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有個疙瘩按什么穴位
夏季養(yǎng)生按什么穴位好。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合谷穴有個疙瘩按什么穴位”,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谷穴有個疙瘩按什么穴位
1、合谷穴有個疙瘩按什么穴位
長疙瘩,需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皮膚科看看,分清楚是斑疹、癤腫等情況,然后可以外用涂藥治療。中醫(yī)角度考慮屬于火熱熱毒等,可以按內(nèi)庭穴,不過效果一般,可以放血治療比較合適,需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針灸科選穴治療。
2、合谷穴取穴技巧
2.1、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2.2、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jié)橫紋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在拇指尖下。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wǎng),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掌背側神經(jīng),深部有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3、合谷穴進針注意事項
3.1、應用赤醫(yī)針治療,雖不易發(fā)生暈針現(xiàn)象,但針具較粗,易使患者恐懼,針前必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對出血性疾患、孕婦、身體極度衰弱者慎用。
3.2、個別病例在針刺過程中,某些癥狀可能加重,為正常反應,需繼續(xù)堅持治療。
3.3、針刺時,皮膚與針具要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合谷穴是個萬能穴
合谷穴是個“萬能穴”。在全身數(shù)百個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療范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的治療作用,說它包治百病一點也不為過。
合谷穴是個止痛特效穴,牙痛、頭痛、咽喉痛、三叉神經(jīng)痛,只要是疼痛都可以針刺或按揉此穴。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總理陪同他參觀了中國的針灸麻醉:一根細長的銀針輕輕地捻入病人手部合谷穴,然后接通電流,這樣就對病人起到麻醉作用。
合谷穴是個美容養(yǎng)顏穴,黃褐斑 、雀斑、痤瘡、酒糟鼻 、皮膚過敏、黑眼圈等臉部皮膚問題可每天按摩兩手合谷穴各30至50次,以產(chǎn)生的酸脹感傳達到上肢為度,日久就可以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的明顯功效。
合谷穴是個醒神急救穴,用腦一段時間后,大腦疲勞,頭昏腦脹,需要提神解乏時可按合谷穴。當出現(xiàn)神昏、暈厥、癲癇發(fā)作,需要醒腦開竅時也可按壓合谷穴。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同樣可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xù)兩三分鐘,患者便可蘇醒過來。
合谷穴名稱釋義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jīng)氣血會聚于此并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云氣,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云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出入之所也?;⒖诿庵秆▋?nèi)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云,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yǎng)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于其水濕云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于天,表現(xiàn)出脾土的長養(yǎng)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jīng)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云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范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jīng)整條經(jīng)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jīng)原穴。
Ys630.com相關知識
哪些穴位具有排毒養(yǎng)顏的功效?如果你發(fā)現(xiàn)突然間體重增加,易便秘,臉上長痘,膚色暗沉那就說明你的體內(nèi)毒素已經(jīng)堆起來了,要迅速地執(zhí)行體內(nèi)排毒計劃,才會讓你的皮膚漂亮,身體健康又輕盈,那么該如何排毒養(yǎng)顏呢?下面中醫(yī)專家教大家三個穴位的按摩方法,幫你排清毒素美容養(yǎng)顏。
一、合谷穴
體內(nèi)毒素的沉積,會造成正常生理機能被擾亂,影響新陳代謝的運作。經(jīng)常按壓合谷穴,能夠使大腸經(jīng)脈處組織和器官的疾患減輕或消除,實現(xiàn)排出體內(nèi)堆積毒素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按壓合谷穴簡單快捷,不管是何地何地都能來個健康穴療!
