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類藥用品種及其混偽品辨析
養(yǎng)生用品。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木通類藥用品種及其混偽品辨析”,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木通,在《中國藥典》2000年版2002年增補本收載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r(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的干燥藤莖。功效為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主要用于胸中煩熱,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腫,通身拘痛,,經閉乳少等癥。該品種藥材呈圓柱形,直徑約O.5cm一2c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裂紋或縱溝紋;節(jié)處膨大或不明顯;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切片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但無韌皮纖維束;木部黃白色,射線呈放射狀排列,導管孔排列不甚規(guī)則;皮部與木質部易剝離;髓部明顯,小或中空。無臭,味微苦而澀。
該品種偽品比較少見,曾有藥農送原植物來咨詢時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品種特征與木通極為相似,只是其小葉均為7片,經查資料,可能是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的變種多葉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Var polyphylla Nakai,其藤莖特征與木通極為相像,不易區(qū)別,從咨詢樣品觀察,莖一般較細小,直徑多不過0.8cm。
川木通,在《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和繡球藤Cleman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莖,又有將前者名川木通,后者名藏木通。功效為清熱利尿,通經下乳;主要用于水腫、淋病,小便不通,關節(jié)痹痛,經閉乳少等癥。該品種藥材呈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常有纖維狀撕離的皮片;節(jié)處多膨大;質堅硬,不易折斷。切片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布滿導管孔呈不規(guī)則狀,髓部類圓形而較小,呈白色或黃棕色。無臭,味淡。
據報道,該品種混偽品較多,主要為同科植物粗齒鐵線蓮Clematis argentilucida(Levi.Et Vant.)W.T.Wang(又名大木通,銀葉鐵線蓮,線木通)、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又名花木通)、鈍齒鐵線蓮Clematis apiifoliavat.obtusidentata Rehd.Et Wils.。主要區(qū)別特征是正品川木通莖近圓形柱形,而這些偽品莖均近六棱柱形。
關木通,在《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收載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莖,又名馬木通、苦木通。該品種因含有腎毒性成分馬兜鈴酸而被取消藥用標準,應注意區(qū)別。該品種藥材呈長圓柱形;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有淺縱溝及棕褐色殘留粗皮;節(jié)部多稍膨大,殘留枝痕一個;橫切面皮部與木部結合緊密;導管環(huán)狀排列而整齊;髓部線狀狹長形而不明顯;摩擦殘留粗皮,有樟腦樣氣味;味苦。
另有報道,以淮通進入市場的品種,為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穆坪馬兜鈴Aristolehia moupinensis Franch.、大葉馬兜鈴Aristolchia kaempferi Willd.等的干燥藤莖,因含有馬兜鈴酸成分,故也不能作藥用。
總而言之,關木通和淮通類,有馬兜鈴酸成分,具腎毒性副作用,應嚴格區(qū)分,不能藥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導讀:中藥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關木通圖片、關木通的藥用價值、關木通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關木通簡介關木通圖片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關木通的藥用價值關木通的用法與用量關木通的副作用關木通簡介
關木通,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馬兜鈴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曬干。
本品呈長圓柱形,稍扭曲,長1~2m,直徑1~150px。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有淺縱溝及棕褐色殘余粗皮的斑點。節(jié)部稍膨大,有1枝痕。體輕,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黃色或淡黃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有多層整齊環(huán)狀排列的導管,射線放射狀,髓部不明顯。摩擦殘余粗皮,有樟腦樣臭。氣微,味苦。
關木通圖片
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
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用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水腫、熱淋澀痛、白帶、經閉乳少、濕熱痹痛。
1、《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2、《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3、《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痿、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4、《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
