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黃龍湯的適應癥
補氣養(yǎng)生適應人群。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新加黃龍湯的適應癥”,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導讀:新加黃龍湯的適應癥?新加黃龍湯是一種中醫(yī)方劑的名稱,那么新加黃龍湯適合哪些病癥呢?新加黃龍湯的適應癥,下面一起來看看。
新加黃龍湯的適應癥
新加黃龍湯出自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溫病條辨》?!稖夭l辨中焦篇十七》曰: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其證有五:應下失下,正虛不能運藥,不運藥者死,新加黃龍湯主之。
新加黃龍湯主要是用姜汁加一些人參和當歸這些中藥所制成的。有些人經常會口干舌燥,感覺特別疲憊提不上力氣,經常會便秘會氣虛,這是因為腸胃各方面不好所引起的。凡是有這些癥狀的人,都可以喝一些新加黃龍湯,他可以調節(jié)腸胃的,氣虛便秘這些癥狀他都能緩解。
但是如果身體健康的話建議還是不要去喝它,如果腸胃方面不是太嚴重的話也不必要去嘗試新加黃龍湯,可以靠自身調節(jié),平時的飲食注意一些。太辛辣的東西還是不要吃的好,畢竟我們人體的代謝功能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清淡的東西。多運動多鍛煉,身體強壯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氣虛體虛了。
名稱
新加黃龍湯
分類
瀉下劑-功補兼施
組成
細生地(15克),生甘草(6克),人參(另煎,4.5克),生大黃(9克),芒硝(3克),玄參(15克),麥冬(15克),當歸(4.5克),海參(洗,2條),姜汁(6匙)。
用法
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沖參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時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時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湯一劑,余參或可加入。
方歌
新加黃龍草硝黃,參歸麥地玄海姜;滋陰養(yǎng)液補氣血,正虛便秘此方良。
方解
本方主治熱結里實,應下失下,正氣久耗,陰液耗竭尤重,故方以調胃承氣湯以緩下熱結,并重用養(yǎng)陰增液之品,使之增水行舟,兼顧氣陰之虛。
功效與作用
泄熱通便,滋陰益氣。
主治
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倦少氣,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備注
方中大黃、芒消急下燥熱以存陰氣;人參、當歸補益氣血;麥冬、生地、玄參、海參激陰養(yǎng)液;姜汁、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甘草固護胃氣,調和諸藥;桔梗開宣肺氣,通調胃腸。全方瀉熱通便與滋陰益氣并行為治,使正氣得運,陰血得復,則藥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熱自平。
使用注意
斟酌。
文獻摘要
《溫病條辨》卷二www.cndadi.net
以上就是新加黃龍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擴展閱讀
導讀:艾灸療法適應癥有哪些?艾灸是中醫(yī)學中最古老的養(yǎng)生及治療疾病的方法,屬于中醫(yī)外治的物理療法。那么艾灸療法適應癥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艾灸療法適應癥
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fā)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療法應用非常廣泛,無論是急慢、性疾病,還是寒熱虛實、陰陽表里,都有灸法的適應癥。由于艾葉的藥性是生溫,熟熱,艾火的熱力能深透肌筋、溫經行氣,對于寒性引起的各類疾病均有很好的療效。
1、寒熱虛實均可用灸,艾灸療法不但對陰癥、寒癥、虛癥有效,而且對陽癥、熱癥、實癥也有效。如疔瘡、癤腫、甲溝炎、痔瘡等疾患,于初起時灸之,輒獲良效。
2、寒邪內伏者宜灸,凡受寒、飲冷而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者,均宜灸之,可起溫中散寒,調整脾胃的功能。
