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膝與牛膝的區(qū)別
養(yǎng)生與運動的區(qū)別。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土牛膝與牛膝的區(qū)別”,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土牛膝和牛膝都是比較常見的中藥,雖然他們之間有一致之差,但是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比如說牛膝屬于莧科牛膝屬的一種植物,土牛膝也叫做倒勾草,它們之間是完全不同的,對于身體調(diào)理都能發(fā)揮一定的效果,也是比較常見的中草藥。土牛膝有一定的抗腫瘤的效果。
土牛膝與牛膝的區(qū)別
牛膝為莧科牛膝屬的植物。
分布于非洲、俄羅斯、越南、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以及中國除東北外全國各地等地,生長于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區(qū),常生長在山坡林下。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圓柱形,直徑5-10mm,土黃色。莖有棱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
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節(jié)膨大。單葉對生;葉柄長5-30mm葉片膜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項生及腋生,長3-5cm,花期后反折;總花梗長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數(shù),密生,長5mm;苞片寬卵形,長2-3mm,先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3mm,先端彎曲,基部兩側各有1卵形膜質小裂片。
土牛膝別名倒鉤草
倒梗草,莧科、牛膝屬多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根細長,土黃色莖四棱形,有柔毛,節(jié)部稍膨大,分枝對生。葉片紙質,寬卵狀倒卵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頂端圓鈍,具突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波狀緣,兩面密生柔毛,或近無毛花期后反折總花梗具棱角,粗壯,堅硬,密生白色伏貼或開展柔毛胞果卵形,種子卵形,不扁壓,棕色?;ㄆ?-8月,果期10月。
煎劑在人體體內(nèi)顯抗腫瘤的治療作用。粗毛牛膝劑在動物體內(nèi)能中和白喉桿菌毒素,并有預防白喉的作用。牛膝煎劑或醇提取液對醉犬、獵、兔作靜脈注射,均有短暫的降壓作用。牛膝煎劑靜脈注身于麻醉家兔,有輕微利尿作用,腹腔注身于已用醋酸產(chǎn)生扭轉的小鼠呈一定的止痛作用。牛膝煎劑對動物離體腸管有輕度抑制作用。牛膝煎劑和流浸膏對家兔離體子宮不論已孕、末孕都能使之收縮;對收縮無力的小鼠離體子宮則有加強其收縮的作用。
相關閱讀
土牛膝如果光聽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以為會是牛身上的某一個器官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土牛膝是一種可以作為中藥藥材的植物,在很多的地方都有土牛漆的生長.而且土牛膝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很多的中藥的配方里面都有不少土牛膝的身影.但是明顯的藥用價值遠遠要比它的營養(yǎng)價值要高的多.
不過作為一種藥材來說土牛膝最大的要藥用作用是在外敷上,尤其是對于骨頭方面的疾病土牛膝的功效那可是相當?shù)挠行?不過除此之外土牛膝還有其它的疾病可以治療,只不過沒有在骨頭方面效果明顯.
粗毛牛膝根含皂甙,甙元為齊墩果酸,并含昆蟲變態(tài)激素蛻皮甾酮.種子含糖約56%、蛋白質約22.5%,還含皂甙,系齊墩果酸和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所形成的多糖甙.全草含生物堿.
土牛膝功效主治于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風濕夫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1、活血化瘀用于因跌打損傷引起的肌肉疼痛,關節(jié)腫痛,也可用于腰肌勞損,頸肩疼痛,具有消腫止痛功效.
2、祛風除濕治療因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jié)炎,四肢麻木,活動受限,痛風等病.
3、瀉火解毒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癥,也可用于白喉,急慢性咽炎,痔瘡,瀉痢.
4、通經(jīng)利尿用于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不利,濕熱帶下,泌尿系結石,腎炎水腫.
5、抗病毒用于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瘧疾.
上面所說的都是土牛膝的功效與作用,那么具體作用上面也說的非常的詳細了.其實在大家的身邊還有很多種像土牛膝這樣的植物,只不過可能大家都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像現(xiàn)在大家所知道的可以用來作為中藥的植物也都是被人發(fā)現(xiàn)才為人們所利用.
