食瘦人”的記載。
紅豆的詳細功效
養(yǎng)心補血:古代李時珍把紅豆稱作“心之谷”,強調(diào)了紅豆的養(yǎng)心功效。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zhì)豐富,臨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zhì),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讓你冬天手腳不在寒冷。
健脾胃:脾胃消化能力相對較強,吸收較好。所以,身體較虛弱的人冬天應(yīng)加緊進補,做好來年的營養(yǎng)儲備,來年才會精力好、力氣壯,而且不會生病。紅豆,在中藥里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健脾胃功效。
消除水腫:紅豆中除了含有豐富的鉀之外,其外皮中所含的皂角苷也有很強的利尿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因腳氣病和腎臟功能衰退而引起的臉部、腳部的浮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
赤小豆和什么一起吃最好
赤小豆又名紅飯豆,具有酸瀉、消腫、健脾養(yǎng)胃、利尿、解除部分毒素等功效。赤小豆可治療因腎臟病導(dǎo)致的水腫,同時赤紅豆因含多種B族維生素,可治療腳氣病,但宜少放糖。赤小豆功效作用多,搭配其他食物更有驚人的食療功效。
1、赤小豆和鯽魚
赤小豆鯽魚是利水“良配”,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兩者相搭,經(jīng)典之作。
赤小豆500克,活鯽魚1條,蔥、姜、鹽適量。將赤小豆洗凈,活鯽魚宰殺干凈,加水、蔥、姜、鹽做湯。佐餐食用。清熱解毒,補虛消腫。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2、赤小豆和薏苡仁
“赤小豆”和“薏米(薏苡仁)”的祛濕組合有多強大?且看書籍記載的“痕跡”,赤小豆出現(xiàn)的地方必出現(xiàn)薏苡仁,可謂是“孿生姐妹”,兩者相搭促進代謝,利水消腫、美容養(yǎng)顏、瘦身減肥。
赤小豆30克,薏苡仁60克。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然后一起下煲做湯,武火煮開后文火煮1、5小時。吃渣喝湯。清熱解毒,補虛消腫,減肥,雙倍祛濕。
3、赤小豆和鵪鶉
鵪鶉能活血化瘀,氣血雙補,兩者相搭“鴛鴦配”,不僅味美、滋補還能去火。
鵪鶉一只,赤小豆20克,生姜3~5片,食鹽小許。將鵪鶉去毛及腸雜,與赤小豆、生姜同煮湯,加食鹽調(diào)味。健脾、除濕,利水。適用于痢疾、腹瀉等癥。
4、赤小豆和大棗
如何才能讓自己每天都神采奕奕?中醫(yī)處方中,紅棗是最好的藥引子,補血養(yǎng)顏抗衰老。赤小豆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鐵和維生素B12,有很好的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功能,兩者相搭功效更上一層。
赤小豆、大棗、花生各50克。以赤小豆、大棗、花生共煮湯。常服。清熱消腫。對于全身水腫有一定的療效。
5、赤小豆和水
赤小豆也可當(dāng)茶水飲,見怪不怪吧?一身寶的赤小豆,煎茶喝有什么功效呢?
