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后血栓性靜脈炎的形成及治療
養(yǎng)生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產(chǎn)后血栓性靜脈炎的形成及治療”,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醫(yī)養(yǎng)生導讀:產(chǎn)后細菌侵犯感染子宮靜脈,進而擴展到卵巢靜脈.髂內(nèi)靜脈.髂總靜脈及陰道靜脈.下肢靜脈,尤以卵巢靜脈為多見的疾病稱產(chǎn)后血栓性靜脈炎。發(fā)熱寒顫和患側(cè)紅、腫、熱、痛是主要癥狀,一般發(fā)生在產(chǎn)后1至2周繼生殖系感染后出現(xiàn)弛張熱,持續(xù)數(shù)星期之久為其特點。其他臨床癥狀隨感染程度及靜脈血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髂靜脈栓塞時出現(xiàn)患側(cè)疼痛.壓痛;累及股靜脈者,下肢栓塞部位腫脹,皮膚發(fā)白,局部溫度升高,有時可觸及硬索狀靜脈;當感染的血栓化膿時可脫落成為栓子散布在血循環(huán)中,引起膿毒血癥,常常并發(fā)感染休克和遷及性膿腫,最常見的是肺膿腫。本病有時也被稱為股白腫。ys630.COm精選閱讀
【概述】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腔內(nèi)急性非化膿性炎癥的同時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靜脈和深靜脈。血栓可以引起炎癥,炎癥也可以引起血栓,兩者互為因果。
【診斷】
1.有反復靜脈穿刺、靜脈內(nèi)注射藥物、高滲溶液或下肢靜脈曲張病史。
2.病變靜脈區(qū)呈紅腫索條狀,明顯疼痛和壓痛,局部皮溫升高。急性炎癥消散后,索條狀物硬度增加,皮膚留有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
3.反復發(fā)作者稱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常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或潛在的內(nèi)臟腫瘤的早期表現(xiàn)。
主要分為血栓性淺靜脈炎和血栓性深靜脈炎兩種,前者又分為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胸腹壁靜脈的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等。后者又分為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性靜脈炎和髂股靜脈與腘靜脈血栓性靜脈炎。臨床當根據(jù)不同特點仔細診斷。
【治療措施】
1.非手術療法
抬高患肢,局部理療或熱敷,酌情應用抗生素。
2.手術療法
病變靜脈繼續(xù)向近心端蔓延,有侵犯深靜脈趨向者,應高位結(jié)扎或切除受累靜脈。
【病因?qū)W】
本病與感染、肢體外傷、靜脈內(nèi)置留插管超過24小時、靜脈內(nèi)注射高滲溶液和硬化劑、長期臥床的病人、手術后恢復期的病人、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因素有關。另外,與癌腫、淋巴瘤等病也有關系。
【病理改變】
靜脈壁損傷:在靜脈入口和匯合處,血管壁結(jié)構最為薄弱,如出現(xiàn)微小裂傷,容易使血小板粘附,出現(xiàn)纖維蛋白沉積;
靜脈血流緩慢:手術或長期臥床、心力衰竭、腹內(nèi)壓增高、下肢靜脈曲張等,均可因血流緩慢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
異常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大手術、創(chuàng)傷、燒傷、分娩或嚴重脫水等所致的血液濃縮;脾切除、癌腫、長期口服女性避孕藥、妊娠、感染等均可使血凝增高。
【臨床表現(xiàn)】
淺靜脈炎患者,患肢局部紅腫,疼痛,行走時加重,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jié)節(jié)。
深部靜脈炎患者,發(fā)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有廣泛的靜脈努張或曲張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后期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股、脛周徑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時腫痛加重,靜臥后減輕,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
?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會承受很大的痛苦,并且一直起來很麻煩。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血栓性淺靜脈炎呢,今天借助這個機會,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血流緩慢淤滯
肢體活動減少或活動受限,血流緩慢,凝血因子濃度增高,長期臥床,肌力降低,對血管壁支撐力減弱,血管受壓,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誘發(fā)。
2、血管壁損傷
機械損傷如長期反復靜脈穿刺、置管,輸注各種刺激性強的高滲性溶液。不正當?shù)墓潭ǚ椒?。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針管的滑動。選用的導管管徑太粗,刺激血管壁。穿刺部位太靠近關節(jié)處,由于關節(jié)活動造成針管與血管壁不斷地摩擦而產(chǎn)生機械性脈管炎的發(fā)生。
3、血液高凝狀態(tài)
手術外傷、燒傷、心肌梗死、輸血、腫瘤等導致高凝可誘發(fā)。
4、血管壁彈性降低
如高齡、吸煙、糖尿病、肥胖、肢體水腫、心衰等也可誘發(fā)。
上面就是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致病原因。如果大家有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癥狀,應該及時治療,以免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導致病情耽誤。
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我們對這類疾病還是比較的陌生的,平時很少接觸到這類癥狀的病人,對于它的臨床表現(xiàn)我們并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的相關知識以及它的治療方劑有哪些吧?
