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兒芹的藥用價值_鴨兒芹的副作用
夏季養(yǎng)生鴨湯。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鴨兒芹的藥用價值_鴨兒芹的副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鴨兒芹的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祛風止咳;利濕解毒;化瘀止痛。主感冒咳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jīng)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湯洗。
鴨兒芹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平滑無毛,全體有香氣。葉互生,3小葉,葉柄長5~10厘米,葉基擴展,邊緣膜質而抱莖,小葉無柄,卵狀橢圓形或闊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銳鋸齒,基部狹楔形或楔形,先端尖?;ò咨?有時帶紫紅色,頂生或腋生復傘形花序,花萼5片,花瓣5瓣,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雙懸果長橢圓形,稍壓扁5棱形,主棱發(fā)達,次棱不顯。
鴨兒芹的副作用
無毒。
鴨兒芹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鴨兒芹的醫(yī)學記載
《別錄》:主寒熱,蛇、蜂螫人。
《分類草藥性》:治白淋,消腫毒,調 經(jīng),退火。
《天寶本草》:火牙噙之即消。葉:搗敷耳根后,脫眼內翳。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外敷治臁瘡。
《四川中藥志》:消炎理氣。治虛弱勞累,膀胱疝氣,五淋尿閉及無名腫毒。
《陜西中草藥》:活血祛瘀,鎮(zhèn)痛止癢。治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常用中草藥配方》:抗菌,消炎,解毒,止血,止痛。
鴨兒芹的醫(yī)學附方
1、治小兒肺炎:鴨兒芹五錢,馬蘭四錢,葉下紅、野油菜各三錢。水煎服。
2、治肺膿腫:鴨兒芹一兩,魚腥草二兩,桔梗、山苦瓜各二錢,瓜蔞根五錢。水煎,一日 三次分服。
3、治百日咳:鴨兒芹、地胡椒、卷柏各三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4、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鴨兒芹五錢,瓜子金三錢,金銀花藤二兩。水煎服。
5、治黃水瘡: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分。共研細末,用連錢草、三白草(均鮮品)搗爛絞法,調涂于患處。
6、治一切癰疽疔毒,惡瘡,已潰未潰均可服用:鴨兒芹、馬蘭、金銀花各五錢,鴨跖草 一兩,臺灣萵苣、絲瓜根各三錢。水煎,二次分服。
7、治腫毒皮色不變,漫腫無頭:鴨兒芹、東風菜各五錢,柴胡一兩。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并用鴨兒芹、東風菜各等分,研末,好燒酒調敷。
8、治帶狀皰疹:鴨兒芹、匍伏堇、桉葉各一兩,酢漿草二兩。共為細末,醋調敷。(以上選方均出《常用中草藥配方》)
9、治皮膚瘙癢:鴨兒芹適量,煎水洗。
ys630.COm精選閱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鴨兒芹根。鴨兒芹根對調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鴨兒芹根的相關知識。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 鴨兒芹 的 根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鴨兒芹"條。
【性味】《貴州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止咳化痰。治風寒感冒,水嗆咳嗽,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2~1兩;或研末沖服。
【附方】①治風寒感冒:鴨兒芹根三錢,紫蘇、鐵筷子陳皮各二錢。煨水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鴨兒芹根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澤芹的藥用價值
澤芹別名毒水芹、山藁本、狹葉澤芹、水防風,這種中藥材在植物界中的名字也叫歐澤芹,它是傘形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長大以后高度多在九十厘米以內,歐澤芹多生長在沼澤和草叢中,全草可以入藥,多在夏天采收,采收以后去掉泥沙曬干即是中藥歐澤芹。分布于北美、西伯利亞、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華東、華北等地,生長于海拔140米至1100米的地區(qū)。
澤匠這種中藥味甘,性質平和,具有祛風止痛和降血壓等多種功效,平時多會用于人類感冒以及頭痛和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平時服用時多以煎湯服用為主,用量在三到五克之間。
祛風止痛也是歐澤芹的重要功效,平時它也可以直接外用,對人類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跌打損傷都有很不錯的治療作用,大家需要時,可以把新鮮的歐澤芹洗凈,搗成泥狀,然后直接外敷在疼痛的部位上,每天換藥兩次,人們的疼痛癥狀就能很快減輕。
澤芹的副作用
副作用
副作用是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引起的,是藥物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應該在醫(y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當用藥的時候發(fā)生的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停藥,找醫(yī)生、藥師咨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頭部及全身出現(xiàn)多個鮮紅或白色風團塊。
人群禁忌
血虛頭痛者忌服。
用藥禁忌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閭茹。
2、《藥性論》:畏青葙子。
3、《本草經(jīng)疏》:溫病頭痛,發(fā)熱口渴或骨疼,及傷寒發(fā)于春夏,陽證頭痛,產后血虛火炎頭痛,皆不宜服。
澤芹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相關選方
1、治寒邪郁于足太陽經(jīng),頭痛及巔頂痛:藁本、川芎、細辛、蔥頭。煎服。(《廣濟方》)
2、治一切風偏正頭痛,鼻塞腦悶,大解傷寒及頭風,遍身瘡癬,手足頑麻:川芎、細辛、白芷、甘草、藁本各等分。為末,每藥四兩,入煅了石膏末一斤,水和為丸,每一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后薄荷茶嚼下。(《普濟方》白龍丸)