赤小豆120克。赤小豆加水煎。當(dāng)茶水飲。消腫解毒。適宜水腫患者食用。
6、赤小豆和山楂
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赤小豆和生山楂,可食療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病、腳濕氣、食積停滯,肉積不消等癥。
赤小豆100克,生山楂1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4周為1療程,據(jù)報道,2個療程即可獲明顯效果。
紅豆和赤小豆的區(qū)別
豆科植物,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人們飲食中也經(jīng)常會有這種食物的出現(xiàn)。赤小豆是紅豆嗎?很多人將赤小豆稱作紅豆,其實赤小豆與紅豆還是有所區(qū)別的。赤小豆一般作為藥膳,而紅豆主要是作為家常食用。
王維的一首古詩詞《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描述的就是紅豆,紅豆,又名相思豆,是一種生長在嶺南地區(qū)的植物,結(jié)出來的果實是鮮紅色的,而赤小豆又叫紅小豆,雖然和紅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qū)別卻很大。
紅豆,又稱相思豆,體積比赤小豆略大,外觀呈圓柱形,熬煮的時候,只需熬制一會就粘稠了,常用來做豆沙包、紅豆沙糖水之類的美食。
而赤小豆個頭較小,呈細長形。一般都比較難煮,通常用來煲湯或者煮粥,有利尿消除水腫的作用,非常適合產(chǎn)婦食用。另外,赤小豆性質(zhì)平和、味甘、酸,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小干豆。
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zhì),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內(nèi)臟疲勞,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特別有益。此豆還有“久食瘦人”的說法,對老年性肥胖癥,有一定的減肥效用。
赤小豆的禁忌
赤小豆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價值,但是同時他的服用禁忌也是我們必須需要了解的。在平時生活中,赤小豆更加多用于食療,但是在將赤小豆制作成為菜肴的時候,一些禁忌同樣需要了解。具體的赤小豆服用禁忌如下:
1、赤小豆不能夠和米一起熬煮,否則很容易導(dǎo)致口腔出現(xiàn)口瘡這種毛病。
2、赤小豆具有一定的藥性,進入身體之后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以及保持促進心臟活性的功效。但是,如果在赤小豆的烹飪過程中加入食鹽,那么不僅不能夠提高藥效,甚至還會降低藥效。
3、赤小豆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促進腸道蠕動速度加快。建議一些腸胃功能比較弱的患者,日常服用紅豆千萬不能夠貪多。
4、中醫(yī)方面認為赤小豆性甘酸,服用之后具有利尿的作用。所以在平時千萬不能夠多吃,否則容易出現(xiàn)尿多以及體形消瘦的情況。
5、如果你不小心被蛇咬傷了,那么建議在一百天之內(nèi)最好不要服用赤小豆,避免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6、赤小豆也不能夠和羊肉、羊肝、羊肚一起服用,否則對身體損害比較大,容易引起中毒的情況。
7、尿多的患者也不建議多服用赤小豆,否則尿頻的情況將更加的嚴重。
|點擊右上角關(guān)注,閱讀更多養(yǎng)生知識!
時下天氣高溫多雨, 全國多地水災(zāi)為患, 濕熱熏蒸, 最易濕毒盛行, 導(dǎo)致濕疹、瘡癤、關(guān)節(jié)酸痛等不適。此時來一碗赤小豆粉葛煲鯪魚湯, 有清熱利濕、解肌消腫的功效。
制作方法:準(zhǔn)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姜3片, 先將赤小豆、陳皮洗凈, 粉葛洗凈削皮切塊;然后, 把鯪魚去鱗及內(nèi)臟, 洗凈, 慢火煎至微黃;最后, 把所有用料放進瓦煲內(nèi), 加清水2.5升, 武火煲沸后, 改為文火煲2小時, 放適量食鹽調(diào)味便可。
功效:赤小豆性平, 味甘、酸, 能利濕消腫、解毒排膿;鯪魚味甘性平, 味道鮮美, 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陳皮為辛香之物, 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可增加湯的香味, 也可以防止脘腹脹滿;放生姜主要是為了除腥膻味道, 增加湯的鮮美。故此湯具有清熱利濕、解肌消腫的功效, 尤其適用于外感濕熱之邪, 癥見熱毒癰瘡、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舌紅苔黃之人服用。
粉葛是廣東人非常熟悉的煲湯食材, 其味甘、辛, 具有解肌生津、透疹、退熱、升陽止瀉等功效;主治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麻疹不透、口渴、泄瀉、高血壓等證。民間常把粉葛等同于葛根, 但2005年版的《中國藥典》中明確區(qū)分中藥葛根單指是野葛的根, 而粉葛則是甘葛藤, 兩種是不同的植物。
