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順著經絡刮最有效
經絡養(yǎng)生。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刮痧:順著經絡刮最有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中醫(yī)刮痧療法,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療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刮痧一定要順著經絡的方向刮,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功效,否則,反之。
有些人擔心不會刮痧,而影響療效。專家指出,刮痧其實很簡單,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技術不重要,但是您得知道怎么樣刮才是正確的。你或許會問手法不會怎么辦?這沒關系,只要記住刮痧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經絡刮這一點就夠了。
刮痧的手法并不重要。手法用不好,頂多是不會出多少痧,另外就是有點痛,不會有其他什么問題。而手法好,頂多出痧比較多、不太痛而已。但要是您不懂經絡,刮痧對您來講就有副作用。比如有一種刮痧方法,我就覺得是很有副作用的。
刮痧不順著經絡方向刮,有副作用
有些人刮痧時,橫著刮。就是刮到中間一條以后,馬上往兩邊分著刮,結果全是橫著的。但是看看經絡圖,橫著是沒有經絡走向的,都是順著膀胱經走的,只有這樣刮才會很順暢,這樣刮出來的淤血才可以順著膀胱經及時排出去。而橫向給它分散以后,就沒有排毒的通路可以出去,只是暫時出來,又被吸收進去了,根本沒有循環(huán)。所以,刮痧一定要順著經絡刮。
刮痧手法:出不出痧不是取決于手勁
刮的時候要輕輕地刮,出不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勁。大家一定要記住,痧不是您刮出來的,而是您體內的氣血推出來的。如果您的氣血不足,就是再使勁刮也不會出痧。如果刮得非常痛,身體就會產生抵觸,往里收,緊繃著肌肉,這樣較上勁,您的力量就完全是一種內耗了。
所以,刮痧一定要舒其所欲發(fā),勿強開其所閉,痧想從這兒出來,您就順勢刮一下,被刮的人感到很輕松,還希望您再使點勁,這樣才會非常舒服,就跟撓癢癢一樣,這時多刮幾下,痧就很容易出來了。
刮痧有禁忌:一些人不適合刮痧
刮痧有一些禁忌。如孕婦不能刮痧;有腫瘤的重癥病人也不能刮痧;心臟不好的人也要注意。
如何刮痧呢?刮痧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要一點兒一點兒來,并且要對刮痧有一個重新的理解。要知道刮痧不是把皮膚刮破,而是要把黏在血管壁上的淤血通過內外的合力趕到外面來。刮痧就是選擇性地把淤血排出的最好方法,進而達到排除體內毒素,強身健體之功效。
先拔罐好,還是先刮痧好?
有些人會問:刮痧和拔罐這兩種方法怎么來配合著治療?是先刮痧好,還是先拔罐好?專家指出,刮痧好還是拔罐好,要根據不同的位置。如果毒素已經到了體表,最好就是刮痧,尤其是臉上愛起痘痘的人;如果后背還沒起痘,那么在后背刮痧就是把臉上的痘轉移到后背上去,通過痧的形式出來,這樣臉上就不起痘了。
有時候刮痧刮不出來,后背還有痛點,這表明淤血的位置在深層,這時就需要拔罐,先拔到淺層來再刮痧,才會有效。
yS630.Com相關推薦
某IT公司員工:夏天感到疲勞的時候,我比較喜歡刮痧,每當身上刮了一層層的痧,覺得特別的排毒。我想知道夏天里多刮痧是不是對緩解疲勞有很好的作用? 點評:夏天刮痧并不是一個緩解疲勞的好辦法。很多人覺得刮痧萬病能解,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刮痧最早是在江南地區(qū)解決濕熱悶熱的中暑狀況而開始采用的方法,因此,刮痧治療中暑效果很好,但是抗疲勞,效果就相對差了很多。尤其是夏天天氣炎熱,皮膚容易曬傷,加上多次洗澡,導致皮膚柔弱,刮痧就很容易受傷。
建議夏天多用手指刮刮手掌心,夏天心神被耗,才會引起疲勞,手的中心,手內側中間,是心包經穴位,經常刮刮這個穴位,利于經絡的調整,能起到鎮(zhèn)靜、平靜、收斂心氣的效果。經常刮一刮按一按,對緩解疲勞還是很有好處的。 此外,沒事的時候還可以敲打敲打風池穴,也有充盈肺氣心氣,緩解疲勞的效果。這兩種方法操作起來很簡單,我們在家里閑著沒事的時候就可以做做了,次數(shù)和力度上也沒有太大的限制。導讀:近日,我去聽了一個關于刮痧的講座,聽說刮痧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常來聽講座的一名同伴說,可以隨身攜帶刮痧板,想刮就刮。請問可以這么做嗎?讀者賴小姐咨詢說,當時她有些感冒,就讓刮痧老師給自己刮了下,發(fā)現(xiàn)效果還不錯,正在考慮要不要隨身攜帶刮痧板,想刮了就刮。
刮痧是一種泄法,不能想刮就刮,泄得過度傷真氣。福建省老年醫(yī)院翁勁松說,從中醫(yī)來講,泄法主要針對實癥,把身體多余的能量、毒素通過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泄出體外。刮痧主要是以治病為主,其次才是保健作用。如果過度使用泄法,有可能使人更加疲憊,甚至還可能加重疾病。