3、治胃痙攣、腹痛:藁本五錢,蒼術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4、治疥癬:藁本煎湯浴之,及用浣衣。(《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
5、干洗頭屑:藁本、白芷等分。為末,夜摻發(fā)內,明早梳之,垢自去。(《便民圖纂》)
6、治鼻上面上赤:藁本研細末,先以皂角水擦動赤處,拭干,以冷水或蜜水調涂,干再用。(《雞峰普濟方》藁本散)
書籍記載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閭茹。
2、《藥性論》:畏青葙子。
3、《本草經(jīng)疏》:溫病頭痛,發(fā)熱口渴或骨疼,及傷寒發(fā)于春夏,陽證頭痛,產后血虛火炎頭痛,皆不宜服。
土圞兒的藥用價值
多年蔓生草木。有球狀塊根,外皮黃褐色。莖有稀疏硬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7,卵形或長卵形。長3~7.5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葉脈生短硬毛,下面近于無毛;總葉柄長6~8厘米,有毛;托葉線狀,有毛??偁罨ㄐ?有短毛,長6~26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線形,被短硬毛;花黃綠色,長約11毫米;萼稍呈2唇形,有短圓齒;花冠蝶形,綠白色,龍骨瓣最長,卷成半圓形,旗瓣圓形,翼瓣最短,矩形;雄蕊2束;子房無柄,花柱卷曲呈半圓形。莢果條形扁平,長7厘米,寬O.6厘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路旁及灌木叢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區(qū)。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理氣散結。治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疝氣,癰腫,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磨汁涂。
土圞兒的副作用
[點擊填充正文,內容方向:副作用、人群禁忌、飲食禁忌等]
土圞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土圞兒的醫(yī)學記載
《貴州草藥》:“散積,理氣,解毒,補脾?!?/p>
《貴州藥植調查》:“治蛇咬傷,并治療癀,去毒。”
土圞兒的醫(yī)學附方
1、治小兒感冒咳嗽及百日咳:鮮土圞兒三至四錢,洗凈切碎,加糖或蜂蜜半兩,再加水蒸半小時,取汁,分三次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2、治急性咽喉腫痛:土圞兒一個,磨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疝氣:土圞兒一兩,小茴香二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無名腫毒:土圞兒磨汁搽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5、治癤毒:土圞兒煨熱,加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6、治乳癰、疔瘡:土圞兒,磨白酒涂患處,隨干隨涂。(江西《草藥手冊》)
7、治瘰疬:土圞兒一至二兩,海帶、海藻、玄參各三錢,雞蛋三枚。水煎連蛋食。(《湖南藥物志》)
8、治婦女痛經(jīng):土圞兒五錢,去皮切片,加黃酒蒸汁,飯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導讀:中藥鴨卵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鴨卵的功效與作用、鴨卵圖片、鴨卵的藥用價值、鴨卵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鴨卵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鴨卵簡介鴨卵圖片鴨卵的功效與作用鴨卵的藥用價值鴨卵的用法與用量鴨卵的副作用鴨卵醫(yī)書記載鴨卵的食用方法鴨卵簡介
鴨卵,入藥部分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蛋。取鴨蛋鮮用,或加工成咸蛋、變蛋(皮蛋)。
鴨蛋呈卵圓形,長徑5-9cm,表面類白色或淡青綠色,外殼堅硬,光滑,皮破后內有白色厚膜,較堅韌。蛋清呈膠體,無色半透明,遇熱固化變性成白色固體,蛋清內有2條系膜與蛋黃相連。蛋黃黃色或橘紅色,膠體外有核膜包圍,遇熱易固化呈固體,手搓易呈粉狀。氣微腥,味淡。
鴨卵圖片
鴨卵的功效與作用
1、清肺火、降陰火
適宜肺熱咳嗽。咽喉痛,泄痢之人食用。咸蛋黃油有明目養(yǎng)眼的功效,還可治小兒積食,外敷可治燙傷、濕疹。
2、強健身體
促進骨骼發(fā)育,預防貧血。
3、促進食欲
能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欲,使營養(yǎng)易于消化吸收,并有中和胃酸、清涼、降壓的作用。
鴨卵的藥用價值
滋陰,清肺。治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泄痢。
1、肺陰不足,肺氣上逆,痙咳陣作、咳聲無力吃冰糖鴨蛋羹:鴨蛋2個,冰糖50克。將冰糖捶成屑,放入大碗內,加沸水溶化,待冷后打入鴨蛋,調勻,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趁溫服食。
2、陰虛火旺,頸部結核,午后潮熱,顴紅盜汗吃大蒜鴨蛋湯:鴨蛋2個,大蒜10克,與洗凈的鴨蛋一并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5分鐘左右,撈出鴨蛋,剝去外殼,再放入鍋中稍煮。飲湯,吃鴨蛋及大蒜。
3、肺陰虧虛,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吃鴨蛋銀耳湯:鴨蛋12個,銀耳1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燉至銀耳湯水變濃時,將鴨蛋打入碗中與冰糖一并放入銀耳湯中,稍煮即可。飲湯,食銀耳、鴨蛋。
4、陰虛內熱,牙痛,手足心熱吃生地煲鴨蛋:鴨蛋2個,生地40克。將鴨蛋、生地分別洗凈后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左右,撈出鴨蛋,剝去外殼,放入鍋中再煮10分鐘,飲湯,食鴨蛋。
鴨卵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煮食或開水沖服,1-2個。宜鹽腌煮食。
鴨卵的副作用
不宜多食;脾陽不足,寒濕瀉痢,以及食后氣滯痞悶者禁食。
鴨卵醫(yī)書記載
1、《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胸膈熱。
2、《本草備要》:能滋陰。
3、《醫(yī)林纂要》:補心清肺,止熱嗽,治喉痛齒痛;百沸湯沖食,清肺火,解陽明結熱。
4、《本草求原》:止泄痢。
鴨卵的食用方法
1、做腌鴨蛋時,可以先將鴨蛋放在白酒中浸泡片刻,再撈出來均勻撒上一層鹽,然后放入透明的塑料食品袋中密封,放在陰涼干燥處,10天后就可遲到美味的咸鴨蛋了。
2、鴨蛋煮熟以后不要立刻取出,留在開水中使其慢慢冷卻。若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鴨蛋,很容易誘發(fā)疾病。
