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甘松又叫香松,是一種植物,曬干后也可以入藥。甘松在臨床上有止痛的功效,除了止痛,甘松還可以消腫,作用廣泛,除了可以治療心律不齊,詳細了解。
1.抗心律不齊
纈草酮有抗心律不齊的作用,且較為安全。對異位性室性節(jié)律(冠狀動脈二期結(jié)扎術(shù)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強于奎尼丁及甘松揮發(fā)油,而在損傷性心房撲動及烏頭堿性心房顫動方面的抑制,則與奎尼丁相同。從寬葉甘松根中提出的揮發(fā)油在各種心臟標本上,延長反拗期、減慢傳導(dǎo)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對小鼠急性靜脈注射的毒性,也較奎尼丁為小,對洋地黃引起的室性心律不齊,無保護作用。
2.對平滑肌
在給豚鼠噴射組織胺的前、后,應(yīng)用寬葉甘松可使支氣管擴張。醇提取物在離體平滑肌器官上(大、小腸、子宮、支氣管),具有拮抗組織胺、 5一羥色胺及乙酰膽堿的作用;還能拮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故對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臨床上治哮喘、咳嗽、下瀉、腹痛等可能與此有關(guān)。
3.對心血管的作用
甘松注射液(包括揮發(fā)油及水提醇沉部分)2g/kg靜脈注射,使兔心率減慢,并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減輕T波的升高。給狗靜脈注射揮發(fā)油0.1-1.0mg/kg,狗血壓下降1.9995-3.9996kpa,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之久;能減弱心臟收縮力和加快心率,并有一定抗腎上腺和擴末梢血管的作用。
4.其他作用
寬葉甘松揮發(fā)油有微弱的抗菌、驅(qū)風及解痙作用,對皮膚、粘膜無局部刺激性。寬葉甘松給兔皮下注射,兔表現(xiàn)對刺激的反應(yīng)遲鈍、困倦、食欲減退。甘松醇提取物有降壓和抗?jié)冏饔谩?/p>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dǎo)讀:中草藥甘松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甘松的功效與作用、甘松圖片、甘松的藥用價值、甘松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甘松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甘松簡介甘松圖片甘松的功效與作用甘松的藥用價值甘松的藥用附方甘松的配伍應(yīng)用甘松的臨床應(yīng)用甘松的副作用甘松簡介
甘松,中藥名,為敗醬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雜質(zhì),曬干或陰干。本品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zhì)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nèi)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shù)條交結(jié)、分枝或并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和須根。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甘松圖片
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脹痛;不國民飲食;牙痛;腳氣。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
1、《本草拾遺》:主熏皮黚黯,風疳齒匿,野雞痔。
2、《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脹,下氣。
3、《開寶本草》:主惡氣,卒心腹痛滿。
4、王好古:理元氣,去氣郁。
5、《綱目》: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
6、《現(xiàn)代實用中藥》:適用于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郁等證,并能驅(qū)蛔,凡因蛔蟲而發(fā)驚瘸者,用此有效。
甘松的藥用價值
【藥名】甘松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莖。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和泥沙,洗凈,切長段,干燥。
【性味】味辛、甘,性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理氣止痛,開郁醒脾,外用祛濕消腫。