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為過敏或外傷所致。發(fā)病前常有外傷史,可能與局部的牽拉、壓迫、摩擦等損傷靜脈內(nèi)皮有關;或系結(jié)核病、感冒和肝炎等炎性反應所致。也有人認為本病可繼發(fā)或伴發(fā)于乳腺癌,建議行乳腺攝片或超聲檢查。
臨床表現(xiàn)
1.男女均可發(fā)病,多發(fā)于肥胖且缺乏鍛煉的中年女性,好發(fā)于20~40歲。
2.常見于胸壁、側(cè)胸壁、乳房、肋緣和上腹壁淺靜脈。
3.表現(xiàn)為胸腹壁疼痛,上肢用力牽拉時明顯。發(fā)病初期沿靜脈走向皮膚紅腫,可有質(zhì)硬的條索狀物,伴壓痛,以后逐漸延長。上腹壁可延至胸壁達腋窩;下腹壁走向腹股溝處。在發(fā)現(xiàn)條索的同時疼痛,患者常伴自發(fā)性疼痛或活動時牽扯痛。病程長者亦可無自覺癥狀。
4.體檢胸腹壁可見皮下淺在條索,質(zhì)硬,局部略紅腫,用手指將條索一端拉緊時,在皮膚上可出現(xiàn)一凹陷性皮膚淺溝,如將兩端拉緊,在皮膚上可出現(xiàn)條索狀隆起,局部有程度不等之壓痛。
治療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中藥方劑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
濕熱蘊結(jié),氣滯血瘀。
治法
清熱疏肝,活血散結(jié)。
方名
柴芩活血散結(jié)湯。
組成
柴胡10克,黃芩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紅花10克,忍冬藤30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橘核15克,雞血藤7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宋愛武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方劑治療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治療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的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辯證施治,最好是發(fā)現(xiàn)癥狀及時的治療。以上的中藥方劑希望能幫助到有這類癥狀的患者。
血栓性靜脈炎這種炎癥還是比較嚴重的,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推薦了幾種能夠治療血栓性靜脈炎的偏方,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的飲食原則,在吃這一方面應該注意什么?
血栓性靜脈炎飲食原則
飲食宜清淡多汁
容易消化且營養(yǎng)豐富,忌食辛辣、肥膩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胡椒等。
經(jīng)常食用大量新鮮水果
蔬菜、生堅果、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
宜多食用生姜
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凈化血管、穩(wěn)定血壓。
多喝銀杏茶水
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及大腦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
煎炸食物、鹽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忌食生冷之物
如冰棍、汽水、涼萊等。
治療血栓性靜脈炎的偏方
乳香沒藥
原料:乳香、沒藥、山慈姑、姜黃各15克,當歸12克。
做法:將上藥共研細末,醋調(diào)外敷,每晚1次。通經(jīng)止痛,活血軟堅。主治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
水蛭大黃膏
原料:水蛭、大黃、沒藥、乳香、梔子各50克,僵蠶40克,紫草、冰片、生甘草各30克,黃柏25克。
做法:將上藥共研細末,過80目以上篩,越細越好。根據(jù)紅腫面積大小,取適量藥末加適量蜂蜜調(diào)成較稠的膏劑,敷貼于紅腫處,上蓋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繃帶或膠布固定。每日外敷16~20小時,治療1周為1療程。清熱除濕,逐瘀消腫,散結(jié)鎮(zhèn)痛。主治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結(jié)語:看完了這么多的知識,相信你也對這種病癥的治療偏方以及應該注意的飲食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所以,想要用偏方治療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朋友們,一定要抓緊時間治療。最后祝早日康復!
靜脈炎(全稱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的急性無菌性炎癥,根據(jù)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會有少數(shù)的病人伴有發(fā)熱等病癥。小編在這里推薦幾種能夠治療這種病的偏方!趕緊來看看!