具體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骨頭延長線交點的位置。
按壓方法:指壓時朝小指方向用力,用雙手拇指交替按壓兩手的穴位20次
二、天樞穴
身體正常的循環(huán)機能有所改變,毒素便會沉積在體內(nèi),導致宿便堆積甚至便秘。天樞穴與胃腸道聯(lián)系緊密,對調節(jié)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長期保養(yǎng)按摩此養(yǎng)生穴位能夠確保腸道健康,清除腸道內(nèi)常年累積的宿便,讓毒素沉積造成的面色黯沉、頑固色斑全部說再見。
具體位置:在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處。
按摩方法:睡前用雙手食指指端同時回環(huán)揉動此排毒養(yǎng)生穴位50-100次,逆時針和順時針方向各重復一次。
三、曲池穴
曲池穴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密切關聯(lián),因為人體日常排泄體內(nèi)廢物都是借助腸道器官,所以經(jīng)常按壓曲池穴,可以幫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閑暇排毒減壓。
具體位置:位于手肘內(nèi)側彎曲的位置,將手肘內(nèi)彎時用拇指按壓此處凹陷處,能感覺到微微的疼痛。
按壓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壓此排毒養(yǎng)生穴位,以略感疼痛為基準,按住5秒后松開,雙手交替互按3-5分鐘
初雪已至,又到了養(yǎng)生保健的黃金時節(jié)了。如果畏懼外面的寒冷,不妨試試按摩穴位養(yǎng)生的方法,合谷穴就是一個很好的保健穴位,那么合谷穴在哪里呢,又有什么功效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按摩合谷穴位的作用
簡便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shù)诙乒菢飩戎悬c處;或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jié)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解剖定位:此腧穴在第1、2掌骨之間,第1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wǎng),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掌背側神經(jīng),深部有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功能作用: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云氣。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wǎng),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掌背側神經(jīng),深部有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功效:鎮(zhèn)靜止痛,通經(jīng)活經(jīng),清熱解表。
功效機制: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原穴,長于清瀉陽明之郁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jīng)絡,是治療熱病發(fā)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中將這一功效主治特點歸納為“面口合谷收”。由于大腸經(jīng)與肺經(jīng)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腸經(jīng)是肺經(jīng)的表經(jīng),而且合谷與肺經(jīng)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對于汗證,此穴有雙向調理作用,無汗可發(fā)汗,汗多可止汗。
另外合谷的瀉熱作用還可用于瘧疾發(fā)熱。此穴為大腸經(jīng)原穴,為大腸經(jīng)原氣所輸注之處,大腸經(jīng)絡肺過胃屬大腸,故可調節(jié)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治療各種胃腸道疾患。此穴居于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又善熄風鎮(zhèn)痙,醒腦開竅,故常用于治療驚風、抽搐、癲狂、癲痢諸疾。陽明經(jīng)多氣多血,此穴是陽明經(jīng)之原穴,又位關口,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jīng)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治療婦產(chǎn)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里,所以熱毒郁滯皮膚之疾患可通過瀉合谷,以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此穴為大關,通經(jīng)活絡、舒筋利節(jié)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發(fā)熱、癱瘓等。
主治病癥: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fā)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jīng)、閉經(jīng)、滯產(chǎn);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保健養(yǎng)生:因手陽明大腸經(jīng)經(jīng)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并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反復發(fā)作,經(jīng)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xù)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fā)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