【主治】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用治牙痛,腳氣腫毒。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泡湯漱口或煎湯洗腳或研末敷患處。
【禁忌】氣虛血熱者忌服。
甘松的藥用附方
1、治各種腸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樸。煎服。(《四川中藥志》)
2、治神經(jīng)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藥志》)
3、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兩,甘松一兩,陳橘皮一兩半。上為細末,水煮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后。(《雞峰普濟方》松香丸)
4、治癔病,神經(jīng)衰弱,腸胃痙攣等:甘松六錢,廣皮一錢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內(nèi)三小時(每半小時內(nèi)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江西《中草藥學(xué)》)
5、治腎虛齒痛:甘松、硫黃等分。為細末,百沸湯泡,漱口。(《普濟方》)
6、治濕腳氣,收濕拔毒:甘松、荷葉心、藁本。三味煎湯,洗之。(《普濟方》甘松湯)
甘松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山柰,二藥皆入脾胃經(jīng),相須為用,則藥力大增,長療脾胃虛寒之食欲不振等癥,有健脾消食之功。如《本堇匯言》曰:甘松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與山奈合用更善。
2、配白芷,行氣止痛,甘松甘溫,能行氣散寒、緩急止痛。白芷辛溫,能散風除濕、芳香通竅。甘松得白芷,則相使為用,行氣止痛之力倍添,善治風邪惡氣卒中之心腹痛,故《本草求真》謂:凡因惡氣卒中,而見心腹痛寫者,可同白芷并用。
3、配鹿角霜,理氣開郁,益精健腦。甘松甘溫,能行氣止痛、開郁醒脾;鹿角霜咸溫,能溫補肝腎、健腦益精。二藥伍用,一散一守,相須相使,共奏理氣開郁、健腦益精、安心神、療失眠之功。主治用腦過度,元精受損之頭昏、頭響、失眠、健忘等癥。
4、配荷葉,收濕拔毒。荷葉苦澀性平,功能清熱利濕;甘松辛香甘緩,善能行散解毒。二藥配伍,相須為用,甘松得荷葉,清熱解毒力增;荷葉得甘松,收濕除濕效長。故《普濟方》甘松湯以此二藥等相伍,專治濕腳氣病等有收濕拔毒之功。
甘松的臨床應(yīng)用
甘松醒脾暢胃之藥,治心腹卒痛,消脘腹脹滿,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
1、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常與當歸、白芍等配伍,有溫而不燥,甘而不滯之功,治脾陽虛,可與三柰配伍同用。
2、治霍亂轉(zhuǎn)筋,甘松為必要之藥,可與附片、黃連、吳茱萸等配伍,治真寒霍亂,極有捷奏之效。
甘松的副作用
氣虛血熱者忌服。
1、《本草拾遺》:得白芷、附子良。
2、《本草從新》:辛香伐氣,挾虛者忌之。
以上就是一些甘松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中藥的品種是有非常多的,我們在生活中想要治療疾病就要對于一些中藥的功效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調(diào)理。而且中藥是需要我們吃下去的東西,所以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其中甘松就是屬于中藥的一種,可能很多朋友對于這類藥材有一點陌生,那么甘松的功效有哪些呢?
甘松為少常用中藥。始載《開寶本草》。
別名:香松。
為敗醬草科植物甘松香的根莖。均為野生。商品中以川甘松香氣濃者為佳。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南坪。此外,青海等地亦產(chǎn)。
性狀鑒別:干燥的根莖彎曲如蝦,上粗下細,長約5~13厘米。表面皺縮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狀,中心木質(zhì)部灰棕色,老根下部為單一中柱,而上部2~4個分體中柱。體輕泡。有特殊的濃郁的香氣,味甘而略帶苦。
以身干、主根肥壯、氣芳香、味濃,條長無雜質(zhì)者為佳。
主要成分:根莖含馬兜鈴烯-1(10)-2——酮、甘松酮、德比酮、纈草酮、甘松新酮、廣藿香醇等。
功效與作用:甘松有理氣止痛之功。
1、有鎮(zhèn)靜中樞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劑量則有毒,1.5/k~3.75/kg可致死。
2、甘松并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具有一般較安全的藥物。對異位性室性節(jié)律的抑制,強于奎尼丁及甘松揮發(fā)油。但對洋地黃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無保護作用。