清蒸鱸魚
原料:鱸魚1條,火腿(方形)3片,香菇3朵,姜6克。A料:酒1湯勺,鹽2克,蔥4根。
做法:將鱸魚洗凈,從腹下剖開,兩側(cè)各劃斜刀3刀,用A料抹上魚身待用。香菇泡軟去蒂,對半切;火腿切成3毫米厚片狀,再對切成三角狀。將香菇片、火腿片分別塞入魚刀口肉縫后,將魚立放在盤中,鋁箔紙包起尾部,魚周圍淋上酒,加蓋,旺火蒸8分鐘,去鋁箔紙即可。營養(yǎng)豐富,溫寒補氣。
樹蛙肉餅
原料:樹蛙(斑腿樹蛙)肉150克,豬瘦肉50克,生姜6片,香菇5克,淀粉、醬油、精鹽、味精各少量。
做法:將樹蛙剖腹去內(nèi)臟,洗凈,剁去嘴尖及腳爪。豬瘦肉洗凈、瀝干。生姜刮去外皮。香菇潤軟剪去菇柄。四料一起共剁成肉蓉。將肉蓉放于大碗中,加入醬油、淀粉、味精及精鹽,攪拌均勻,腌漬入味,再注入適量清水,置于鍋中隔水蒸熟。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復方水蛭膏
原料:水蛭50克 僵蠶40克 乳香50克 沒藥50克 大黃50克 梔子50克 黃柏25克 紫草30克 生甘草30克 冰片30克。做法:上藥共研細末,過80目以上篩,越細越好。根據(jù)紅腫面積大小,取適量藥末加適量蜂蜜調(diào)成較稠的膏劑,敷貼于紅腫處,上蓋油布或塑料布,再用繃帶或膠布固定。每日外敷16--20小時,治療1周為1療程。
益母草丹皮
原料: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做法: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外敷大黃糊劑:用生大黃粉500克,玉樞丹(即紫金錠)10克,面粉等量,以溫水、稀醋調(diào)勻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換藥1次,一般外敷3~5次。清絡泄熱,涼血化瘀。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治療期間患肢平放,不宜抬高。里熱或肢體腫痛未緩解者不宜過早套用彈力襪,不宜過早應用益氣助陽藥、溫性活血藥和血管擴張藥。腫退或放松軟后可逐步進行功能鍛煉。
銀花玄參
原料:銀花、玄參各45克,苡仁、黃芪、當歸、水蛭各30克,黃柏、蒼術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條、甘草5克。
做法:上藥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鐘過濾,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鐘過濾,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鐘過濾,三煎濾液混勻,約1000毫升。每日1劑,分3次口服,15天為1療程。清熱燥濕,活血解毒。主治靜脈血栓形成。
茵陳赤小豆湯
原料:茵陳30克,赤小豆、苦參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蒼術,澤瀉、防己、炒黃柏、木通、佩蘭、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做法:每日1劑,水煎服。清熱利濕,芳香化濁。主治血栓性靜脈炎。
結(jié)語:在看完了這么多的食療的偏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及相關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是要多多儲備一點比較好。不然等到問題出了,再去查閱資料,怎么都不如及時的進行治療好!你說呢?
對于人們一些疾病有很多的疾病大家也沒聽說過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什么樣的情況,比如說血栓靜脈炎的表現(xiàn)和治療,對于患有這些情況的人們,他們的家屬是非常擔心的,具體的情況也不了解,其實這個嚴重時非常好治療的所以請患者們都不要過于太多的擔心,每一個疾病的發(fā)生他都有一些表現(xiàn),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有關于人們得了血栓靜脈炎的表現(xiàn)和治療都是哪些呢?
