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艾灸的壞處
艾灸養(yǎng)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兒艾灸的壞處”,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二、小兒艾灸的好處三、小兒艾灸的的注意事項小兒艾灸的壞處
1、小兒艾灸的壞處
1.1、錯誤地判斷了嬰兒的體質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jīng)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jié)過來的。
1.2、操作不當帶來的副作用
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yè)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yè)的艾灸養(yǎng)生館。
2、小兒夏天艾灸能開空調嗎
夏天是最適合艾灸的,因為到了夏季,人體的汗毛孔是張開的,在這個季節(jié)艾灸,便于元氣的進入和寒邪的排除。那么夏天艾灸能開空調嗎?一起來看看。
夏天艾灸能開空調,但是你空調房間的溫度,不能過低,起碼要在26度以上,在一個恒溫的環(huán)境中艾灸是可以的,你已經(jīng)適應了這個溫度。不要忽冷忽熱,這樣人體體表溫度的反射,會總在調整之中,不便于治療。
3、小兒艾灸后多久能洗澡
一般來說,艾灸后最好過半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后再洗澡。
艾灸完后是不能馬上洗澡的,因為這時身體的毛孔會張開,一洗澡就會很容易受涼感冒,最好等過了半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后在洗澡。因為這個時候毛孔大部分都會關閉,受涼的可能性較小,對身體也沒有多大的傷害。
小兒艾灸的好處
1、清熱瀉火,消腫散結
用灸法給小孩清熱。 我們知道孩子受寒就會發(fā)燒,發(fā)燒是我們身體的本能,用發(fā)熱的方法來驅逐我們身體受到的寒氣。我們的手被門夾了,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手會特別的燒灼,這是你身體用熱把你的氣血都調過來去修補你創(chuàng)口。此時我們借助艾火的力量,節(jié)省你身體的能量。所以我們清熱瀉火用的最多的就是發(fā)燒的孩子、還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復高燒不退的孩子,用灸法特別好。 消腫散結的作用非常大,像風濕、小兒腮腺炎、扁桃腺等等就是運用艾的這種作用。
2、祛風解表,去濕逐寒
冬天和春天是特別容易傷風的時候,孩子容易流鼻涕、打噴嚏,這時候灸個10幾分鐘,孩子的鼻涕就流出來了,你就會看到他臉紅撲撲的,手也暖和了。 濕氣夏天最多,夏天的時候很多孩子長濕疹,吃寒冷的飲食,傷了脾,造成脾不運化,形成的濕,也要用艾灸,效果好,見效快,孩子也無痛苦。
小兒艾灸的的注意事項
1、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jù)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3、防火
現(xiàn)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shù)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yS630.Com相關推薦
小兒可以艾灸嗎
1、小兒可以艾灸嗎
小兒可以艾灸。中醫(yī)認為,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許多臟腑的功能還不夠健全,稱之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歷代醫(yī)家對兒童保健都根據(jù)這一生理特點提出了許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為艾灸。對兒童實施艾灸療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2、小兒艾灸注意事項
兒童保健艾灸效果極好,而且方法簡單方便容易操作,兒童沒有痛苦,無副作用,非常適用于家庭推廣使用。
兒童保健艾灸可根據(jù)小孩不同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堅持1-6個月,直至兒童健壯為止。
兒童皮膚對溫熱疼痛感覺敏感度較差,加上小孩好動,不能配合,故在施灸時要格外小心,大人要將自己的手放在小孩施灸部位,以感知小孩灸溫的強弱,謹防燙傷。
最好在空氣流通,清潔干燥的房間中進行。
對不會說話的兒童要密切觀察,隔姜、蒜灸時,要輕輕移動姜片、蒜片,謹防燙傷。
3、小兒艾灸的好處
活血驅寒
太陽為天之陽,艾草為地之陽,也就是說,艾草是長在地上的太陽,所以,活血驅寒是艾灸最擅長的,我們也常常用艾灸調理各種氣血瘀滯,陽虛怕冷的癥狀。
小孩崴腳,灸兩次,就完全好了。還有些胳膊脫臼了,接好后,對著兩側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溫經(jīng)散寒,像感冒、受涼都可以用。
補脾益腎
小孩出生時是0,相當于是冬天,3個月相當于春天,6個月是在火的位置,開始是水,后是木,再是火,到火的位置時,由于火可以生土,此時脾胃開始動起來了,能夠消化五谷了,所以我們古人一直提倡等孩子到6個月時喂食谷物。
很多孩子在過早的喂食輔食時,傷了脾胃,因為他沒有這個火力來化食物,尤其若您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去告訴他,多給孩子去灸灸胃,灸灸合谷穴,把過去傷了的脾胃,慢慢給補回來。
清熱瀉火
清熱瀉火用的最多的就是發(fā)燒的孩子、還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復高燒不退的孩子,就醫(yī)的同時輔助艾灸比較好,但高燒建議不用。而且,艾灸消腫散結的作用非常大,像風濕、小兒腮腺炎、扁桃腺等等就是運用艾的這種作用。