3、內外雜病宜灸,傷寒疽瘡、癆瘵中風、久痢喉痹、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等癥都是艾灸的適應癥,若灸遲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若能早就,自然陽氣不絕,性命堅牢。
4、氣虛下陷者宜灸,凡氣虛下陷之癥,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均可施行灸法,可起溫陽起陷,行氣活血之效。
5、暴病急癥宜灸,小兒驚風灸印堂,婦女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灸隱白,鼻衄灸上星,昏暈卒仆灸人中等等。這些暴急病癥,均屬灸治病例。
6、陰陽皆虛、結絡堅緊者宜灸,凡氣血虛弱或寒濕凝筋之癥,如陽氣血陷、痿痹、疝氣等也是艾灸的適應癥。灸之可起調補陰陽,溫經散寒,解結通絡的作用。
7、厥逆吐瀉宜灸,艾灸對厥逆吐瀉,脈微細弱者,頗有回陽救逆,鎮(zhèn)吐止瀉之效。
8、沉寒、冷、無脈、陽絕者宜灸,男子虛贏少氣,婦女氣虛血崩,老年陽衰尿頻,小兒疳疾食滯諸疾,均宜灸之。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艾灸的禁忌,一起來看看。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無論作為治療還是保健,都必須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情況來選穴、配穴,另外對施灸方法和艾條配方都有一定的要求,直接影響到效果,所以最好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使用。
以上就是一些艾灸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艾灸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內科病癥: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fā)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后遺癥、泌尿系感染、遺尿癥、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癥等病癥。除慎用癥和禁忌癥以外的各種病癥,包括一些疑難雜癥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癥:以疼痛為主要癥狀的各種外科病癥,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jié)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頸椎、腰椎、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搔癢癥、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fā)等病癥。 兒科病癥:營養(yǎng)不良、食欲不振、生長發(fā)育遲緩、小兒感冒發(fā)熱、腹瀉、遺尿等病癥。 五官科病癥: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癥。 婦科病癥: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后病等。 保健:預防疾病、病后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1.內科疾?。焊忻?、咳嗽、肺癰、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嘔吐、反胃、呃逆、痞滿、泄瀉、便秘、腹痛、胃下垂、飲證、痿證、眩暈、脅痛、郁證、水腫、淋證、癃閉、遺尿、遺精、陽痿、男性不育、陽強、風溫、暑濕,秋燥。
2.外科疾?。杭t絲疔,丹毒,有頭疽,癤病,乳癰,脫肛,急性闌尾炎,急性膽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輸尿管結石。
3.骨科疾病:落枕、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肩關節(jié)周圍炎、頸肩纖維織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經痛、股外側皮神經炎、肋軟骨炎、肋間神經痛、類風濕性骨關節(jié)炎等。
4.婦科疾病:經行先期、經行后期、經行先后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閉、痛經、白帶、黃帶、赤帶、妊娠嘔吐、產后缺乳、產后腹痛、人工流產綜合癥、臟躁、陰挺、陰吹、陰癢、不孕癥、產后大便困難、產后發(fā)熱等。
5.兒科疾?。盒喊l(fā)熱、小兒嘔吐、小兒泄瀉、小兒厭食、小兒夜啼、小兒遺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皮膚科疾?。豪p腰火丹、銀屑病、牛皮癬、斑禿、濕疹、癮疹、風瘙癢、漆瘡、疥瘡、蛇皮癬、皮痹、白癜風等。