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濕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濕疹就會減輕,再連續(xù)刮2次,不太嚴重的濕疹就會基本痊愈。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 以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針刺: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肩、面部;或深刺2.0~3.0寸,透勞宮或后溪時,出現(xiàn)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wǎng)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此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配伍:1、合谷配頰車、迎香,有通經(jīng)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熱,鼻塞。
2、合谷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
3、合谷配太沖,稱四關穴,有鎮(zhèn)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
4、合谷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
5、合谷配三陰交,有調經(jīng)活血催產(chǎn)作用,主治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滯產(chǎn)。
99健康網(wǎng)推薦閱讀:
按摩勞宮穴位的作用
按摩少商穴位的作用
現(xiàn)在穴位養(yǎng)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大家也都懂得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希望今天關于合谷穴的內(nèi)容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中醫(yī)穴位的神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人喜愛做的事情,通過養(yǎng)生可以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防治疾病,還能夠延年益壽,不同的季節(jié)有著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接下來小編就告訴大家秋天應該多按的10個穴位,可以保證身體健康。
1、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間),也是手陽明大腸的一個主要穴位。針3~7分,孕婦忌針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齒痛、臂痛、咽喉腫痛、中風、口眼歪斜、無汗、多汗、便秘、經(jīng)閉等。
2、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上一個重要穴位。針灸5分~2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攏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
②、雙手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偏癱、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fā)熱、感冒、失眠、高血壓、遺精、早泄、陽痿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
3、內(nèi)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是手少陰心包經(jīng)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nèi)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jié)背側、內(nèi)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nèi)關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nèi)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nèi)關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心痛、心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心胸部各種疾患、失眠、癲癇、癔病等,且能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
4、殷門穴(在大腿后側、臀橫紋至腘橫紋正中央聯(lián)線中點),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一個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
②、兩手掌分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間盤突出等。
9、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陽膽經(jīng)上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
②、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鶴膝風、高血壓、半身不遂、坐骨神經(jīng)痛等。
10、昆侖穴(在外踝后5分與跟腱之間凹陷中),也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一個主要穴位。針5分,針刺角度向內(nèi)踝前緣,孕婦忌針。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nèi)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
②、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經(jīng)痛、小兒驚風、腓腸肌痙攣等。
