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芹的藥用價值_澤芹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鄙钪?,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澤芹的藥用價值_澤芹的副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澤芹的藥用價值
澤芹別名毒水芹、山藁本、狹葉澤芹、水防風(fēng),這種中藥材在植物界中的名字也叫歐澤芹,它是傘形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長大以后高度多在九十厘米以內(nèi),歐澤芹多生長在沼澤和草叢中,全草可以入藥,多在夏天采收,采收以后去掉泥沙曬干即是中藥歐澤芹。分布于北美、西伯利亞、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華東、華北等地,生長于海拔140米至1100米的地區(qū)。
澤匠這種中藥味甘,性質(zhì)平和,具有祛風(fēng)止痛和降血壓等多種功效,平時多會用于人類感冒以及頭痛和高血壓等疾病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平時服用時多以煎湯服用為主,用量在三到五克之間。
祛風(fēng)止痛也是歐澤芹的重要功效,平時它也可以直接外用,對人類的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以及跌打損傷都有很不錯的治療作用,大家需要時,可以把新鮮的歐澤芹洗凈,搗成泥狀,然后直接外敷在疼痛的部位上,每天換藥兩次,人們的疼痛癥狀就能很快減輕。
澤芹的副作用
副作用
副作用是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引起的,是藥物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應(yīng)該在醫(yī)生、藥師的指導(dǎo)下使用。當用藥的時候發(fā)生的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停藥,找醫(yī)生、藥師咨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頭部及全身出現(xiàn)多個鮮紅或白色風(fēng)團塊。
人群禁忌
血虛頭痛者忌服。
用藥禁忌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閭?cè)恪?/p>
2、《藥性論》:畏青葙子。
3、《本草經(jīng)疏》:溫病頭痛,發(fā)熱口渴或骨疼,及傷寒發(fā)于春夏,陽證頭痛,產(chǎn)后血虛火炎頭痛,皆不宜服。
澤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相關(guān)選方
1、治寒邪郁于足太陽經(jīng),頭痛及巔頂痛:藁本、川芎、細辛、蔥頭。煎服。(《廣濟方》)
2、治一切風(fēng)偏正頭痛,鼻塞腦悶,大解傷寒及頭風(fēng),遍身瘡癬,手足頑麻:川芎、細辛、白芷、甘草、藁本各等分。為末,每藥四兩,入煅了石膏末一斤,水和為丸,每一兩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后薄荷茶嚼下。(《普濟方》白龍丸)
3、治胃痙攣、腹痛:藁本五錢,蒼術(shù)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4、治疥癬:藁本煎湯浴之,及用浣衣。(《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
5、干洗頭屑:藁本、白芷等分。為末,夜摻發(fā)內(nèi),明早梳之,垢自去。(《便民圖纂》)
6、治鼻上面上赤:藁本研細末,先以皂角水擦動赤處,拭干,以冷水或蜜水調(diào)涂,干再用。(《雞峰普濟方》藁本散)
書籍記載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閭?cè)恪?/p>
2、《藥性論》:畏青葙子。
3、《本草經(jīng)疏》:溫病頭痛,發(fā)熱口渴或骨疼,及傷寒發(fā)于春夏,陽證頭痛,產(chǎn)后血虛火炎頭痛,皆不宜服。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西方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歐澤芹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歐澤芹的帶根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90cm。莖分枝,有縱棱。葉互生;有柄,基部葉鞘抱莖;葉片長8-13cm,寬4-8cm,羽狀分裂,羽片2-6對,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4-7cm,寬0.8-2cm,先端短尖,基部圓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莖上部具1-2對羽片,線狀披針形,具葉鞘。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和側(cè)生;總苞片數(shù)片,全緣,反折;傘輻不等長;小總苞片線形或披針形;花白色,花瓣倒卵形;萼齒小。果實橢圓形,長約3mm,寬2mm,果棱顯著;每棱槽內(nèi)油管3,合生面油管2-5?;ㄆ?-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草叢及水溝旁。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止痛;降血壓。主感冒;頭痛;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歐澤芹的描述,可見歐澤芹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歐澤芹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yīng)的疾病。
鴨兒芹的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止咳;利濕解毒;化瘀止痛。主感冒咳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fēng)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湯洗。
鴨兒芹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平滑無毛,全體有香氣。葉互生,3小葉,葉柄長5~10厘米,葉基擴展,邊緣膜質(zhì)而抱莖,小葉無柄,卵狀橢圓形或闊卵狀橢圓形,邊緣有銳鋸齒,基部狹楔形或楔形,先端尖?;ò咨?有時帶紫紅色,頂生或腋生復(fù)傘形花序,花萼5片,花瓣5瓣,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雙懸果長橢圓形,稍壓扁5棱形,主棱發(fā)達,次棱不顯。
鴨兒芹的副作用
無毒。
鴨兒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鴨兒芹的醫(yī)學(xué)記載
《別錄》:主寒熱,蛇、蜂螫人。
《分類草藥性》:治白淋,消腫毒,調(diào) 經(jīng),退火。
《天寶本草》:火牙噙之即消。葉:搗敷耳根后,脫眼內(nèi)翳。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外敷治臁瘡。
《四川中藥志》:消炎理氣。治虛弱勞累,膀胱疝氣,五淋尿閉及無名腫毒。
