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兒推拿按摩?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小兒推拿按摩?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中,中醫(yī)無疑是一種璀璨的明珠,在中醫(yī)里面按摩推拿是有很多功效的,如果對小孩按摩推拿還可以治療一些疾病,那么什么是小兒推拿?
什么是小兒推拿按摩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y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小兒推拿的治療體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嬰神術按摩經》等小兒推拿專著的問世為標志。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穴、線狀穴、面狀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對常見病、多發(fā)病均有較好療效,對消化道病癥療效尤佳。
使用范圍
小兒推拿的治療法則與內治法基本一樣,謹守病機,以期治病求本,調整陰陽,扶正祛邪。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廣泛應用于小兒泄瀉、嘔吐、食積、厭食、便秘、腹痛、脫肛、感冒、咳嗽、哮喘、發(fā)熱、遺尿、夜啼、肌性斜頸、落枕、驚風等疾病,有較好的效果。
常用介質
推拿介質是指在推拿施術穴位的皮膚涂敷不同劑型的滑潤劑。介質能發(fā)揮推拿和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也能滑潤、保護皮膚,使手法更加靈活自如。一般來說,病屬表證,多選用解表藥,如蔥汁、姜汁、薄荷汁等;屬血瘀,宜選用活血化瘀類藥物,如紅花雞油膏等;屬熱證,則選用寒涼藥物作介質,如薄荷汁、豬膽汁、淡竹葉浸液。
常用推拿手法
由于小兒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運法、捏法、擦法、搗法、捻法、刮法、搖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y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故現稱“復式操作法”,如黃蜂入洞、打馬過天河、運水入土等。
ys630.COm精選閱讀
1、預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fā)熱,然后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
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后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最后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強身健體,促進發(fā)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按摩和推拿有什么區(qū)別
1、按摩和推拿有什么區(qū)別
很多人都覺中醫(yī)推拿和按摩都是一個樣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其實對于這兩者來說的話是不同的,可能大家覺得這兩個都可以幫助去除人體的一些疲勞,所以就會認為這個推拿和按摩是一樣的。中醫(yī)里面的推拿是需要根據穴位來幫助治療疾病的,按摩主要是幫助緩解一些勞損的情況,或者是幫助手腳活動的。
中醫(yī)里的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為推拿的作用是可以影響到一些內臟的工作的,可以說在短時間里面會對身體有一些刺激。而按摩的話和推拿的手法就是有不一樣的手法,所以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2、強則松之是按摩推拿的治療原則之一
“強”是指筋強,即肌肉痙攣;“松”是指松筋、放松、松解。損傷可以導致肌肉痙攣;資料室應采用放松類手法,以達到緩解肌肉痙攣的目的。
3、寒則溫之是按摩推拿的治療原則之二
“寒”是指一切受寒、受涼,或虛證表現為寒者;“溫”是指溫通、溫熱、多種傷科疾病與受寒受涼、或者陽氣不足有關,同時寒邪可以加重損傷;治療室應采用溫通類手法,以達到溫散寒邪、補虛助陽的目的。
4、瘀則祛之是按摩推拿的治療原則之三
“瘀”是指瘀血,“祛”是指祛瘀、祛除。瘀血是損傷的常見癥狀,治療是應采用活血祛瘀的手法以祛瘀生新。
5、腫則消之是按摩推拿的治療原則之四
“腫”是指腫脹,“消”指消散、消腫。腫脹是損傷的常見癥狀,治療時應采用消腫手法是腫脹消退。
按摩推拿有什么好處
1、疏通經絡的作用
經絡是遍布我們的全身,是人體的精、氣、血、津液運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內屬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孔竅、皮毛、筋肉、骨骼、通達表里,貫串上下,象網絡一樣將人體各部分聯(lián)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之功能,使人體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動。運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經絡,從而調節(jié)機體病理狀態(tài),則百脈暢通,五臟安和,達到保健醫(yī)療的目我。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過推拿能直接放松軟組織,康復推拿通過肌肉牽張反射直接抑制肌痙攣,又可通過消除痛源而間接解除肌緊張,故能有效地放松肢體,消除骨骼肌過度緊張和僵硬,保持肌肉組織的正常彈性,防止疲勞的堆積,促進體能的恢復。實驗證明,經輕軟的手法操作五分鐘后,肌肉的工作能力比以前提高3~7倍。不少康復推拿的受益者體會到,高質量的康復推拿與同等時間的睡眠相比,其解除疲勞、補充精力、恢復體能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后者。