5、風池穴(在項后枕骨下,與乳突后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jīng)上的一個重要穴位。針5~8分,針刺角度向對側眼窩方向刺進。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
②、用兩拇指分按兩風池,余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頭暈、失眠、感冒、高血壓、發(fā)熱、頸項強直、目赤痛、目眩、流淚、青光眼、視神經(jīng)萎縮、鼻衄、耳鳴、腰背酸痛、中風等。
6、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紋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內(nèi)取穴),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發(fā)熱、高血壓、肩肘臂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關節(jié)炎、月經(jīng)不調等。
7、后溪穴(在第五掌骨小頭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后溪對敲50下。針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項強痛、鼻衄、耳聾、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腫痛、手指攣急等。
8、環(huán)跳穴(在臀部、大腿外側、大轉子后凹陷中),足少陽膽經(jīng)上重要穴位。針5~8分。
按摩方法:
①、兩手握拳,手心向內(nèi),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huán)跳各50下。
②、兩手抱兩膝摟懷后再伸直,以此反復,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小兒麻痹癥等。
中醫(yī)學里有很多調理身體的方法,其中針灸、推拿、拔罐等,都是最為常見的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其中針灸可以通過穴位來起到去除身體上的疾病等作用。那么就有人想要了解通過針灸合谷穴會有哪些作用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祥細了解下中醫(yī)里的針灸的作用,以及針灸合谷穴會有哪些效果吧。
? ?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fā)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jīng)、閉經(jīng)、滯產(chǎn);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 ?孕婦慎用(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
? ? 1.合谷為大腸經(jīng)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 ? 2.合谷總治頭、面各癥。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癥之特效穴。
? ? 3.牙痛用(飛經(jīng)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愈。
? ? 4.齒痛:合谷兩穴并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 ?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 ?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里5留針30分鐘。
? ?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1合谷2地倉3頰車。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 ? 8.合谷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后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后呼時針之。
? ? 9.頭痛:1合谷2風池。
? ? 10.癲癇及安神、鎮(zhèn)驚:1合谷;2百會;3神門。
? ? 11、目赤:1合谷;2絲竹空;3精明。
? ? 12.鼻竇炎:1合谷;2迎香。
? ?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 ? 14.哮喘劇烈時:1先針合谷,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膻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 ?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沖)。a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調整機能,開關節(jié)而利痹疏風,行氣血,通經(jīng)絡,清滯瘀。
? ?通過以上對于針灸效果和針灸合谷穴作用的祥細介紹。相信對于想要通過針灸治療或是調理身體的人,有一定的幫助了。但需要注意,針灸是可以起到治療疾病或是調理身體的作用,但也應該要通過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可自行在家治療。避免針灸錯部位,造成傷害
太陽穴痛按什么穴位
1、太陽穴痛按什么穴位
太陽穴疼按“回春”妙穴
太陽穴是“回春”妙穴,書中認為,經(jīng)常按摩此穴,可延緩衰老,保持青春。此外,對某些特殊部位,無須止痛藥,按壓太陽穴就是除痛良方。太陽穴下存在著豐富的大腦神經(jīng),按壓太陽穴,可給予疲憊的大腦良性刺激,消除疲勞及因疲勞產(chǎn)生的壓力感或脹痛感。因此,按摩太陽穴能有效治療頭痛、牙痛及眼部疲勞等癥狀,可用雙手掌根置于太陽穴處,順時針按摩20次,逆時針再按摩20次,可稍用力按壓。
除疾病引發(fā)的頭痛外,此病大多與精神因素有關,如因惡性精神刺激發(fā)作,或因腦力勞動繁重、時間過長,導致人產(chǎn)生不良情緒引發(fā)頭痛。按壓太陽穴,可激活神經(jīng)細胞,舒張血管,調節(jié)大腦過度興奮或過度壓抑狀況,從而改善緊張、疲勞等不良狀況,緩解頭痛。具體方法如下:頭痛較輕,簡單、重復按壓太陽穴,即可改善癥狀;若頭痛加重或持續(xù)發(fā)作時,就需取風池、合谷、百會三穴配合按壓才行。