關木通的藥用價值
1、口舌生瘡,小便澀痛
木通能上清心經之火,下泄小腸之熱,使?jié)駸嶂跋滦?,從小便而出。故有降火利尿之功。常配伍生地、竹葉、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同用,方如《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用治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澀痛,方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正散;用于血淋,則與小薊、生地、蒲黃等同用,如《濟生方》小薊飲子。
2、腹脹水腫
本品清熱利水而消腫,用于濕熱壅盛之水腫,可與商陸、澤瀉的功效與作用、赤小豆等同用,如《濟生方》疏鑿飲子;治水氣虛腫,小便短澀,又與烏桕根皮、檳榔等同用,如《太平圣惠方》所載;若對腹腫脹大,小便不利以之與桑白皮、大腹皮等同用,如《圣濟總錄》方。
3、經閉不調,乳汁不通
本品通利血脈,調經止痛,又可利竅下乳。用于血壅閉經,月事不調,如《本事經疏》中以本品與牛膝、生地、延胡索同用或入四物湯的功效與作用用;產后乳脹乳汁不下,常與鐘乳石、漏蘆、天花粉等同用,如《圣濟總錄》木通湯。
4、關節(jié)痹痛
本品利水濕又能通關節(jié)血脈,藥性寒涼,宜于濕熱痹痛,可與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
關木通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
關木通的副作用
關木通屬馬兜鈴科,其所含馬兜鈴酸,經研究證明可能引起人體腎臟損害,屬有毒類中藥。
中毒潛伏期3~6小時。早期上腹不適,嘔吐,胸悶,腹痛腹瀉。繼而尿頻,尿急,面部浮腫,漸至全身浮腫,不能平臥,神志不清,尿量減少或尿閉,血壓增高,部分伴有柏油樣便,最終以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而死亡。
不可多用、久服,腎功能不全及孕婦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關木通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導讀:中藥木通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木通的功效與作用、木通圖片、木通的藥用價值、木通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木通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木通簡介木通圖片木通的功效與作用木通的藥用價值木通的藥用附方木通的配伍應用木通的副作用木通醫(yī)書記載木通簡介
木通,中藥名,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莖。秋季采收,截取莖部,除去細枝,陰干。本品呈圓柱形,常稍扭曲,長30~1750px,直徑0.5~50px。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節(jié)部膨大或不明顯,具側枝斷痕。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線呈放射狀排列,髓小或有時中空,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木通圖片
木通的功效與作用
1、降火利尿
木通大苦大寒、入心、膀胱經,上能清心降火,下能利尿泄熱,使?jié)駸嵯滦?。從小便而出。用于淋瀝澀痛或心火亢盛,下移于小腸,因致口舌生瘡,心煩尿赤者。
2、通經下乳
木通,《本草綱目》用治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又能下乳。木通,走而守,通調月經,下婦人乳汁。
3、利尿消腫
肺為水之上源,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木通清肺熱,利小便,分消濕熱。常用于濕熱引起的水腫。
4、活血通痹
木通苦寒入血分,有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活血止痛之功,可用治熱痹,熱痹是由于邪熱壅于經脈關節(jié),氣血郁滯不通,以致關節(jié)疼痛,局部灼熱紅腫,或伴發(fā)熱,惡風,煩悶不安。木通苦寒清通,行瘀活絡,用之關節(jié)郁滯得通。濕熱可除。
5、清熱解毒
木通即入氣分,又入血分。擅長清熱鰓毒,為外科常用。
木通的藥用價值
【藥名】木通
【別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萬年、萬年藤、燕蕧、烏蕧。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莖。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能】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的功效。
【主治】用于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禁忌】孕婦慎用。
木通的藥用附方
1、治小兒心熱(小腸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生地黃、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
2、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黃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經疏》)
3、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臼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錢。(《圣惠方》)
4、治涌水、腸鳴腹大:木通(銼)三兩,桑根白皮(銼,炒)、石韋(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濟總錄》通草飲)
5、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本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前胡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二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木通散)
6、治婦人經閉及月事不調:木通、牛膝、生地黃、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經疏》)