按摩推拿的誤區(qū)
1、腰酸背痛不要緊,按摩一下就搞定
白領們長期低頭工作,極容易引起肌肉僵硬疲勞。天長日久會造成頸椎腰椎小關節(jié)的小范圍錯位,繼而會引發(fā)腰酸背痛、手臂酸痛、頭暈目眩等癥狀。這時候很多人習慣于到按摩師那里按一下放松繃緊的神經肌肉。
正確的推拿療法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的肌肉關節(ji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頸肩腰腿痛的原因,除了久坐之外,很多慢性病也會導致這種外在的癥狀,比如脊柱腫瘤等。這類病情盡管表現的癥狀很類似,但是這些疾病不能輕易推拿治療,否則會引發(fā)不可想象的后果。
2、按摩推拿,骨骼“咯咯”作響效果才好
不少消費者認為,給頸椎關節(jié)復位時,一定要聽到關節(jié)“咯咯”作響,才算滿意,不聽到關節(jié)活動時的“咯咯”聲,就覺得自己錯位的關節(jié)還沒復位。專家表示,大部分骨骼在正確推拿時都不會發(fā)出聲音,推拿時頻繁發(fā)出“咯咯”聲,表示此時關節(jié)摩擦比較頻繁,長久下午回對關節(jié)軟骨產生損傷,易患關節(jié)炎。
半歲以內的嬰幼兒常在夜間啼哭,這種情況雖然很常見,但卻一點兒都不正常;小兒夜間啼哭,徹夜不眠,白天依舊如此,久而久之對健康成長肯定有影響;所以小兒夜啼一定要及早治療,以下是具體治療手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病因病機
小兒夜啼多由脾寒、心熱、驚恐、食積所致。
中醫(yī)認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氣血凝滯不通;胎熱結于心脾,邪熱上乘于心而擾亂心神;偶見異物,暴受驚恐,以致心志不寧,神不守舍;或食積胃脘,胃不和則臥不安等致使患兒陰陽失調,不寐而啼。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
該病的治療原則為安神寧志。中焦脾寒者溫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經積熱者清心瀉火,通腑安神;驚駭恐懼者鎮(zhèn)驚安神;乳食積滯者消積導滯,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家長抱坐或仰臥位:按揉百會100次,摩囟門一分鐘,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兒俯臥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腰陽關、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辨證施治
(1)中焦脾寒:補脾土300次,推三關50次,揉外勞宮100次;拿肚角5~8次,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振腹一分鐘或以透熱為度;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約半分鐘;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2)心經積熱:清心火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小腸經100次;掐總筋10次,分腹陰陽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內勞宮50次,揉神門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推涌泉100次。
(3)驚駭恐懼:按揉百會100次,摩囟門兩分鐘;清心火100次,清肝木200次,補腎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摩脊柱2~3遍。
(4)乳食積滯:揉板門100次,補脾土100次,清胃經100次;清大腸經100次,全運內八卦50次;揉中脘100次,順時針方向摩腹3分鐘,揉臍及天樞100次;捏脊3~5遍,揉龜尾100次,推下七節(jié)骨100次。
本文導讀:每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夠優(yōu)于其他的孩子,下面了解下中醫(yī)推拿按摩對孩子智力的幫助。
【按摩方法】
1、推五經:小兒坐勢或仰臥勢,用左手托兒左手使手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攏合兒掌上,從其掌根始,沿手掌順指根向指尖推去,反復操作100次。
2、捏十王:捏小兒右手拇、食、中、無名、小指各20次。
3、揉二人上馬:用拇指端揉小兒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5分鐘。
4、搖四肢關節(jié):搖四肢腕、髖、踝關節(jié)各20~30次。
5、捻十指及十趾:用拇、食指指面捻小兒十指、趾各3~5遍。
6、捏脊:小兒俯臥勢或橫臥在家長雙腿上使其背朝上,用雙手拇、食指面捏脊3~5遍,重提腎俞、脾俞、心俞各3~5次,按揉腎俞、脾俞、心俞穴5~10次,然后將中指置督脈大椎穴上,食、無名指分別置足太陽膀胱經風門穴上,自上而下反復推10遍。
【注意事項】
1、本法適宜于3周歲以下的幼兒,可每日1次,連續(xù)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再做第2療程。
2、本法亦適應于五遲、五軟、解顱或腦病后遺癥,要長期堅持,每隔兩個月休息1周后再繼續(xù)進行。
3、對五軟的患兒可適當選用補心養(yǎng)血或補腎養(yǎng)肝的方劑。
4、對智力差的兒童要同時進行行為指導,開發(fā)智力,樹立其對治病的信心。
推拿和按摩的區(qū)別是什么
1、推拿和按摩的區(qū)別是什么?
