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治病歌訣
氣功養(yǎng)生治病。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中成藥治病歌訣》,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感冒:要問這病怎么治,下面兩點看仔細,一看怕冷不怕冷,二看有汗沒有汗。怕冷無汗午時茶,加用二錢感冒丹,服藥以后睡一覺,發(fā)點小汗病自減。若不怕冷稍有汗,嗓子發(fā)緊口發(fā)干,咳嗽應服桑菊片,不咳當服銀翹解毒丸。
痢疾:飲食不節(jié)傷生冷,里急后重腹內痛。一天瀉痢十幾次,每次便中帶紅膿。身上發(fā)燒口中渴,加味黃連開水送。早晚兩次莫間斷,忌食生冷與葷腥。有的便中帶白膿,如像豆汁一般同。不發(fā)燒來口不渴,渾身怕冷肚子痛。趕快治療莫遲延,四神丸用姜湯沖。
受暑:臉色發(fā)紅喘粗氣,手腳發(fā)涼出冷汗,病人抬到陰涼處,急服十滴時令丹。有的病情十分險,突然昏倒不能言。牙關緊閉出大汗,急救快用通關散。如果病勢還不退,快請醫(yī)生莫遲延。面有晦氣透油光,好像幾天沒洗臉,頭暈發(fā)燒身疲倦,諸葛行軍服后安。有的病人身酸懶,頭昏惡心口中黏,胸口堵悶舌苔膩,跑肚拉稀腹脹滿。這是受暑又傷濕,快服藿香正氣丸。
Ys630.com相關知識
我們都知道中醫(yī)中藥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的瑰寶,我們國家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醫(yī)中藥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醫(yī)學上的治療手段。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成藥的概念是怎樣的,我們智慧的古人又是怎樣把中成藥分類的吧。
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制劑加工制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是我國歷代醫(y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yī)療實踐創(chuàng)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
中成藥的概念
一種是狹義的中成藥,它主要指由中藥材按一定治病原則配方制成、隨時可以取用的現(xiàn)成藥品,如中成藥中的各種丸劑、散劑、沖劑等等,這便是生活中人們常說的中成藥;另一種是廣義的中成藥,它除包括狹義中成藥的概念外,還包括一切經過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藥藥材。毫無疑問,這兩種"成藥"在內容上是有許多不同的。
狹義中成藥所指的各種成藥,均為現(xiàn)成可用,適應急需,存貯方便的中藥。相對于中藥藥材而言,成藥治病省了中藥煎劑所必要的煎煮時間,更因其能隨身攜帶,不需煎煮等一應器具,故而使用十分便。由于中成藥多為經過一定特殊加工濃縮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遠遠少于中藥煎劑,而且成藥已幾乎消除了中藥煎劑服用時特有異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藥反應上,也較易被大眾所接受。
當然,狹義中成藥也是有一定缺陷的,這主要表現(xiàn)在成藥成分組成、藥量配比的一成不變上。由于配方既定,藥已制成,故而成藥往往不能像煎劑方藥那樣表現(xiàn)得靈活多變,隨癥加減,這使成藥的實際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來,有關中成藥引起的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這類報道也多起來。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藥源性腸炎;黑錫丹久服可致嚴重鉛中毒;牛黃解毒片口服可引起過敏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膀胱炎和過敏性皮炎;口服羚翹解毒丸或銀翹解毒丸可引起嚴重的過敏性休克。這些反應雖都較為少見,但一旦發(fā)生,病情都較嚴重。
經過炮制而成的中藥材成藥,其優(yōu)缺點也是十分分明的,優(yōu)點即組方靈活適應面廣,缺點則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費時費力,應用不便。
1.丸劑
丸劑是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粘合劑或輔料,制成的球形或類球形的固體制劑,是中成藥最古老的劑型之一。根據粘合劑的不同丸劑又分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濃縮丸、微丸等類型。
(1)蜜丸:藥材細粉以蜂蜜為粘合劑制成,是中醫(yī)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稱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為小蜜丸。蜂蜜富于營養(yǎng),并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能,同時還有質地柔潤、吸收緩慢、作用緩和的特點。滋補類藥物、小兒用藥、貴重及含易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療慢性病和虛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黃丸、人參鹿茸丸等。