7、治產后乳汁不下:木通、鐘乳各一兩,漏蘆(去蘆頭)二兩,栝樓根,甘草各一兩。上五味,搗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溫服,不拘時。(《圣濟總錄》木通湯)
木通的配伍應用
1、配生地、竹葉治心經熱盛的口舌生瘡,伴見口渴、面赤、心胸煩熱,小便赤黃,熱淋刺痛。生地滋陰涼血;竹葉清心瀉火。木通導熱下行,故主治之。正如《本草述鉤元》曰:心熱尿赤、面赤唇于、咬牙口渴,用導赤散,腎水足,則心火自降。
2、配犀角、黃連治熱病神昏,發(fā)班發(fā)疹,如犀角地黃湯證,王士雄曰:凡心經蘊熱。用犀角,黃連等藥,必兼木通,其效仍捷,能行心經之熱,從小腸出也。
3、配車前子、扁蓄濕熱蘊阻下焦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前陰不暢,非清瀉則熱不解。木通能清肺熱而降心火。車前子清肝熱而通膀胱,扁蓄降腎火而通淋,此皆利濕而瀉熱,三藥相伍,療效大增。
4、配龍膽草、黃芩龍膽草、黃芩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幔粢阅就ㄇ鍩崂麧?。使?jié)駸釓乃琅懦H纭夺t(yī)方集解》:龍膽瀉肝湯,龍膽黃芩與木通相伍,治肝膽實火上擾。
5、配生薏苡仁、防已治腳腫或拘攣,因感受風寒濕而以濕邪而偏盛,關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重著。薏苡仁、防已,袪風散寒。除濕通絡,用木通利水通絡,助二藥之力?!侗静菥V目》用治;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
6、配茯苓,澤瀉,二藥淡滲,利濕,寧心安神。專走氣分,木通入血分,能瀉心火導心經濕熱從小便而去,故治濕熱下注,小便赤澀淋痛。
7、配王不留行、穿山甲治產后肝郁氣滯。乳汁不行,如乳涌泉散。《本草綱目》曰:俗有穿山甲、王不留行,婦人服之乳長流之語??梢娖湫孕卸蛔∫?。
8、配當歸、黃芪治產后氣血虛弱。乳汁化源不足。《傅青主女科》通乳丹,即此三味合用,黃芪補氣,當歸養(yǎng)血,木通通絡。氣血充足,乳汁自生。
木通的副作用
臨床應用的木通種類有三種,馬兜鈴科木通(關木通)、木通科木通(三葉木通)、毛茛科木通(花木通)。現(xiàn)代研究表明木通有較小毒性,毒性成分為木通甲素(馬兜鈴酸)、木蘭花堿及木通皂苷。過量的馬兜鈴酸致內臟血管發(fā)生病變,導致腎臟供血障礙,引起腎小球壞死。馬兜鈴酸可能對腎細胞直接損害。木通中含較多鉀離子,尿毒癥本身排鉀困難,鉀不能排出體外,產生高鉀血癥。此外,木通毒素可引起內臟毛細血管病變,造成內臟出血、水腫,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主要為中毒反應,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惡心、嘔吐、腹瀉、腹脹、食欲不振、頭痛、面部浮腫、尿頻、尿急、夜尿、腰痛、少尿、無尿、血壓上升、神志不清、蛋白尿、管型尿、血中及尿中非蛋白氮及尿素氮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高血鉀、低血氯、最后導致腎衰竭而死亡。
木通醫(yī)書記載
1、《本經》: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令人不忘。
2、《吳普本草》:止自汗。
3、《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瘺、踒折、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4、《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5、《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瘺、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6、《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
7、《海藥本草》:主諸瘺瘡;喉嚨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8、《食性本草》:主理風熱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虛滿,宜煎湯并蔥食之有效。
9、《日華子本草》:安心除煩,止渴退熱。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天行時疾,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
10、《安徽藥材》:治腳氣浮腫。
以上就是一些木通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川木通的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活血通脈。主小便赤赤;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喉疼痛;口舌生瘡;風濕痹痛;乳汁不通;經閉;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川木通的副作用
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
《本草經疏》: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
《得配本草》:腎氣虛,心氣弱,汗不徹,口舌燥、皆禁用。
川木通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川木通的醫(yī)學記載
《本經》: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令人不忘。
《吳普本草》:止自汗。
《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瘺、踒折、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瘺、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
《海藥本草》:主諸瘺瘡;喉嚨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食性本草》:主理風熱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虛滿,宜煎湯并蔥食之有效。
《日華子本草》:安心除煩,止渴退熱。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腸,下水,破積聚血塊,排膿,治瘡癤,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閉,月候不勻,天行時疾,頭痛目眩,羸劣乳結,及下乳。
《安徽藥材》:治腳氣浮腫。
川木通的附方
