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原因
老人養(yǎng)生的原因。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弊杂腥祟愇拿饕詠?,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暑的原因”,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夏季中暑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這類問題是很多人都有的,不過在夏季中暑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改善,而且在夏季的時候,需要對中暑進行預防,這樣使得自身能夠避免受到威脅,中暑對身體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對女性如果經(jīng)常有中暑現(xiàn)象,就需要及時對身體進行檢查,那中暑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對中暑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在出現(xiàn)中暑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原因的,中暑并不是隨意就出現(xiàn)的,它也是有著一些因素,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它。
中暑的原因:
對高溫環(huán)境適應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氣溫度升高(32℃)、濕度較大(60%)和無風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huán)境適應者易發(fā)生熱射病。
易發(fā)因素包括:
①環(huán)境溫度過高 人體由外界環(huán)境獲取熱量。
②人體產(chǎn)熱增加 如從事重體力勞動、發(fā)熱、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應用某些藥物(苯丙胺)。
③散熱障礙 如濕度較大、過度肥胖或傳透氣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礙 見于系統(tǒng)硬化病、廣泛皮膚燒傷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癥等患者。
以上就是對中暑的原因詳細介紹,那在中暑的時候,在改善上的有著一些不錯方法,常見就是選擇一些綠豆湯,它在改善中暑有著很好效果,而且中暑的時候,選擇到一些陰涼處,也是可以緩解中暑人情況,這些方法都是不錯之選。
相關閱讀
炎熱夏季出現(xiàn)中暑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是如果經(jīng)常性中暑的話必須格外注意,可能是身體出現(xiàn)了某種疾病,比如發(fā)熱、產(chǎn)熱增加、甲亢等,另外營養(yǎng)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過度肥胖等也是引發(fā)中暑的常見病因,這時候一定要遠離炎熱的地方,經(jīng)常開窗、通風、灑水等。
一、老是中暑是什么原因?
1、產(chǎn)熱增加,如從事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及患有發(fā)熱、甲亢等代謝增加的疾病。
2、熱適應差,如營養(yǎng)不良、年老體弱、孕產(chǎn)婦、過度疲勞、缺乏體育鍛煉、睡眠不足、飲酒、饑餓以及突然進入旅游熱區(qū)和高溫環(huán)境。
3、散熱障礙,如過度肥胖、穿緊身、透氣性差的衣褲、先天性汗腺缺乏癥、硬皮病、痱子、大面積燒傷病人恢復的瘢痕。
二、經(jīng)常中暑怎么辦?
1、遠離炎熱的地方
一些炎熱的地方,比如說陽光直射的露天場所,火堆旁等等,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很大的熱量,讓你覺得很炎熱。長時間地呆在這些炎熱的地方,很容易引起身體的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衡,也就出現(xiàn)了中暑現(xiàn)象,所以遠離炎熱的地方。
2、灑水
如果你待著的地方,是比較悶熱的室內,那你可以適當?shù)迷诘孛嫔蠟Ⅻc水(如果是處于高層的位置,地面還漏水,那就不可行了)。因為水受熱會蒸發(fā),帶走一些熱量,能夠適當?shù)脺p少室內的溫度,會讓人覺得舒服一點,也就能夠能減少中暑的發(fā)生。
3、開電扇,通風
夏天,不管是呆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會覺得有點悶熱。如果是在室內,千萬不要緊閉窗戶,要通風,然后再開電扇,這種情況下,室內和室外的空氣流通,再用電扇扇動,促進熱氣的排出,也能適當減少室內溫度。溫度降低,人體也不會因此升溫太多。
我們對中暑不是很重視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達41℃是預后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芍滤?。我們是不是應該高度注意呢。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jié)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chǎn)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fā)生中暑。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yè)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fā)生中暑;農業(yè)及露天作業(yè)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fā)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chǎn)熱集中,散熱困難。
發(fā)生中暑的氣象條件
中暑的發(fā)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huán)境、曝曬時間、體制強弱、營養(yǎng)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
誘發(fā)中暑的因素很復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根據(jù)氣象特點,可將發(fā)生中暑現(xiàn)場小氣候分為兩類:一類是干熱環(huán)境,這是以高氣溫、強輻射熱及低濕度為特點,環(huán)境氣溫一般可較室外高5-15℃,相對濕度常在40%以下;另一類為濕熱環(huán)境,即氣溫高,濕度高,但輻射熱并不強。由于氣溫在35-39℃時,人體2/3余熱通過出汗蒸發(fā)排泄,此時如果周圍環(huán)境潮濕,汗液則不易蒸發(fā)。
據(jù)實驗,導致中暑發(fā)生的條件:①相對濕度85%,氣溫30-31℃;②相對濕度50%,氣溫38℃;③相對濕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先兆中暑。高溫環(huán)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xiàn)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③重癥中暑。除以上癥狀外,發(fā)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中暑癥狀
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
在高溫環(huán)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后常發(fā)生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續(xù)約數(shù)分鐘后緩解,無明顯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xiàn)。
熱衰竭
常發(fā)生于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嚴重熱應激時,由于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循環(huán)容量不足所致。表現(xiàn)為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和肌痙攣,可有明顯脫水征: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體溫輕度升高,無明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表現(xiàn)。根據(jù)病情輕重不同,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癥、輕度氮質血癥和肝功能異常。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fā)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
