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下肢淋巴水腫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中醫(yī)治療。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醫(yī)治療下肢淋巴水腫”,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很多人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腿虛腫這種情況,而大多數(shù)人小腿水腫都是由長期坐立沒有及時運動所造成的。但是有一些人的小腿水腫卻是由下肢疾病造成的,其中有一種下肢疾病就叫做下肢淋巴水腫,它也會造成人體小腿水腫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那么在中醫(yī)上他們是如何來治療人體出現(xiàn)的下肢淋巴水腫這種情況的呢?
1、中醫(yī)如何治療下肢淋巴水腫
中醫(yī)認為淋巴水腫是由于血氣虛弱之人感受風濕病邪,或身體患瘀熱病邪濕熱阻遏氣機,致氣血阻遏不通,濕熱互作,傷脾傷腎,致水津走常路;瘀遏皮肉之間、外溢積滿而發(fā)為腫脹。若病邪久積,津液不得舒伸,正氣傷損,氣機失調(diào),血瘀氣虛,結增互作,則皮膚發(fā)生粗糙、堅硬等證候所致。在治療上主要是分為絡脈水滯、絡脈濕熱、絡脈瘀阻辯證施治。
2、什么是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是由于身體局部的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腫脹。它是由于繼發(fā)于組織液(淋巴)積聚的組織間液增加。下肢最常見(80%),也可發(fā)生于上肢、面部、軀干和外生殖器。
3、淋巴水腫的治療原則
www.cndadi.net淋巴水腫根據(jù)病程早晚,治療原則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積滯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積液再生為宗旨,晚期則以手術切除不能復原的病變組織或以分流術治療局限性淋巴管阻塞為目的。不建議手術治療,危險及復發(fā)率高。目前細胞組織修復通脈法可以解決手術的風險,就是采用中醫(yī)的方法治療,對治淋巴水腫病效果顯著。
4、淋巴水腫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大多數(shù)為淋巴管發(fā)育不良,少數(shù)為淋巴管異常增生擴大引起。鏈球菌感染及因癌癥施行放射治療和淋巴結清掃術后等,也是造成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較輕微的時候可以采取非手術療法包括抬高患肢、穿彈力襪、限制水鹽攝入、使用利尿劑、預防感染以及捆綁療法。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相關閱讀
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xiàn),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jù)癥狀表現(xiàn)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二類,常見于腎炎、肺心病、肝硬化、營養(yǎng)障礙及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疾病。
臨床上根據(jù)水腫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水腫僅發(fā)生于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皮下組織,指壓后可出現(xiàn)組織輕度凹陷,平復較快。有時早期水腫,僅有體重迅速增加而無水腫征象出現(xiàn)。
中度:全身疏松組織均有可見性水腫,指壓后可出現(xiàn)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凹陷,平復緩慢。
重度: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皮膚緊張發(fā)亮,甚至可有液體滲出,有時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積液。
中醫(yī)治療: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風邪外襲所致發(fā)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jié)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y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術、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術、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針灸治療:
(一)陽水主證:發(fā)病急,初起面目微腫,繼之則遍及全身,腰以上腫甚,皮膚光亮,陰囊腫亮,胸中煩悶,呼吸急促?;蛐魏疅o汗,苔白滑,脈浮緊;或咽喉腫痛,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取肺、脾經(jīng)穴為主。針用平補平瀉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參用yin水治法。
處方:列缺 合谷 偏歷 陰陵泉 委陽方義:陽水為病,系肺氣失宣,水濕內(nèi)停所致,腰以上腫宜發(fā)汗,故取列缺、合谷發(fā)汗解肌,通利肺氣;腰以下腫宜利小便,故取偏歷、陰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腫;委陽為三焦下合穴,功可調(diào)三焦氣化功能以消水腫。