3、甘松對平滑肌有直接作用;在給豚鼠噴射組織的胺前、后,應(yīng)用甘松可使支氣管擴張。醇提取物在離體平滑肌器官(大腸、小腸、子宮、支氣管),具有拮抗組織胺及乙酰膽堿的作用,還能拮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理氣止痛,醒脾健胃。
主治:諸風脾郁、腹脹痛、風疳、癔病、腳氣、痔漏。
臨床應(yīng)用:甘松醒脾暢胃之藥,治心腹卒痛,消脘腹脹滿,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
1、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常與當歸、白芍等配伍,有溫而不燥,甘而不滯之功,治脾陽虛,可與三柰配伍同用。
2、治霍亂轉(zhuǎn)筋,甘松為必要之藥,可與附片、黃連、吳茱萸等配伍,治真寒霍亂,極有捷奏之效。
使用注意:氣虛血熱者忌服。
用量:2~4.5g;或入丸、散。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患處。
處方舉例:1、香松湯(《普濟方》)治濕腳氣,收濕拔毒;甘松、荷葉心、藁本。三味煎湯洗之。
2、治神經(jīng)性胃痛及各種腸胃疼痛(《四川中藥志》):甘松香、木香、香附、沉香。煎水服。
3、治癔病,神經(jīng)衰弱,腸胃痙攣等,江西(《中草藥學(xué)》):甘松18g,廣皮4.5g,水500毫升,浸于熱水中三小時(每半小時內(nèi)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
注:云南亦產(chǎn)一種甘松,為同屬植物大花甘松香,與甘松的區(qū)別為:植物較矮,花莖一般高15~20厘米;葉較寬,呈倒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較大;花萼亦大,子房被毛。生藥形狀與上種相似,但較粗大,長約13厘米,直徑約1.5厘米,基生葉殘莖多,多呈纖維狀,呈灰棕色;根莖較長,四棱形,常數(shù)個連在一條主根上,香氣較弱。質(zhì)量較差,故使用不廣。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甘松的功效的一些介紹,我們生活中很多的中草藥的藥性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于中草藥的一些藥性和它的食用禁忌一定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使得中藥能夠發(fā)揮出它最好的功效,幫助我們調(diào)理身體。
松樹被公認為是一種最耐寒的植物,而在松樹這一大的植物品種之類下面又有很多種不同的品種。甘松就是其中的一種,甘松的外表和松樹并沒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但是在甘松的表面會散發(fā)出一股濃濃的松脂香味。而且甘松也是一位非常不錯的中藥材,那么中藥甘松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1、行氣散寒,緩急止痛
乃理氣止痛佳品,入脾、胃經(jīng),則善治脾胃虛寒之胃痛隱隱、喜食喜按及寒郁氣滯之胸悶不舒、胃脘脹痛等癥。尤對惡氣卒中所致的心腹痛適宜,《本草匯言》講:其治“心腹?jié)M者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p>
故《開寶本草》曰:甘松“主惡氣,卒心腹痛滿”。若配用驅(qū)風散寒藥,則效果更妙,如《本草求真》載:“凡因惡氣卒中而心腹痛滿,……不同白附子并用?!?/p>
2、醒脾健胃
甘松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入脾胃經(jīng)則善開脾郁、善行胃氣,為醒脾開胃要藥。凡思慮傷脾或脾胃虛寒之食欲不振、飲食無味、食多腹脹、倦怠氣短、舌淡苔白、脈沉緩弱等癥。每多可用,用之則驗。
正如《本草匯言》所講:“甘松,醒脾暢胃之藥也?!?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老人脾虛不食……至和至美。”
3、收濕拔毒
甘松辛香行散,甘緩解毒,外用則有收濕拔毒之功;更入脾胃經(jīng),故善治由脾胃兩經(jīng)濕熱下注所成的腳氣病,癥見:腳趾癢痛,潮濕灼熱,水泡糜爛等。
如《本草綱目》講:“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薄镀諠健犯仕蓽惨员酒放浜扇~等,煎湯洗足,能收濕拔毒,善療濕腳氣。
說到了中草藥想必大家一定都想到各種各樣的中草藥成分,能令我們目不暇接,可是想要治療疾病,那么首先就要了解每一種中草藥的藥性和功效,這樣才可以對于身體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中草藥是要我們吃下去的東西當然對這些東西一定要了解的清清楚楚,那么關(guān)于中藥甘松的功效有哪些呢!