1.四肢血栓性淺靜脈炎
四肢血栓性淺靜脈炎表現(xiàn)為患肢局部紅腫,疼痛,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jié)節(jié)。累及深靜脈,出現(xiàn)患肢凹陷性腫脹,行走時腫痛加重,靜臥后減輕,皮膚呈暗紅色,有廣泛的靜脈曲張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后期出現(xiàn)局部營養(yǎng)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
2.游走性血栓淺靜脈炎
淺靜脈炎癥發(fā)生部位不定,具有間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處交替發(fā)作的特點,是人體淺靜脈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腫瘤。
3.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壁、乳房、兩肋緣及上腹壁淺靜脈血栓形成,并同時有炎性病理改變,亦稱Mondor病。
1.一般治療
去除導致靜脈炎的病因,如靜脈導管等。如合并細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變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時可加用醫(yī)用彈力襪,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熱敷、物理治療等促進炎癥吸收,止痛。
2.藥物治療
外用類肝素軟膏、抗炎藥物軟膏,內(nèi)服促進靜脈回流等活血化瘀藥物。對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關節(jié)周圍的病變,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療。對合并細菌感染者,需根據(jù)感染細菌類型對應使用抗生素。
3.手術治療
局部血栓性靜脈炎可在炎癥期消退后,如仍有條索狀硬物伴疼痛,可考慮手術切除。如下肢靜脈曲張合并血栓形成淺靜脈炎,可于炎癥消退后行手術治療。
上面給大家講述了有關與血栓靜脈炎的表現(xiàn)和治療,上面的知識相信大家也對他有了了解和掌握,知道了這些治療的方法當自己的身邊有這些患者們的時候,我們大家都要努力的合作一起來幫助他們擺脫這些疾病的困擾,把這些有效的方法分享給患者們,有時間的話大家還是多上網(wǎng)搜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對我們的身體都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每一個人的身體都存在動脈、靜脈以及毛細血管,對于靜脈這種血管,它流過的血量是比較多的,只是它的流速比較慢而已。而靜脈是很容易被一些疾病侵襲的,所以靜脈是比較容易出現(xiàn)靜脈炎這種疾病。對于靜脈炎這種疾病,患者應該要在生活中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去治療它,才能夠減輕疾病的影響力。
偏方一
【處方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赤芍、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同時外敷大黃糊劑:用生大黃粉500克,玉樞丹(即紫金錠)10克,面粉等量,以溫水、稀醋調(diào)勻如糊,涂敷患肢。包裹,隔日換藥1次,一般外敷3~5次。
【功能主治】清絡泄熱,涼血化瘀。主治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
偏方二
【處方組成】銀花、玄參各45克,苡仁、黃芪、當歸、水蛭各30克,黃柏、蒼術各15克,全蝎10克、蜈蚣3條、甘草5克。
【用法用量】上藥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鐘過濾,再加水500毫升,煎15分鐘過濾,三煎加水300毫升,煎20分鐘過濾,三煎濾液混勻,約1000毫升。每日1劑,分3次口服,15天為1療程。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活血解毒。主治靜脈血栓形成。
偏方三
【處方組成】茵陳30克,赤小豆、苦參各12克,炒薏仁24克,炒蒼術,澤瀉、防己、炒黃柏、木通、佩蘭、白蔻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芳香化濁。主治血栓性靜脈炎。
面對靜脈炎這種靜脈疾病,患者應該要在生活中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來選擇文章介紹的偏方,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亂用藥物的情況。同時,對于靜脈炎的治療是需要患者長期的使用的,這樣才能夠防止靜脈炎的再次發(fā)生,希望患者可以重視。
游走性淺靜脈炎怎么治療
1、游走性淺靜脈炎怎么治療
治療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采用以中醫(yī)為主方式進行治療,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治療理念,通過調(diào)理,增強患者體質(zhì)和免疫力,使其逐步康復。建議到專業(yè)權威的周圍血管科診治。
2、游走性淺靜脈炎的中醫(yī)病因
濕熱之邪外侵,或寒濕凝滯,郁久化熱,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濕熱淤血留滯于脈絡所致?;蛞蚱咔樗鶄橹静皇?氣滯血淤,脈道阻塞,積滯不散,脈絡淤阻而致。
3、游走性淺靜脈炎的臨床表現(xiàn)
游走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fā)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較少見。其發(fā)作時的表現(xiàn)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也無明顯的不同。由于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nèi)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液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上表現(xiàn)往往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qū)域內(nèi),驟然出現(xiàn)多數(shù)散在紅色結(jié)節(jié),有疼痛和觸痛并與周圍有炎癥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是一條堅硬索狀物,可分批出現(xiàn),因此有些部位病變剛出現(xiàn)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結(jié)節(jié)很快消退,大多數(shù)僅持續(xù)7~18d后,索狀物逐漸不明顯,最終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著。