(二)陰水主證:發(fā)病較緩,足跗水腫,漸及周身,身腫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復平較慢,皮膚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悶腹脹,納減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取足太陰、少陰經(jīng)穴為主。針刺用補法,并用灸法,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處方:脾俞 腎俞 水分 復溜 關元 三陰交方義;yin水病因脾腎陽虛,針灸脾俞、腎俞、復溜可溫脾腎元陽,促三焦氣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腫;灸關元培補元氣以溫下焦;補三陰交健脾利濕,通利小便。
「其它療法」
耳針取穴:肺、脾、腎、三焦、膀胱、皮質(zhì)下方法: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也可用耳穴埋豆法。
食療:
1、鯉魚冬瓜羹
制法:鯉魚約500g去鰓、鱗和內(nèi)臟,冬瓜500g切成小塊狀,蔥白約20g洗凈,加水適量,煮至魚爛湯稠,加少許鹽,趁熱食。如市場缺乏鯉魚,可以鯽魚代之。
適應癥:各種疾病所引起的水腫均合適服用。
禁忌癥:有狐臭的人食蔥后發(fā)汗,臭味會加重。腎功能差的要按比例減量服用,因鯉魚含頗多蛋白質(zhì)。
2、牛肉羹
制法:牛肉500g,干姜及醋各30g,水適量,同煮至牛肉爛熟,食肉飲湯,可以助膳。牛肉可用黃牛或水牛肉,洗凈用。醋用米醋。
宜忌:適合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但有腎功能嚴重損害、代謝性酸中毒者不宜服用。
3、茯苓餅
制法:茯苓磨成粉狀,加等量的粳米粉和白糖,用水調(diào)稠糊狀,然后用文火煎烙成薄餅,作點心用。
宜忌:可用于一切水腫,對特發(fā)性水腫尤為合適,因為有利尿消腫和寧心安神的作用。本方含糖頗多,有糖尿病者不宜
?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xiàn)淋巴腫大的時候,就說明身體有毛病了,需要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而一般情況下,淋巴腫大分為局部淋巴腫大和全身淋巴腫大。局部淋巴腫大主要是指頸部、頜下等部位的淋巴出現(xiàn)腫大、發(fā)熱等不適癥狀。那么,什么是全身淋巴腫大呢?全身淋巴腫大該怎么治療?
? ?淋巴結分布全身,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按其位置可分為淺表淋巴結和深部淋巴結。正常淋巴結多在0.2~0.5㎝,常呈組群分布。每一組群淋巴結收集相應引流區(qū)域的淋巴液,如耳后、乳突區(qū)的淋巴結收集頭皮范圍內(nèi)的淋巴液;頜下淋巴結群收集口底、頰黏膜、牙齦等處的淋巴液;頸部淋巴結收集鼻、咽、喉、氣管、甲狀腺等處的淋巴液;鎖骨上淋巴結群左側收集食管、胃等器官的淋巴液,右側收集氣管、胸膜、肺等處的淋巴液;腋窩淋巴結群收集軀干上部、乳腺、胸壁等處的淋巴液;腹股溝淋巴結群收集下肢及會陰部的淋巴液。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判斷原發(fā)病灶的部位及性質(zhì)有重要臨床意義。
? ?什么是全身淋巴腫大
? ?淋巴癌的癥狀,主要是在身體上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早期皆不痛不癢,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大約60%的淋巴癌首先發(fā)現(xiàn)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開始時只單一腫大,慢慢則數(shù)目增加,且越腫大。淋巴癌可發(fā)生于全身淋巴組織,如下頷、下顎、前頸部、鎖骨上、腋下、鼠蹊部、縱膈腔或腹部動脈旁,有時則發(fā)生于臟器引起壓迫癥狀;若發(fā)生于胃、小腸或大腸則可能有腹脹、便血、嘔吐、腹痛等消化性潰瘍或胃腸機能障礙之癥狀;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則可能產(chǎn)生臉色蒼白、發(fā)燒、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減少癥,有時在周邊血液里可見異常淋巴球出現(xiàn)。
? ?全身淋巴結腫大中醫(yī)方劑偏方
? ?【辨證】素體虛弱,肝氣郁結,痰濕挾火凝滯。
?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化痰散結,解毒軟堅。
? ?【方名】加味化結飲。
? ?【組成】黨參12克,焦白術9克,全當歸9克,炒白芍9克,制半夏9克,陳皮6克,蛇舌草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蛇莓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黃藥子12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出處】顧伯華方。
? ?由此看來,全身淋巴腫大可能會病變成癌癥,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全身淋巴腫大呢?醫(yī)生表示,導致全身淋巴腫大的原因有多種,患者要根據(jù)癥狀進行相關檢查,明確了病因之后需要及時進行專業(yè)的治療。這里推薦的中醫(yī)偏方僅供參考,最好是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水腫一般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液體過多,這種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癥狀,水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全身性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xiàn),往往和身體的一些器官有著很大的關系,那么下肢浮腫該怎么治療呢!