7.五官科疾?。横樠邸⒉€弦赤爛、流淚癥、沙眼、目癢、目赤腫痛、目翳、遠視、近視、視神經痿縮、鼻塞、鼻淵、鼻鼽、咽喉腫痛、乳蛾、口瘡、牙痛、下頜關節(jié)紊亂癥。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新加黃龍湯,新加黃龍湯主要是用姜汁加一些人參和當歸這些中藥所制成的。有些人經常會口干舌燥,感覺特別疲憊提不上力氣,經常會便秘會氣虛。這是因為腸胃各方面不好所引起的。凡是有這些癥狀的人,都可以喝一些新加黃龍湯,他可以調節(jié)腸胃的,氣虛便秘這些癥狀他都能緩解。、
新加黃龍湯出自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溫病條辨》?!稖夭l辨·中焦篇·十七》曰:“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其證有五:應下失下,正虛不能運藥,不運藥者死,新加黃龍湯主之?!?/p>
龍湯(一)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九。 【組成】柴胡30克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11克 【用法】上藥銼如麻豆大。每服15克,以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主治】妊娠寒熱頭痛,默默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產后傷風,熱人胞宮,寒熱如瘧;經水適來適斷,病后勞復,余熱不解。
編輯本段黃龍湯(二)
【來源】《竹林女科證治》卷一。 【組成】黃耆4.5克(炙) 當歸 白芍 白術(蜜炙) 蒼術(米泔浸) 陳皮各3克 生地黃 甘草(炙)各9克 熟地黃15克 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婦人先由勞役,脾胃虛損,以致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體發(fā)熱,大便泄瀉,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編輯本段黃龍湯(三)
【來源】《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大黃 芒硝各3克 枳實 厚樸 人參 當歸各2.4克 甘草2克 【用法】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熱服。 【功用】清熱瀉下,益氣養(yǎng)血。 【主治】腸胃燥熱,氣血兩虛。下利清水,神昏譫語,腹痛拒按,身熱而渴,神疲少氣,舌苔焦黃或焦黑,脈沉細數者。 【方論】方中以大承氣湯之大黃、芒消、枳實、厚樸蕩滌胃腸實熱,急下存陰;人參、當歸雙補氣血,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而通大腸;生姜、大棗、甘草和胃氣而兼調諸藥,共奏抉正攻下之功。 【加減】年老氣血虛者,去芒消。
黃龍湯的功效是很多的,但是如果身體健康的話建議還是不要去喝它,如果腸胃方面不是太嚴重的話也不必要去嘗試新加黃龍湯,可以靠自身調節(jié),平時的飲食注意一些。太辛辣的東西還是不要吃的好,畢竟我們人體的代謝功能還是比較容易接受清淡的東西。多運動多鍛煉,身體強壯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氣虛體虛了。
由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新加黃龍湯,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細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參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黃9克 芒消3克 元參15克 麥冬(連心)15克 當歸4.5克 海參(洗)2條 姜汁30毫升
【功能主治】益氣養(yǎng)陰,瀉熱通便。治陽明溫病,應下失下,氣液兩虧,大便秘結,腹中脹滿而硬,神疲少氣,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黃或焦黑燥裂。
【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沖參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時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時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湯一劑,余參或可加入。
