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飲和銀翹散的區(qū)別是什么?
運動和養(yǎng)生的區(qū)別是什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桑菊飲和銀翹散的區(qū)別是什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患上疾病之后,是需要進行治療的,一般來講人們會首先選擇西藥,但是除了西藥之外也可以選擇中藥治療,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中藥的種類是比較多的,有的時候還需要很多中藥材互相搭配,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出良好的功效。那么,桑菊飲和銀翹散的區(qū)別是什么?
銀翹散魚桑菊飲都是治療溫病初起的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都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但銀翹散用銀花配伍荊芥,豆鼓,牛蒡子,竹葉,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而桑菊飲用桑葉,菊花配伍杏仁,肅肺之力大,而解表清熱作用較銀翹散為弱,故為:辛涼輕劑!
銀翹散的辯證使用要點為:發(fā)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而桑菊飲的辯證使用要點為:咳嗽, 發(fā)熱不甚,微渴,脈浮數(shù)!
桑菊飲
ys630.coM方義
本證由風溫之邪外傷皮毛,上犯于肺,導致肺氣不宣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方中桑葉、菊花甘涼輕清,疏散上焦風熱,且桑葉善走肺絡、清瀉肺熱為主藥。輔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風熱;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連翹苦寒清熱解毒,蘆根甘寒清熱生津止渴,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且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作用,為使藥。
配伍特點
杏仁和桔梗二藥相須為用,一宣一降,以復肺臟宣降功能而止咳,是宣降肺氣之常用組合;一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運用
本方用于治療風溫初起,臨床應用以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二三日不解,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氣分之熱;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元參,犀角以清營分熱;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細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熱甚,加黃芩,渴甚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咳;咽喉紅腫疼痛者,加玄參、板藍根清熱利咽;咳嗽咳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涼血止血。
禁忌
若風寒感冒,不宜使用。
注意事項
因方中藥物均為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讀:銀翹散的功效是什么?銀翹散常用于溫病范圍的各種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流感等,那么銀翹散的功效是什么?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銀翹散的功效吧。
【方劑名】
銀翹散
【出處】
《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
連翹一兩(30克);銀花一兩(30克);苦桔梗六錢(18克);薄荷六錢(18克);竹葉四錢(12克);生甘草五錢(15克);芥穗四錢(12克);淡豆豉五錢(15克);牛蒡子六錢(18克)。
【方歌】
銀翹散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辛涼平劑用時多。
【方歌速記法】
荷牛豉草,連根梗葉花穗(想象:河牛吃草,連根梗葉花穗全吃了)
【方解】
本方證為溫病初起,衛(wèi)氣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衛(wèi)分,衛(wèi)氣被郁,開合失司,故發(fā)熱頭痛,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溫熱毒邪犯肺,肺氣失宣,則咳嗽咽痛,邪熱傷津,則口渴,邪在衛(wèi)表,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治宜辛涼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熱以解其毒,宣降肺氣以復其清肅。方中銀花、連翹芳香清解,既輕宣透表,又清熱解毒,重用為君。薄荷、牛蒡子辛涼宣散,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豆豉、荊芥辛而微溫,透邪外出,兩藥雖為辛溫解表藥,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配伍在辛涼藥中,可增強透表之力,共為臣藥。桔梗宣肺止咳;竹葉清上焦熱;蘆根清熱生津,同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于辛涼之中配伍少量辛溫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違辛涼之意;二是疏散風熱與清熱解毒相配,既外散風熱,又解毒辟穢,從而構(gòu)成清疏兼顧,以疏為主之劑。為辛涼平劑。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用法用量】
溫開水吞服或開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
【加減化裁】
若胸膈悶者,加藿香3錢,郁金3錢,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熱生津);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清熱解毒);衄者,去荊芥、豆豉(因其辛溫發(fā)散而動血),加白茅根9克,側(cè)柏炭9克,梔子炭9克,清熱涼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氣。二三日病猶在肺,熱漸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地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一首辛涼平劑,是治療風熱表證的常用方,以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口渴,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腦、流腦、腮腺炎、咽炎、咽峽皰疹等屬溫病初起,邪郁肺衛(wèi)者。
