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yǎng)生_體內寒氣重的癥狀
秋冬養(yǎng)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生活中經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冬養(yǎng)生_體內寒氣重的癥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導讀:體內寒氣重的癥狀。中醫(yī)認為人體寒氣過重百病生,那么體內寒氣重的癥狀有哪些?體內寒氣重的癥狀,一起來看看。
體內寒氣重的癥狀
寒氣,絕不僅僅只是引起感冒、腹瀉這樣的尋常小病的誘因,而是一種致病廣泛、殺傷力很強的致病邪氣??梢院敛豢鋸埖卣f,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分析這些疾病的在狀,就能找到寒氣的影子;祛除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體內寒氣重的癥狀主要如下:
1、舌苔發(fā)白、反復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氣。
2、面色發(fā)白、發(fā)青、發(fā)暗、發(fā)黑,顏色越是發(fā)暗,則是寒氣越重。
3、咳嗽時,痰是稀白;流清鼻涕,流出的汗是冷的,表示體內需要去除寒氣。
4、感冒渾身發(fā)冷,經常腹瀉,表示寒氣入侵體內。
5、四肢關節(jié)疼痛,頸肩酸痛、腰酸背痛表示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體內寒濕越重。
6、腳踝腹中,表示腎虛、腎寒;特別是早上起來,愛打噴嚏,遇到風就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氣。
中醫(yī)講寒氣是萬病之源,寒邪最傷腎,寒氣重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秋冬時節(jié)寒氣最重,如果不能及時的排除寒氣,那么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那么我們該如何去除體內的寒氣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Ys630.Com
如何去除體內寒氣
1、食療打基礎
食療方法多種多樣,但效果因人而異,主要都是辛辣,溫熱而不油膩的東西,女性平時和紅糖水喝姜湯也可以去寒氣,吃狗肉、羊肉的鍋,喝花椒、枸杞泡的藥酒都可以其一定效果,另外多喝醋軟化血管。
2、泡澡泡腳活血
只要體內保持血液通暢,寒氣自然就會消失,平時多泡泡腳泡泡澡發(fā)發(fā)汗就好了。還有些注意事項:泡澡水位不要過胸口,泡澡時間也不易超過20分鐘,事后多喝水。
3、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
4、少吃寒涼食物
一年四季少吃或不吃寒涼食物,夏季少吹或不吹空調,平時穿衣也要注意不要太清涼。
5、刮痧排寒
用刮痧板在人體某些表面按照一定方向進行反復刮,使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點或淤血斑塊,以此來舒經活絡,活血化淤,祛寒排毒,激發(fā)正氣。這是打開寒氣排出通路的有效方法。
6、揉搓雙腿
尤其是腳踝和小腿處,因為血氣不通暢,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會由于冰涼而感覺不適。而且腿腳受涼,將直接傷害我們的腎臟。所以,我們要每天堅持揉搓雙腿,促進血液循環(huán),驅除寒氣。
去除身體里的寒氣,身體才能更健康。所以當有寒氣入侵時,一定要及時除寒,以免給身體帶來危害。
相關閱讀
導讀:體內寒氣重怎么辦?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冬天里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那么體內寒氣重怎么辦?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體內寒氣重怎么辦
中醫(yī)表示,寒氣乃七氣之一,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東西。寒氣是冬季的主氣,若是過于寒冷,人生病則是寒邪。除了冬季,氣溫驟降、淋雨、出汗吹風、吹空調,這常會感染到寒邪。人體內有陰陽兩氣,當寒邪入侵體內,體內的陽氣會做抵抗,因為陽氣是制陰祛寒。若是寒邪過強,陽氣不足以抵抗寒邪,反而被寒邪侵害。那么這就是中醫(yī)常說的,損傷了陽氣。
值得重視的是,寒氣不單單是引起感冒、腹瀉這樣的小病,這是治病廣泛、殺傷力強的邪氣。若是寒氣入侵腎臟,腎陽受損,則出現(xiàn)怕冷、四肢冰冷、大便稀潔的情況。輕者是引起重感冒,重者引起陽氣暴脫,會致命。若是寒氣急者,會引發(fā)血脈閉塞、冠心病、中風等難癥。
寒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嚴重的男性風濕女性宮寒,所以祛寒非常重要。去除寒氣的方法如下:
1、食療打基礎
食療方法多種多樣,但效果因人而異,主要都是辛辣,溫熱而不油膩的東西,女性平時和紅糖水喝姜湯也可以去寒氣,吃狗肉、羊肉的鍋,喝花椒、枸杞泡的藥酒都可以其一定效果,另外多喝醋軟化血管。
2、泡澡泡腳活血
只要體內保持血液通暢,寒氣自然就會消失,平時多泡泡腳泡泡澡發(fā)發(fā)汗就好了。還有些注意事項:泡澡水位不要過胸口,泡澡時間也不易超過20分鐘,事后多喝水。
3、熱療祛寒法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
4、要經常運動
因為運動,體內會產生熱量。運動生熱,幫助驅散寒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運動過后會感到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氣也會趁機而入。所以,運動、補血雙管齊下,保健身體。
5、少吃寒涼食物
一年四季少吃或不吃寒涼食物,夏季少吹或不吹空調,平時穿衣也要注意不要太清涼。
那么體內寒氣重有哪些表現(xiàn)呢?體內寒氣重的表現(xiàn),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體內寒氣重的表現(xiàn)
1、舌苔發(fā)白、反復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氣。
2、面色發(fā)白、發(fā)青、發(fā)暗、發(fā)黑,顏色越是發(fā)暗,則是寒氣越重。
3、咳嗽時,痰是稀白;流清鼻涕,流出的汗是冷的,表示體內需要去除寒氣。
4、感冒渾身發(fā)冷,經常腹瀉,表示寒氣入侵體內。
5、四肢關節(jié)疼痛,頸肩酸痛、腰酸背痛表示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體內寒濕越重。
6、腳踝腹中,表示腎虛、腎寒;特別是早上起來,愛打噴嚏,遇到風就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氣。
寒氣是萬病的根子,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持人體健康,就得排除體內寒氣。
以上就是一些寒氣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寒氣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體內寒氣重,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以及危害,因此要講究正確的調理方法,平時建議多做一些有氧的運動,比如慢跑跳繩等,這些都是比較合適的,而且要注重保暖,保持充足的休息睡眠。