以上就是一些鴨卵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導讀:中藥鴨血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鴨血的功效與作用、鴨血圖片、鴨血的藥用價值、鴨血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鴨血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鴨血簡介鴨血圖片鴨血的功效與作用鴨血的藥用價值鴨血的用法與用量鴨血的副作用鴨血的營養(yǎng)價值鴨血的食用方法鴨血醫(yī)書記載鴨血簡介
鴨血,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血。新鮮的鴨血以色澤紅亮、無雜質、質地較硬,帶有一點血腥味為佳。
鴨血圖片
鴨血的功效與作用
1、養(yǎng)肝
鴨血性平,營養(yǎng)豐富,可養(yǎng)肝血而治貧血,是養(yǎng)肝的最佳食品之一。
2、清毒,利腸通便
鴨血是人體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腸通便,清除腸腔的沉渣濁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凈化作用,以避免積累性中毒。因此貧血患者、老人、婦女和從事粉塵、紡織、環(huán)衛(wèi)、采掘等工作的人尤其應該常吃鴨血。
3、防治缺鐵性盆血
鴨血富含鐵,且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多吃些帶有鴨血的菜肴,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并能有效地預防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癥。
4、止血,促進血液凝固
鴨血含有維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有止血的功效。
5、病后調養(yǎng)
鴨血還能為人體提供多種微量元素,對營養(yǎng)不良、腎臟疾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后的調養(yǎng)都有益處,可用于治療頭暈目眩、吐血衄血、崩漏血暈、損傷出血以及驚厥癲癇等癥。
鴨血的藥用價值
補血,解毒。治勞傷吐血,痢疾。
1、治小兒白痢,似魚凍者:白鴨殺取血,滾酒泡服。(《摘元方》)
2、治經(jīng)來潮熱,胃氣不開,不思飲食:白鴨血,頭上取之,酒調飲。(《秘傳內府經(jīng)驗女科》鴨血酒)
3、治中風:白鴨血,一日約兩杯,早、晚食前一小時飲用。(《動植物民間藥》)
鴨血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熱飲或沖酒飲。外用:涂敷。
鴨血的副作用
高膽固醇血癥、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平素脾陽不振,寒濕瀉痢之人忌食。
鴨血的營養(yǎng)價值
鴨血中含有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
鴨血的食用方法
1、食用動物血無論燒、煮一定要氽透;
2、烹調時應配有蔥、姜、辣椒等佐料用以去味,另外也不宜單獨烹飪;3、動物血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增加體內的膽固醇。
鴨血醫(yī)書記載
1、《別錄》:解諸毒。
2、《食療本草》:解野葛毒。
3、《綱目》:熱血,解中生金、生銀、砒霜諸毒,射工毒。蚯蚓咬瘡,涂之。
4、《本草正》:鹽鹵毒,宜服此解之。
5、《本經(jīng)逢原》:能補血解毒,勞傷吐血,沖熱酒調服。
6、《醫(yī)林纂要》:解魚蟲百毒。
7、《隨息居飲食譜》:解亞片毒。
以上就是一些鴨血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竹芋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根莖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藥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癥
竹芋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內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竹芋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華本草》。
1.1、別名:竹芋又稱為結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藥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2、藥材來源: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
1.3、生境分布: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常見栽培。原產美洲熱帶地區(qū)。竹芋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強光曝曬。對水分的反應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蔭環(huán)境下生長,在強光下曝曬葉片容易灼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宜。
1.4、性味歸經(jīng):竹芋味甘;淡;性涼,肺;膀胱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6、化學成分:根莖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內服:9-15g。竹芋粉幾乎全是淀粉,不含維生素,蛋白質含量僅0.2%??捎米鰷⒄{味汁、布丁和尾食點心的增稠劑。加水煮沸成透明、無臭的可口糊狀物。竹芋粉質細與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的條件下烹調,又易消化,特別適合做不能煮過頭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適宜制作淡味、低鹽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華本草綱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小便赤痛。
石決明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障。
2、用于什么病癥
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障。
3、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石決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飲食禁忌
3.1、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jīng)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決明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別錄》。