3、使用注意方中多為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用量不宜過大。
【禁忌】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xiàn)為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以上就是銀翹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桑菊飲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桑菊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桑菊飲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桑菊飲。
【分類】解表劑-辛涼解表。
組成
桑葉二錢五分(7.5g) 菊花一錢(3g) 杏仁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5g) 薄荷八分(2.5g) 桔梗二錢(6g) 甘草生,八分(2.5g) 葦根二錢(6g)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效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解
本方證為外感風熱病邪,從口鼻而入,以邪在肺絡為病變中心,故以咳嗽為主癥。受邪輕淺,所以身不甚熱,口微渴。治宜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中桑葉味甘苦性涼,疏散上焦風熱,且善走肺絡,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用以為君。
菊花散風熱,清利頭目而肅肺;杏仁、桔梗宣利肺氣而止咳,三者共為臣藥。連翹清熱解毒,薄荷疏散風熱;蘆根清熱生津而止渴,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且與桔梗相合而利咽喉。諸藥相伍,使上焦風熱得以疏散,肺氣得以宣暢,則表證解,咳嗽止。
銀翹散與桑菊飲都是治療溫病初起的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都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等五味,但銀翹散有銀花配伍荊芥穗、豆豉、牛蒡子、竹葉,解表清熱之力強;桑菊飲有桑葉配伍杏仁,宣肺止咳之力大。
方歌
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桑菊飲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桑菊飲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銀翹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我們經(jīng)常用銀翹散來治療感冒發(fā)熱等癥狀,那么銀翹散的臨床運用有哪些呢,我們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銀翹散的禁忌有哪些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銀翹散。
出處
《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
連翹一兩(30克);銀花一兩(30克);苦桔梗六錢(18克);薄荷六錢(18克);竹葉四錢(12克);生甘草五錢(15克);芥穗四錢(12克);淡豆豉五錢(15克);牛蒡子六錢(18克)。
方解
本方證為溫病初起,衛(wèi)氣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衛(wèi)分,衛(wèi)氣被郁,開合失司,故發(fā)熱頭痛,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溫熱毒邪犯肺,肺氣失宣,則咳嗽咽痛,邪熱傷津,則口渴,邪在衛(wèi)表,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治宜辛涼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熱以解其毒,宣降肺氣以復其清肅。方中銀花、連翹芳香清解,既輕宣透表,又清熱解毒,重用為君。薄荷、牛蒡子辛涼宣散,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豆豉、荊芥辛而微溫,透邪外出,兩藥雖為辛溫解表藥,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配伍在辛涼藥中,可增強透表之力,共為臣藥。桔梗宣肺止咳;竹葉清上焦熱;蘆根清熱生津,同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于辛涼之中配伍少量辛溫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違辛涼之意;二是疏散風熱與清熱解毒相配,既外散風熱,又解毒辟穢,從而構(gòu)成清疏兼顧,以疏為主之劑。為辛涼平劑。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用法用量
溫開水吞服或開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
加減化裁
若胸膈悶者,加藿香3錢,郁金3錢,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清熱生津);項腫咽痛者,加馬勃、玄參(清熱解毒);衄者,去荊芥、豆豉(因其辛溫發(fā)散而動血),加白茅根9克,側(cè)柏炭9克,梔子炭9克,清熱涼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氣。二三日病猶在肺,熱漸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梔子之苦寒,與麥、地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
臨床運用