治小兒心熱(小腸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生地黃、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
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黃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經疏》)
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臼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錢。(《圣惠方》)
治涌水、腸鳴腹大:木通(銼)三兩,桑根白皮(銼,炒)、石韋(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濟總錄》通草飲)
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妨塞不通:本通二兩(銼),赤茯苓二兩,羚羊角屑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馬藺根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前胡二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二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木通散
關木通的藥用價值
關木通的功效與作用:清心瀉火;能淋;下乳通經。主小便赤澀;熱淚盈眶淋;水腫;心中煩熱;口舌生瘡;白帶;經閉;產后乳汁不通;
1、用于治療心火盛(口舌生瘡、咽灼喉痛、心情煩躁。睡眠不佳),取其有利尿消炎作用??汕鍩岢裏?配淡竹葉、生地等同用,方如導赤散。
2、用于治療小便滯澀、尿痛、尿頻(如急性尿道炎),取其有利尿和抗菌作用,可用導赤散,或配車前子、萹蓄、茯苓等。
3、用于治療水腫(腳氣水腫、腎炎水腫均可),作為輔助藥。配豬苓、茯苓,方如木通散。
濕熱痹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熏洗。
關木通的副作用
內無濕熱者及孕婦忌用。
腎臟病患者、孕婦、新生兒禁用,兒童及老人一般不宜使用,本品不宜長期使用,并定期復查腎功能。
關木通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關木通的醫(yī)學附方
1、配生地、竹葉治心經熱盛的口舌生瘡,伴見口渴、面赤、心胸煩熱,小便赤黃,熱淋刺痛。生地滋陰涼血;竹葉清心瀉火。木通導熱下行,故主治之。正如《本草述鉤元》曰:“心熱尿赤、面赤唇于、咬牙口渴,用導赤散,腎水足,則心火自降?!?/p>
2、配犀角、黃連治熱病神昏,發(fā)班發(fā)疹,如犀角地黃湯證,王士雄曰:“凡心經蘊熱。用犀角,黃連等藥,必兼木通,其效仍捷,能行心經之熱,從小腸出也。”
3、配車前子、扁蓄濕熱蘊阻下焦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前陰不暢,非清瀉則熱不解。木通能清肺熱而降心火。車前子清肝熱而通膀胱,扁蓄降腎火而通淋,此皆利濕而瀉熱,三藥相伍,療效大增。
關木通的醫(yī)學記載
1、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清心養(yǎng)陰,利水通淋,主治心經熱盛,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或心熱移小腸,小便赤澀刺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主治濕熱下注,之熱淋、血淋等。
3、木通湯(《圣濟總錄》),主治產后乳汁不下。
4、木通散(《圣惠方》),主治喉痹,心胸氣悶,咽喉堵塞不通。
5、木通散(《證治準繩》)治腳氣,腎炎等引起的水腫:木通4.5g,蘇葉9g,桑白皮、豬茯苓各6g,赤茯苓、檳榔各9g。研末,加生姜、蔥白,水煎服。方中木通清熱利水,為臣藥。
6、萬全木通散(《醫(yī)學入門》)治膀胱有熱,小便難而黃:木通、滑石、茯苓、車前子葉各30g,瞿麥15g。水煎,分2次服。方中木通清熱利水,為君藥。
7、木通散(《醫(yī)學統(tǒng)旨》)治妊娠四肢浮腫,或遍身面目俱浮,謂之子腫:木通、條茯苓各2.4g,木香、檳榔、紫蘇、枳殼、白術、茯苓各2.1g。姜,水煎,分2次服。方中木通清熱利水,為君藥。
導讀:想到牛黃,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牛黃解毒丸。牛黃的藥用價值非常的高。所以天然牛黃的價格甚至比黃金還要高。那么牛黃到底能夠干什么呢?
牛黃及其代用品的優(yōu)劣及功效
牛黃:習稱天然牛黃,俗名蛋黃,系黃牛的膽囊結石。殺牛時注意檢查膽囊,發(fā)現(xiàn)硬塊時,濾去膽汁,取出即為毛牛黃;去凈附著物,干燥即成,切忌風吹日曬,以免破裂。天然牛黃多呈卵形,小如棗,大如雞蛋。外表黃至棕黃色,光滑細膩;有的外表有一層黑色,較光亮而稍硬,習稱掛烏金衣,此為上品。體輕,質松脆易碎;斷面黃色,有排列整齊的環(huán)狀層紋。氣清香,昧先微苦而后微甜,入口芳香清涼,嚼之不粘牙,可緩慢溶化,并能將舌和唾液染成黃色。
人工合成牛黃:成分為豬膽酸、牛羊膽酸、膽紅素、膽固醇、多種無機鹽(主要為鈣鎂鐵銅等)和淀粉等,另加特殊的調合劑,以特殊工藝調制而成;也可從牛羊豬膽汁中提取,再加特殊物質加工而成。因牛羊膽酸和豬膽酸并非單一組分,故盡管所加比例相同,但制成品的外形和色澤差異較大。鑒別:為土黃色疏松粉末,質較松,氣清香而略腥,昧微甜而后苦(而天然品相反),水溶液也能掛甲。
培植牛黃:近20多年采用植培育法人工培育牛黃,即用植入牛黃核或塑料框等方法在各種牛(包括水和奶牛)膽內人工培育牛黃,其培育速較快,但有效成分較少,藥效也較差。加強鑒別是必要的。其外觀性狀與天然牛黃極為類似,但仔細觀察,表面色澤較淺,無掛烏金衣;斷面的環(huán)狀層紋疏松,層與層之間極易剝離,中央可見明顯的植人的牛黃晶核或塑料框架。
SFDA明確規(guī)定:三種代用品須經正式檢驗,各項指標(特別是膽酸)都應合格,方可使用,否則以假冒偽劣產品論處。
目前市場上進口和國產牛黃、代用品都不乏假貨,且其炮制手段也很高明,使牛黃的真?zhèn)伪鎰e發(fā)生困難。已知的就有偽制、假代和摻偽等多種形式。
墓頭回的傳說與藥用
奇妙的傳說
相傳,早年有位走方郎中拿著搖鈴云走四方給人治病,當他走到個村莊時,恰逢一家人辦喪事,眾人正抬著棺材往墳地走。郎中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地上有滴滴鮮血的痕跡,便隨棺而行,直至墓地。詢問后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陰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說:新血淋漓,從棺而出,說明還有一線生機,能否開棺治療?死者家屬聽說還有救治希望,大喜,立即開棺。郎中即用一種無名小草,濃濃地煎了一鍋,濾后給病人緩緩灌入,不到一個時辰,病人蘇醒,出血停止。又經一番治療,漸趨康復。這種小草叫什么名字?因病人是從墓頭抬回得救的,那就叫它墓頭回吧!