2、太陽穴痛的原因
腦疲勞的產(chǎn)生,可來自身、心這兩個方面。從身的角度來看,有兩個原因:一是用腦過度,導致物極必反,久而久之,大腦疲勞容易而恢復卻十分緩慢;二是護體不當,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疾病嚴重影響了腦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比如頸部氣血不暢,便會造成營養(yǎng)物質的輸送困難。
從心的角度來看,也有兩個原因:一是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jīng)濟時代更強調既拼體力又拼腦力。二是家庭、學校、個人,面對嚴峻的升學形勢與謀職形勢,被迫人為地加大了大腦的工作強度,消耗過大而攝入不足,自然會導致腦疲勞。
3、太陽穴痛鑒別診斷
應與太陽穴痛進行相鑒別診斷:太陽穴痛致太陽穴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治療太陽穴疼痛的時候又必須了解太陽穴疼痛的原因,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手術治療太陽穴疼痛之前一定要清楚太陽穴疼痛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最好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太陽穴的特性
1、太陽穴是顱骨骨板薄弱的部位
太陽穴的位置是顱頂骨、額骨、蝶骨及顳骨的交匯之處,稱為“翼點”或“翼縫”。此處是顱骨骨板薄,而且是骨質脆弱的部位。顱骨為一層堅硬的骨板,對腦起著保護作用。顱骨骨板各處薄厚不一,平均厚度為5毫米,厚處為1厘米。而太陽穴處的骨板厚度僅為1~2毫米,是顱骨薄弱的部份,受到打擊或擠壓,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響腦的功能。
2、太陽穴深層顱內(nèi)有眾多的出血來源
在顱內(nèi)的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當豐富,因此構成了眾多的顱內(nèi)出血來源。起于頜內(nèi)動脈的腦膜中動脈,在硬腦膜外沿顳骨鱗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陽穴處的顳骨鱗部分支為腦膜中動脈前、后兩支。同時,腦膜中靜脈也與腦膜中動脈相伴行。在顱內(nèi)更深一層的硬腦膜下,還分布有大腦顳葉的皮質動、靜脈。
如果太陽穴遭暴力打擊,不僅可以因顱骨顳鱗部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而且常??梢栽陲B骨完整的情況下?lián)p傷腦膜中動、靜脈,在中顱窩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腫。腦膜中動脈破裂形成血腫,不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極為嚴重。腦膜中動脈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間歇清醒期極短,多則不足1小時,少則只有10分鐘,常常在損傷兩小時后完全昏迷。如果傷后6小時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太陽穴痛怎么快速緩解
熱毛巾
熱敷只要對風寒感冒,受涼,血管痙攣,神經(jīng)性頭痛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用熱毛巾或者暖手寶之類的東西直接敷在太陽穴上,起到很快緩解疼痛的作用。
冷敷
冷敷是緩解太陽穴疼痛的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用冰袋或者涼毛巾直接敷在額頭,能夠快速緩解頭痛癥狀,特別是感冒發(fā)燒,酒后引起的太陽穴疼痛效果很好。
針灸
中醫(yī)針灸治療太陽穴疼痛效果很好,起效非常快,主要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用銀針針灸,需要找專業(yè)醫(yī)生。
太陽穴疼按什么穴位
1、太陽穴疼按“回春”妙穴
太陽穴是“回春”妙穴,書中認為,經(jīng)常按摩此穴,可延緩衰老,保持青春。此外,對某些特殊部位,無須止痛藥,按壓太陽穴就是除痛良 方。太陽穴下存在著豐富的大腦神經(jīng),按壓太陽穴,可給予疲憊的大腦良性刺激,消除疲勞及因疲勞產(chǎn)生的壓力感或脹痛感。因此,按摩太陽穴能有效治療頭痛、牙 痛及眼部疲勞等癥狀,可用雙手掌根置于太陽穴處,順時針按摩20次,逆時針再按摩20次,可稍用力按壓。
2、太陽穴疼按摩太陽穴
除疾病引發(fā)的頭痛外,此病大多與精神因素有關,如因惡性精神刺激發(fā)作,或因腦力 勞動繁重、時間過長,導致人產(chǎn)生不良情緒引發(fā)頭痛。按壓太陽穴,可激活神經(jīng)細胞,舒張血管,調節(jié)大腦過度興奮或過度壓抑狀況,從而改善緊張、疲勞等不良狀 況,緩解頭痛。具體方法如下:頭痛較輕,簡單、重復按壓太陽穴,即可改善癥狀;若頭痛加重或持續(xù)發(fā)作時,就需取風池、合谷、百會三穴配合按壓才行。
3、太陽穴疼按摩印堂穴
印堂穴,在前額,兩眉頭間的中點。太陽穴,在眉梢旁。頭痛的時候,用手指從印堂開始,向上沿前額發(fā)際推至太陽穴,往返3—4遍;然后用五指拿法,即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在穴位上進行節(jié)律性地提捏,從頭頂?shù)筋i部,往返4—5次。頭被稱為“諸陽之會”,是髓海所在,只有經(jīng)絡通暢,氣血供應正常,髓海才能得以滋養(yǎng)。按摩這兩個穴位能達到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因此可以止痛。
太陽穴按著疼有哪些原因
1、遺傳因素,偏頭痛的病人60%左右都是遺傳所致,所以說遺傳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如果母親和父親有偏頭痛,那他們的孩子往往都有偏頭痛。
2、精神因素,比如說一些學生考試的時候休息不好會誘發(fā)偏頭痛的發(fā)生精神因素是一個誘因。著急、生氣、焦慮、工作緊張、過度悲傷等情緒都有可能引發(fā)偏頭痛。
3、神經(jīng)方面的因素,神經(jīng)方面常見的主要是工作緊張以后造成的下丘腦、三叉神經(jīng)脊束核的損傷,那就會引起神經(jīng)肽類物質的釋放,神經(jīng)肽類物質的釋放以后就會引起血管收縮及舒張,最后造成頭痛發(fā)生。
4、血管方面,偏頭痛與血管的基因的移植通道有關系。
哪些保命穴位不能碰
身體有很多的穴位,有些穴位可以幫助人們改善疾病,有些穴位一旦碰到可能會危及健康,所以我們?nèi)粘I钪幸欢ㄒ⒁饽男┭ㄎ皇强赡馨茨Φ?哪些是不可以按摩的,那么哪些保命穴位不能碰呢?