臨床上根據(jù)水腫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水腫僅發(fā)生于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皮下組織,指壓后可出現(xiàn)組織輕度凹陷,平復較快。有時早期水腫,僅有體重迅速增加而無水腫征象出現(xiàn)。
中度:全身疏松組織均有可見性水腫,指壓后可出現(xiàn)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凹陷,平復緩慢。
重度: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皮膚緊張發(fā)亮,甚至可有液體滲出,有時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積液。
中醫(yī)治療: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風邪外襲所致發(fā)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jié)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y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于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姜、白術、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于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術、附子、干姜、厚樸、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于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術、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概述】
淋巴水腫是指機體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軟組織液在體表反復感染后皮下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脂肪硬化,若為肢體則增粗,后期皮膚增厚、粗糙、堅韌如象皮,亦稱象皮腫。
【診斷】
1.有絲蟲感染或丹毒反復發(fā)作史,或有腋窩、腹股溝部接受淋巴結清掃術和放射治療史。
2.早期患肢腫脹,抬高后可減輕。晚期患肢腫大明顯,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樣腫。少數(shù)可有皮膚裂開、潰瘍或出現(xiàn)疣狀贅生物。
3.絲蟲感染者周圍血液檢查可發(fā)現(xiàn)微絲蚴。淋巴管造影可確定淋巴管發(fā)育或受阻情況。
【治療措施】
淋巴水腫根據(jù)病程早晚,治療原則不同。早期以排除郁積滯留淋巴液,防止淋巴積液再生為宗旨,晚期則以手術切除不能復原的病變組織或以分流術治療局限性淋巴管阻塞為目的。
(一)急性期淋巴水腫,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1.體位引流 肢下下垂狀態(tài)使組織間隙中淋巴液滯留加重,抬高患肢30~40cm利用重力作用可促進淋巴液回流,減輕水腫。此未能簡單有效,但作用不持久,患肢下垂水腫再度加重。
2.加壓包扎 在體位引流基礎上,在患肢指高事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擠壓組織間隙,協(xié)助淋巴回流。彈力繃帶松緊應適宜。也可用間隙加壓器(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pumps)多次和長時間使用,對改善水腫有一定療效。文獻報道國外目前采用淋巴加壓器(lymha-press)一種更為先進有效的加壓充氣裝置,充氣裝置分9~12塊,每塊可以單獨充氣加壓,加壓從肢體遠端逐漸向近端進行,一個循環(huán)周期為25少。這種淋巴加壓順較其他簡單加壓裝置的充氣加壓時間大大縮短(簡單加壓充氣裝置循環(huán)周期100秒左右),同時可產(chǎn)生較高壓力達15.6~20.8kpa(120~160mmHg),比外科手術和單純彈力襪在消腫方面更為有效。但它的使用較復雜,也不能減少組織間隙中的蛋白成份,只適用于急性期及術前準備等短期治療。
3.限制鈉鹽攝入和使用利尿劑 急性期適當限制氯化鈉攝入,一般1~2g/d,以減少組織鈉、水潴留。同時使用適量利尿劑、加快水鈉排出。可用雙氫克尿噻每次25mg,每日3次,并適當補鉀,待病情穩(wěn)定后停服。
4.預防感染 選用抗真菌的油膏、撲粉,保持足趾干燥是預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最為有效的方法;足趾甲床下細菌感染也較為多見,應勤剪指趾甲,清除污垢,減少細菌入侵途徑。當鏈球菌感染全身性癥狀時,應選用青霉素等藥物,配合臥床休息,積極控制感染。晚期淋巴水腫并發(fā)皮膚皸裂可采用油膏外敷保護并潤滑皮膚。
此外,多種疫苗、牛奶和異性蛋白注射法,是沿用已久的抗感染療法。人體的各種防御機構借此獲得提高。國外學者證明在注射傷寒三聯(lián)疫苗時,輸出淋巴管中的淋巴球增多,血液中的丙種球蛋白也有所提高,有防止發(fā)生永久性淋巴阻塞的作用。有作者推測異性蛋白可能通過垂體及腎上腺起作用。
(二)慢性淋巴水腫 包括非手術治療的烘繃治療和各種手術治療。
