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的作用和功效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連翹的作用和功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急性腎炎,熱淋。蒙藥治黃疸,腸刺痛,協(xié)日病,腸熱。 連翹的作用: 1、治療急性腎炎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兒酌減視病情需要連服5~10日。忌辣物及鹽。8例患者治療前均有浮腫血壓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間尿檢有蛋白顆粒管型及紅白細胞等,治療后6例浮腫全部消退2例顯著好轉(zhuǎn);血壓顯著下降;尿檢6例轉(zhuǎn)陰2例好轉(zhuǎn) 。
2、治療紫癜病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療血小板減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過敏性紫癜2例經(jīng)2~7日治療,皮膚紫癱全部消退連翹對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與其中含有多量蕓香甙,具有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關(guān);此外連翹似乎尚有脫敏作用 。
3、治療肺膿腫
將連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連翹1克,采用氣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氣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癥狀好轉(zhuǎn)后隔日1次;趨向萎縮或閉合后則每周2次治療25例治愈14例好轉(zhuǎn)10例死亡1例;據(jù)18例統(tǒng)計平均治療12天退熱氣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
4、治療視網(wǎng)膜出血
取連翹6~7錢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出血服藥20~27天后均顯著吸收視力有所增強。 連翹藥理作用: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強心、利尿、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血壓、抑制彈性蛋白酶活力、抗內(nèi)毒素等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疽,瘰疬,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fā)斑,熱淋尿閉;常用連翹治療急性風熱感冒、癰腫瘡毒、淋巴結(jié)結(jié)核、尿路感染等癥,為雙黃連口服液、雙黃連粉針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連草解熱口服液、銀翹解毒沖劑等中藥制劑的主要原料。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連翹在我們醫(yī)學中,是有著很好的作用與功效的,對于很多疾病方面,都有著抵抗,抑制之作用,我們最常聽到就是抗菌之作用,它對很多病菌都有著抑制作用,它性屬于微寒,且有點苦,一般被當作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主治很多種疾病。
連翹是屬于木犀科植物,它生長的地方一般是在山野荒坡間,不過現(xiàn)在各個地方也都有進行栽培,也分布地非常之廣,云南,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均有,它的萌生能力非常的強,繁殖生命力非常的強,很快就能增加分株,更替非常的快。
連翹的功效與作用:屬性:苦,微寒。歸肺、心、膽經(jīng)。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賀氏痢疾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本品所含齊墩果酸有強心、利尿及降血壓作用,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劑有鎮(zhèn)吐作用、抗肝損傷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熱。主治癰腫瘡毒,痰核瘰疬,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淋澀痛等。
它除了以上那些功效與作用之外,還有很多價值,連翹早春先葉開花,非常的艷麗俏皮可愛,花香淡艷宜人,經(jīng)常被用來園林綠化,非常之雅致。連翹的花及未熟的果實,還有著很好美顏色護膚之功效,長期使用,可以減少皺褶與黃褐班。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土連翹,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梅宋戈
【來源】為茜草科土連翹屬植物 土連翹 Hymenodictyon excelsum(Roxb.)Wall.,以 樹皮 及 葉 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備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抗瘧。用于外感高熱,咳嗽痰多,瘧疾。葉外用治關(guān)節(jié)紅腫,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樹皮0.5~1兩;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本文介紹了藥材土連翹的一些基本常識,土連翹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土連翹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連翹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連翹散的藥效有哪些吧。
【處方】連翹 葛根 黃芩 赤芍 山梔 桔梗 升麻 麥門冬 牛蒡子 甘草 木通各2.4克
【功能主治】清熱祛痰,宜肺利咽。治痰熱蘊于膈上,咽喉腫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竹葉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別名】清肺散
【處方】連翹7分,川芎7分,白芷7分,片芩7分,桑白皮7分,黃連7分,沙參7分,荊芥7分,山梔7分,貝母7分,甘草7分。
