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睆墓胖两?,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薄荷的副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相信大家都認識薄荷吧,薄荷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我們可以采用薄荷做出很多食物來,我們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粥能增進我們的食欲,我們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豆腐有治療鼻塞是好處,我們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糕能起到清涼的好處而且還有利于我們的咽喉。
薄荷是常見的中藥,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所以在我們享受薄荷帶來的好處和功效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薄荷還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薄荷具有醫(y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diào)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每100克干薄荷中,含水分9.6克、蛋白質(zhì)6.8克和纖維31.1克,能提供870.7千焦的熱量。
薄荷是中國常用中藥,幼嫩莖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藥,治感冒發(fā)熱喉痛,頭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膚風(fēng)疹搔癢,麻疹不透等癥,此外對癰、疽、疥、癬、漆瘡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該物質(zhì)可清新口氣并具有多種藥性,可緩解腹痛、膽囊問題如痙攣,還具有防腐殺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導(dǎo)致失眠,但小劑量食用卻有助于睡眠。
薄荷含揮發(fā)油1~3%,油中含薄荷醇(薄荷腦)80%左右,其次為薄荷酮、異薄荷醇、蒎烯等。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對延髓中樞及心臟有抑制作用。服薄荷腦20毫升可致嚴重中毒。中毒常因過量服用所致。
中毒表現(xiàn):多在進食后10余分鐘至數(shù)小時發(fā)病。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頭昏、手足麻木、步態(tài)不穩(wěn)、昏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喉頭痙攣、呼吸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壓下降等。可發(fā)生過敏性皮膚改變。
上文我們介紹了薄荷的作用和功效,薄荷是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作為中藥的一種薄荷具備了非常高的藥用價值,薄荷有殺菌,化痰,利尿等方面的功效,同時我們也介紹了薄荷的副作用,所以對于薄荷我們要辯證的使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薄荷腦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散風(fēng)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風(fēng)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癢;肝郁脅痛。治外感風(fēng)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2、用于什么病癥
主風(fēng)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癢;肝郁脅痛。治外感風(fēng)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先或搗汁涂敷。
薄荷腦的副作用
1、副作用
薄荷腦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薄荷腦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薄荷腦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3.3、《藥性論》: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
3.4、《千金·食治》:動消渴病。
3.5、《本經(jīng)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虛冷;陰虛發(fā)熱,咳嗽自汗者勿施。
3.6、《本草從新》:辛香伐氣,多服損肺傷心,虛者遠之。
薄荷腦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千金·食治》。
1.1、別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藺、吳菝藺(《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義》),貓兒薄苛(《履巉巖本草》),升陽菜(《滇南本草》),薄苛(《品匯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匯》)。
1.2、藥材來源:枝葉/樹皮類。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葉。
1.3、生境分布:最早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qū)及西亞洲一帶盛產(chǎn)?,F(xiàn)時主要產(chǎn)地為美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英國、巴爾干半島等,而中國大部分地方如云南、江蘇、浙江、江西等都有出產(chǎn)。
1.4、性味歸經(jīng):味辛;性涼。 入肺、肝經(jīng)。
1.5、功能主治:散風(fēng)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風(fēng)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癢;肝郁脅痛。治外感風(fēng)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1.6、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先或搗汁涂敷。
2、《藥性論》:去憤氣,發(fā)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guān)節(jié)。
3、《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
4、孫思邀:煎湯洗漆瘡。
要說薄荷有什么作用?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其實是不了解的,當(dāng)然對于大部分中醫(yī)師來說,這個問題似乎又算不上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很多藥方子里面都會用到薄荷的,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薄荷有的作用的。但是話說回來,對于一般人來說通常都是不知道薄荷的作用的。
薄荷其實嚴格來說應(yīng)該算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但是由于薄荷的生長習(xí)性的原因,所以很多地區(qū)的人是看不到薄荷的,自然對于薄荷的作用也是不了解或者不關(guān)心的。其實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薄荷具有提神的作用。那么,下面就來說說薄荷的作用。