甘松為少常用中藥。始載《開寶本草》。
別名:香松。
為敗醬草科植物甘松香的根莖。均為野生。商品中以川甘松香氣濃者為佳。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松潘、南坪。此外,青海等地亦產(chǎn)。
性狀鑒別:干燥的根莖彎曲如蝦,上粗下細,長約5~13厘米。表面皺縮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狀,中心木質(zhì)部灰棕色,老根下部為單一中柱,而上部2~4個分體中柱。體輕泡。有特殊的濃郁的香氣,味甘而略帶苦。
以身干、主根肥壯、氣芳香、味濃,條長無雜質(zhì)者為佳。
主要成分:根莖含馬兜鈴烯-1(10)-2——酮、甘松酮、德比酮、纈草酮、甘松新酮、廣藿香醇等。
功效與作用:甘松有理氣止痛之功。
1、有鎮(zhèn)靜中樞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劑量則有毒,1.5/k~3.75/kg可致死。
2、甘松并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具有一般較安全的藥物。對異位性室性節(jié)律的抑制,強于奎尼丁及甘松揮發(fā)油。但對洋地黃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無保護作用。
3、甘松對平滑肌有直接作用;在給豚鼠噴射組織的胺前、后,應(yīng)用甘松可使支氣管擴張。醇提取物在離體平滑肌器官(大腸、小腸、子宮、支氣管),具有拮抗組織胺及乙酰膽堿的作用,還能拮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理氣止痛,醒脾健胃。
主治:諸風脾郁、腹脹痛、風疳、癔病、腳氣、痔漏。
臨床應(yīng)用:甘松醒脾暢胃之藥,治心腹卒痛,消脘腹脹滿,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
1、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常與當歸、白芍等配伍,有溫而不燥,甘而不滯之功,治脾陽虛,可與三柰配伍同用。
2、治霍亂轉(zhuǎn)筋,甘松為必要之藥,可與附片、黃連、吳茱萸等配伍,治真寒霍亂,極有捷奏之效。
使用注意:氣虛血熱者忌服。
用量:2~4.5g;或入丸、散。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患處。
處方舉例:1、香松湯(《普濟方》)治濕腳氣,收濕拔毒;甘松、荷葉心、藁本。三味煎湯洗之。
2、治神經(jīng)性胃痛及各種腸胃疼痛(《四川中藥志》):甘松香、木香、香附、沉香。煎水服。
3、治癔病,神經(jīng)衰弱,腸胃痙攣等,江西(《中草藥學(xué)》):甘松18g,廣皮4.5g,水500毫升,浸于熱水中三小時(每半小時內(nèi)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
注:云南亦產(chǎn)一種甘松,為同屬植物大花甘松香,與甘松的區(qū)別為:植物較矮,花莖一般高15~20厘米;葉較寬,呈倒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較大;花萼亦大,子房被毛。生藥形狀與上種相似,但較粗大,長約13厘米,直徑約1.5厘米,基生葉殘莖多,多呈纖維狀,呈灰棕色;根莖較長,四棱形,常數(shù)個連在一條主根上,香氣較弱。質(zhì)量較差,故使用不廣。
以上的文章都是為大家介紹了中藥甘松的功效,其實生活當中的中草藥五花八門藥性也是不一樣的,需要用的量和需要用的肚兜是有著相關(guān)的調(diào)解,什么與什么不能同吃也是有一定的學(xué)問,所以說大家一定要有的相關(guān)充分的了解。
哈蚧的功效和作用其實有很多種,比如它可以有效的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同時也可以起到提高性功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配合其他的藥物,這樣才更利于發(fā)揮其功效。
1、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
蛤蚧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較好。這與其能提高體內(nèi)激素水平和解痙擴管有關(guān)。但不能解除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只能用在非發(fā)作期和小發(fā)作期,以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和氣喘。
人參蛤蚧散名聲很大,重在扶正。平喘止咳作用是比較弱的,是遠遠不夠的,其效果不及紫河車。人參、蛤蚧還需要與紫河車、黃芪、川貝母、象貝母等同用,研末吞服,必要時放入冬蟲夏草,并且需要服用半年以上時間才能有效,服兩三年才能基本緩解。還需盡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否則非常容易復(fù)發(fā)。
2、蛤蚧可提高性功能
蛤蚧能提高性激素,因而能提高男女性功能,治療男女性功能減退癥,但較淫羊藿的作用要弱,可與之同用,也可與人參、淫羊藿、海馬、仙茅、冬蟲夏草等同用,研末吞服或浸酒飲服。
蛤蚧尾還含鋅離子,能協(xié)助提商性功能。蛤蚧用尾之說可能與此有關(guān)。
藥理中,蛤蚧乙醇提取液有雌性激素樣作用,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并使子宮和卵巢重量增加。蛤蚧也有雄性激素的功效,能使小鼠的前列腺、精囊腺和提肛肌重量增加。但其雄性激素的作用較淫羊藿為弱。
3、保護應(yīng)激反應(yīng)
蛤蚧提取物對受低溫、高溫、缺氧等應(yīng)激刺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顯著提高自由基代謝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