【功能主治】粉刺;面上肺火肺風瘡。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處方】連翹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當歸1兩,木香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黃芩1兩,犀角屑1兩,麝香1錢(細研),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半兩(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毒氣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連翹1兩半,葛根1兩(銼),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2兩,藍葉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白蘞1兩,羚羊角屑1兩,木通1兩(銼),黃耆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癰腫焮痛,口干煩渴,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連翹1兩,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焙)1兩,干白薄荷1兩,麝香(研)半錢,升麻半兩,惡實(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蛇蛻皮(酒浸,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瘰疬惡核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前溫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3分,黃耆3分(銼),木香半兩,川升麻3分,葛根3分(銼),地骨皮3分,紅雪2兩,麥門冬3分(去心),犀角屑3分,甘草半兩(生用),石膏1兩,沉香半兩,黃芩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毒生癰腫,煩熱疼痛,口干心燥,筋脈拘急,頭項強硬。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連翹、荊芥、防風、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焦啼驚熱。
【用法用量】白水點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
【處方】連翹1兩,沉香1兩,玄參1兩,川大黃2兩(銼碎,散炒),川升麻1兩,桑根白皮1兩(研),藍子1兩,犀角屑2兩,寒水石3兩,露蜂房1兩(散炙,研),川樸消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熱毒氣攻腑臟,出于皮膚,為發(fā)背壅腫。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以長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別名】連翹湯
【處方】連翹1兩,犀角屑1兩,玄參半兩,黃耆1兩(錢),木通半兩(銼),漏蘆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瘰疬熱腫,肉敗生膿。
【用法用量】連翹湯(《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別名】連翹湯
【處方】連翹1兩半,犀角屑1兩,川大黃1兩半(銼,微炒),川升麻1兩,木通1兩(銼),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黃芩1兩,川芒消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吹奶,因兒鼻中氣吹著奶房,更遇體熱,結(jié)聚或如桃李核,疼痛者。
【用法用量】連翹湯(《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連翹1兩半,射干1兩,沉香1兩,紫檀香1兩,犀角屑1兩,川升麻1兩,川芒消5兩,玄參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腫,欲結(jié)成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別名】連翹飲
【處方】連翹1兩,沉香半兩,黃耆半兩,白蘞1分,川樸消1分,川大黃(炮)1分,甘草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癰癤等。
【用法用量】連翹飲(《誠書》卷十五)。方中白蘞、樸消、大黃、甘草用量原缺,據(jù)《準繩·幼科》補。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張渙方
【別名】射干連翹湯、射干連翹散
【處方】連翹1兩,射干3分,玄參3分,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川升麻2分,梔子仁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當歸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腫疼痛,時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射干連翹湯(《圣濟總錄》卷一二六)、射干連翹散(《外科發(fā)揮》卷五)。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防風、羌活、連翹、荊芥、甘草、赤芍藥、梔子、蟬蛻、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清心解熱。主小兒驚瘡煩躁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用燈心、薄荷、生地黃同煎。
【摘錄】《普濟方》卷四○八
【處方】連翹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薺苨1兩,桔梗1兩(去蘆頭),玄參1兩,桑根白皮1兩半,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防風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黃耆2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連翹1兩,射干1兩,川升麻1兩,獨活1兩,桑寄生半兩,丁香半兩,木通1兩(銼),木香1兩,沉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項上惡核焮腫。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處方】人參5錢,連翹5錢,茯苓5錢,防風5錢,川芎5錢,天花粉5錢,黃柏3錢,荊芥3錢,梔子仁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淡竹葉煎湯,點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四
【處方】連翹3分,漏蘆3分,知母3分,木通1兩(銼),桂心3分,黃芩3分,柴胡1兩(去苗),玄參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樸消2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膈熱毒盛,攻項腋,生瘰疬,腫痛,心神煩悶,背胛急疼,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川升麻1兩,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昆布1兩半(洗去咸味),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大麻仁2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轉(zhuǎn)脈瘺,發(fā)于頸項,寒熱有膿。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炙耆1錢,連翹1錢,花粉1錢,防風1錢,梔子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癥疽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驗方新編》卷九