1、后腦勺
里面有呼吸心跳中樞腦干,它負責維持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說是“生命中樞”。后腦勺的顱骨相對薄弱,如遭重創(chuàng),也會引發(fā)顱內(nèi)血腫致命。
常見受傷情況:車禍傷、毆打傷、跌落傷、砸傷、跌倒傷等。
2、擊中頸動脈竇
頸動脈,顧名思義就是頸部的動脈,向頭部輸送的血液都從此經(jīng)過。
而頸動脈竇則是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nèi)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狀軟骨上緣處。頸動脈竇的管壁的外膜下有豐富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末梢膨大,在電鏡下呈若干層的橢圓形結構,一般稱為壓力感受器,與血壓調節(jié)功能有關。
簡單來說,如果人體興奮激動血壓增高,頸動脈竇感應到之后會發(fā)出信號影響神經(jīng),減緩心跳,降低血壓。
不過這個敏感的頸動脈竇“心理素質”不怎么好,如果這個地方遭到猛烈打擊的話,頸動脈竇被“嚇了一大跳”,就會反射性造成血壓急速下降,人就有可能暈厥了。
導讀:合谷穴怎么找?合谷穴,俗稱的虎口。那么合谷穴怎么找?合谷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合谷穴怎么找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別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合谷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名解析
合,合攏也,谷,山谷也。穴在第12-掌骨之間,言二骨相合形如山谷處是穴故名。
取穴方法
讓患者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
簡易取法
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是穴。
穴位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wǎng),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掌背側神經(jīng),深部有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功用
疏風解熱,通經(jīng)活路。
主治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鼻衄,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失喑,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半身不遂,指攣臂疼,發(fā)熱惡寒,無汗或多汗咳嗽,經(jīng)閉,滯產(chǎn),胃痛,便秘,痢疾,小兒驚風,癮疹,瘧疾。
穴位配伍
配頰車、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癱,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熱鼻塞;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配太沖稱為四關穴,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配風池、大椎,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配三陰交,主治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滯產(chǎn)。
操作方法
刺法:
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肩、面部;
2、透勞宮或后溪時,出現(xiàn)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3、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wǎng)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實驗證明針刺使面部溫度升高,以口鼻部位的升溫幅度最大,針刺后并可能健、患側面部的溫度接近平衡。用胎兒監(jiān)護儀觀察針刺合谷、三陰交確有增強宮縮、加速正常產(chǎn)程進展的作用。此法可用于滯產(chǎn)及過期妊娠。
穴位養(yǎng)生
因手陽明大腸經(jīng)經(jīng)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并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反復發(fā)作,經(jīng)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
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xù)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
痔瘡發(fā)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
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濕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濕疹就會減輕,再連續(xù)刮2次,不太嚴重的濕疹就會基本痊愈。
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zhèn)靜神經(jīng),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醫(yī)書記載
1、《靈樞本輸》:在(手)大指歧骨之間。
2、《針灸甲乙經(jīng)》:在于大指次指間。
3、《備急千金要方》:在手大指虎口兩骨間陷者中是。
4、《千金翼方》:在虎門后縱紋頭,立指取之宛宛中。
5、《太平圣惠方》:手大指兩骨罅間宛宛中。
6、《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jīng)》:在大指次指虎口歧骨間動脈中。