游走性淺靜脈炎的危害
1、危害之一:繼發(fā)感染:由于患者肢體抵抗力減弱,容易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常見的有血栓性淺靜脈炎、丹毒、急性蜂窩織炎等,患者可有高熱、惡寒、舌苔黃,舌質(zhì)紅絳;由于丹毒反復發(fā)作,淋巴管阻塞,最后發(fā)生象皮腫。
2、危害之二:淤血性皮炎:由于患者肢體皮膚淤血、缺氧,發(fā)生皮膚營養(yǎng)障礙,皮膚萎縮、干燥、脫屑、色素沉著、滲液、痛癢。主要發(fā)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或小腿下三分之二,發(fā)生于小腿上三分之一很罕見。
3、危害之三:游走性靜脈炎:由于下肢靜脈曲張,靜脈壁嚴重變性,靜脈血液淤滯,因此常并發(fā)血栓性靜脈炎,下肢曲張的靜脈出現(xiàn)紅腫、灼熱、疼痛,沿曲張的靜脈可觸及硬結(jié)節(jié)或索狀物、壓痛。若并發(fā)靜脈周圍炎,則淺靜脈周圍出現(xiàn)紅腫熱痛。急性炎癥消退后,局部遺留硬結(jié)或索狀物。
4、危害之四:淺靜脈出血:由于靜脈曲張,靜脈壓力極度增高,靜脈壁厚薄不一,輕微的損傷就會導致靜脈破裂出血。由于靜脈壓力高,有時小靜脈可自發(fā)破裂而引起出血。
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鑒別診斷
根據(jù)血栓性淺靜脈炎間歇性、游走性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診斷并不困難。由于本病可以是一個原因不明確的單獨疾病,也可能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或者內(nèi)臟癌的早期表現(xiàn),因此必須首先排除以上兩種疾病之后,才能確定為單純性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1、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病變始終局限于靜脈;若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早期表現(xiàn),則遲早會發(fā)生動脈病變,出現(xiàn)肢體缺血和營養(yǎng)障礙的表現(xiàn)。
2、潛在性內(nèi)臟癌所出現(xiàn)的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其特點是發(fā)生于上肢和軀干的機會幾乎與下肢相等,多為堅硬的小結(jié)節(jié),一般沒有發(fā)紅、灼熱等炎癥反應;患者年齡較大,有近期消瘦的情況,或有內(nèi)臟癌的特有臨床表現(xiàn)。
靜脈炎的全稱是血栓性靜脈炎,主要表現(xiàn)在患者皮膚周圍呈現(xiàn)充血性紅斑。治療靜脈炎的方法有很多,至于靜脈炎怎么治療效果更好,主要是西醫(yī)治療和中醫(yī)治療兩種,也可以做靜脈血栓摘除術。
1.溶栓療法:
在起病6-9小時內(nèi)應用可直接溶解血栓。常用尿激酶和鏈激酶靜脈注射。因該療法有導致出血的危險,一般只用于喀股靜脈或鎖骨下靜脈血栓形成或并發(fā)肺栓塞時。
2.靜脈血栓摘除術
可考慮作靜脈血栓摘除術、采用Fogarty導管和吸引器取除血栓,方法簡單、安全而有效,適應于病程不超過72小時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原發(fā)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取栓效果較好,但應注意術后的抗凝治療。據(jù)Lord報導手術死亡率1.3-2.5%。膿毒病性靜脈炎的治療除使用抗生素外,有時還需切除受累的靜脈。
3.下腔靜脈濾網(wǎng)成形術或下腔靜脈濾器放置術:
目的是預防肺栓塞,目前僅被推薦于下肢深靜脈近端血栓、禁忌抗凝治療或抗凝治療得當仍有肺栓塞發(fā)生、小型肺栓塞反復發(fā)作以及肺動脈栓塞摘除術后的患者。預防肺栓塞的成功率可達97%。
4.隱靜脈旁路移植術等
5.中醫(yī)中藥治療
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代研究表明化瘀丹系列藥物中雪蓮花藏紅花丹皮蜈蚣土元等具有溶拴、抗寧、抗血小板凝集、降纖、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從而達到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加強靜脈血流速度,減少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使病情得到緩解及治療,從而改善患者肢體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等代償性改變,避免因靜脈血栓形成導致的后遺癥,如患肢不適、水腫、皮膚色素沉著、潰瘍等同時很大程度避免了導致臟器血栓形成。
靜脈炎對患者的身體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女性患者,很多患者因為靜脈炎而遭受折磨。靜脈炎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患上靜脈炎患者的血流會變的緩慢,患病部位會出現(xiàn)充血性紅斑,還可能出現(xiàn)水腫現(xiàn)象。紅斑隨著時間慢慢會變成棕褐色色素。靜脈炎的護理的護理非常重要。
靜脈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患者感染靜脈炎會出現(xiàn)皮膚色素沉著,使皮膚逐漸
變黑,還可能出現(xiàn)水腫,出血,潰瘍,嚴重的會形成靜脈血栓。因此輕忽不得。如果我們感覺身體關節(jié)不舒服,或者身體關節(jié)部位皮膚變色都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靜脈炎的初期并不是很嚴重,但是不少的患者卻往往會因為靜脈炎而飽受折磨,尤其是下肢靜脈炎,更會讓患者難以承受,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患者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和護理從而導致病情惡化所致。那么,靜脈炎該怎樣治療呢?又要如何做好護理呢?