1.烘繃療法 烘繃療法是發(fā)掘祖國醫(yī)學遺產(chǎn)的一種治療方法。其治療原理是利用持續(xù)輻射熱,使患肢皮膚血管擴張,大量出汗,局部組織間隙內(nèi)的液體回入血液,改善淋巴循環(huán)。對于淋巴水腫尚未發(fā)生肢體皮膚嚴重增生者可選用烘繃療法。有電輻射熱治療和烘爐加熱兩種方法。溫度控制在80~100℃,每日1次,每次1小時,20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2周。每次治療完畢,應外加彈力繃帶包扎。依據(jù)臨床觀察經(jīng)1~2個療程后可見患肢組織松軟,肢體逐步縮小,特別是丹毒樣發(fā)作次數(shù)大為減少或停止發(fā)作。
2.手術治療 大多數(shù)淋巴水腫不需外科手術。約15%的原發(fā)性淋巴水腫最終需行下肢整形手術?,F(xiàn)有手術方法除截肢手術均不能治愈淋巴水腫,但可明顯改善癥狀。
⑴手術適應證:①肢體功能損害:由于肢體粗重易疲勞和關節(jié)活動限制。②過度腫脹伴疼痛。③反復發(fā)作的蜂窩織炎和淋巴管炎經(jīng)內(nèi)科治療無效。④淋巴管肉瘤:長期淋巴水腫惡性的致死性原因。⑤美容:大多數(shù)原發(fā)性淋巴水腫患者為年輕婦女,對于腫脹明顯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慮手術,但應以改善功能為主,美容國輔,否則療效可能不盡人意。
術前準備與術后處理:
⑵術前準備 對手術效果有重要作用。它們包括:①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體水腫減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墊高、下肢懸吊和骨牽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在兒童群體中尤為常見,這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比較明顯的癥狀反應。對于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治療方法有很多,所呈現(xiàn)出來的治療效果也各有不同,人們也可以嘗試用中醫(yī)來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
1.治療原則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是小兒常見病癥,主要癥狀就是小兒腹痛,少數(shù)病例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小兒腸炎癥狀,西醫(yī)目前無特效方法,對癥處理,部分醫(yī)師使用抗菌素消炎,效果也不理想,腹痛反復發(fā)作。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時,仍宜剖腹探查,并將闌尾切除。
2.推拿
推拿對于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還是有很好的臨床效果的。因為你沒有敘述孩子的其他情況,我只能簡單介紹幾個穴位你來試著做做?;虻疆?shù)蒯t(yī)院小兒推拿科去看看。補脾經(jīng)、揉板門、補腎經(jīng),清大腸經(jīng),清肝經(jīng),揉一窩蜂,運八卦,掐揉四橫紋,摩腹,拿肚角,揉天樞,揉足三里,按揉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捏脊。同時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食物。
3.注意
患兒由于本病的病程較長,易于復發(fā),治療較慢,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患兒的飲食調(diào)護,減少飲食及化學性因素對腸道的刺激,防治腸道內(nèi)毒素的產(chǎn)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治療者及患兒家長嚴格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的應用,杜絕含有激素類等化學因素食物的攝入,控制好患兒的食譜,以清淡、易消化、低糖、維生素及植物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為主,并鄭重告誡禁食生冷、瓜果、飲料,如荔枝、草莓、櫻桃、桂圓等水果的食用,及糖類、海鮮魚腥肉食和油炸食物的攝入,積極配合治療,防止衍生它變。
下肢水腫的原因
1、下肢水腫的原因
腎臟是身體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當腎臟患病時,致使水分不能排出體外,從而引起浮腫,這類水腫,用手指按下去會出現(xiàn)凹陷。下肢的深靜脈是下肢血液回流的通路,如果深靜脈內(nèi)出現(xiàn)血栓,就會導致血液回流阻塞,下肢突然嚴重腫脹。若腿部突然腫脹,要盡可能保持肢體制動,及時到醫(yī)院診治。
當心臟發(fā)生右心衰竭時,靜脈血液不能順利回流,引起靜脈內(nèi)壓力升高,體液漏出進入組織間隙,引起浮腫。右心衰水腫最早出現(xiàn)于踝內(nèi)側,其狀況由心衰程度決定,輕度的水腫在活動后明顯,休息后減輕或消失;嚴重的會向上發(fā)展到全身水腫。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參與機體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代謝過程,如果出現(xiàn)異常,導致代謝緩慢,出現(xiàn)脂肪堆積等癥狀,下肢也會水腫。
2、下肢水腫的生理現(xiàn)象