1、 每天泡腳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fā)熱,這說明血液循環(huán)暢通后身體開始發(fā)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2、有氧運動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fā)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3、穿棉襪
純棉襪子不僅柔軟舒適,還可吸收腳汗,讓雙腳整天都能保持干爽舒適.
4、進補熱量食物
天氣冷,為增加熱量,改善手腳冰涼要有意進補.北方冬季寒冷,可補溫熱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氣候較溫和,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才更加適合;而且要盡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薺等.
5、保證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儲藏陽氣,陰精蓄積.
6、按摩手腳心
有時間的時候可以經常揉搓手腳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huán)狀況,并具有手腳溫暖的效果。
導讀:體內濕氣重的癥狀?在南方濕氣比較嚴重,所以人的身體很容易被濕氣入侵。體內濕氣重的癥狀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體內濕氣重的癥狀。
體內濕氣重的癥狀
1、頭部
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xiàn)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fā)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2、關節(jié)
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jié)的時候,關節(jié)也會出現(xiàn)一定的病癥,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jié)酸痛沉重,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表現(xiàn)。
3、消化效果
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xiàn)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xiàn)。
4、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xiàn)的比較稀
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yī)養(yǎng)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征都相對經典。
5、舌苔
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xiàn),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xiàn)出突出病態(tài)態(tài)勢時就有所表現(xiàn)??瓷嗵σ郧宄縿偲鸫驳淖顬闇蚀_。
6、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后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征。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后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排除濕氣的方法
1、多參加戶外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加水分代謝。
2、均衡飲食
腸胃系統(tǒng)關系到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fā)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3、避開環(huán)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huán)境有關。經常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是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諝庵械乃謺陆?,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水分,吹干頭發(fā)。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保持空氣的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5)水分攝取要適量。
體內濕氣重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疾病,如感冒、沒精力、失眠等癥狀。所以,當體內體內濕氣過重時,一定要注意祛濕。
導讀:怎么去除身體里的寒氣?隨著氣溫越變越低,體質虛弱的人容易受寒氣侵襲。而寒氣又是許多疾病的根源,那么怎么去除身體里的寒氣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怎么去除身體里的寒氣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中醫(yī)認為人體寒氣過重,百病生,因此去除身體里的寒氣也是一種養(yǎng)生方式,那么怎么去除身體里的寒氣呢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身體里的寒氣:
1、按摩肚臍
這是一種古老的養(yǎng)生方法,單手三指正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周圍,直到腿腳有熱氣感覺為好。
2、耳部按摩
按摩耳朵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而且可以補腎固腎。另外,多梳頭、多搓拍雙臂,亦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的效果。
3、從腳做起
俗話說:寒從腳起,進入寒冷的秋冬季節(jié),我們格外要照顧好我們的腳,進行腳部的保暖御寒。所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15-20分鐘,并對腳底進行適當的按摩,特別是涌泉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寒癥,使腳部變得溫暖起來。
4、揉搓雙腿
尤其是腳踝和小腿處,因為血氣不通暢,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會由于冰涼而感覺不適。而且腿腳受涼,將直接傷害我們的腎臟。所以,我們要每天堅持揉搓雙腿,促進血液循環(huán),驅除寒氣。
5、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
6、喝姜茶