以上就是合谷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jīng)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冬去春來,在寒冷的冬季里人們的毛孔都處在閉合狀態(tài),人體的陽氣內(nèi)存于體內(nèi),到了春季陽氣外發(fā),容易大便干燥,從而引起便秘。許多人都受過便秘之苦,便秘看似小毛病,卻給生活帶來大煩惱。而且長期便秘還可能危害身體健康,引起多種疾病的發(fā)生??梢哉f,便秘是危害中老年朋友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個潛藏殺手。所以,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便秘的預防和治療。那么春季便秘如何治療呢?下面中醫(yī)專家教大家如何按摩穴位治療便秘。
一、按摩四肢
1. 按揉合谷穴
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熱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緩解因便秘造成的頭暈、飲食不振、情緒煩躁、黃褐斑、痤瘡和腹痛等癥。
2. 按揉支溝穴
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支溝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支溝穴是治療便秘的特效穴。
3. 按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兩膝關節(jié)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里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感覺酸脹為度。
4. 按揉三陰交穴
坐于床上,兩膝關節(jié)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側的三陰交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感覺以酸脹為度。
二、按摩腹部
1. 摩腹
仰臥于床上,用右手或雙手疊加按于腹部,按順時針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律的撫摸,力量適度,動作流暢。約3~5分鐘。
2. 按揉天樞穴
仰臥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上,中指適當用力,順時針按揉1分鐘。
3. 掌揉中脘穴
仰臥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緊貼于中脘穴上,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鐘。
4. 推肋部
仰臥于床上,兩手掌放在體側,然后用掌根從上向下推兩側肋部,反復做1分鐘。
5. 按揉關元穴
仰臥于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
6. 提拿腹肌
仰臥于床上,兩手同時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鐘。
三、按摩腰骶
1. 推擦腰骶部
坐于床上,兩手五指并攏,以掌根貼于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數(shù)次,直至腰骶部發(fā)熱為度。
2. 按揉腎俞穴
坐于床上,兩手叉腰,兩拇指按于兩側腎俞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調理腸胃功能,鍛煉腹肌張力,增強體質,尤其適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須堅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應輕快、靈活,以腹部按摩為主。
專家提醒
自我按摩前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尤其注意便秘是否為腸梗阻、腸粘連、腫瘤等疾病引起,如果是,則不屬于按摩治療的范圍,須請??漆t(yī)生診治。
現(xiàn)在正值六月份,天氣更加炎熱了,高溫天氣讓人出現(xiàn)諸多不適,諸如心煩意亂、精力不濟易疲勞、失眠、抑郁等癥狀,按理說在這個本應是活力四射的夏季是不應該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的。那么六月如何驅除疾病呢?推薦按摩6個穴位,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家趕走六月病。
一、養(yǎng)心神、助安眠
絡卻
絡卻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通達人體全身的水道,負責體內(nèi)的津液循環(huán),而絡卻穴位于頭部,膀胱經(jīng)脈之氣從此處聯(lián)絡入大腦,后又返回體表。這個穴位在頭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的位置,找的時候以承光穴為基準直上四個橫指的位置即是絡卻。
食指按壓絡卻穴,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可以清熱安神,平肝熄風,主治頭暈、目視不明、抑郁癥等癥狀。
當陽
當陽穴不在經(jīng)絡上,但是它有著特殊的功效,能夠疏風通絡,清熱明目。當陽穴位于頭部,與兩個瞳孔分別在一個豎直線上,在前發(fā)際上一寸位置。找的時候雙目目視前方,沿著瞳孔垂直向上過發(fā)際線一個指節(jié)的位置就是當陽穴。
用食指指腹按壓當陽穴,左右各1~3分鐘,對于改善頭疼、眩暈、失眠、健忘等癥狀有很大的幫助。
靈臺
靈臺屬督脈,督脈負責調解陽經(jīng)氣血,如果督脈氣血異常就會發(fā)生頭腦、五官、脊髓和四肢疾病,陽氣過盛就會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靈臺穴位于神道穴與心俞穴下方,被稱為心靈之臺,找的時候從兩側肩胛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相交處向上推一個椎體,下緣凹陷處就是靈臺穴。
靈臺穴主治清熱化濕,止咳定喘,經(jīng)常用按摩槌輕輕敲打靈臺穴可以改善頸部僵硬、憂郁、失眠等癥狀。
太沖