1.辨證要點 溫病條辨稱本方為辛涼平劑,是治療外感風熱表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發(fā)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渴甚者,為傷津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項腫咽痛者,系熱毒較甚,加馬勃、玄參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衄者,由熱傷血絡,去荊芥穗、淡豆豉之辛溫,加白茅根、側(cè)柏炭、梔子炭涼血止血;咳者,是肺氣不利,加杏仁苦降肅肺以加強止咳之功;胸膈悶者,乃夾濕邪穢濁之氣,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濕,辟穢祛濁。
3.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廣泛用于急性發(fā)熱性疾病的初起階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腮腺炎等辨證屬溫病初起,邪郁肺衛(wèi)者。皮膚病如風疹、蕁麻疹、瘡癰癤腫,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 凡外感風寒及濕熱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藥物多為芳香輕宣之品,不宜久煎。
禁忌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xiàn)為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銀翹散的功效與作用的相關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了呢,銀翹散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藥劑,銀翹散在服用時一定要注意它的一些服用禁忌,避免盲目食用帶來嚴重的后果。
保嬰丹和猴棗散是廣大父母們熟知的兩種藥物,這兩種藥主要用來治療小孩子的感冒或者一些腸胃疾病,很多父母會發(fā)現(xiàn)這兩種藥的功能有一些相似,實際上,保嬰丹和猴棗散還是存在區(qū)別的,比如猴棗散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是保嬰丹沒有這個功能,下面詳細介紹這兩種藥的區(qū)別。
猴棗散和保嬰丹的區(qū)別:
保嬰丹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貝母、防風、鉤藤、法半夏、琥珀、天竺黃、重樓、薄荷、膽南星、天然冰片、蟬蛻等。而保嬰丹的適應癥是疏風清熱、化痰定驚,用于小兒感冒,風寒襲表,食滯化熱所致發(fā)熱惡寒,噴嚏流涕、咳嗽有痰及不思飲食、夜啼易驚等癥。特別適用于嬰幼兒使用。
而猴棗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牛黃、全蝎、猴棗、川貝、細辛、皂莢、白礬、硝石、甘草、草豆蔻、朱砂、琥珀、冰片、珍珠、石菖蒲、麝香。適應癥是除痰鎮(zhèn)驚,通竅。用于小兒驚風,痰涎壅盛。但是大家要注意猴棗散含馬兜鈴科植物細辛,有馬兜鈴酸,會對腎臟造成損傷,應在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其主要成分猴子棗就是猴子體內(nèi)的結(jié)石。
保嬰丹和猴棗散都有定驚的作用。但是猴棗散還有的功效就是止咳化痰的,而保嬰丹是沒有這個功效的,但是感冒初期服用保嬰丹就是很有效的,也可以作為預防感冒來用的。
保嬰丹多少錢一盒?
保嬰丹(0.34g*6瓶)在各藥店價格可能會有不同,具體價格可以參照網(wǎng)上報價。
保嬰丹主要成分是川貝母、防風、鉤藤、法半夏、琥珀、天竺黃、重樓、薄荷、膽南星、天然冰片、蟬蛻等。具有疏風清熱、化痰定驚,用于小兒感冒,風寒襲表,食滯化熱所致發(fā)熱惡寒,噴嚏流涕、咳嗽有痰及不思飲食、夜啼易驚等癥。特別適用于嬰幼兒使用。
保嬰丹的服用方法:
初生至一個月內(nèi)嬰兒:每日一次,每次半樽。
一個月至兩歲嬰兒:每日一次,每次一樽。
兩歲或以上小孩小童:每日一次,每次兩樽,可連服多日。如作保健用途,可每星期服用一次,服量如上。如病情持續(xù),請遵醫(yī)囑,請按時以溫水調(diào)服。
服用時還要注意,嬰孩忌食生冷葷腥,油膩燥熱之物。本品不適宜患有先天性六磷酸葡萄糖去氫酵素缺乏癥之嬰孩服用。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桑菊飲。
【處方】杏仁6克 連翹4.5克 薄荷2.4克 桑葉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葦根6克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治風溫初起,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shù)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備注】方中桑葉、菊花疏風解表,宣透風熱,桔梗、甘草、杏仁清咽利膈,止咳化痰,連翹清熱解毒,葦根清熱生津。配伍同用,共奏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功。凡風溫初起,見證如上所述者,可以用之。
【摘錄】《溫病條辨》卷一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于桑菊飲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于桑菊飲的學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桑菊飲中藥方劑我們聽的非常陌生,很多人都不認識的。那么,桑菊飲的功效有哪些呢?桑菊飲的用法多嗎?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桑菊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桑菊飲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方劑名
桑菊飲,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
桑葉二錢五分(7.5g), 菊花一錢(3g) ,杏仁二錢(6g), 桔梗二錢(6g) ,甘草生八分(2.5g) ,薄荷八分(2.5g) ,連翹一錢五分(5g) ,葦根二錢(6g)。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
風溫初起。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
方解