那么,刮痧適合用于哪些疾病呢?刮痧適用的疾病范圍比較廣,但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腹瀉、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經、小葉增生、頭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竇炎等,都可以采用刮痧療法。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以上疾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建議采用綜合性的治療方法,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
同時,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適合刮痧,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經期、孕婦、皮膚病、心衰、腹水、嚴重糖尿病、動脈硬化者等。
刮痧的部位是根據疾病本身而定的,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頸、喉嚨兩側、脊椎、脊椎兩側的肌肉、肘窩、腘窩等部位。對于普通人來說,不了解經絡,可以采用哪兒痛,刮哪兒的方法,如腹瀉,可以刮肚臍周圍的穴位。
刮痧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如脊椎,脊椎上都是骨頭,如果力度掌握不好,易受傷,太陽穴周圍血管分布密集,也不建議自行刮;小孩子皮膚比較嫩,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過饑、過飽、過渴、過分疲勞、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飯后1小時刮痧;刮痧過程中要注意保溫;刮痧后半個小時不洗冷水澡;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可飲用1-2杯溫水;痧沒退,不能再次進行刮痧,以免傷皮膚。
在中醫(yī)上有濕氣重的說法,有濕氣的人也會選擇中醫(yī)療法來改善,或是食療喝薏米紅豆粥;或是通過中醫(yī)醫(yī)生診斷后喝中藥調理;還有的人選擇了中醫(yī)上的刮痧。刮痧是我國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方式,雖然刮痧后皮膚變得通紅,看起來很嚇人,但保健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濕氣重刮痧刮哪里呢?
刮痧是我國很傳統(tǒng)的一種養(yǎng)生方式,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以防治多種疾病濕氣重刮痧有用嗎刮痧的確可以祛濕排毒,因此,濕氣重可以刮痧,主要刮脾經為主,然后整個背部刮一刮。
刮的是背部,也就是陽經的穴位,如膀胱經、督脈上的穴位等。通過刮痧,也就是借助外力的作用,使人體的陽氣振奮,陽氣振奮后,體內的濕氣自然就去除了。穴位刺激、拔罐等都是基于這個原理。
雖說刮痧或拔罐這些方法有一定的祛濕作用,但并不是祛濕的主要治療手段。中醫(yī)所講的‘濕’的本質是水。濕氣主要通過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祛濕作用其實十分有限。所以,祛濕主要靠內治,而非外治。
濕氣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證濕的類型,可以采用利濕的藥物,緩解表面癥狀。由于濕氣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濕之后,還得調理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濕氣重刮痧刮什么穴位背部穴位刮痧位置:整個背部,包含背部的諸多穴位,如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腎俞等重要穴位。
刮痧方法:選用砭石或水牛角等自然材質做成的刮痧板,蘸少量刮痧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先刮位于后背正中線的督脈,然后再刮督脈旁開1.5寸的兩側膀胱經。刮痧時,刮板與皮膚傾斜45度左右,從上至下以輕柔適度的力量刮拭,直到刮出痧疹。
刮痧作用:刮背部穴位既可排毒祛濕,又可振奮體內陽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曲池穴刮痧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即位于肘橫紋外側端處。