濕熱氣候環(huán)境下, 如出現(xiàn)胃腸有熱滯, 感冒頭痛, 項背肌肉酸痛等都可吃些粉葛。若食用過多煎炸肥膩食物, 出現(xiàn)目赤口臭、小便短黃癥狀, 可用粉葛煲冰糖水飲用, 清甜可口, 清熱解毒。此湯藥性平和、甘潤可口, 一般人群均可飲用。但此湯具有利水作用, 尿頻者不宜服用。
什么人不適合吃赤小豆
1、赤小豆又名飯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赤小豆煮汁食之通利力強,消腫通乳作用甚效。
2、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jié)燥;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內(nèi)忌食赤小豆。另外,尿多之人和身體消瘦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赤小豆具有益水的功能。
3、赤小豆什么人不宜食用的情況,尤其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平常吃東西較少、食欲不佳、營養(yǎng)欠佳尤其是大便稀溏時的兒童,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即使體質(zhì)正常的兒童,也不宜吃太多赤小豆,因為兒童尤其是小兒消化功能較差,進食太多赤小豆會導(dǎo)致消化不良。
4、另外,正服用補益作用的中藥、體質(zhì)虛弱的成人,也不宜同時食用赤小豆。
赤小豆的詳細功效
1、利水濕,消水腫:古代醫(yī)家多將赤小豆作為利尿劑來治療多種水腫病人,包括心源性水腫、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孕婦或產(chǎn)后浮腫。明代李時珍就有一食療效方,用赤小豆“和鯉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以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觀點來分析,無論是魚或是雞,與赤小豆同煮食,一方面是一種極富營養(yǎng)的高蛋白飲食,另一方面又有利尿作用,所以,這對營養(yǎng)不良性浮腫及低蛋白血癥引起的浮腫,或是腎病、心臟病、肝病的水腫,的確是標(biāo)本兼治之法。
2、通乳汁:古代醫(yī)家及民間多用于產(chǎn)后缺奶,就是用赤小豆煮粥或煨湯服用。如古代《產(chǎn)書方》中介紹:“乳汁不通,煮赤小豆取汁飲?!彼未t(yī)家陳自明《婦人良方》中也曾有記載:“予婦食素,產(chǎn)后七日,乳脈不行,服藥無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當(dāng)夜遂行。”作為婦科名醫(yī)的陳自明,在為妻缺奶用藥無效后,采用赤小豆粥而獲效,更可說明赤小豆通乳作用的可靠性。
3、消肥胖:曾有位日本長壽學(xué)家提倡的禪宗長壽飲食實踐中,發(fā)現(xiàn)赤小豆是一種很好的長壽食品。統(tǒng)計資料也表明,瘦者壽長,胖者壽短。在唐代陳士良《食性本草》中早有赤小豆“久食瘦人”的記載。
赤小豆的藥用偏方
1、治療腎炎水腫:
赤小豆30克,西瓜皮15克,玉米須15克,冬瓜皮15克。把所有配料搗爛,放入沙鍋,用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鐘,合并汁液,沖成300毫升。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
本方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于腎炎水腫、小便不利、尿路感染等。
2、治療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
赤小豆30克,紅豇豆30克,紅棗20枚。將配料放入水鍋中,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爛即可。每天早、晚食用。
本方健脾利濕。適用于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貧血等。
3、治療早泄:
赤小豆20克,竹葉10克,烏梅10克。將赤小豆、竹葉洗凈,置鍋中,加烏梅、清水500毫升,急火煮3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分次飲用。
本方清熱利濕。適用于早泄屬肝經(jīng)濕熱者,癥見口苦脅痛、小便黃赤、陰囊濕癢等。
4、治療大腸癌:
赤小豆20克,薏苡仁20克,粳米50克。將赤小豆、薏苡仁洗凈,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5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成粥,趁熱食用。
本方清熱除濕。適用于大腸癌屬濕熱下注者,癥見腹脹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發(fā)熱、小便赤等。
5、養(yǎng)顏解毒:
赤小豆30克,雞內(nèi)金10克。先將雞內(nèi)金研末,然后按照平常方法煮赤小豆,于赤小豆將熟時,放入雞內(nèi)金末調(diào)勻,可作早餐食用。
本方清熱利濕,消積化瘀。適用于顏面部青春痘、黃褐斑、身體肥胖女性。
6、治療小兒腎炎:
黑魚1條(約200克),洗凈去內(nèi)臟,赤小豆60克,冬瓜500克(連皮),蔥白5根,共煲湯。不加鹽,食肉喝湯。
本方宣肺利水消腫,適用于小兒腎炎初期見顏面四肢水腫。
6、治療丹毒:
赤小豆100克,薏苡仁100克。赤小豆、薏苡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3次。