【處方】連翹4兩,白及4兩,白頭翁4兩,牡丹4兩,防風4兩,黃柏4兩,羌活4兩,桂4兩,秦艽4兩,豉4兩,海藻2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結(jié)風氣腫。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5-10粒,5歲以意加之,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三
【處方】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貝母、甘草、桑白皮、山梔子。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粉刺。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臨臥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處方】連翹、黃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決明、膽草、甘草。
【功能主治】眼目畏日羞明。
【摘錄】《醫(yī)學集成》卷二
【處方】連翹半兩,荊芥穗半兩,鱉甲(醋炙,去裙)半兩,梔子仁半兩,射干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當歸(切,焙)半兩,大黃(生)半兩,惡實半兩,牽牛子(炒)1錢。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肝壅盛,肋下結(jié)塊,腹內(nèi)引痛,大小便赤澀,飲食減少,大腹常熱,或時亦快,脊背上、左右臂上、腳上相連結(jié)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臨臥溫熱水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十四引《護命》
【處方】連翹、川椒、青葙子、木賊(去節(jié))、甘菊、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眼目昏暗,不睹光明。
【用法用量】每服3錢,清米泔調(diào),食后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煙霞圣效方》
【處方】連翹1兩,川升麻1兩,漢防己1兩,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妒乳,腫痛此熱,欲結(jié)成癰。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連翹半兩,白藥子3分,丹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銼)1分,惡實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熱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用蜜水調(diào)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
【處方】連翹半兩,柴胡半兩,山梔子半兩,木通半兩,瞿麥半兩,滑石半兩,車前子半兩,牛蒡子半兩,黃芩半兩,防風半兩,荊芥半兩,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生地黃半兩,甘草半兩,黃柏(蜜炙)1兩,蟬退1錢半。
【功能主治】心熱目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薄荷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一
【處方】連翹5錢,當歸尾5錢,羌活5錢,獨活5錢,防風5錢,赤芍藥5錢,小赤豆5錢,大黃2錢,木香3錢,菇荑3錢,茨菇3錢,薄荷3錢,紅內(nèi)消3錢,杜白芷3錢,升麻3錢,甘草3錢,忍冬草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疔瘡瀉后。
【用法用量】方中菇荑,《普濟方》作“辛荑”。
【摘錄】《得效》卷十九
【處方】連翹、黃芩、瞿麥、木通、滑石、柴胡、荊芥、牛蒡子、防風、羌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瘡疹、癤、痘疹余毒作楚,生于頭面,耳疼頰赤,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半盞。又生薄荷尤好。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七
【處方】連翹(去子)1錢,芎?1錢,黃柏(去粗皮)1錢,胡麻3錢(去油),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斑瘡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歲以下半錢,5歲以上1錢,用白湯調(diào),放冷,食后服。如眼內(nèi)有白丁子者,不日退去。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處方】連翹、黃連、石膏、黃柏、牛蒡子、防風、荊芥穗、甘草、山梔仁、小木通、嫩滑石、當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小兒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防風2錢,元參2錢,白蘞1錢,芒消1錢,大黃1錢,射干1錢,升麻5分,白芍1錢,甘草5分,杏仁20粒。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妒乳。
【用法用量】本方名連翹散,但方中無連翹,疑脫。
【摘錄】《金鑒》卷四十九
【處方】連翹子3分,獨活(去蘆頭)3分,木香3分,射干3分,甘草(炙,銼)1兩1分,桑寄生(銼)1兩1分,升麻1兩1分,雞舌香1兩1分,沉香1兩1分,乳香(研)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腫、癰疽,惡風結(jié)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淡竹瀝半合,去滓,空心溫服??炖?-5行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一
在了解了連翹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連翹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連翹(洗)陳皮各7.5千克 青皮(洗)蓬莪茂(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好墨(煅)各5千克 檳榔2.5千克 牽牛子(碾,取末)7千克 三棱(炮)7.8千克 肉豆蔻750克
【制法】上藥研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氣和中,消散積滯。治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下;婦人諸疾,姜、醋湯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薄荷(新者)2斤(裂取汁),好皂角1梃(水浸去皮,裂取汁,以上二味同于銀石器內(nèi)熬成膏),青皮1兩,連翹半兩,陳皮1兩(不去白),皂角子(慢火炮去皮,取皂子仁,搗羅為末)1兩半,黑牽牛1兩半(半生半炒)。
【制法】上為末,用前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核,破或未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連翹湯送下。
【摘錄】《濟生》卷八