本方證為風溫襲肺,肺失清肅所致。風溫客肺,肺失清肅,故以咳嗽為主證;雖衛(wèi)表不疏,但感邪輕淺,為外感風熱之輕證,故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為風熱表證之象。治宜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中桑葉甘寒質(zhì)潤,輕清疏散,長于散肺中風熱以止咳;菊花辛甘性寒,長于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以肅肺,二者相須為用,共為君藥。薄荷協(xié)助桑葉、菊花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杏仁苦降,肅降肺氣,桔梗辛散,開宣肺氣;二藥相合,一宣一降,以復肺臟宣降而祛痰止咳,為宣降肺氣的常用藥對,共為臣藥。連翹清上焦風熱以解毒;蘆根清熱生津止渴,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與桔梗相配祛痰利咽。本方諸藥皆為辛涼甘苦,輕清宣透之品,且用量頗輕,故為辛涼輕劑。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一首辛涼輕劑,適用于風熱或風溫犯肺之輕證,以咳嗽、發(fā)熱不甚,微渴,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屬風熱犯肺之輕證。
使用注意
本方為風熱咳嗽輕證的常用方,風寒咳嗽不宜使用。所用藥物均系輕清之品,不宜久煎。
方歌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繞, 蘆根為引輕清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桑菊飲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桑菊飲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加味桑菊飲對于人體是有很好的補充作用的,往往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會選擇用加味桑菊飲,因為加味桑菊飲不僅對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而且能為人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F(xiàn)在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處方】桑葉1錢,菊花1錢,杏仁1錢,薄荷(后下)7分,桔梗7分,蘆根3錢,甘草8分,連翹1錢,僵蠶1錢半,蟬衣(全)7個,葛根1錢,黃芩7分,蔥白2寸(后下)。
【制法】上作1劑。
【功能主治】宣肺祛風,辛涼透表。主風熱閉肺(腺病毒肺炎)高熱,咳喘,皮疹,驚惕,口腔潰爛,唇干裂,腹微脹滿,大便稀,脈浮數(shù)有力,舌紅少津無苔。
【用法用量】1劑2煎,共取120毫升,分多次溫服。
【摘錄】方出《蒲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名見《千家妙方》下冊
加味桑菊飲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銀翹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銀翹散中藥方劑是我們經(jīng)常用來治療感冒發(fā)熱等癥狀,那么銀翹散的功效有哪些呢,我們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銀翹散的用法有哪些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銀翹散,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
銀花一兩(30g) 連翹一兩(30g) 桔梗六錢(18g) 薄荷六錢(18g) 竹葉四錢(12g) 生甘草五錢(15g) 荊芥穗四錢(12g) 淡豆豉五錢(15g) 牛蒡子六錢(18g)。
用法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人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亦可作丸劑或散劑服用。
功效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方解
本方證為溫病初起,衛(wèi)氣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衛(wèi)分,衛(wèi)氣被郁,開合失司,故發(fā)熱頭痛,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溫熱毒邪犯肺,肺氣失宣,則咳嗽咽痛,邪熱傷津,則口渴,邪在衛(wèi)表,故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治宜辛涼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熱以解其毒,宣降肺氣以復其清肅。方中銀花、連翹芳香清解,既輕宣透表,又清熱解毒,重用為君。薄荷、牛蒡子辛涼宣散,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豆豉、荊芥辛而。
微溫,透邪外出,兩藥雖為辛溫解表藥,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配伍在辛涼藥中,可增強透表之力,共為臣藥。桔梗宣肺止咳;竹葉清上焦熱;蘆根清熱生津,同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于辛涼之中配伍少量辛溫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違辛涼之意;二是疏散風熱與清熱解毒相配,既外散風熱,又解毒辟穢,從而構(gòu)成清疏兼顧,以疏為主之劑。為辛涼平劑。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一首辛涼平劑,是治療風熱表證的常用方,以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口渴,脈浮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麻疹初起,以及乙腦、流腦、腮腺炎、咽炎、咽峽皰疹等屬溫病初起,邪郁肺衛(wèi)者。
3.使用注意方中多為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用量不宜過大。
功用鑒別
桑菊飲與銀翹散均能辛涼解表,為治溫病初起的常用方。二方組成均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但桑菊飲以桑葉、菊花為君,配伍杏仁,肅肺止咳之力較強;適用于風溫初起,表熱較輕而咳嗽較重者,為辛涼輕劑;銀翹散以銀花、連翹為君,配伍荊芥、豆豉、牛蒡子、竹葉,解表清熱之力較強,適用于外感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表熱較重者,為辛涼平劑。
方歌
辛涼解表銀翹散,芥薄牛蒡竹葉甘, 豆豉桔梗蘆根入,上焦風熱服之安。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銀翹散的功效與作用的相關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了呢,銀翹散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藥劑,銀翹散在服用時一定要注意它的一些服用禁忌,避免盲目食用帶來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