本方利水消腫,適用于丹毒下肢腫脹明顯,或伴水皰。
一說到祛濕,很多人都會想到紅豆,其實要說祛濕效果好,真正值得推薦是赤小豆而非紅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如果與鯽魚、薏苡仁等搭配,祛濕效果會翻倍。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赤小豆的功效多多 可健脾利濕利尿
中醫(yī)認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jīng)。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主治水腫、腳氣,而有產(chǎn)后缺乳、腹瀉、黃疸或小便不利、痔瘡也可通過用赤小豆熬湯或研磨成粉服用輔助治療。
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作用,使血壓更易控制,并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huán)改善。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zhì)、微元素,有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
日前,日本食品和農(nóng)業(yè)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赤小豆皮中所含成分,能夠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癥并改善其癥狀。
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是由于人體破骨細胞的功能超過了成骨細胞,以至骨質(zhì)變得疏松所致。赤小豆皮所含色素成分的多酚可以改善這一情況,研究人員認為,用赤小豆烹制的帶色紅豆糯米飯等,多酚能夠被順利攝取。
利尿消腫
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赤豆還可用于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于瘡毒之癥,都有一定效果。赤豆煮湯飲服,可用于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yǎng)不良、炎癥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皆可食之。
赤小豆這樣吃,祛濕效果翻倍
既然赤小豆可以健脾利濕,那么應(yīng)該怎么吃才好?其實,赤小豆最適合與鯽魚、薏苡仁等祛濕食物進行搭配,這樣可以放大祛濕效果。
赤小豆和鯽魚
赤小豆鯽魚是利水良配,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兩者相搭,經(jīng)典之作。
原料:赤小豆500克,活鯽魚1條,蔥、姜、鹽適量。
制法:將赤小豆洗凈,活鯽魚宰殺干凈,加水、蔥、姜、鹽做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赤小豆和薏苡仁
赤小豆和薏米(薏苡仁)的祛濕組合有多強大?且看書籍記載的痕跡,赤小豆出現(xiàn)的地方必出現(xiàn)薏苡仁,可謂是孿生姐妹,兩者相搭促進代謝,利水消腫、美容養(yǎng)顏、瘦身減肥。
原料:赤小豆30克,薏苡仁60克。
制法: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然后一起下煲做湯,武火煮開后文火煮1.5小時。
用法:吃渣喝湯。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減肥,雙倍祛濕。
赤小豆與紅豆的區(qū)別
很多人并不清楚赤小豆與紅豆的區(qū)別,其實,簡單來說赤小豆的藥效比紅豆更好,更適合藥用。
赤小豆做粥、做餡、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腫,而且可以健脾胃。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則是一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湯,有驅(qū)暑健脾的功效。赤小豆質(zhì)地堅硬,難于煮爛,如果要與粳米同煲,則應(yīng)該先把赤小豆煮爛后,才加入粳米。另外,赤小豆適合用適量的糖調(diào)味,但不宜放鹽,否則不利水分的排出。
紅豆的小豆莢可食用。紅豆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可以像綠豆一樣烹食,還可發(fā)芽或烤后當(dāng)做搭配咖啡的點心食用。用冷水浸泡過的紅豆需煮20分鐘,未浸泡過的需煮25分鐘;紅豆干燥后可食用,經(jīng)常與大米一起做粥;在亞洲,紅豆可做成面團,味道香甜并可替代番茄面團,紅豆磨成面粉后可做各式糕點。
中醫(yī)師說,赤小豆與紅豆盡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同屬豆科植物,性質(zhì)和營養(yǎng)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y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其實兩種豆子是很容易區(qū)分的,只要仔細地觀察,就算兩種豆子混在一起放,還是能夠輕易區(qū)分開的。
因此,要想祛濕效果好,大家最好用赤小豆哦!