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直腸溫度41℃)和神志障礙。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根據(jù)發(fā)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tài)和發(fā)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或典型性)熱射病。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內源性產(chǎn)熱過多;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體溫調節(jié)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
1.勞力性熱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溫、濕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fā)病?;颊叨酁槠剿亟】档哪贻p人,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數(shù)小時后發(fā)病,約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達160~180次/分鐘,脈壓增大。此種患者可發(fā)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2.非勞力性熱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溫環(huán)境下,多見于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癥、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癱或截癱患者。表現(xiàn)皮膚干熱和發(fā)紅,84%~100%病例無汗,直腸溫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達46.5℃。病初表現(xiàn)行為異?;虬d癇發(fā)作,繼而出現(xiàn)譫妄、昏迷和瞳孔對稱縮小,嚴重者可出現(xiàn)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約5%病例發(fā)生急性腎衰竭,可有輕、中度DIC,常在發(fā)病后24小時左右死亡。
現(xiàn)場急救
首先將病人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平臥(頭部不要墊高),解開衣領,同時用浸濕的冷毛巾敷在頭部,并快速扇風。輕者一般經(jīng)過上述處理會逐漸好轉,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溫方法外,還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其頭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溝處,同時用井水或涼水反復擦身、扇風進行降溫。
嚴重者應即送醫(yī)院救治。
中暑的對策
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huán)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y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y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huán)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fā)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xiàn)發(fā)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fā)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xù)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yī)院里,應連續(xù)監(jiān)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wěn)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zhèn)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jīng)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后,最好臥床休息數(shù)日,數(shù)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fā),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fā)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并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xiàn)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后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后,若體溫繼續(xù)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后,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中醫(yī)
中暑,病名。一名中暍、中熱。
①感受暑邪而發(fā)生的急性病證。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證見突然悶倒,昏不知人,或身熱煩躁,氣喘不語,牙關微緊,或口開齒燥,大汗或無汗,脈虛數(shù),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速將患者移至涼爽通風處,治以清暑、解熱、開竅,灌服辟瘟丹、消暑丸,再用益元散、清暑益氣湯、白虎湯、清營湯等。并可配用針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氣不足者,當調補元氣為主,少佐解暑。
②或名暑風,以其證狀與中風相似。
③指陰暑。
結語: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xiàn)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huán)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xiàn)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yī)院靜脈滴注鹽水。
炎熱的夏天對于人體來說很容易發(fā)生中暑,中暑的癥狀可能會出現(xiàn)頭暈目眩,嘴唇發(fā)白。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一定要及時的補充鹽分和水分,避免身體缺水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在日常調節(jié)內環(huán)境可以很好的中暑的癥狀發(fā)生,下述的偏方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預防中暑。
偏方一: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制法:將百合干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fā)軟;將銀耳用水發(fā)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jié){機網(wǎng)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鐘后,紅棗蓮子豆?jié){就做好了。
偏方二:
干姜陳皮茶,取干姜15克,陳皮10克,甘草6克,一同放入鍋中煎煮,煮好后去渣灌服即可,主要是治療中暑暈倒的。
偏方三:
百合蜂蜜膏,取蜂蜜150克,百合100克(要說的是取干百合)。將百合與蜂蜜一同放入碗內,蒸1小時,之后趁熱調勻。冷卻后裝瓶備用即可,中暑時適量服用就可以了。
通過穩(wěn)定我們身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可以很好的預防中暑,人們在酷熱的太陽底下應該及時的補充水分,特別是身體出了汗需要補充鹽分,不然很容易造成水平衡失調。我們可以根據(jù)日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偏方來預防和緩解日常出現(xiàn)的中暑癥狀。