人不可百日無姜,由其是對于那些體內有寒氣的人來說吃姜更能祛除寒氣,由其是在淋雨之后,喝點姜糖水更是避免寒氣的最好方法。
7、懸灸
懸灸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個好方法,同時也是一個去除寒氣的方法,由其是對手腳冰冷的人更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去除身體里的寒氣,身體才能更健康,而寒氣也不是一天兩天而來的,所以要去除身體里的寒氣,還是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避免寒氣入侵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
避免寒氣入侵注意事項
1、避免淋雨
淋雨之后在人的頭頂和身上有受寒的問題,如果經常淋雨的話,那么體內的寒氣就會增加。
2、避免受寒
受寒會直接感冒,引起體內寒氣過多,而中醫(yī)更是認為關節(jié),頭部受寒則會引起痛風,偏頭痛等問題,因此日常就要避免機體受寒,避免淋雨,由其是眼下正值夏季,用冷水沖涼之后,要記得及時擦干凈,同時注意保暖。
3、避免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呆太久
由其是注意不要在濕氣太重的地方生活,生活環(huán)境的濕氣太重也會引起體內寒氣的堆積,加重身體里的寒氣,因此專家提醒在空氣易反潮的環(huán)境中生活,如地下室,通風效果不是很好的環(huán)境中就要經常把棉被,衣物等經常拿到太陽底下曬。
4、注意科學的飲食
盡量少吃一些涼性的食物,由其是對于一些本身就是寒性體質的人,更要盡量少吃寒涼性質的食物,像苦瓜,西瓜,螃蟹,蘿卜,這些都是屬于涼性的食物。由其是秋冬季的時候,人體內的寒氣本身就會累積了,此時更要減少這些寒涼性的食物。
一個人體內的寒氣如果過多的話,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因此生活中如果自己有手腳冰冷,或者有一些寒氣過重的表現(xiàn)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去除寒氣哦。
寒氣是現(xiàn)代社會極少使用的一個名詞,感冒及其所帶來的痛苦感受則為每一個人熟知。寒氣是感冒的真正罪魁禍首之一,看似毫不起眼,然而貽害無窮,為許多疾病理下了伏筆。古往今來,真正的名老中醫(yī)都非常重視寒氣的防治,著名的中醫(yī)典籍《傷寒雜病論》雖然包羅世間疾病,卻以傷寒雜病統(tǒng)之、就走這個原因。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持人體健康,就得從排寒扶陽入手,寒氣是萬病的根子。小編具體給您介紹下。
特征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xiàn),故稱為陰邪。寒邪侵人后,機體的陽氣奮起抵抗。陽氣本可制陰祛寒,但若寒邪過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為寒邪所侵害。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寒邪傷陽,可致寒遏衛(wèi)陽的實寒證,或陽氣衰退的虛寒證。如外寒侵襲肌表,衛(wèi)陽被遏,可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癥;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可見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癥;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于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癥。
(2)寒性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寒性凝滯,即指寒邪侵人,易使氣血津液凝結、經脈阻滯之意。人身氣血津液之所以暢行不息,全賴一身陽和之氣的溫煦推動。一旦陰寒之邪侵犯,陽氣受損,失其溫煦,易使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甚或凝結阻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因寒而痛,一則有明顯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溫則減,遇寒增劇。由于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現(xiàn)多種疼痛癥狀。如寒客肌表經絡,氣血凝滯不通,則頭身肢體關節(jié)疼痛,痹癥中若以關節(jié)冷痛為主者,稱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胃腸,則脘腹劇痛;寒客肝脈,可見少腹或陰部冷痛等。正如《素問痹論》說: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又有寒性凝滯而主痛之說。若寒遏陽氣,溫煦蒸化失司,則津液凝結而為痰飲。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縮牽引之意。寒性收引,即指寒邪侵入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竅腠理閉塞,衛(wèi)陽被郁不得宣泄,可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可見頭身疼痛,脈緊;寒克經絡關節(jié),則經脈收縮拘急,甚則攣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如《素問舉痛論》說:寒則氣收。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s蜷、絀急,即為寒邪所傷,經絡、血脈收引而致。
(4)寒氣聚于皮膚便形成粉刺,嚴重則郁結成痤瘡。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寒乃冬季之主氣。若寒冷太過,傷人致病則為寒邪。寒邪常見于冬季,當水冰地坼之時,傷于寒者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為病也可見于其他季節(jié),如氣溫驟降、涉水淋雨、汗出當風、空調過涼,亦常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癥,稱為外寒病癥。寒客肌表,郁遏衛(wèi)陽者,稱為傷寒;寒邪直中于里,傷及臟腑陽氣者,稱為中寒.
健康殺手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換句話說,寒氣是許多病的根子。分析這些疾病的在狀,就能找到寒氣的影子;祛除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尤其是寒氣,絕不僅僅只是引起感冒、腹瀉這樣的尋常小病的誘因,而是一種致病廣泛、殺傷力很強的致病邪氣。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腎為先天之本,屬水,性寒。如果寒氣侵人腎、兩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腎陽最易受損,一旦腎陽受損,就動搖了先天之本,會出現(xiàn)怕冷、肢涼、小便清長、大便稀浩、苔白質淡、脈沉無力等情況。輕者使人重感傷寒;重者引起陽氣暴脫,致人非命。急者則使得血脈閉塞,誘發(fā)冠心病和中風;緩老則使寒氣慢慢沉積體內,形成許多慢性疑難病癥??梢院敛豢鋸埖卣f,寒氣是健康的頭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