刮痧作用: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夠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的濕熱,緩解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癱、麻、痛,對高血壓也有緩解作用。血海穴刮痧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后,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輔助緩解濕氣重引起的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陰陵泉穴刮痧位置: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處于脛骨后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刮痧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豐隆穴刮痧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醫(yī)認為濕必生痰,刮痧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fā)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天樞穴刮痧位置: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兩寸處。
刮痧作用: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jié)裥啊⒍拘皬募S便排出,起到緩解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癥。中脘穴刮痧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臥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刮痧作用:刮痧這個穴位對于緩解伏天暑濕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對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地機穴刮痧位置:地機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后緣處。
刮痧作用:在地機穴刮痧具有較強的解痙鎮(zhèn)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于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狀況。刮痧祛濕氣注意事項1、刮痧時注意要從上向下單方向刮拭,刮下來不能再掛上去,每次刮拭都是向下的一個方向。
2、刮痧過后一定要喝一杯熱水,能夠使祛濕排毒的功效加倍。
3、注意不要天天刮痧,必須在上次刮的痧都消退之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次刮痧
刮痧保健作用確切,可以概括總結為:刮刮頸,不生頸椎病;刮刮胸,氣管暢通;刮刮背,骨質不增、腰不疼;刮刮四肢,全身輕松。
刮痧應用廣泛
中醫(yī)經絡學說認為,皮膚是十二經脈之氣散布的部位,與經絡、四肢、五臟、六腑、九竅均有密切的聯(lián)系。刮痧可以刺激人體的經絡穴位,與針灸、按摩、拔罐等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多數(shù)人認為,刮痧只能用來治療外感、中暑等病癥。但事實證明,刮痧療法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凡針灸、按摩療法能治療的疾病,均可用刮痧療法來治療。此外,通過刮痧,還可以達到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
刮痧不當,反受其害
刮痧并不是對皮膚的胡亂刮拭,而是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以及經絡氣血的運行方向來刮。
怎樣刮痧才健康
如何正確、安全地刮痧?專家為我們提供了下列幾項要訣:
●選擇正確的刮痧器具、牛角梳、玉石、瓷湯匙等,厚度適中、邊緣鈍而圓滑的器具均可選用。
●力度適中,力度要適中,以皮膚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但有一定的刺激性為宜,刮到皮膚潮紅,稍有充血即可,注意避免刮傷皮膚。
●選位與方法,一般常選擇肌肉豐厚的地方,如肩、背、腰等,使刮痧板與皮膚呈90角,垂直下壓,單方向刮,力度由輕漸重,每次每處大約刮20下左右。
●刮痧前涂潤滑油,需要在刮痧處涂抹潤滑物,如凡士林、石蠟油、驅風油、精油、水等。可根據身體癥狀選擇相應的潤滑油,如外感時可選用驅風油,因其具有祛風、解表、通絡的功效,刮痧效果更好。
秋季就快來了,天氣漸漸變涼,這時候就后腰冰涼,感覺穿多少衣服都往外冒涼氣,這是怎么回事?
后腰冰涼,可能是由于寒氣入侵身體而長期淤積,所以才會有穿多厚都冰涼的感覺。或者是本身就是虛寒體質,這樣容易后背、后腰甚至臀部都發(fā)涼、怕風,可以請中醫(yī)在后背刮刮痧,將寒氣刮出來,同時堅持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水里可加入一些花椒,然后再喝一碗發(fā)汗的生姜紅棗湯,或者是胡椒白蘿卜湯,這樣就可以將寒氣排出,增加身體的熱氣。
不過,改善虛寒體質需要長期的時間,不能亂吃一些熱性的藥材去改善,例如有的人雖然虛寒、怕冷,但是一吃熱性藥物或食物就會上火。這是因為表寒過重,外寒不解,內熱又起,所以要先在后背刮痧或拔罐將寒氣帶走,再吃熱藥或熱的食物補身體。
值得注意的是,刮痧后一定要注意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需要等毛孔閉合恢復后再洗浴,一般在12小時后,另外,刮痧后喝兩杯溫水對身體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