1.1、別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論》),鰒魚甲(陶弘景),九孔螺(《日華子本草》),千里光(《綱目》),鮑魚皮(《山東中藥》),金蛤蜊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1.2、藥材來源: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等的貝殼。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為我國南方優(yōu)良養(yǎng)殖種類之一。 1.4、性味歸經(jīng):味咸;性寒。入肝、腎經(jīng)。
1.5、化學成分:盤大鮑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3.67%,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有機質則破壞。
1.6、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障。
1.7、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2、《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藥本草》:主青盲內障,肝肺風熱,骨蒸勞極。
4、《綱目》:通五淋。
5、《本草從新》:愈瘍疽。
6、《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7、《山東中草藥手冊》:鎮(zhèn)肝、明目,治眩暈。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細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9、治鎖喉風: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末,用米醋調,鵝羽蘸擦喉內,吐痰效。(《本草匯言》)。
苜蓿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狀復葉,小葉小,有小齒,葉脈伸入齒端;托葉與葉柄合生;花小,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齒近相等;花冠黃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近無柄,龍骨瓣鈍,比翼瓣短;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短,扁或錐狀;莢果旋卷,常呈貝殼狀或彎鐮狀,不開裂,平滑或有刺,有種子1至數(shù)顆。可作為食物,將其在熱水中焯過,涼拌即可,味道極佳。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國中、南部,長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用。清解胃熱,利尿除濕。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fā)黃。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2.3、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后,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jié),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苜蓿經(jīng)油炒后,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后,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jié),如果覺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荨R驅贊B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后,可產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注意。
苜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石。
5、治膀胱結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6、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xù)服用。(《吉林中草藥》)。
蘆根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中藥名,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狀地下莖,粗壯,橫走,節(jié)間中空,每節(jié)上具芽。莖高2~5米,節(jié)下通常具白粉。葉2列式排列,具葉鞘;葉鞘抱莖無毛或具細毛;葉灰綠色或藍綠色,較寬,線狀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厘米,粗糙,先端漸尖;葉舌長1~2毫米,成一輪毛狀。圓錐花序大形,頂生,直立,有時稍彎曲,長15~25厘米,有時或更長;小穗長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黃色;穎披針形,內穎比外穎長約1倍;第1花通常為雄性,其外稃長8~15毫米,內稃長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長9~16毫米,先端長漸尖,基盤具長6~12毫米之柔毛兩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與內外稃分離?;ㄆ?~10月。
2、用法用量
2.1、藥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蘆葦?shù)母o。
2.2、功能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癰。并解河豚魚毒。
2.3、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
蘆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虛寒者忌服。
2、《本草經(jīng)疏》:因寒霍亂阼脹,因寒嘔吐勿服。
蘆根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
2、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溫服。(《金匱玉函方》)。
3、治嘔噦不止厥逆者:蘆根三斤。切,水煮濃汁,頻飲。(《肘后方》)。
4、治傷寒后嘔噦反胃,及干嘔不下食: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隨便飲。(《千金方》蘆根飲子)。
5、治骨蒸肺痿,煩躁不能食:蘆根(切訖秤)、麥門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兩,生姜十兩(合皮切),橘皮、苓各五兩。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八、九里,晝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傳尸方》)。
6、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中毒欲死者:蘆根汁,多飲良,并治蟹毒。(《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