赤小豆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食物,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還能解毒通乳。很多人都不知道赤小豆應(yīng)該怎么吃?不清楚赤小豆與什么搭配好?別急,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關(guān)于赤小豆的吃法。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赤小豆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皂苷等營養(yǎng)成分。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功效:
利尿消腫
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赤豆還可用于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于瘡毒之癥,都有一定效果。赤豆煮湯飲服,可用于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yǎng)不良、炎癥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作用,使血壓更易控制,并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huán)改善。
通乳生乳
有補氣血、生乳作用,對產(chǎn)婦有通乳汁、補身體、促康復(fù)的功效。赤小豆是富含葉酸的食物,產(chǎn)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解毒
清理身體內(nèi)長期淤積的毒素,增進身體健康。
赤小豆搭配5大食物,功效翻倍
了解了赤小豆的好處后,很多人一定會疑問:赤小豆應(yīng)該怎么吃?赤小豆與什么搭配最好?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關(guān)于赤小豆的食譜:
赤小豆和鯽魚
赤小豆鯽魚是利水良配,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兩者相搭,經(jīng)典之作。
原料:赤小豆500克,活鯽魚1條,蔥、姜、鹽適量。
制法:將赤小豆洗凈,活鯽魚宰殺干凈,加水、蔥、姜、鹽做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赤小豆和薏苡仁
赤小豆和薏米(薏苡仁)的祛濕組合有多強大?且看書籍記載的痕跡,赤小豆出現(xiàn)的地方必出現(xiàn)薏苡仁,可謂是孿生姐妹,兩者相搭促進代謝,利水消腫、美容養(yǎng)顏、瘦身減肥。
原料:赤小豆30克,薏苡仁60克。
制法: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然后一起下煲做湯,武火煮開后文火煮1.5小時。
用法:吃渣喝湯。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減肥,雙倍祛濕。
赤小豆和鵪鶉
鵪鶉能活血化瘀,氣血雙補,兩者相搭鴛鴦配,不僅味美、滋補還能去火。
原料:鵪鶉一只,赤小豆20克,生姜3~5片,食鹽小許。
制法:將鵪鶉去毛及腸雜,與赤小豆、生姜同煮湯,加食鹽調(diào)味。
功效:健脾、除濕,利水。適用于痢疾、腹瀉等癥。
赤小豆和紅糖
原料:赤小豆1碗,水2碗,紅糖適量。
制法:
1、晚上睡覺前泡上紅豆,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用。
2、煮紅豆湯的水量自己掌握,喜歡喝湯的多加水,正常情況下是一碗豆兩碗水。
3、放好水后,大火煮開,保持沸騰狀態(tài)約半分鐘后關(guān)火。蓋子不要打開,燜至汁水冷卻,這時的豆子已經(jīng)破皮開花,湯汁渾濁。
4、吃的時候可以再開火加熱至溫?zé)幔蛹t糖調(diào)味即可。紅糖也可以使湯的顏色更紅更好看。加白糖、冰糖或蜂蜜也都可以。
赤小豆和排骨
材料:赤小豆150克,豬排骨(大排)480克,陳皮5克,鹽3克。
制法:
1、紅豆和陳皮用水浸透,洗凈;排骨用水洗凈,斬件。
2、鍋中加適量水,猛火煲至滾。
3、放入紅豆、排骨、陳皮用慢火煲至紅豆熟透,加鹽調(diào)味,即可飲用。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赤小豆的營養(yǎng)價值_吃赤小豆的好處》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nèi)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zhǔn)備了豐富的“養(yǎng)生的好處”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