夏季已經(jīng)到了,在這樣的時節(jié)當中,有一些人會出現(xiàn)中暑的癥狀,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暑偏方、中暑的癥狀、中暑的原因。大家在看完之后應該會對自己有好處。
中暑的原因
1、氣候和環(huán)境的原因,夏天的7、 8、 9 月,我地區(qū)的氣溫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 日平均氣溫達到32℃以上,濕度大于60%。
2、自身原因,平時運動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動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熱耐受力較差。 特別對于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環(huán)境,飲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針對中暑的原因,中暑的預防是關鍵。
3、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于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fā)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饑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fā)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癥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堿能神經(jīng)藥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fā)病因素。
中暑偏方
1、滑石、大黃、甘草各等量。研末。每次用20克,日服3次。
2、西瓜汁100毫升,陳醋10毫升。水煎服。
3、金銀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蠶豆30克。加水煎煮,以蠶豆煮熟為度,飲汁食豆。
4、藿香葉、香薷葉、薄荷葉各10克。加水淹沒藥物為度,煎開即可,煎時加蓋。
中暑的癥狀
1、先兆中暑的癥狀,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蚵陨?,短時間休息可恢復。
2、輕度中暑的癥狀,除以上癥狀外,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經(jīng)休息后,可恢復正常。
3、重度中暑的癥狀,也稱熱衰竭,表現(xiàn)為:皮膚涼;過度出汗;惡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
結語:以上這些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你出現(xiàn)中暑,那么不妨試一試小編教給大家的方法,對于治療中暑來說效果顯著。而且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曬,這樣才可以很好的幫助你們保養(yǎng)身體。
預防中暑的妙招
1、及時散熱:當過于炎熱的時候應該用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讓水分蒸發(fā)幫助散熱。
2、留意體重變化:中暑有可能導致身體在連續(xù)幾天內逐漸虛脫,所以如果出現(xiàn)體重在數(shù)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3、穿淺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
4、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減緩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發(fā)量不多的人。
5、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6、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
7、喝水:喝的時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溫開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要喝燒開過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鮮溫開水,不要喝“陳”水;還可以多喝加淡鹽的溫開水。
8、喝一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要遠離酒精、咖啡因和香煙。
9、多吃各種瓜類:冬瓜利尿消炎、清熱解毒;絲瓜解暑祛風、化痰涼血;苦瓜祛暑清心;黃瓜中的纖維素可以排出腸道中腐敗的食物,降低膽固醇;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
10、多吃涼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蘆筍等等。
11、多吃各種瓜類:冬瓜利尿消炎、清熱解毒;絲瓜解暑祛風、化痰涼血;苦瓜祛暑清心;黃瓜中的纖維素可以排出腸道中腐敗的食物,降低膽固醇;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
12、多吃涼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蘆筍等等。
13、慢慢地適應氣溫的轉變: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炎熱夏季寶寶極易中暑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或有冷氣的房間休息。
2、讓寶寶仰臥,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如寶寶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應及時給寶寶更換干衣服,同時打開電扇或開空調,以便盡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寶寶身上吹。
3、在寶寶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其進食或喝水,意識清醒后少量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也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還可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4、不要讓寶寶吃油膩食物。過多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營養(yǎng)物質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中暑的用藥原則
1、物理降溫、氯丙秦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應快速洋地黃化。
3、腦水腫病例除降溫外,靜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質激素。
4、腎臟損害病例應用速尿無效者,應及早進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選用預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給予相應診治。
炎熱的夏季寶寶極易中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溫防暑是非常關鍵的。
中暑的病因
高溫可以引起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溫環(huán)境下重體力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xiàn)大汗、口渴、乏力、頭暈、胸悶等癥狀時為中暑先兆,經(jīng)陰涼處短暫休息,補充水和鹽后,在短時間內癥狀即可消失。在氣溫驟升及溫度亦高時,中暑極易發(fā)生,尤以產(chǎn)婦、老年人、體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見。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現(xiàn)外,尚有發(fā)熱(體溫在38.5℃以上)、皮膚灼熱、惡心、嘔吐、血壓開始下降、脈轉細速等表現(xiàn),而在數(shù)小時內能恢復者為輕癥中署。除上述癥狀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一日內不能恢復者為重癥中暑。
小孩中暑的癥狀
1、中暑的突出表現(xiàn)是高熱,一般中暑時體溫往往達到38℃-39℃,嚴重的中暑甚至體溫可達41℃以上。