【備注】方中大黃、芒消急下燥熱以存陰氣;人參、當歸補益氣血;麥冬、生地、玄參、海參激陰養(yǎng)液;姜汁、大棗、甘草固護胃氣,調和諸藥;桔梗開宣肺氣,通調胃腸。全方瀉熱通便與滋陰益氣并行為治,使正氣得運,陰血得復,則藥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熱自平。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看了上面對于新加黃龍湯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相信大家對人參的功效多少有些了解,與不同的草藥搭配,功效各異。今天將為大家講解的是參附湯組成及相關功效,詳細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
參附湯組成及適應癥:
〔組成〕人參半兩(15克)附子炮,去皮、臍,一兩〈30克)
〔用法〕原方嘆咀,分作三服,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回陽益氣固脫。
〔主治〕陽氣暴脫,手足逆冷,頭暈氣短,面色蒼白,汗出脈微,舌淡苔薄白者。
〔證候分析〕陽氣暴脫,即為亡陽。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脫,無以溫煦四肢,故手足逆冷;頭為諸陽之會,陽氣欲脫,則頭暈不支;陽氣大虛,根本不固,故呼吸短促,甚則氣喘欲脫。陽1暴脫,故面色蒼白;陽氣散亡,不能衛(wèi)外故見汗出,甚則額汗如#。脈微舌淡苔薄白,均為陽氣欲脫之征。值此生死關頭,非速^有大溫大補之品急救固脫,不足以挽回陽氣,拯救垂危。
〔方解〕方中重用人參甘溫,大補元氣,以固后天;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大補先天。二藥相須,具有上助心陽,下溫腎命,中補脾土之功。本方力專效宏,大溫大補,最能振奮陽氣,益氣固脫,確為急救垂危之良方。
臨床運用
1.本方為回陽益氣同脫的代表方劑。臨床不但用治舊^暴脫之證,對于婦女暴崩或產后血崩以致血脫亡陽者,亦可二方救治,此為血脫益氣之法也。
2..用本方回陽固脫,一般不能用黨參代替人參。如人參:法辦到,可用黨參60?120克代替人參,量少則難以奏效。
3.病勢危重者,本方可日服二劑,以使藥力接續(xù)。
4.據編者臨床經驗,因為陰陽互根,陽亡則陰液無以仙二二而耗竭,故亡陽的同時,往往兼見陰竭的證狀,此時當急用參附湯合生脈散加龍骨、牡蠣以圖救治。
5.現代常用本方搶救心力衰竭而見手足逆冷,汗出如珠,脈微欲絕的證候。
以上均為中藥參附湯的方劑及臨床的應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尿道膀胱鏡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內窺鏡,它屬于一種檢查的方法,通過膀胱鏡檢查能夠觀察膀胱內的一些情況,這對于治療膀胱內有出血點,或者是乳頭狀瘤,都能發(fā)揮很好的效果,可以通過用電灼器來進行治療,在進行這方面治療的時候,也要了解一些禁忌癥的問題,要積極的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
尿道膀胱鏡適應癥適應證
1.做診斷用通過檢查窺鏡可以觀察到膀胱內情況;通過輸尿管插管窺鏡,可向輸尿管插入細長的輸尿管導管至腎盂,分別搜集尿液,進行常規(guī)檢查和培養(yǎng);靜脈注入靛胭脂溶液,觀察兩側輸尿管的排藍時間,可以分別估計兩側腎功能(正常注藥后5~10分鐘排藍);經導管向腎盂或輸尿管注入12.5%碘化鈉造影劑,施行逆行腎盂造影術,可以了解腎、腎盂和輸尿管的情況。2.做治療用如膀胱內有出血點或乳頭狀瘤,可通過膀胱鏡用電灼器治療;膀胱內結石可用碎石器來碎后沖洗出來;膀胱內小異物和病變組織可用異物鉗或活組織鉗取出;輸尿管口狹窄,可通過膀胱鏡用剪開器剪開(或用擴張器進行擴張)。
禁忌證
1.尿道、膀胱處于急性炎癥期不宜進行檢查,因可導致炎癥擴散,而且膀胱的急性炎癥充血,還可使病變分辨不清。2.膀胱容量過小,在60ml以下者,說明病變嚴重,病人多不能耐受這一檢查,也容易導致膀胱破裂。3.包莖、尿道狹窄、尿道內結石嵌頓等,無法插入膀胱鏡者。4.骨關節(jié)畸形不能采取截石體位者。5.婦女月經期或妊娠3個月以上。6.腎功能嚴重減退而有尿毒癥征象、高血壓而且心臟功能不佳者。
術前準備
1.膀胱鏡消毒可用40%福爾馬林(甲醛)溶液的蒸氣密閉蒸熏20分鐘或用10%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分鐘。膀胱鏡不能用煮沸法、酒精、0.1%新潔而滅浸泡法進行消毒,以免損壞膀胱窺鏡。2.術者準備洗手、穿消毒衣、帶滅菌手套。應重視無菌操作原則,以免引起醫(yī)源性泌尿系感染等并發(fā)癥。3.病人準備讓病人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外陰部用肥皂水,無菌鹽水和新潔爾滅溶液消毒。鋪消毒洞巾,露出尿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