祛風寒
夏天的空調房是特別容易引起傷風的時候,孩子容易流鼻涕、打噴嚏,這時候你就灸一會迎香、印堂、身柱、合谷,大概10幾分鐘,孩子的鼻涕就流出來了,你就會看到他臉就紅撲撲的,手也暖了。
濕氣夏天最多,夏天的時候很多孩子長濕疹,吃寒冷的飲食,傷了脾,造成脾不運化,形成的濕,也要用艾灸,效果好,見效快,孩子也無痛苦。
小兒艾灸的重要穴位
1、身柱穴
身柱穴是兒童治百病的穴位。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孩子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我們常用于:嬰兒消化不良、吐乳、小兒泄瀉、腹脹、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結核、哮喘、驚風、發(fā)育不良等。
2、神闕穴
灸神闕可以調理一切虛損,虛弱的癥狀。對于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闕是非常有效舒適的保健方法。
脾特別虛的孩子,我們經(jīng)常保暖肚臍經(jīng)常灸一灸。還有些拉肚子、便秘、疳積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臍的方法。
3、公孫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消積化痞,去濕溫陽改善虛寒,虛弱的體質。
一個星期1-2次灸公孫穴,使得脾經(jīng)的氣血比較充盈,補益脾胃,消積化脾的作用比較好。
小兒艾灸的原則
1、小孩艾灸穴位在于精,不在于多,小孩陽氣相對比較足,隨意灸有可能擾亂小孩原本氣血狀況,選取主要穴位點艾灸即可。
2、把握好小孩每個穴位艾灸時間,手工灸的話3至5分鐘即可,年齡越小,時間越不宜長,若用好好艾溫和灸的話,建議保持在15分鐘左右。
4、小孩好動,不容易施灸,手工直接灸建議在孩子睡著的時間進行,避免燒傷燙傷。也可以選擇比較方便的艾灸貼,比如好好艾。它具有使用簡單,安全便攜等特點,這樣的話可以選擇最佳艾灸時間。
小兒發(fā)燒艾灸哪里
1、小兒發(fā)燒艾灸哪里
大椎穴為“諸陽之會”,具有統(tǒng)率和督促全身陽經(jīng)的作用,既然是老大,必然有其調和陽氣的作用,可補陽氣,也可泄氣。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取穴方法: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注:頭低下然后最高的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然后你就憑著手指的觸覺,往下一點突起的就是第一胸椎了)
2、小兒發(fā)燒病因
短期發(fā)熱在兒科多數(shù)由感染引起,一般預后良好或屬自限性疾病,但發(fā)熱也可能是危重患兒的早期表現(xiàn),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等中毒癥狀較重的小兒。應注意患兒的病史、傳染病接觸史,及有無呼吸、消化、泌尿、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的癥狀與體征,有無皮疹、出血點、黃疸、貧血、淋巴結或肝脾腫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3、小兒發(fā)燒怎么檢查
血常規(guī)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shù)降低,多為病毒感染。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多為細菌感染。外周血中有異常淋巴細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細胞則提示白血病。
長期發(fā)熱患兒血培養(yǎng),檢查C-反應蛋白、前降鈣素原、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O”、肝腎功能、肥達反應、外斐反應、嗜異性凝集試驗、肺炎支原體抗體和類風濕因子等,還應做結核菌素試驗。
糞便常規(guī)、糞便培養(yǎng)考慮為消化系統(tǒng)感染者。
尿常規(guī)當伴有泌尿系統(tǒng)癥狀時檢查。
腦脊液檢查當小兒高熱伴有頭痛、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時。
骨髓穿刺當小兒高熱伴有貧血、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時。
小兒發(fā)燒怎么用藥
一般兒童退燒藥物使用原則:
1、發(fā)燒時,耳溫若超過38.5℃,則使用肛門栓劑退燒。如果小朋友已經(jīng)在拉肚子,則盡量避免使用栓劑以免刺激腸道。
2、若耳溫未超過38.5℃,可先考慮服用退燒藥水;服用后,應先觀察40分鐘,若燒未退且體溫仍高,才考慮使用肛門栓劑退燒。
3、若有以下癥狀時,請立即送醫(yī):小兒抽搐。持續(xù)性嘔吐。小孩原本的的活動力仍是正常,但突然活動力變得極差。四小時內即燒到39℃以上或是3天以上持續(xù)高燒不退。
4、阿斯匹林等水楊酸類退燒藥不建議用于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之退燒,因可能引起雷氏癥候群(ReyeSyndrome)的不良反應,對大腦及肝臟造成傷害。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家長,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chǎn)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小兒發(fā)燒物理降溫
1、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給寶寶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于所有發(fā)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冷的水,因為寶寶發(fā)燒時經(jīng)常伴隨有胃腸道癥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癥狀。要給寶寶喝溫水。