(2)水蜜丸:藥材細粉以水和蜂蜜按適當比例混勻為粘合劑制成。水蜜丸的特點與蜜丸相似,作用緩慢、持久,但因用蜜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補益類藥物,如補中益氣丸等。
(3)水丸:藥材細粉以水或醋、藥汁、黃酒等為粘合劑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還可包衣。泛制水丸體積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濃縮丸:全部藥材或部分藥材的煎液或提取液,與適宜的輔料或藥物細粉加適宜的粘合劑制成。根據粘合劑的不同,又分為濃縮蜜丸、濃縮水丸、濃縮水蜜丸。濃縮丸體積小,藥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體內溶化吸收比較緩慢。濃縮丸適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5)糊丸:藥材細粉以米糊或面糊為粘合劑制成。糊丸質地堅硬,在體內崩解慢,內服既可延長藥效,又能減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釋放或減緩刺激性成分對胃腸的刺激。刺激性較大或有毒藥物宜制成糊丸。
(6)蠟丸:藥材細粉以蜂蠟為粘合劑制成。蠟丸是中成藥的長效劑型之一,溶化極其緩慢,可延長藥效,防止藥物中毒或對胃起強烈的刺激作用。處方中含較多的劇毒或強刺激性藥物,或要求在腸道吸收的中成藥,都可制成蠟丸。為中成藥傳統(tǒng)劑型,品種已不常見。
(7)微丸:藥材細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為衣,采用現(xiàn)代技術制成。微丸直徑小于2.5毫米,體積小,應用劑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穩(wěn)。微丸適宜于刺激性藥物,貴重或細料藥材多制備成微丸。
丸者緩也:丸劑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溶化散開,逐漸被人體吸收,因此丸劑產生療效較慢,藥效也較持久,可以減少部分藥材的不良氣味,是目前中成藥最常用的劑型。但丸劑尚存在一定的缺點,服用劑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兒童服用更加困難;此外丸劑目前有效成分的質量標準還難以確定。
2.散劑
散劑是一種或多種藥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狀制劑,分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是我國古代劑型之一。散劑治療范圍廣,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攜帶方便、節(jié)省藥材等優(yōu)點。有效成分不溶或難溶于水,或不耐高溫,或劇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貴重細料藥物適宜于制成散劑。
3.煎膏劑(膏滋)
煎膏劑是藥材用水煎煮、去渣濃縮后,加煉蜜或糖制成的半固體制劑,又稱膏滋。具有吸收快,濃度高,體積小,便于保存,可備較長時間服用的特點。有滋補調理的作用,用于治療慢性病和久病體虛者。
4.丹劑
丹劑是水銀、硝石、雄黃等礦物藥經過煉制、升華、融合等技術處理制成的無機化合物,如紅升丹、白降丹等,為傳統(tǒng)劑型。大多含水銀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腫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劑、散劑、錠劑品種多以朱砂為衣,因氣色赤習稱丹,不屬于經典丹劑范疇。
5.片劑
片劑是藥材細粉或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藥材細粉壓制而成的片狀制劑,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現(xiàn)代劑型之一。片劑體積小,用量準確,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儲運方便的優(yōu)點。片劑適用于各種疾病。
6.顆粒劑(沖劑)
顆粒劑是藥材提取物與適宜的輔料或與藥材細粉制成的顆粒狀制劑,是在湯劑、散劑和糖漿劑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劑型。有顆粒狀和塊狀兩種,分為可溶性、混懸性、泡騰性及含糖型、無糖型等不同類型。顆粒劑體積小,重量輕,服用簡單,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補益、止咳、清熱等作用的藥物。
7.錠劑
錠劑是藥材細粉與適量粘合劑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藥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規(guī)定形狀的固體制劑??晒﹥确蛲庥?,內服作用與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處。錠劑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膠劑