2、病初患兒出汗較多,繼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腦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調,皮膚反而無汗,干而灼熱,面部潮紅,無汗時患兒體溫往往會進一步迅速升高。
3、同時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有的患兒又出現(xiàn)驚厥和昏迷,嚴重時并發(fā)腦水腫、呼吸衰竭、循環(huán)衰竭和重要臟器功能損害。
中暑的病因
1、高溫可以引起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溫環(huán)境下重體力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xiàn)大汗、口渴、乏力、頭暈、胸悶等癥狀時為中暑先兆,經(jīng)陰涼處短暫休息,補充水和鹽后,在短時間內癥狀即可消失。
2、在氣溫驟升及溫度亦高時,中暑極易發(fā)生,尤以產(chǎn)婦、老年人、體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見。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現(xiàn)外,尚有發(fā)熱(體溫在38.5℃以上)、皮膚灼熱、惡心、嘔吐、血壓開始下降、脈轉細速等表現(xiàn),而在數(shù)小時內能恢復者為輕癥中署。除上述癥狀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一日內不能恢復者為重癥中暑。
預防中暑的方法
1、立即將寶寶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或有冷氣的房間休息。
2、讓寶寶仰臥,維持呼吸道的通暢,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如寶寶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應及時給寶寶更換干衣服,同時打開電扇或開空調,以便盡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寶寶身上吹。
3、在寶寶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其進食或喝水,意識清醒后少量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也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還可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4、不要讓寶寶吃油膩食物。過多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營養(yǎng)物質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中暑的治療方法
1、立即脫離高溫環(huán)境
孩子中暑了,應立即脫離高溫的環(huán)境,將他們轉移至走廊、樹蔭下、空調房等通風、陰涼的地方,讓他們好好休息,不過要注意的是,降溫方式要溫和,避免驟降。如不應將中暑的孩子立刻抱進溫度過低的空調房,而是給孩子吹風扇,或者溫度還適宜的空調間內。
2、物理降溫
孩子中暑了,讓他們別再打鬧或到處亂跑,而是讓他們平躺仰臥,并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并立即解開他們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同時,家長給孩子做物理降溫,可以通過用濕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給他們降溫,也可以通過冷帕子敷孩子的額頭給他們降溫。
3、藥物祛暑
孩子中暑了,家長可以給他們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還可以在他們的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藥物。但是家長不要擅自給他們吃退熱藥,或者抗生素等藥物。
4、刮痧
刮痧是中醫(yī)特色療法之一,當孩子中暑了,可以給他們嘗試刮痧。刮痧療法指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者手指、金屬針具等,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擠、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通過刺激體表脈絡,改善人體氣血流通狀態(tài),從而達到活血祛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清熱消腫、扶正祛邪的作用。不過,家長不懂刮痧療法,別胡亂嘗試,避免傷及孩子。
5、飲食調理
孩子中暑了,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家長應讓他們多次飲淡鹽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如果不是很嚴重,或者已經(jīng)基本恢復時,家長給可以他們煮些綠豆粥、冬瓜湯等食物,或者給他們喝一些鮮果汁、吃些西瓜等水果,但是不要給孩子吃油膩的食物。
6、及時送醫(yī)院就診
如果孩子中暑癥狀嚴重,出現(xiàn)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驚厥、昏迷、抽搐等癥狀時,應立即送醫(yī)院,以免延誤孩子的病情。
預防中暑的口訣
1、大量飲水。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對于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yī)囑。
2、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同時,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
4、穿著質地輕薄、寬松和淺色的衣物。
5、盡量在室內活動。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如家中未安裝空調,則可以借助商場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使用電扇雖能暫時緩解熱感,然而一旦氣溫升高到32.2攝氏度(90華氏度)以上,電扇則無助于減少中暑等高溫相關疾病的發(fā)生。洗冷水澡或者打開空調對人體降溫更加有效。
6、外出時,應涂擦防曬值SpF15及以上的UVA/UVB防曬劑,戴上寬檐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
7、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后時段,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8、高溫時應減少戶外鍛煉。如必須進行戶外鍛煉,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9、如高溫時駕車出行,離開停車場時切勿將兒童和寵物留在車內。
10、雖然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fā)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對于這些高危人群,在高溫天氣應特別注意,及時觀察是否出現(xiàn)中暑征兆。
夏天預防中暑的方法
1、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jié)出現(xiàn)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害癥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fā)生的一種急癥。
2、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時至16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fā)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
3、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
4、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5、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jié)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6、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jīng)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jù)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7、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8、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9、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治療中暑的原則
