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女性調(diào)理脾虛的養(yǎng)生食療方法】
導讀:脾虛怎么調(diào)理?脾虛,為中醫(yī)名詞術(shù)語。脾虛多數(shù)都是因為飲食失調(diào)、過度勞累、久病導致的。脾虛怎么調(diào)理?下面一起來看看脾虛的調(diào)理方法。
人體出生后,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yǎng),故稱脾為后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gòu)成脾系統(tǒng)。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diào),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xiàn)或伴有脾虛。
脾虛怎么調(diào)理
目前治療脾虛的方法大部分都是藥物治療方法,見效并不是非常明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來調(diào)理,這樣不但幫助我們節(jié)省了更多的費用,同時也能讓我們早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2、橘紅糕
鮮橘皮,打碎成細粒后用糖浸漬,再和入面粉制成糕點。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3、豆蔻饅頭
白豆蔻粉撒入適量面粉內(nèi),再蒸煮成饅頭,適用于腹脹、食欲不振。
4、紅棗益脾糕
紅棗、白術(shù)、干姜、雞內(nèi)金。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面粉及適量的糖制成糕,適用于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5、山藥飯
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后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6、八仙糕
黃芪、白術(shù)、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7、麻仁玉米糕
火麻仁、芝麻、玉米粉、紅糖各適量。將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凈,放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適用于脾虛氣血虧損引起的便秘。
補脾食物
1、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2、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fā)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3、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補氣健脾,養(yǎng)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4、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5、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補益脾胃,養(yǎng)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6、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
7、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8、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于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脾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出現(xiàn)脾虛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調(diào)理,以確保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