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胖了一圈,眼瞼及顏面都有些輕度浮腫,下肢皮膚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繃感。隨著一天時間的推移,可逐漸減輕消退。有些人在炎夏高溫的情況下,特別是身體較胖又不愛活動的人,受環(huán)境溫差的影響,常莫名其妙地發(fā)生下肢浮腫,夏天過后,就會自行消退。有些飲食中習慣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現(xiàn)下肢浮腫。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時,會發(fā)現(xiàn)下肢或雙腳“發(fā)緊”。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經(jīng)來潮前一周或半個月內(nèi),出現(xiàn)眼瞼、手背、腳踝甚至雙下肢輕度浮腫。服用某些藥物后,臉、手、足出現(xiàn)浮腫,停藥后浮腫會逐漸消退。
3、下肢水腫的診斷
晚期下肢淋巴水腫具有典型的象皮腿特征,診斷并不困難。由于能引起下肢腫脹的疾病較多,如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動靜脈瘺等,但上述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史和表現(xiàn),鑒別診斷一般較容易。對下肢腫脹原因不明者,為了排除或區(qū)別淋巴病變的原因,可以做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檢查。后者又有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直接法是從趾蹼皮下注入亞甲藍使淋巴管顯示,經(jīng)皮膚淺表切口暴露后直接穿刺注入含碘造影劑;間接法是在水腫區(qū)域的皮內(nèi)注入可吸收造影劑,然后攝片。
調(diào)節(jié)下肢水腫的食物
1、冬瓜性味甘淡寒,入肺、胃、大腸、小腸,利尿消腫、清熱消渴。蘊含維他命b1及纖維,有助大腸蠕動,排清廢物和毒素。
2、紅小豆富含維他命b1、b2、蛋白質(zhì)及多種礦物質(zhì)、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對水腫有作用。
3、柚子的減肥效果很好。柚子的熱量很低,同時柚子含有大量的鉀元素。鉀元素有利于身體排出多余水分,消水腫。
4、薏米分生熟兩種,生熟各半互相制衡又能速效,以達健脾利濕之效。薏米可以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還可排走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
5、燕麥豐富的纖維素可以增加飽腹感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消水腫的功效更加不在話下。
下肢水腫的緩解食療
1、赤豆鯽魚湯:赤豆90克,鯽魚1條(250克),加水煮料后服食。
2、清蒸砂仁鯽魚:砂仁4克,甘草末3克,一并放入已經(jīng)洗凈的鯽魚肚子內(nèi),加調(diào)料,清蒸至爛熟后服食。
3、冬瓜鯉魚湯:帶皮冬瓜500克,鯉魚1條(500克),加水共煮,加少許鹽。食魚飲湯。
4、黃花魚湯:黃花魚150克,大蒜頭30克。黃花魚切段,大蒜頭切片后加水共煮。
5、清炒黃花菜黃瓜:黃花菜15克,黃瓜150克,生油12克。黃花菜、黃瓜洗凈后切段,用九成熱的油炒熟即成。
在這個看顏值的時代里,除了臉之外,身材也很重要,因此對于細腰、長腿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可是想要有大長腿并不是簡單的事情,除了先天的條件之外,后天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下肢的水腫就成了問題,除了疾病引發(fā)的水腫之外,長期長時間的站立或是坐,都會引發(fā)靜脈回流障礙,從而引發(fā)下肢的水腫,那么對于這個問題艾炙要怎么解決了,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下肢水腫多與脾、腎氣虛有關,也有很多人的輕度下肢水腫是因為下肢靜脈曲張、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這一類下肢水腫多屬于瘀血阻絡。早晨起床時較輕、下午或者晚上明顯的水腫,常為久坐或久站加重了靜脈回流障礙的緣故。非嚴重疾病引起的輕度水腫,可試試艾灸和按摩,若試用三五天無效,應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艾灸:給身體的小火爐添柴
傳統(tǒng)艾灸具有溫補脾腎陽氣的作用。打個比方,艾灸就是給身體里的小火爐添了把柴火,只有火燒得夠旺,身體這個機器才能更好地工作。否則,身體里多余的體液就不能順利通過出汗或者小便排出,從而導致過多的水停留在身體的相應部位,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水腫。艾灸尤其適用于因為肺、脾、腎氣虛導致的輕度水腫,尤其是顏面部和下肢的水腫。另外艾灸也具有溫經(jīng)通絡的作用,所以也適合靜脈回流障礙導致的下肢水腫。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以下三種:
艾條灸將艾條點燃,然后在穴位上進行熏灼,艾條距離穴位1~2厘米,以能耐受的熱度為宜。一般常用的穴位是氣海穴、關元穴、命門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每個穴位艾灸5~10分鐘,以局部皮膚發(fā)紅為宜。
艾盒灸將長短合適的艾條放入艾灸盒,點燃后將艾灸盒放置在相應穴位外,每次15~20分鐘即可。常用艾灸部位有肚臍(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命門穴、腎俞穴等。
隔物灸這種方法是先在穴位上放上藥物或用藥物做成的藥餅,然后將艾炷放置在藥餅上,再點燃艾灸。這種方法既可發(fā)揮艾灸的作用,又能發(fā)揮藥物的升陽作用。常用的隔物灸有隔附子灸、隔鹽灸、隔生姜灸等。每個穴位大約艾灸2壯~3壯,也就是說依次放2~3個艾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