任何一種藥材只有我們了解了它的主要成分,才可以將它的功效與作用發(fā)揮到更好,下面給大家推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中藥材廣東土牛膝。
【別名】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須公、六月霜(《生草藥性備要》),白須公(《本草求原》),牛舌大黃、小羅傘(《嶺南采藥錄》),六月雪(《陸川本草》),大麻(《廣西中草藥》),飛機草、石辣、白花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來源】為菊科植物 華澤蘭 的 根 。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華澤蘭,又名:大澤蘭。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我國各地。
【化學成份】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清熱,解毒,行瘀。治白喉,乳蛾,咽喉紅腫,吐血,血淋,外傷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用。"
【附方】①預防白喉:土牛膝干根祖末三至五錢。經(jīng)三次水煎,收集過濾濃縮成為濃縮液,分一至三次服,連服四天,為一個預防用量。如疫情未撲滅,藥后十五天,可服第二個預防用量。(《嶺南草藥志》)
【備注】本植物的葉(六月雪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澤蘭,有毒部位:全草。以葉較毒,但干燥后毒力減弱或無毒。含毒成分主要為二甲基百里香對草醌、飛芨草醇和飛芨草醛。未見有人誤食中毒的報道。家畜中毒后呼吸困難,四肢強直,步樣不調(diào),后軀痙攣,踉蹌,有蛋白質的糖尿癥。
通過本篇文章對廣東土牛膝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廣東土牛膝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中藥來滋補身體,從而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作用,不同的中藥又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一般來說,中藥是沒有后遺癥存在的,但是喝中藥也是有點禁忌的,川牛膝跟懷牛膝同屬中草藥,雖然它們的名字看起來差不多,但是他們的功效卻差很多,那么,川牛膝跟懷牛膝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川牛膝,中藥名。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烘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烘干或曬干。
懷牛膝莧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山莧菜、對節(jié)菜、積名牛莖。根呈園柱形,莖有棱角,節(jié)部膨大,狀似牛的膝蓋,故稱牛膝。主產(chǎn)地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舊稱懷慶府,故稱懷牛膝,為享有盛譽的“四大懷藥”之一。主產(chǎn)于四川的雅山、樂山和西昌等地的稱為川牛膝。但懷牛膝質量最佳,數(shù)量也居全國之首,1959年曾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46%。懷牛膝因產(chǎn)于歷史上的懷慶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帶。懷牛膝的特點是:條子粗壯、明亮、色澤鮮艷、油性多。
一、懷牛膝與川牛膝外形的不同
川牛膝主要產(chǎn)于四川盆地,而懷牛膝產(chǎn)于歷史上著名的藥材之都懷慶府(今河南焦作一代)。兩種牛膝的成品一樣,兩種牛膝在外形上有著一定的差別。川牛膝的表面呈黃棕色或灰褐色,近似為圓柱形,向下略細,并有一定的扭曲。川牛膝的質地是非常的堅硬的,而且韌性是非常的強的,是不容易被折斷的,斷面是淺黃色的,而且是呈同心圓排列的維管束。而懷牛膝的顏色相比之下是更加的鮮艷明亮的,而且條子更為粗壯,油性更多。
二、懷牛膝與川牛膝作用的不同
川牛膝主要藥用部位是牛膝的根部,將采收的牛膝干燥根除去蘆頭以及雜質,洗凈并切成薄片煎服。有著逐淤痛經(jīng)、利尿通淋的作用,用以治療風濕痹痛、尿血淋血等疾病。而懷牛膝除了使用牛膝的野生種外,還可以使用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的根和根莖入藥。懷牛膝的主要用法是煎湯內(nèi)服和搗敷外用,有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是可以很好的治療婦女閉經(jīng)、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等疾病的。
中藥是我們國家特有的藥物,是古人嘗盡百草得來的,那么對于土牛膝這味中藥大家了解嗎?聽著名字就跟陌生,就不用說對土牛膝的了解了,那么每種中藥都有自己的功效和作用,土牛膝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了解下土牛膝這味中藥,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土牛膝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
? ?用于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痛,跌撲傷痛等癥。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癥,常和活花、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diào)經(jīng),又能祛瘀療傷。
? ?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軟無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jīng),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關節(jié),為治腰膝下肢病癥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與蒼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jié)疼痛,常與蒼朮、黃柏等同用;如風濕痹痛、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甚,可與木瓜、防己、獨活等同用。