太沖穴屬足厥陰肝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是修身養(yǎng)性的關鍵經(jīng)絡,而太沖則是肝經(jīng)要穴。太沖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找太沖穴的時候只要沿著第一、第二跖骨間的橫紋向足背上推,找到凹陷處即可。
太沖穴主治平肝瀉熱,舒肝養(yǎng)血,對于失眠、頭疼、腰痛、全身脹痛、閉經(jīng)、膽結石等癥狀都有治療效果,按揉此穴對消除焦慮有明顯的效果。
二、治腸胃不適
督俞
督俞也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督脈之氣轉輸后背體表的部位,位于上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找的時候以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為準,往上推一個椎體,下緣旁開2橫指處就是督俞穴。
重按督俞穴可以理氣止痛,強心通脈,能夠緩解心絞痛、主治發(fā)熱、腹痛、腹脹、腸鳴等病癥,腸胃有疾病或不適均可按此穴。
天樞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何謂天樞?臍上為天屬陽,臍下為地屬陰,天樞穴平齊于肚臍,猶如天地之樞紐,故名天樞。天樞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在前正中線旁開兩寸位置。找的時候大概以肚臍旁開三橫指處,如按壓有酸脹感即是天樞。
按摩天樞穴時最好仰臥,以中、食兩指按揉兩分鐘,可以理氣調暢,調經(jīng)止痛,對于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痢疾、便秘等癥狀都有療效。
別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位置:
第1、2掌骨間,當?shù)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功能:
鎮(zhèn)靜止痛,通經(jīng)活經(jīng),清熱解表。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原穴,養(yǎng)生要穴之一,長于清瀉陽明之郁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jīng)絡,是治療熱病發(fā)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說顏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療,其實,合谷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由于大腸經(jīng)與肺經(jīng)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腸經(jīng)是肺經(jīng)的表經(jīng),而且合谷與肺經(jīng)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
對于汗證,此穴有雙向調理作用,無汗可發(fā)汗,汗多可止汗。另外合谷的瀉熱作用還可用于瘧疾發(fā)熱。
此穴為大腸經(jīng)原穴,為大腸經(jīng)原氣所輸注之處,大腸經(jīng)絡肺過胃屬大腸,故可調節(jié)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治療各種胃腸道疾患。
此穴居于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又善熄風鎮(zhèn)痙,醒腦開竅,故常用于治療驚風、抽搐、癲狂、癲痢諸疾。陽明經(jīng)多氣多血,
此穴是陽明經(jīng)之原穴,又位關口,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jīng)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治療婦產(chǎn)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
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里,所以熱毒郁滯皮膚之疾患可通過瀉合谷,以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
此穴為大關,通經(jīng)活絡、舒筋利節(jié)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發(fā)熱、癱瘓等。
主治疾病:
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jīng)閉,滯產(chǎn)。
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jīng)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jīng)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患有慢性頭疼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時,不妨做此合谷穴的摩擦,就會將頭疼的癥狀治療。
當牙痛、頭疼時,只要揉合谷穴即可緩和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則劇烈的疼痛自然就會緩和下來。
合谷穴的摩擦對于治療顏面麻痹、眼疾、鼻炎、扁桃腺炎和所有頭部之疼痛將能發(fā)揮莫大的效果,只要一日做二三回,便能使一個人生氣蓬勃。
每天堅持按摩合谷穴緩解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等緩解疼痛、緩解低血壓、緩解暈車癥狀、緩解便秘預防癡呆。
配太陽穴治頭痛;
配太沖穴治目赤腫痛;
配迎香穴治鼻疾;
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
配三陰交穴治經(jīng)閉,滯產(chǎn);
配地倉穴頰車穴治眼歪斜。
指壓竅門:
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此穴位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