【處方】連翹1兩,芍藥1兩,玄參1兩,大黃(銼1兩,炒)1兩,犀角(鎊)1兩,防己1兩,羌活(去蘆頭)1兩,木香1兩,山梔子仁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氣毒風毒,結(jié)成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3兩,防己3兩,羌活(去蘆頭)3兩,木香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玄參5兩,大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繞項如連珠。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凈連翹2錢,桑白皮2錢,白頭翁2錢,粉丹皮2錢,北防風2錢,川黃柏2錢,青化桂2錢,淡豆豉2錢,海螵蛸2錢,軟秦艽2錢,川獨活2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
【功能主治】小兒瘡疥,毒陷入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燈心湯送下。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連翹1兩半,檳榔1兩半,三棱1兩半(醋炒),蓬術(shù)1兩半,肉果1兩半(面煨),牽牛1兩半,肉桂1兩半(去皮),青皮1兩半(炒),陳皮1兩半。
【制法】上為末,以粥為丸。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積堅聚結(jié),阻礙腸胃,失其傳化之職,下痢青黃,飲食不能遽下,脈緊弦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方中連翹清熱散結(jié)氣,檳榔破滯降逆氣;三棱破血中之氣,蓬術(shù)破氣中之血,二味俱消堅削積之品;牽牛導水下氣,肉果固味澀湯,二味乃攻實治虛之品;青皮破滯氣以平肝,陳皮利中氣以和胃;肉桂溫經(jīng)暖血以化積滯也。粥丸米飲下,使積滯消化,則脾胃健運而飲食無艱下之患,何下痢青黃之不退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連翹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沉香1兩,黛陸香1兩,黃耆1兩(銼),牛蒡子1兩(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玄參3分,川升麻3分,羌活3分,皂莢子仁49個(炒黃焦),占斯3分,芎?3分,黃芩3分,紅鹽1分(波斯者)。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腫不散,欲成膿,致寒熱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連翹5錢,桑白皮5錢,白頭翁5錢,牡丹皮5錢,防風5錢,黃柏5錢,肉桂5錢,豆豉5錢,獨活5錢,秦艽5錢,桑螵蛸3錢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頸上生核,腫脹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燈心湯送下。外用五倍子末,淡米醋調(diào)敷,1日2次易之。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連翹(洗)240兩,陳皮240兩,青皮(洗)160兩,蓬莪荗(炮)160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60兩,好墨(煅)160兩,檳榔80兩,牽牛子(碾,取末)220兩,三棱(炮)249兩,肉豆蔻25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行步不能;及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秘,脾毒瀉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送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送下;婦人諸疾,姜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連翹1兩,玄參1兩,糯米半兩,斑蝥1分(微炒,去翅足),皂莢針半兩(炙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瘰疬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當利下惡物為度,后吃粥1日補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
【處方】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升麻1兩半,大黃(蒸)半兩,昆布(洗去咸,焙)2兩,大麻子(微炒,別搗研)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寒熱結(jié)核,在頸腋之下,堅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1兩,桑白皮1兩,白頭翁1兩,牡丹1兩,防風1兩,黃柏1兩,桂心1兩,香豉1兩,獨活1兩,秦艽1兩,海藻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結(jié)風氣腫。
【用法用量】《圣惠》無桑白皮,有榆白皮。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防風、白頭翁、香豉以散風毒;連翹、秦艽、獨活、桑白皮、海藻以散氣腫;然風藥氣藥非得血藥不能透達榮分,以散結(jié)核,又須黃柏、桂心寒熱交攻;用牡丹者,專和黃柏、桂心之寒熱也。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連翹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白頭翁半兩,漏蘆半兩,黃柏半兩(銼),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秦艽半兩(去苗),川升麻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
以上就是本文對連翹丸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連翹丸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大家知道連翹根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連翹根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連軺(《傷寒論》)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連翹 的 根 。
【性味】《湯液本草》:"氣寒,味苦。"
【功能主治】《綱目》:"治傷寒瘀熱欲發(fā)黃。"
【附方】治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去節(jié))二兩,連軺(連翹根是)二兩,杏仁(去皮、尖)四十個,赤小豆一升,大棗(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兩,甘草(炙)二兩。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經(jīng)逢原》。
上面是關(guān)于連翹根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連翹根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