? ?用于吐血、衄血、牙齦腫痛、頭痛暈眩等癥。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導熱下泄,可治上部血熱妄行的癥候,常配合側柏葉、白茅根、小薊等藥,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養(yǎng)陰清熱藥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齦腫痛屬于陰虛火旺的癥候;治肝陽上亢,氣血并走于上,頭痛眩暈之癥,常與平肝藥如代赭石、龍骨、牡蠣等同用。
? ?現(xiàn)在我們對土牛膝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了解,我們對于中藥的了解太少了,因為平時的時候我們很少吃中藥,因為中藥的種類很多,并且不是學習中醫(yī)專業(yè)的對于中藥的了解都很困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平時的積累,多了解一些關于中藥的知識。
土牛膝也叫做倒梗草,是一種莧科牛膝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這是一種中藥材,在平時的時候對治療疾病有著特別有效的作用,一般在使用的時候主要是和別的藥材搭配使用,不但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同時對清熱解毒和女性月經(jīng)有著一定要治療效果,那么,土牛膝的用法有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土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散瘀,祛濕利民,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風濕關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①《本草圖經(jīng)》:"治婦人血塊。"
②《綱目拾遺》:"活血化瘀,寬筋,理跌打損傷。治破傷風,七十二般惡疾。功勝川產(chǎn)。又:善能理瘡,并箭入肉。"
③《嶺南采藥錄》:"為收斂藥及利小便藥,清血消毒。治喉癥搗汁含漱;又散血止痛,理腳氣,煎酒服。"
④《福建民間草藥》:"散瘀血,強足膝,引藥下行。"
⑤《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散血止痛。治瘧疾、痔瘡及紅白痢;外用治跌打損傷。"
⑥《江西草藥》:"治竹木刺傷,毒蜂咬傷等癥;并可引產(chǎn)。"
⑦《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通經(jīng)利尿,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腳氣腫脹,關節(jié)炎,風濕痛,白喉,急慢性咽炎。"
⑧《貴州草藥》:"生用可破血利濕,炒用補肝腎,強筋骨。"
⑨《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清熱除濕,治咳血,鼻衄,尿血,尿路感染,濕熱帶下。
土牛膝的制作技巧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土牛膝的食用禁忌
孕婦忌用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土牛膝的用法有什么,在平時進行使用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方法,特別是不能自行盲目使用,以防止出現(xiàn)對身體不好的影響,另外,在使用的時候不但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而且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導讀:說到牛膝,不少人以為是牛的膝蓋,其實不然,它是一種莧科植物。那么牛膝的功效與作用、牛膝的禁忌,你了解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牛膝的簡介牛膝的圖片牛膝的功效與作用牛膝的食用方法牛膝的禁忌牛膝的簡介
牛膝并非是牛的膝蓋。它是一種莧科植物。其根部可用來入藥。它常常長于山坡下的砂質土壤中,根系較發(fā)達。牛膝草的形狀十分有特點,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在它的莖上棱節(jié)很多,和牛的膝蓋骨十分相似,名子即由此得來。
牛膝最早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歷代本草多有論述?!侗静萁?jīng)集注》云:今出近道蔡慶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jié),莖紫節(jié)大者為雄,青細者為雌,以雄者為勝。
牛膝有多個品種,分為懷牛膝、川牛膝、土牛膝等,但其產(chǎn)地不同,功效有差異。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能祛風利濕,通絡活血,主治風濕痹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等。
懷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散瘀血,消癰腫,主治淋病尿血,癥瘕,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等。熟用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等。
土牛膝為莧科植物野生牛膝或柳葉、粗毛牛膝等的根。能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主治淋病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風濕關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等。