《陜西中草藥》:活血祛瘀,鎮(zhèn)痛止癢。治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常用中草藥配方》:抗菌,消炎,解毒,止血,止痛。
鴨兒芹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小兒肺炎:鴨兒芹五錢,馬蘭四錢,葉下紅、野油菜各三錢。水煎服。
2、治肺膿腫:鴨兒芹一兩,魚腥草二兩,桔梗、山苦瓜各二錢,瓜蔞根五錢。水煎,一日 三次分服。
3、治百日咳:鴨兒芹、地胡椒、卷柏各三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4、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鴨兒芹五錢,瓜子金三錢,金銀花藤二兩。水煎服。
5、治黃水瘡: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分。共研細末,用連錢草、三白草(均鮮品)搗爛絞法,調(diào)涂于患處。
6、治一切癰疽疔毒,惡瘡,已潰未潰均可服用:鴨兒芹、馬蘭、金銀花各五錢,鴨跖草 一兩,臺灣萵苣、絲瓜根各三錢。水煎,二次分服。
7、治腫毒皮色不變,漫腫無頭:鴨兒芹、東風(fēng)菜各五錢,柴胡一兩。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并用鴨兒芹、東風(fēng)菜各等分,研末,好燒酒調(diào)敷。
8、治帶狀皰疹:鴨兒芹、匍伏堇、桉葉各一兩,酢漿草二兩。共為細末,醋調(diào)敷。(以上選方均出《常用中草藥配方》)
9、治皮膚瘙癢:鴨兒芹適量,煎水洗。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澤蘚這味中藥。
【英文名】damp moss
【別名】陰陽草、旱青苔(陜西)
【來源】藥材基源:為珠蘚科植物澤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物體密集叢生,黃綠色,有光澤,色艷。莖高5-8cm,頂端具輪狀茁生枝。葉直傾,基部闊卵狀或心形,漸上成狹長尖,下部具縱褶,葉緣內(nèi)卷,具疣突構(gòu)成的齒;中肋粗壯,達于葉尖,呈短毛尖狀。葉片細胞長方形,下角具疣,有時兩端具疣。雌雄異株,稀同株。蒴柄紅色,孢蒴球形,深褐紅色,具縱溝狀皺褶;蒴齒兩層;孢子黃褐色,具密疣,20-28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潮濕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習(xí)見。
【化學(xué)成份】含珠蘚黃酮(philonotisflavone),2,3-二氫珠蘚黃酮(2,3-dihydrophilonotisflavone)等6個雙黃酮。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癰腫瘡毒;燒燙傷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及上呼吸道炎癥。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澤蘚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澤蘚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人的身體是一個復(fù)雜的生理系統(tǒng),如果生病,就會影響身體健康。中藥方劑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癥的同時順帶調(diào)理修復(fù)其它受損的器官機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春澤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澤瀉(三錢) 豬苓(二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二錢) 桂心(一錢) 人參(一錢半) 柴胡(一錢) 麥門冬(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發(fā)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兼治傷寒陰陽不分,疑二之間,最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七錢,水一鐘半,燈心二十莖,煎至一鐘,食遠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五苓散加人參
【功能主治】主傷暑泄瀉,瀉定仍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甘草(炙)。
【功能主治】腸虛泄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鈔類編》卷十
【處方】澤瀉3錢,豬苓3錢,赤茯苓2錢,白術(shù)2錢,官桂1錢,人參2錢,柴胡2錢,麥門冬2錢。
【制法】上(口父)咀,依證如法修制。
【功能主治】傷寒表里不解,發(fā)渴飲水,小便赤澀,陰陽不分,疑貳之間。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燈草20根,同煎8分,去滓,空心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三引《御藥院方》
【處方】人參、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
【功能主治】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zé)?,表里未解,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p>
【用法用量】《證治要訣類方》春澤湯,為五苓散加人參。
【臨床應(yīng)用】水逆證:馬某某,女性,回族?;純河诎肽昵澳橙罩形缤獬鍪安?,勞累汗出,口渴難忍,回家后暴飲生冷水二瓢,自覺胃脘脹滿,夜寐不安,半夜后吐出清稀痰涎半碗許始得安睡。第二天晨起即覺口干,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半年來未見好轉(zhuǎn),亦未延醫(yī)診治。就診時心下脹滿,活動時,胃脘有振水聲,嘔吐清水后腹中腸鳴,漉漉有聲,脘腹微痛,喜熱惡冷,大便微溏,小便不利,四肢欠溫。舌質(zhì)淡,苔白膩水滑,脈弦滑稍緩,診為水逆之證。治以溫化,春澤湯增損治之。處方:桂技9g,茯苓9g,炒白術(shù)9g,豬苓9g,澤瀉10g,黨參6g,生姜6g,代赭石12g(先煎)。每日一劑,水煎溫服,連服五劑,藥后嘔吐止,諸癥減輕,繼進前方去代赭石十劑,后以六君子湯加味而竟全功。
【摘錄】《得效》卷二
在我們閱讀完上文后可以發(fā)現(xiàn)春澤湯不僅僅可以增強抵抗力還是治病的良方,我們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了解春澤湯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哦!
承澤丸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承澤丸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梅核仁1升,辛夷1升,葛上亭長7枚,澤蘭子5合,溲疏2兩,藁本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chǎn)。