膠劑是以動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膠質,經濃縮凝固而成的固體內服制劑。膠劑中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作為補益藥,適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體虛弱者,可單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湯劑中使用。至今膠劑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信譽,被廣泛使用。
9.硬膠囊劑
硬膠囊劑是將適量的藥材提取物、藥材提取物加藥粉或輔料制成均勻的粉末或顆粒,填充于硬膠囊中而制成的劑型。主要是口服。硬膠囊外觀整潔美觀,易于吞服,可掩蓋藥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適用于對光敏感、不穩(wěn)定或遇濕、熱不穩(wěn)定的藥物,或有特異氣味的藥物,或需要定時定位釋放的藥物。兒童用藥、對胃粘膜刺激性強的藥物不宜制成膠囊劑。
10.軟膠囊劑
軟膠囊劑是將油類或對明膠等囊材無溶解作用的液體藥物或混懸液封閉于囊材內制成的劑型。特點與硬膠囊相似。硬膠囊和軟膠囊經過適宜方法處理或用其他藥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殼不溶于胃液,但在腸液中崩解釋放活性成分,為腸溶膠囊。
11.糖漿劑
糖漿劑是含有藥物、藥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質的濃縮蔗糖水溶液。它是在傳統(tǒng)的湯劑、煎膏劑的基礎上,吸取西藥糖漿的優(yōu)點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中成藥劑型。因含有糖,可以掩蓋某些藥物的不適氣味,便于服用,適用于小兒及虛弱病人服用,尤多見于小兒用藥,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劑
合劑是藥材用水或其他溶劑,采用適宜方法提取,經濃縮制成的內服液體制劑。單劑量包裝的合劑又稱口服液。合劑既能保持湯劑的特點,又能避免湯劑臨時煎煮的麻煩,便于攜帶、儲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濃度更高,常加入矯味劑,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質量穩(wěn)定,攜帶方便,易保存。
13.酒劑
酒劑是藥材用黃酒或白酒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又稱藥酒。酒劑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見效快,多用于治療風寒濕痹及補虛養(yǎng)體、跌打損傷等。
14.酊劑
酊劑是藥物用規(guī)定濃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釋制成。分內服和外用兩種。酊劑制備無需加熱,成分較純凈,有效成分含量高,劑量準確,吸收迅速,適宜于制備含有揮發(fā)性成分或不耐熱成分的制劑。
15.露劑
露劑是含芳香揮發(fā)性成分的中藥材經水蒸氣蒸餾制得的飽和或近飽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劑,是我國傳統(tǒng)劑型之一。又稱藥露。臨床多供內服,露劑能夠保存藥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熱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劑
注射劑是提取中藥材的有效成分,經精制加工制備而成的可供注入人體內的滅菌溶液或乳狀液,或可供臨用前配制溶液的滅菌粉末或濃縮液制劑,為中成藥現(xiàn)代新劑型。又稱針劑。注射劑可用于皮下、肌肉、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劑量準確,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響,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氣霧劑、噴霧劑
氣霧劑是藥物和拋射劑同裝封于帶有閥門的耐壓容器中,使用時借助拋射劑的壓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將內容物噴出的制劑。不含拋射劑,借助手動泵的壓力將內容物以霧狀等形式噴出的制劑為噴霧劑。又稱氣溶膠。氣霧劑給藥劑量小,起效迅速,穩(wěn)定性強,副作用小。
18.膏藥
膏藥是根據藥方,將藥材經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紅丹煉制而成的外用制劑,為中成藥傳統(tǒng)劑型。又名黑膏藥。膏藥有通納藥量多,藥效釋放持久等特點,多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瘡瘍癰腫等疾病。
19.膜劑
膜劑是藥物與成膜材料經加工制成的薄膜狀制劑,為中成藥現(xiàn)代新劑型。膜劑可經口服,舌下含服,眼結膜囊、陰道內及體內植入,皮膚和粘膜創(chuàng)傷、燒傷或發(fā)炎表面覆蓋等多種途徑給藥,給藥劑量小,使用方便。
20.栓劑
栓劑是藥材提取物或藥粉與適宜基質制成的供腔道給藥的固體制劑,是中成藥的古老劑型。也稱坐藥或塞藥。栓劑比口服給藥吸收快,吸收后不經肝臟直接進入大循環(huán),生物利用度高。