2、溫水擦浴,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這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fā)燒的寶寶。水的溫度32—34度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3、溫水浴:水溫約比病兒體溫低3—4℃,每次5—10分鐘。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fā)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fā)燒的寶寶。
艾灸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瑰寶,在治療疾病,保健養(yǎng)生方面的作用都是比較出色的,很多人不知道,艾灸對眼睛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通過熏治眼睛,能夠預防白內障,能夠預防眼睛干澀,對于視神經(jīng)萎縮也有很好的預防的效果,對于用眼過度的人士來說,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但是在艾灸眼睛的時候也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
艾灸眼睛的好處
調理眼疾就靠一招:熏灸眼部。眼球周邊包含了印堂,太陽穴,魚腰穴,上明,球后穴等穴位,熏灸可主治諸眼疾:如目赤腫痛,視神經(jīng)萎縮,眼皮跳動,眼瞼下下垂,口眼歪斜,白內障,青光眼,近視遠視、視物模糊、眼干眼澀等!
在熏灸眼周部位時,可以同時熏灸到眼眶周圍的穴位,恰好這些穴位也是經(jīng)絡療法臨床上對治療各種眼疾的常用要穴,如胃經(jīng)的承泣和四白穴(四周變潔白光明之意)治療夜盲,近視,迎風流淚,視神經(jīng)萎縮等;
還有膀胱經(jīng)的睛明穴也是治療慢性眼疾和近視的要穴,攢竹穴是治療各種眼疾,假性近視的要穴;三焦經(jīng)的絲竹空是治目赤腫痛和明目的要穴;腸經(jīng)的迎香是治口眼歪斜和防感冒穴;膽經(jīng)的瞳子髎治目赤痛和各種眼疾;
熏灸眼部周圍部位,可以同時熏灸數(shù)條經(jīng)絡的十幾個治療各種眼疾的重要穴位,可說是一石多鳥之法,這也是這種傻瓜熏灸法功效特別明顯的特色優(yōu)勢之處,每次每部位約熏灸5分鐘,每天1~2次;這一組針對眼部位艾灸。
艾灸眼睛的壞處
由于眼部皮膚比較嬌嫩,特別是小朋友的皮膚,所以熏灸眼部時請務必閉目,并且選用高比例的質量好的陳艾,艾灸時追求舒適為度,不要有灼燙感,選擇艾灸杯比較得心應手,不會燙傷皮膚。
艾灸肚臍有什么壞處
1、艾灸肚臍有什么壞處
1.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jīng)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jié)過來的。
1.2、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jīng)濟實用的優(yōu)點,幾乎沒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準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 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于陽虛體質。
1.3、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yè)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yè)的艾灸養(yǎng)生館。
1.4、但由于體質和癥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fā)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xù)施灸即能消失。
2、艾灸肚臍有什么好處
2.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眼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眼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2.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溫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2.4、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2.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臍灸能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滑精、驚悸、失眠等。
2.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艾灸肚臍眼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之功,可用于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3、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3.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2、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3.3、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4、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艾灸肚臍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