《本草綱目》認為:薄荷味辛、xing涼,無毒。長期做菜生吃或熟食,能祛邪毒,除勞氣,解困乏,使人口氣香潔。還可治痰多及各種傷風(fēng)。此外,煎湯洗可治膝瘡,榨汁服可去風(fēng)熱及口齒諸病,搗成汁含服去舌苔苦澀;用葉塞鼻,止出血;還可治蜂蟄蛇傷。
另外,薄荷也有美容的功效。薄荷茶可用來洗頭,能消除頭皮,令頭發(fā)清爽,洗發(fā)后更有天然的清香,令你精神一振;薄荷汁外敷則可令你皮膚更滑溜。另外,長期以曬干的薄荷葉用來刷牙,可以令你牙齒潔白和口氣清新。
薄荷的作用
1、薄荷的醫(yī)療保健作用。薄荷的莖葉入藥,辛,涼,氣香,入肺、肝經(jīng),有疏散風(fēng)熱、清熱解表、祛風(fēng)消腫、利咽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熱頭痛、目赤疼痛、咽喉腫痛、麻疹疹透不暢等。
2、中醫(yī)用薄荷作為發(fā)汗解熱劑。中老年人吃些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風(fēng)散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夏日,在家用薄荷給自己做份“涼湯”喝,既可解渴,又能解暑,不妨一試。
3、消炎止痛作用。從2003年醫(yī)學(xué)界提出采用“饑餓療法”醫(yī)治癌癥以來,科學(xué)家對大量藥物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薄荷葉能夠阻止癌癥病變處的血管生長,使癌腫得不到血液供應(yīng),最終“饑餓”而死。
4、夏季蚊蟲較多,在臥室靠窗的地方放上薄荷草,每天傍晚噴一些水,讓薄荷的香味充分散發(fā)出來,不堪忍受香味的蚊子就會逃跑。如被蚊蟲叮咬,可用薄荷汁液止癢,用后清涼舒適。
5、薄荷的食療作用。薄荷具有醫(y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食用部位多為莖和葉,薄荷的食用方法很多,不但可作為調(diào)味劑,又可作香料,還還可配酒、沖茶,甚至榨汁服用,炎熱夏季不妨給自己作為薄荷涼茶或者薄荷湯,解渴又解暑。
其實,薄荷的作用是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的,這點相信大家通過上面的介紹,應(yīng)該也知道了關(guān)于薄荷的一些沒有作用的作用。其實,薄荷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清熱解毒、治療感冒、解暑解渴、消炎止痛等等,光是這幾點這對我們大家的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
薄荷素油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薄荷素油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
【別名】薄荷油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 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新鮮莖和葉經(jīng)水蒸氣蒸餾,再冷凍,部分脫腦加工得到的揮發(fā)油。
【性狀】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有特殊清涼香氣,味初辛、后涼。存放日久,色漸變深。本品與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相對密度應(yīng)為0.888~0.908(附錄ⅦA)。旋亮度取本品,依法測定(附錄ⅦE),旋亮度應(yīng)為-17°至-24°。折光率應(yīng)為1.456~1.466(附錄ⅦF)。
【鑒別】取本品1 滴,加硫酸3~5 滴及香草醛結(jié)晶少量,應(yīng)顯橙紅色,再加水1 滴,即變紫色。
【功能主治】芳香藥、調(diào)味藥及驅(qū)風(fēng)藥??捎糜谄つw或黏膜產(chǎn)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及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02~0.2ml,一日0.06~0.6ml。外用適量。
【貯藏】遮光,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就是對薄荷素油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薄荷素油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野薄荷是常見的植物,在平時也是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非常受人們歡迎,而且價值也很高,野薄荷中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等多種功效成分,其中最常見的是胡蘿卜素,在平時可以用來泡水喝,也可以在做飯做菜的時候加在調(diào)味料里,能起到調(diào)味作用,在使用的時候也要及時的清洗干凈。
野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別名亞洲薄荷、薄荷草、野薄荷、魚香草、仁丹革、土薄荷、蘇薄荷、鬼香草、水益母、接骨草、見腫消等。分布廣泛,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溫帶地區(qū)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朝鮮、日本和北美洲等地均有自然分布。我國薄荷資源豐富,各省均有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薄荷出產(chǎn)。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高達60厘米。莖多分枝,上部被微柔毛,下部沿棱被微柔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部以上疏生粗牙齒狀鋸齒,兩面被微柔毛;葉柄長0.2~1厘米,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球形,徑約1.8厘米,花序梗長不及3mm。花梗細,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0mm,外被茸毛及腺點,脈不明顯,萼齒,窄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稍被微柔毛,上裂片2裂,余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長約Smm。小堅果卵球形,黃褐色,被洼點,千粒重1克左右。花期7~9月,果期10月。果實熟時呈黃褐色,藏于宿存萼內(nèi)。多在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采割為佳??梢怎r食,也可曬干或陰干備用于食品或中藥材。
【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
薄荷以嫩莖葉供食用。每100克可食部分鮮樣含胡蘿卜素1.44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維生素C46毫克,薄荷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等成分,鐵、鈉、鋅、鋁等元素含量較高。薄荷莖葉含揮發(fā)油,鮮莖葉含揮發(fā)油,干莖葉。揮發(fā)油中含左旋薄荷腦約、薄荷酮、乙酸薄荷酯3010以及樟腦萜、檸檬萜等藥用成分。
食用部位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嫩莖葉。薄荷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民間多見薄荷單獨涼拌菜、湯菜、菜羹、菜粥、蒸菜、菜包、涼茶飲料以及與肉食混合涼拌菜等。常見的以薄荷為原料制作的菜肴及其食療作用介紹如下:
(1)涼拌薄荷薄荷300克,精鹽、米醋、香油、生姜末、白糖、味精各適量。薄荷清洗干凈,放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浸透,擠掉一些水,切段,放盤內(nèi)。生姜末、精鹽、米醋、味精、白糖放碗中調(diào)勻,澆在薄荷上,淋上香油即可。特點:色綠味奇,酸甜爽口。功效:辛涼解表。