一、保護患肢免受損傷: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肢,可能受輕微刺激即能發(fā)生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因此,應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已出現(xiàn)水泡、潰瘍或壞疽者,應保持局部清潔,采用正確治療方法積極治療。嚴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熱水洗浴,以免增加組織代謝,加重組織缺氧,使病情更快發(fā)展,癥狀加重。
二、避免患肢受壓:緊身的衣物,盤腿或雙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胭窩下墊東西等,都能壓迫血管,影響動脈供血,應盡量避免。
三、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和直接接觸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動脈收縮或痙攣。應保持居室溫濕度適宜,避免直接接觸冷水。寒冷季節(jié)外出應注意保暖,保暖時間應提前正常人半個月或一個月。避免肢體露在外面,衣褲及鞋襪要寬松、柔軟。
四、促進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慢性動脈功能不全者,側(cè)支循環(huán)不足直接影響組織的灌注,患肢缺血性疼痛會限制病人的活動,不利于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患肢肌肉將因供血不足和廢用而萎縮。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增加活動能促進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和增加末梢組織的灌注。常采用行走和Buerger鍛煉。
靜脈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適當做一些鍛煉,活動四肢,活動關節(jié),如果關節(jié)不舒服,要注意避免受涼,可經(jīng)常用熱水侵泡,或者用熱毛巾敷患處。靜脈炎的護理患者要注重,靜脈炎及早治療是關鍵,否則拖的越久越不好治療,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更大。
靜脈炎的病因有很多種,例如手術和妊娠都可以導致出現(xiàn)靜脈炎,分娩和心臟病也是靜脈炎的病因,創(chuàng)傷和惡性腫瘤也可能導致出現(xiàn)靜脈炎,此外長期的站立和坐著或者蹲著都可能導致靜脈炎的出現(xiàn),靜脈炎有一些民間的偏方可以治療,所以我們不必害怕靜脈炎。
靜脈輸入強刺激性、高濃度藥物或使用時間較長,損傷靜脈內(nèi)皮細胞;淺表靜脈曲張、血液淤滯;肥胖、吸煙、外傷造成靜脈內(nèi)皮損傷;細菌感染等。靜脈血管內(nèi)膜損傷后,形成血栓,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癥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并有滲出液,局部表現(xiàn)有疼痛,腫脹和壓痛的索狀硬條或串珠狀硬結(jié),全身反應不明顯。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一、豬蹄1只,毛冬青根150克,雞血藤、丹參各50克。加水共煮至蹄爛,去藥渣,吃肉飲湯。本方活血通脈,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患者。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二、蟾蜍。將其去腸雜洗凈,人鍋煮爛去骨,和面粉做成丸藥,不拘分量可隨時服用。本方清熱去濕,解毒殺菌,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三、活蝸牛,將其洗凈,連同殼搗爛如泥狀,敷于潰爛面上,以濕紗布蓋上,每日換藥1次。本方通經(jīng)活絡,祛腐生肌,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四、茜草、丹參各12克,地鱉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米仁20克,清風藤、川牛膝各9克,茯苓12克,黃柏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能通絡利濕,活血化瘀,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五、雞血藤30克,元參、雙花各60克,甘草、乳香各30克,土茯苓6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
治療靜脈炎的偏方六、當歸印克,乳香10克, 黃芪30克,銀花60克,劉寄奴12克,甘草30克,桃仁10克,元參3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口服3次。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化瘀,適用于血栓性脈管炎。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靜脈炎,我們知道靜脈炎具備多種病因,想要治療好靜脈炎我們必須認清楚靜脈炎的病因才行,治療靜脈炎有很多方法,我們有一般的治療法和藥物治療法,我們還可以采用手術的方法,上文介紹了靜脈炎的偏方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