方法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xiàn)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神闕隔姜灸
方法把姜片上穿刺數(shù)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覺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后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y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jīng)絡之總樞,經(jīng)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jīng)百脈。
哪些疾病適合用艾灸來治療
各種疼痛性疾病、頸椎病、肩周炎、關節(jié)炎、腰腿痛、腰間盤突出、腹痛腹瀉、結腸炎、扭傷紅腫疼痛、面神經(jīng)麻痹、中風半身不遂、高血壓;婦科: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囊性腫瘤、乳腺纖維瘤、盆腔炎、附件炎、尿道炎、痛經(jīng)、更年期綜合癥、美白、塑身、祛斑、除痘等,青少年近視、弱視、尿床、厭食、生長發(fā)育不良、鼻炎、內、外、婦、兒、五官科、神經(jīng)系統(tǒng)、泌尿等各科,凡適合傳統(tǒng)灸法的一切病癥均可使用。
小兒艾灸肚臍眼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xiàn)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shù)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1、溫灸時。
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
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距離適當。
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禁忌人群。
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大家在平時采用艾灸法進行養(yǎng)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自身的癥狀表現(xiàn)而選擇相應的部位進行艾灸。
小兒保健的艾灸療法
1、艾條溫和灸。
每次灸5-10分鐘,隔日或每3日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間歇7-10天再灸。若小兒出生后體質較弱,可在出生后3-6個月,開始身柱灸,每周或每月1次,連續(xù)灸3-6個月。
2、艾炷直接灸。
每次灸1-2壯,每周或10日1次。
3、艾炷隔姜灸。
每次灸3-5壯,隔1-3日或每周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
4、艾炷隔蒜灸。
每次灸3-5壯,隔1-3日或每周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
5、神闕隔鹽灸。
取神闕穴,每次灸3-10壯,隔日或每周1次,每次灸10-30分鐘。
中醫(yī)上,艾灸是一種頗受大家喜歡的方式,對于治療和改善某些疾病確實有效,尤其是對于女性們來說,治療女性婦科疾病的艾灸凳成為一種當下比較受青睞的方式,艾灸凳的治療方法可以讓陰道炎、肛門疾病等得到改善或治療。當然,除了好處還要看到不足之處,那么坐艾灸凳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有哪些呢?這個問題應從幾個方面分別來看。
艾灸凳主要作用
1.
消炎殺菌坐灸時所產(chǎn)生的藥性煙霧有著很強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女性疾病(陰道炎、盆腔炎、陰部瘙癢、外陰部臭味)、肛門疾患(痔瘡、痔漏、脫肛)、男性疾病(前列腺炎,陽痿)等。2.
滋陰縮陰,暖宮暖巢女性坐灸可以強化陰道和子宮的收縮,艾條燃燒時釋放出的有益成分可以起到滋養(yǎng)陰道和保養(yǎng)宮巢的作用。3.
驅除宮寒,調經(jīng)止痛經(jīng)血在子宮內寒凝、排出不暢,就會疼痛、月經(jīng)淋漓不盡。采用坐灸方法,溫暖子宮,促進下腹部的血液與淋巴液的循環(huán),從而起到治療下腹痛、經(jīng)痛、腰痛、神經(jīng)痛的功效。4. 去脂排毒、美容養(yǎng)顏痤瘡、色斑是體內毒素的面部表現(xiàn),腸道瘀毒過多,自然會產(chǎn)生痤瘡和色斑。坐灸可以促進下腹部的血液循環(huán)、體內毒素和殘渣的排出、從而起到去脂的作用同時保持皮膚溫潤光滑。艾灸的壞處
1、艾灸是非常的有講究的,自己在家里艾灸的時候,不注意火候或者艾灸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皮膚發(fā)紅,嚴重的還會因為高溫引起皮膚長水泡、化膿。2、身體的穴位是跟五臟相通的,所以不是每個穴位都可以隨便艾灸的,灸錯了很容易引起身體的不適,特別是孕婦,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導致流產(chǎn),所以孕婦在艾灸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3、有些人剛開始艾灸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失眠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推延是會消失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