【用法用量】食前服如大豆2丸,1日3次,不知稍增。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乃納少蜜和為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承澤丸專破子臟積血。子臟屬沖脈,緊附厥陰而主風(fēng)木。故取梅仁之酸平以泄厥陰風(fēng)熱,則亭長方得振破血之威;辛夷、藁本、溲(?巟)三味,《本經(jīng)》一治寒熱風(fēng)頭腦痛,一主婦人陰中寒腫痛,一止遺溺利水道;更用澤蘭子統(tǒng)理婦人三十六病,一舉而內(nèi)外風(fēng)氣悉除,胞戶積血盡掃。
【摘錄】《千金》卷二
承澤丸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桂枝苓澤湯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茯苓3錢,澤瀉3錢,甘草3錢,桂枝3錢,芍藥3錢。
【功能主治】淋家土濕脾陷,抑遏乙木,發(fā)生之氣疏泄不暢,故病淋澀;木郁風(fēng)動,精液耗損,必生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熱服。
【各家論述】苓、澤、甘草培土而泄?jié)?,桂枝、芍藥疏木而清風(fēng)。
【摘錄】《四圣心源》卷六
【處方】茯苓3錢,澤瀉3錢,豬苓3錢,桂枝3錢,阿膠3錢(炒)。
【功能主治】五淋癃閉。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熱服。
【摘錄】《醫(yī)學(xué)摘粹》
【處方】桂枝3錢,茯苓6錢,澤瀉3錢,杏仁3錢,法夏3錢,甘草2錢,防己3錢,桑葉3錢,生姜3錢。
【功能主治】鼓脹。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摘粹》
上文所說的關(guān)于桂枝苓澤湯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xí)慣來進行調(diào)節(jié)養(yǎng)生,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鐘乳白澤圓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鐘乳白澤圓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別研),各一兩;陽起石(煅令通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半鐘乳粉二兩,麝香(別研)一錢。
【炮制】十和勻,滴水搜成劑,分作六十圓。
【功能主治】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真氣不足,元臟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頓衰,頭目眩暈,耳內(nèi)虛鳴,心腹急痛,氣逆嘔吐,痰嗽喘促,胸膈脹悶,脾泄下痢,遺精便濁,厥冷自汗,脈微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水一盞,煎化及七分盞,空心熱服,如急病,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鐘乳白澤圓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竹芋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根莖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藥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癥
竹芋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內(nèi)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竹芋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華本草》。
1.1、別名:竹芋又稱為結(jié)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藥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2、藥材來源: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
1.3、生境分布: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常見栽培。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竹芋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強光曝曬。對水分的反應(yīng)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蔭環(huán)境下生長,在強光下曝曬葉片容易灼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宜。
1.4、性味歸經(jīng):竹芋味甘;淡;性涼,肺;膀胱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6、化學(xué)成分:根莖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質(zhì)(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內(nèi)服:9-15g。竹芋粉幾乎全是淀粉,不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含量僅0.2%??捎米鰷?、調(diào)味汁、布丁和尾食點心的增稠劑。加水煮沸成透明、無臭的可口糊狀物。竹芋粉質(zhì)細與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的條件下烹調(diào),又易消化,特別適合做不能煮過頭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適宜制作淡味、低鹽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華本草綱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小便赤痛。
石決明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2、用于什么病癥
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石決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飲食禁忌
3.1、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jīng)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決明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別錄》。
1.1、別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論》),鰒魚甲(陶弘景),九孔螺(《日華子本草》),千里光(《綱目》),鮑魚皮(《山東中藥》),金蛤蜊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1.2、藥材來源: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等的貝殼。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為我國南方優(yōu)良養(yǎng)殖種類之一。 1.4、性味歸經(jīng):味咸;性寒。入肝、腎經(jīng)。