21.滴丸
藥物以適宜基質用滴丸法制成。滴丸易服用,在體內溶化快,奏效迅速。揮發(fā)性或不易成型的藥物、速效藥物,可制成滴丸。
22.其他
中成藥劑型在我國正式生產使用的已有40多種,除上述介紹的外,其他劑型還有軟膏劑、橡膠膏劑、油劑、滴眼劑、搽劑、浸膏劑、流浸膏劑、袋泡劑等。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我們古代的中成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古代學者很有智慧。重要雖說毒性小但是所以,對中成藥的優(yōu)缺點也須全面分析,不能認為是凡中藥都低毒無害。凡曾經因服用某種中成藥而發(fā)生中毒或過敏反應者,必須牢記,以后不可再用同種中成藥。
咳嗽是冬季的常見癥狀,一旦出現(xiàn)咳嗽,最受人們青睞的莫過于中藥止咳口服液、糖漿、膏滋之類。雖然每種止咳中成藥都標有止咳化痰、鎮(zhèn)咳平喘等功效,但由于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所以在選藥時應避免盲目和隨意性。下面列舉幾種常用止咳中成藥供大家參考:
杏仁止咳糖漿 由杏仁、桔梗、遠志、陳皮、甘草等藥組成,此糖漿用于風寒咳嗽。對于熱性、風熱感冒,如口干舌燥、咳痰等熱性表現(xiàn)者則不宜。
牛黃蛇膽川貝液 由人工牛黃、蛇膽汁、川貝母等藥組成,其中牛黃可清熱鎮(zhèn)驚,蛇膽屬祛風化痰藥物,故此,該口服液只適用于熱性咳嗽,而不宜于寒咳。適應對象是上火較重并兼痰多者,一般用于熱癥較深階段。
梨膏類梨膏 由梨、麥冬、貝母、款冬花、百合、冰糖等組成。這類膏滋藥多系潤燥生津之品,適用于陰虛咳嗽。此種咳嗽多見于干燥時節(jié)或久咳傷陰者,表現(xiàn)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或無痰。對于寒咳較多者若誤用則適得其反,同時,平常脾虛者應忌用。
強力枇杷露由枇杷葉、桑白皮、桔梗、百部、白前、罌粟殼等藥制成。本露鎮(zhèn)咳作用較強,主要是其中罌粟殼收斂止咳作用強勁,對于久咳不止,干咳無痰及使用一般止咳藥無效者,中醫(yī)會考慮使用該藥。
中藥在治療人類許多疾病方面都發(fā)揮著巨大功效與作用。雖說西藥對疾病的治療更為快速,可不少西藥存在許多副作用,而且一些小病也根本無須服用西藥,很多中藥材本身就具有殺菌消炎作用,且毒副作用要小于西藥的消炎藥。常見的中成消炎藥包括牛黃消炎片、三金片、清開靈、雙黃連等,在消除炎癥方面的療效都很不錯。
1、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藥
板藍根沖劑:可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咽喉腫痛,發(fā)熱。
小柴胡沖劑用于感冒后時冷時熱、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癥狀。
羚翹解毒丸:可疏風清熱、解毒,用于感冒和扁桃體炎有咽喉腫痛、咳嗽等癥狀。
2、用于腸道感染的中成藥
葛根芩連微丸:可以解表清里、止瀉止痢,用于腸炎、痢疾引起的糞便惡臭、便黃而黏、腹痛、身熱煩渴等癥狀。
復方黃連素片: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腸炎、痢疾等引起的腹瀉、心煩等癥狀。
香連片:可以清熱燥濕,用于菌痢等導致的腹瀉、腹痛、肛門墜脹等情況。
3、用于尿路感染的中成藥
尿感寧沖劑:可清熱解毒、通淋利尿,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頻急、尿黃、下腹脹痛等癥。
三金片: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止血鎮(zhèn)痛、清血散淤、補虛益腎的作用更甚,攻補結合、標本兼治。
八證散:瞿麥,梔子,扁蓄,木通,車前子,滑石,甘草,燈芯草,大黃,主治尿頻尿急,小便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濁紅,甚者小便不通,小腹急滿等癥。
4、用于皮膚感染的中成藥
消風散:疏風除濕,清熱養(yǎng)血,常用于治療急性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于風熱或風濕所致者。
防風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熱,表里俱實,外治皮膚病,內治大便秘結,風疹濕瘡等。
5、用于陰道炎的中成藥
白帶丸:健脾利濕止帶,用于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等陰道炎癥。
外陰熏洗:蒼術、生苡仁、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鐘,熏洗外陰,每日2次。
6、用于膽道感染的中成藥
消炎利膽片:可清熱、祛濕、利膽,用于急慢性膽道感染引起的的口苦等癥狀。
膽寧片:舒肝利膽,清熱通便,用于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切除后,右上腹隱隱作痛、飯后腹脹、噯氣、便秘等癥狀。
哮喘可以說是一種呼吸道疾病,并且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上及時發(fā)現(xiàn)了抑制哮喘的藥物,但是對于哮喘這個疾病還沒有完全找到治愈哮喘的藥物,所以一旦人患了哮喘之后,有可能會伴隨自己的終身。而哮喘可以是先天性遺傳形成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哮喘都應該及時治療,因此治療哮喘的中成藥有哪些呢?