1、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并給予物理降溫。
2、重量癥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靜脈注射復方氯丙秦。
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4、防治合并癥控制感染。
中暑用藥原則
1、物理降溫、氯丙秦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應快速洋地黃化。
3、腦水腫病例除降溫外,靜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質激素。
4、腎臟損害病例應用速尿無效者,應及早進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選用預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給予相應診治。
炎熱的夏季寶寶極易中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溫防暑是非常關鍵的。
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溫環(huán)境下勞動、生活或活動,因暑熱侵襲,致邪熱內郁,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常而發(fā)生的急性病變。根據(jù)不同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陰暑、陽暑,若頭暈、頭痛、懊儂、嘔惡者稱傷暑;猝然昏倒者稱暑厥;兼見抽搐者稱暑風。
中暑先驅癥狀有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惡心、出汗減少。繼而體溫迅速上升,出現(xiàn)嗜睡、譫妄或昏迷。皮膚干燥、灼熱、無汗,呈潮紅或蒼白;周圍循環(huán)衰竭時呈紫紺。脈搏快,脈壓增寬,血壓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淺,后期呈陳一施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縮小,后期擴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嚴重患者出現(xiàn)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或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一、刮痧治療
(一)癥狀
本證在臨床上分輕重兩型,表現(xiàn)各不相同。輕證表現(xiàn)為頭昏頭痛,心煩胸悶,口渴多飲,面紅為陽暑;若見精神疲憊,肢體困倦,胸悶不暢,為陰暑。而重證則見壯熱無汗.肌膚灼熱,面紅目赤,口唇干燥,神志昏迷,手足痙攣或抽搐。
(二)治法
(1)選穴風府、啞門、足太陽膀胱經(jīng)背部穴位、合谷、內關。
放痧穴:大椎。
(2)定位風府: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啞門:位于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O.5寸,第一頸椎脊突下。
大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shù)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
內關: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
(3)刮拭順序先刮風府、啞門,然后用三棱針放痧大椎穴,再刮背部膀胱經(jīng),最后刮前臂內關、合谷穴。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大椎放痧。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后部風府至啞門穴,由上至下,宜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為度。大椎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經(jīng)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然后刮拭背部膀胱經(jīng)穴,分別為背部正中線旁開1.5寸和旁開3寸二線,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分別刮上肢內側內關穴和手背部合谷穴,各30次,出痧為度。
二、病例
鄭某,男,48歲。在工地施工中,突覺乏力、頭昏、頭痛、惡心,而后突然昏厥,被工友送至醫(yī)院。入院后送急癥檢查,脈搏102次/分,血壓60/100mmHg,呼吸快而淺,瞳孔擴大,對光反應遲鈍。取風府、啞門、足太陽膀胱經(jīng)背部穴位、合谷、內關穴行刮痧治療,并予大椎穴放痧。1小時后測血壓70/110mmHg,對光反射恢復,神志清醒。
導讀:重度中暑的癥狀?中暑最嚴重的就是重度中暑,重度中暑會威脅到生命。那么重度中暑的癥狀有哪些?重度中暑的癥狀,一起來看看。
重度中暑的癥狀
夏天到了,高溫是大家最怕的,然而直接的傷害就是中暑,尤其是重度中暑最難以預防。重度中暑,顧名思義,是臨床表現(xiàn)最為嚴重的一種,因為患者癥狀比較危機,所以不及時搶救治療會危及到生命。重度中暑的癥狀如下:
1、熱痙攣癥狀
因為高熱引起的痙攣,多發(fā)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可伴隨著中暑發(fā)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xiàn)陣發(fā)性的痙攣的疼痛。
2、熱衰竭癥狀
臨床中,這類中暑常常發(fā)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為主要特點,因為高熱癥狀表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視力模糊下降。
3、日射病癥狀
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主要因為腦供血不足,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xiàn)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xiàn)昏迷及抽搐。
4、熱射病癥狀
這類病癥特指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因為身體產(chǎn)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fā)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昏迷伴四肢抽搐發(fā)展;嚴重者可產(chǎn)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癥狀反應。
中暑病情有大有小,如果人們所患的中暑癥狀比較輕微,那么就不會引起嚴重的影響,患者只需服用一些藥物即可。那么重度中暑怎么辦?一起來看看。
重度中暑怎么辦
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huán)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y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若遠離醫(y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huán)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fā)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
若病人出現(xiàn)發(fā)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fā)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xù)降溫而導致低體溫)。
為避免外出發(fā)生中暑,人們在夏季出門時,一定要備好防曬工具。從10點到16點太陽是最火辣的,要避免在陽光下行走。如果必須此時外出,則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比如打遮陽傘、帶遮陽帽、太陽眼鏡。除此此外,充足的水和飲料也是必須的。
以上就是一些中暑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中暑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