藥性比較是:懷牛膝偏于補肝益腎,川牛膝偏于破逐瘀血,功多祛風利濕,土牛膝則偏于清熱解毒、祛濕利尿。臨床使用時應加以區(qū)別,辨證施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牛膝的圖片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癥,常和活花、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diào)經(jīng),又能祛瘀療傷。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jīng),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關節(jié),為治腰膝下肢病癥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與蒼術、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jié)疼痛,常與蒼術、黃柏等同用;如風濕痹痛、下肢關節(jié)疼痛為甚,可與木瓜、防己、獨活等同用。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導熱下泄,可治上部血熱妄行的癥候,常配合側柏葉、白茅根、小薊等藥,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養(yǎng)陰清熱藥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齦腫痛屬于陰虛火旺的癥候;治肝陽上亢,氣血并走于上,頭痛眩暈之癥,常與平肝藥如代赭石、龍骨、牡蠣等同用。
牛膝還可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尿血等癥。
牛膝的食用方法
牛膝生地黑豆粥:牛膝12克,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黑豆60克,粳米100克。牛膝12克,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黑豆60克,粳米100克。將各物分別用水洗凈,地黃切碎,加適量清水煮成粥,去牛膝、地黃的藥渣,用少許鹽調(diào)味隨意食用。
海蜇淡菜牛膝湯:海蜇50克,淡菜、牛膝各20克,生姜2片。各物分別稍浸泡,洗凈,一起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牛膝酒糟: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適量。先將牛膝洗凈,同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水煮2~3次,取部分藥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藥汁于糯米煮熟后,拌和甜酒曲,于溫暖處發(fā)酵為酒槽。
冬瓜牛膝煨排骨:懷牛膝2克、枸杞1克、排骨500克、冬瓜300克、胡椒粒5-6粒。將排骨切段,用沸水去骨雜質,再用冷水沖凈血水。罐內(nèi)加入清水(水要蓋過所有材料)和所有的食材,煨制2個小時后,加入副料用小火煨6小時即可。
牛膝的禁忌
牛膝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故凡脾虛泄瀉、夢遺滑精、月經(jīng)過多及孕婦忌服;藥膳中含有牛膝的菜肴孕婦亦禁食,以防子宮收縮引發(fā)流產(chǎn)。而中氣不足的朋友也盡量不要服用。
川牛膝和懷牛膝是有區(qū)別的,雖然兩者都是屬于牛膝,但是懷牛膝是偏向于補肝腎強筋骨的,而川牛膝主要是活血祛瘀。兩者的長相也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下面我們?yōu)榇蠹以敿毥榻B一下。
一、區(qū)別:
1.懷牛膝偏于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 懷牛膝又叫淮牛膝、對節(jié)草。為莧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其根為細長圓柱形,有的稍彎曲,上端稍粗下端較細,直徑在0.4--1cm之間。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略扭曲,表面可見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后則變?nèi)彳?。斷面平坦,黃棕色,微呈角質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其外圍散有多數(shù)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以根長、肉肥、皮細、色黃白的質量為優(yōu)。 川牛膝以主產(chǎn)于四川而得名,川牛膝又有天全川牛、甜牛膝、肉牛膝等名字,其中“天全牛膝”是因為川牛膝藥材一般認為以四川天全縣所產(chǎn)的質量最好而得名,“甜牛膝”是因為其具有顯著的甜味而得名。
2.干燥的川牛膝藥材因有的扭曲度大形如拐杖,所以又被稱為拐牛膝,商品以“ 特拐”、“ 賽拐”、“ 拐膝”之名分為一二三等規(guī)格。在商品藥材中的川牛膝一般多為上粗下略細的長圓柱形,直徑約0.5--3cm。其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可見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shù)橫向突起的皮孔。質較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黃棕色,其上有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環(huán)的點狀維管束。氣微味甜。
二、川牛膝介紹
中文名:川牛膝。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
性 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 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
功 效: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
主 治: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等證。
用法用量:5~l0g。
禁 忌:孕婦慎用。
炮制方法: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三、懷牛膝介紹
說完了川牛膝,我們在了解下懷牛膝。
【中文名】懷牛膝。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莧科植物。
【藥用部位】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莖。
【性味】苦酸,平,味微苦酸,性寒,無毒。
【歸經(jīng)】入心、肝、大腸三經(jīng)。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風濕關節(jié)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5克(鮮者50~100克)。外用:搗敷,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用藥忌宜】孕婦忌用。