哮喘是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的,不然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可以使用中成藥進行治療。那么,哮喘中成藥要用哪種?
哮喘的病人是可以選擇有效的中成藥去幫助治療的,病人可以咨詢醫(yī)生,了解治療的藥物。
哮喘中成藥是:
1、平喘丸:由款 冬花、杏仁、半夏、五味子、桔梗、麻黃、生石膏等中藥組成,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胸悶等癥,按說明服用。
2、桔紅丸:主要成分有桔紅、貝母、麥冬桔梗、紫蘇、款冬花、甘草等,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每次1丸,日服二次。
3、哮喘沖劑:由麻黃、大力子、紫蘇、桑白成、半廈、旋覆花等組成,主治咳喘氣急等。
4、氣管炎丸(片)由麻黃、杏仁、川貝、款冬花、杷葉、半夏、遠志、桔梗等組成,主治氣管炎、喘咳等癥。
5、千日紅注射液:為千日紅提取物、主要成分為生物堿、皂甙等,主要用于咳喘等癥。
哮喘的人群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要吃得清淡一些,要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對于過敏性體質者應該少食異性蛋白類食物,一旦發(fā)現(xiàn)某種食物確實可誘發(fā)病人支氣管哮喘發(fā)病,應避免進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類及豆制品等。
哮喘的人群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營養(yǎng)的均衡,特別應該增加的是抗氧化營養(yǎng)素如β-胡蘿卜素、維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這些元素在新鮮蔬菜、水果中含量豐富,微量元素硒在海帶、海蜇、大蒜中含量較豐富。
所以,哮喘的病人是可以選擇有效的中成藥去治療的,病人可以參考上述的介紹,也可以咨詢醫(yī)生,在醫(yī)生的幫助下進行治療。
1、感冒、支氣管炎、肺炎
欣兒寶 小兒寶泰康沖劑 小兒七珍丹 小兒清咽沖劑 小兒感冒片
小兒退熱口服液 小兒止咳糖漿 小兒退熱栓 小兒清肺口服液 鷺鷥咯丸
小兒熱速清 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 小兒咳喘靈沖劑 小兒清熱解毒口肥液 小兒清肺散
小兒肺熱咳喘沖劑 小兒感冒顆粒 兒童清肺丸 小兒解表口服液
2、驚厥、夜啼
小兒奇應丸 小兒鎮(zhèn)驚丸 八寶驚風散 小兒驚風散 珠珀保嬰散
牛黃抱龍丸 回春丸 琥珀抱龍丸 猴棗散 健兒樂沖劑
3、小兒厭食癥
化積口服液 小兒胃寶片 小兒化食丸 健脾消食丸 小兒百壽丸
健胃消食片 健兒散 啟脾丸 兒康寧糖漿 醒脾養(yǎng)兒顆粒
兒康片
4、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
虛汗停沖劑 小兒疳積糖 龍牡壯骨顆粒
5、嬰幼兒腹瀉
小兒保安丸 參苓白術散 小兒腹瀉寧 小兒腹瀉外敷散 雙苓止瀉口服液
小兒瀉速停沖劑
6、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片 復方板藍根沖劑 抗腮腺靈糖漿 抗腮腺炎注射液 板藍根注射液
銀翹解毒顆粒 犀羚解毒丸 菊藍抗流感片 清熱解毒膠囊 抗病毒口服液
倍特板藍根咀嚼片
7、麻疹
小兒紫草丸 五粒回春丹 銀翹散
8、寄生蟲病
肥兒丸 保兒安沖劑 烏梅丸 絳礬丸 使君子丸
一般疾病的治療,如到藥店選購適宜的中成藥,既方便快捷,又省時省錢。但是,應用中成藥治病時必須辨證論治,證、藥相符時功效顯著,藥到病除;否則無效甚或加重病情。
一、辨證要點
1.分清外感與內傷: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氣變化受涼后突然發(fā)生??人猿0橛斜侨魈?、噴嚏、咽癢、頭痛、全身酸楚、惡風寒、發(fā)熱,實證居多。內傷咳嗽多為久病,起病緩慢,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常伴有其他臟腑病癥,如疲乏無力、胸滿脅痛、食少便溏,邪實正虛居多。
2.辨別咳嗽聲音及發(fā)作時間:咳聲高揚者屬實證,低弱者屬虛證??嚷曀粏。菁倍〕潭陶邽橥飧锌人?;病勢緩而病程長者則屬虛證。早晨咳嗽陣發(fā)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午后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臥咳嗽加劇,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證。
3.辨痰的顏色、性質及數量:痰少或千咳無痰者,多屬燥熱,陰虛證。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證。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痰白而稠厚者屬濕;痰黃而黏稠者屬熱。