(2)簿荷西紅柿湯鮮薄荷100克,西紅柿100克,白糖30克,水淀粉20克。薄荷洗凈,切1厘米長的段;西紅柿洗凈,放入沸水中稍燙,去皮、蒂,切1厘米見方的丁。湯鍋置火上,加水600毫升,燒開后加入西紅柿丁、薄荷、白糖,開后用水淀粉勾芡,再開后盛入湯碗即成。特點:色綠透紅、甜酸清爽。功效:解酒疏風(fēng)。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薄荷丸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干薄荷葉2兩,荊芥穗1兩半,蔓荊實(去白皮)1兩,玄參(洗,銼)1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1兩,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1兩,羌活(去蘆頭)2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婦女妊娠,氣血壅滯攻身體,生瘡瘙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茶、酒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八
【處方】薄荷4兩(干者),木香1兩,連翹1兩,麝香1分(細研),皂莢10挺(長1尺,不蚛者,以漿水3升,浸3日,采取汁煎為膏),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以皂莢煎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毒瘰疬。心胃壅悶,頸項腫發(fā),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荊芥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干薄荷葉1斤,天麻4兩,威靈仙(去苗土)3兩,羌活(去蘆頭)4兩,山梔子仁2兩,蔓荊實(去白皮)3兩,白芷2兩,桔梗(炒)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大黃(濕紙裹,煨令紙干)1兩,人參3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龍腦(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再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蠱風(fēng),皮膚盡痛,若刀劃狀;及頭目不利,風(fēng)痰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嚼,茶、酒任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薄荷(束如碗大,陰干)、皂莢10挺(長1尺2寸,不蚛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
【制法】上藥搗碎,以酒1斗,浸經(jīng)3宿,取出曬干,更浸3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干,為散,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成顆塊,疼腫穿潰,膿水不絕,不計遠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黃耆湯送下,小兒減丸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關(guān)于薄荷丸的相關(guān)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薄荷煎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薄荷1斤(取頭末2兩),川芎半兩(取末2錢),腦子半錢(研),甘草半兩(取末2分半),縮砂仁半兩(取末2分)。
【制法】上藥都拌勻,于藥末內(nèi)稱出半兩為衣,用白沙生蜜5兩半和成劑,用明凈水于器盒內(nèi)盛,上面放藥吞,夜不歇,每兩裁作20塊。
【功能主治】除風(fēng)熱、消瘡疹。主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3塊,細嚼噙化亦得。
【摘錄】《御藥院方》卷一
【處方】龍腦薄荷葉1斤,川芎3兩,桔梗5兩(去蘆),甘草4兩,防風(fēng)3兩,縮砂仁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熱,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主
【用法用量】煉蜜為劑服。
【摘錄】《壽親養(yǎng)老》卷四
總得來說薄荷煎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很多人對薄荷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薄荷湯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行很好認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荊芥穗、鹽(炒),各三斤;雞蘇葉七斤半,瓜蔞根十一兩,縮砂仁三兩,甘草(炒)四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荊芥穗 鹽(炒)各1.5千克 雞蘇葉3.75千克 瓜蔞根330克 縮砂仁90克 甘草(銼,炒)2千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化痰。主風(fēng)熱上壅,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精神不爽?/p>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湯點,食后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處方】縮砂仁3兩,瓜蔞根11兩,甘草(炒,銼)4斤,雞蘇葉7斤半,荊芥穗3斤,鹽(炒)3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消風(fēng)壅,化痰涎。主頭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zé)灒癫凰?/p>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沸湯點服。
【摘錄】《局方》卷十
【處方】薄荷1兩,葛根半兩,炙甘草半兩,防風(fēng)半兩,人參7錢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邪入陽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此事難知》
【處方】薄荷1兩,葛根半兩,人參2分,甘草(炙)半兩,防風(fēng)(去蘆)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兩手脈浮數(shù)而緩。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如3-5服,寸脈力尚小,加薄荷2分。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上
【別名】二號姤象方
【處方】薄荷1錢,香薷1錢,連翹1錢,紫樸7分,金銀花7分,木通7分。
【功能主治】瘀之因于暑者。
【用法用量】二號姤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摘錄】《痧脹玉衡》卷下
【處方】龍腦薄荷4兩(陰干),荊芥穗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順風(fēng)氣,清頭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沸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薄荷湯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