1.5、化學(xué)成分:盤大鮑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zhì)約3.67%,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chǎn)生氧化鈣,有機質(zhì)則破壞。
1.6、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1.7、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2、《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藥本草》:主青盲內(nèi)障,肝肺風(fēng)熱,骨蒸勞極。
4、《綱目》:通五淋。
5、《本草從新》:愈瘍疽。
6、《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7、《山東中草藥手冊》:鎮(zhèn)肝、明目,治眩暈。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細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9、治鎖喉風(fēng):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末,用米醋調(diào),鵝羽蘸擦喉內(nèi),吐痰效。(《本草匯言》)。
苜蓿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狀復(fù)葉,小葉小,有小齒,葉脈伸入齒端;托葉與葉柄合生;花小,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齒近相等;花冠黃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近無柄,龍骨瓣鈍,比翼瓣短;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短,扁或錐狀;莢果旋卷,常呈貝殼狀或彎鐮狀,不開裂,平滑或有刺,有種子1至數(shù)顆。可作為食物,將其在熱水中焯過,涼拌即可,味道極佳。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國中、南部,長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用。清解胃熱,利尿除濕。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fā)黃。內(nèi)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jié)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來作為預(yù)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jié)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yù)防的效果。
2.3、清內(nèi)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后,確能消除內(nèi)火,尤其在燥烈季節(jié),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苜蓿經(jīng)油炒后,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后,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jié),如果覺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因?qū)贊B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后,可產(chǎn)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注意。
苜蓿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jié)石。
5、治膀胱結(jié)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6、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xù)服用。(《吉林中草藥》)。
蘆根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中藥名,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狀地下莖,粗壯,橫走,節(jié)間中空,每節(jié)上具芽。莖高2~5米,節(jié)下通常具白粉。葉2列式排列,具葉鞘;葉鞘抱莖無毛或具細毛;葉灰綠色或藍綠色,較寬,線狀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厘米,粗糙,先端漸尖;葉舌長1~2毫米,成一輪毛狀。圓錐花序大形,頂生,直立,有時稍彎曲,長15~25厘米,有時或更長;小穗長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黃色;穎披針形,內(nèi)穎比外穎長約1倍;第1花通常為雄性,其外稃長8~15毫米,內(nèi)稃長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長9~16毫米,先端長漸尖,基盤具長6~12毫米之柔毛兩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與內(nèi)外稃分離?;ㄆ?~10月。
2、用法用量
2.1、藥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蘆葦?shù)母o。
2.2、功能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癰。并解河豚魚毒。
2.3、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
蘆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虛寒者忌服。
2、《本草經(jīng)疏》:因寒霍亂阼脹,因寒嘔吐勿服。
蘆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
2、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溫服。(《金匱玉函方》)。
3、治嘔噦不止厥逆者:蘆根三斤。切,水煮濃汁,頻飲。(《肘后方》)。
4、治傷寒后嘔噦反胃,及干嘔不下食: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隨便飲。(《千金方》蘆根飲子)。
5、治骨蒸肺痿,煩躁不能食:蘆根(切訖秤)、麥門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兩,生姜十兩(合皮切),橘皮、苓各五兩。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八、九里,晝?nèi)?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傳尸方》)。
6、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中毒欲死者:蘆根汁,多飲良,并治蟹毒。(《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