【用藥配伍】配桂枝,溫中散寒;配車前子,通利小便,清熱祛濕;配鉤藤,補益肝腎。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牛膝多順直、少彎曲,對于補肝腎、強筋骨有著很好的效果,很多朋友知道牛膝這味藥的功效,但卻是知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因此小編今天將和大家分享牛膝的相關知識,以及牛膝的用法用方,希望能夠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藥名
牛膝
別名
懷牛膝、對節(jié)菜、山莧菜、鐵平膝、懷夕、紅牛膝。
英文名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
來源
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莖直立,四棱形,莖節(jié)略膨大,疏被柔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楔形或廣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腋生和頂生,長可達10厘米;花向下折貼近總花梗,總花梗被柔毛。苞片1,膜質,寬卵形,先端突尖成刺;小苞片2,堅刺狀,基部兩側各具卵狀膜質小裂片;花被片5,綠色,披針形,多具1脈,邊緣膜質;雄蕊5枚,花絲下部于子房合生,與退化雄蕊聯(lián)為杯狀,退化雄蕊短于花絲,舌狀,頂端平圓或淺波狀;子房上位。胞果長圓形?;ㄆ?~8月,果期9~11月。
產(chǎn)地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及路旁。分布于陜西、山西、山東等地。
采收加工
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干皺后,將頂端切齊,曬干。
藥材性狀
細長圓柱形,多順直,有的稍彎曲,長15~50( 90)厘米,直徑0.4~1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則變?nèi)彳?,斷面平坦,黃棕色,微呈角質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較大,黃白色,其外圍散有多數(shù)點狀維管束,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性味歸經(jīng)
性平,味苦、酸。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水煎服。用治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癥瘕、肝陽眩暈。
藥理成分
現(xiàn)代藥理作用證實,有抗生育作用,對子宮平滑肌有較強的興奮作用。提取物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和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對免疫功能正常或低下動物均有免疫增強作用,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能增強。此外,還證實有延緩衰老和抗腫瘤的作用。對心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擴張血管、降壓,具有抗?jié)?、抗炎?zhèn)痛、利膽、興奮子宮、抗生育、抗凝血、抗瘀、降血糖、降脂、蛋白同化、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利尿等作用。
主要成分
含皂苷。三萜皂苷水解后得齊墩果酸、葡萄糖醛酸等;另含蛻皮甾酮、牛膝甾酮、-蛻皮甾酮、紅莧甾酮、-谷固醇、絲氨酸、谷氨酸、尿囊素、琥珀酸及有免疫活性的牛膝肽多糖。
使用禁忌
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滑精,月經(jīng)過多及孕婦均禁服。
相關藥方
1.治冷痹腳膝疼痛無力:牛膝(酒浸,切焙)30克,桂(去粗皮)15克,山茱萸30克。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空心溫酒下6克,日再服。(《圣濟總錄》牛膝散)
2.治高血壓:牛膝、生地黃各15克,白芍、茺蔚子、菊花各9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3.治痢下先赤后白:牛膝90克。搗碎,以酒一升,漬經(jīng)一宿,每服飲兩杯,日三服。(《肘后方》)
4.治齲齒:牛膝(燒為灰)30克。上細研為末,以少許著齒間,含之。(《圣惠方》)
5.治口及舌上生瘡爛:牛膝(去苗)30克,上細銼,以水一中盞,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時時呷服。(《圣惠方》)
結語:生活中牛膝常見于強韌身體的藥方中,相信通過本篇對于牛膝詳細的介紹大家對于牛膝這味中藥材也有了詳細的了解,當然中草藥浩瀚如海,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草藥知識也請繼續(xù)閱讀。
牛膝有云牛膝、懷牛膝、土牛膝、麻牛膝、川牛膝等多個品種,臨床以懷牛膝和川牛膝最為常用。二者均可活血通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兩者雖功用相似,但有所不同,應加以區(qū)別。
懷牛膝最早見于《本經(jīng)》,是莧科植物牛膝的根,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jīng)。川牛膝最早見于《滇南本草》,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根,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jīng)。
《本經(jīng)逢原》謂:懷產(chǎn)者長而無旁須,水道滯澀者宜之;川產(chǎn)者細而微黑,精氣不固者宜之;川產(chǎn)者氣味形質,與斷續(xù)仿佛,庶無精滑之虞?!侗静荼阕x》言:懷牛膝根細而長,川牛膝根粗而大,欲行瘀達下則懷勝,補益肝腎則川勝耳?!侗静菡x》云:牛膝之川產(chǎn)者,不專心滑泄見功,而宣通關節(jié)之利則一,頗為有利無弊,肝腎陰虛而機關不利者宜之。
據(jù)古本草之論述結合臨床應用,筆者認為懷牛膝通經(jīng)之力較強,川牛膝補益之力較強。臨證宜根據(jù)病情實際情況區(qū)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