二、辨證選藥
1.風寒咳嗽:咳嗽聲重,痰稀白,咽癢,常伴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肢體酸楚,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用藥:①荊防沖劑(藥店有售,下同),每袋12克,每次服1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②風寒感冒沖劑,每袋15克,每次服1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
若風寒咳嗽兼氣喘痰盛者,宜服蘇子降氣丸。每次服1丸,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
2.風熱咳嗽:咳嗽氣粗,痰黃或黃稠,咳時汗出,常伴鼻塞流黃涕,口渴,喉燥咽痛,頭痛,肢楚,惡風,身熱,舌苔薄黃脈浮數。用藥:①風熱感冒;中劑,每袋18克,每次服1~2袋,日服3次,涼開水送服。②銀翹解毒片每次服4~8片,日服2~3次,涼開水送服。③川貝清肺糖漿,每瓶100毫升,每次口服10~20毫升,日服3~4次。
若風熱咳嗽兼氣喘痰盛,需加服止嗽定喘口服液,每瓶100毫升,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3.燥熱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黏稠,或痰中帶有血絲,口鼻干燥,咽喉干痛而癢,舌紅干,苔薄黃干,脈浮數或小數。
用藥:山百合固金丸,每丸9克,每次1~2丸,日服2~3次,溫開水送服。①秋梨潤肺膏,每瓶200克,每次10~20克,日服3次,溫開水沖服。
若因久咳兼有面色蒼白、神疲少氣、自汗、舌質淡苔薄白、脈弱者,屬氣虛咳嗽證。宜用人參、黃芪各15~25克,水煎取汁送服上藥。
忌食辛辣香燥、肥膩及過于寒涼之品,宜戒煙。
咳嗽類非處方中成藥
安嗽片
[藥物組成]浙貝母、百部、前胡、桔梗、半夏(制)、陳皮、甘草。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咳嗽多痰。
[使用注意]
①適用于痰濕咳嗽,癥見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或帶灰色。
②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③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或藥師咨詢。
④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痰由白變黃者應到醫(yī)院就診。
⑤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二陳合劑、丸、濃縮丸
[藥物組成]陳皮、半夏(制)、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用于痰濕停滯導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使用注意]
①適用于痰濕咳嗽,癥見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或帶灰色。
②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③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或藥師咨詢。
④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到醫(yī)院就診。
⑤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杏仁止咳糖漿
[藥物組成]杏仁水、百部流浸膏、遠志流浸膏、陳皮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蔗糖。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用于痰濁阻肺,咳嗽痰多。
[使用注意]
①適用于痰濕咳嗽,癥見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或帶灰色。
②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③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或藥師咨詢。
④服藥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高熱,體溫超過38℃,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或痰色由白轉黃者應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