中醫(yī)里的推拿是需要根據穴位來幫助治療疾病的,而按摩主要是幫助緩解一些勞損的情況,或者是幫助手腳活動的??赡艽蠹矣X得這兩個都可以幫助去除人體的一些疲勞,所以就會認為他們沒有什么區(qū)別。 其實,中醫(yī)推拿是有很多要求的,因為推拿的作用是可以影響到一些內臟的工作的,可以說在短時間里面會對身體有一些刺激。而按摩的手法的運用與推拿相比有些許不同,所以效果也是有差別的。
2、中醫(yī)推拿手法中的推法是怎樣的?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zhèn)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階段。
2.1、方法與步驟
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后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2.2、動作要領
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于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wěn),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3、按摩有什么適應癥?
3.1、外科按摩學。治療范圍包括上肢部傷筋(肩關節(jié)周圍炎、肱骨外上踝炎、腕關節(jié)扭傷、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等)、脊柱部傷筋(落枕、頸椎病、胸椎小關節(jié)錯縫、胸脅迸傷、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癥等)、下肢部傷筋(梨狀肌綜合征、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踝關節(jié)扭傷、跟痛癥等)等。
3.2、內科按摩學。治療范圍包括心腦系病癥(不寐、中風后遺癥等)、脾胃腸系病癥(胃痛、泄瀉、便秘等)、肝膽系病癥(脅痛等)、其他病癥(頭痛、口眼渦斜、青少年近視、兒童弱視、兒童多動癥、兒童自閉癥、兒童抽動癥、焦慮癥、憂郁癥等)等。再生障礙性貧血
3.3、婦科按摩學。治療范圍包括月經病(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產后病(乳癰等)、婦科雜癥(乳腺小葉增生、更年期綜合癥)等。
3.4、兒科按摩學。治療范圍包括感冒、發(fā)燒、咳嗽、厭食、疳積、嘔吐、腹瀉、便秘、遺尿、夜啼、肌性斜頸等。
中醫(yī)推拿前,被推拿者要注意些什么
1、推拿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穿好舒適的衣服,需要時可裸露部分皮膚,以利于推拿。
2、患者過于饑餓、飽脹、疲勞、精神緊張以及醉酒時,不宜立即進行推拿。
3、婦女在懷孕期和月經期,肩井、合谷、三陰交、昆侖、小腹部、腰骶部、足療反射區(qū)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4、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5、飽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應在飯后二小時左右為宜。
6、皮膚病病變損害處,皮開肉綻及燙傷處或正在出血的部位一般不宜推拿。
按摩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1、緩解壓力是首先浮現在腦海中想按摩治療時的好處之一。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單一1個半小時的按摩,可以顯著降低心跳率,皮質醇水平和胰島素水平,其中通過按摩療法幫助減輕壓力。
2、按摩已被證明,以減少身體的皮質醇。這使身體進入一個輕松的休息和恢復模式,事實上,按摩觸發(fā)了大腦的化學反應,可能導致持久的松弛的感情,降低了壓力和改善情緒。
3、按摩可以放松,放松不良姿勢導致疼痛的肌肉,讓你的身體本身定位在其自然的和 痛苦的自由姿態(tài)。與正在進行的按摩肌肉的放松,放松關節(jié)有更大的自由和壓力點。這讓身體自己定位在一個健康的和自然的姿勢,從而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的運動和對疼痛的反應的立場。
4、比皮膚更深層的按摩療法的長期效果。更好的血液循環(huán)是定期接受按摩治療的結果,在體內發(fā)生的連鎖反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