墓頭回的功效與藥用
中醫(yī)認為,墓頭回性微寒,味苦辛,人心、肝二經,有清熱、解毒、排膿、止血、燥濕、祛瘀、消腫的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腸癰膿腫,婦女崩漏,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等癥?,F(xiàn)代醫(yī)學還用于治療功能性子官出血、子宮頸炎、子宮頸糜爛、痛經、陰腫灼熱等。藥理研究證明,墓頭回煎劑對艾氏癌細胞有抑制作用。用墓頭回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效果良好。
推薦14則以墓頭回為主的治病驗方
1、治崩漏血滯:墓頭回45g,茜草9g,水煎服。若帶下夾血可用墓頭回、石見穿各30g,水煎3次分服,連用l周。
2、治濕熱白帶:墓頭回15g,紅花15g,水煎服。
3、治月經過多:墓頭回、仙鶴草各30g,花蕊石、阿膠珠各lOg,水牛角l片,水煎服。于月經前服35劑,連用3個月。
4、治子宮頸糜爛:墓頭回、川萆解各60g,川斷、杜仲、白槿花各15g,白花蛇舌草30g,草5g,水煎服,每日1劑。
5、治子宮頸炎:墓頭回60g,連翹90g,:枯礬30g,研末,敷于患處,每隔2日上藥1移每次lg,10次為一療程。
6、治赤痢瘀滯:墓頭回30g,馬齒莧、金!花各15g,甘草9g,水煎服。
7、治便下胺血:墓頭回15g,生地炭、地榆、槐角各9g,水煎服,每日l劑。
8、治滴蟲性陰道炎:墓頭回60g,白芷9g、藁本適量,共研末過篩高壓消毒后裝瓶備用用前用雙氧水浸濕棉球,擦拭陰道壁及穹窿部,然后噴灑藥粉,每日1次,每次0.50.8g,710次為一個療程。
導讀:中藥川木通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川木通的功效與作用、川木通圖片、川木通的藥用價值、川木通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川木通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川木通簡介川木通圖片川木通的功效與作用川木通的藥用價值川木通的用法與用量川木通的副作用川木通的臨床應用關木通和川木通的區(qū)別川木通簡介
川木通,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繡球藤的干燥藤莖。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曬干,或趁鮮切薄片,曬干。
本品呈長圓柱形,略單曲,長50~l0,直徑2~87.5px。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節(jié)處多膨大,有葉痕及側枝痕。殘存皮部易撕裂。質堅硬,不易折斷。切片厚2~4mm,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布滿導管孔,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奎腔。氣微,味淡。
川木通圖片
川木通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水,活血通乳。治濕熱癃閉,水腫,琳病,婦女乳難,月經閉止。
1、《植物名實圖考》:小木通利小便。
2、《四川中藥志》:利水,清熱,通血脈。治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徑閉及乳閉。
3、《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4、《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川木通的藥用價值
1、中醫(yī)上認為川木通是一種味淡、苦,性寒的一種中草藥,川木通的作用有很多,川木通有很好的清熱作用,可以利尿,也可以通經,對于產女來說有很好的下乳作用。水腫的人吃川木通是不錯的,對于淋病和小便不通的人都適合吃川木通,如有些人有關節(jié)痹痛的,或者是經閉乳少的產婦都可以選擇川木通。川木通可以通血脈。對于一些治腎臟類的疾病和水腫都有好處。
2、臨床上也有很多醫(yī)生拿川木通來治療急性腎炎小便不利,對于月經不規(guī)律的人也可以吃川木通,對于產婦的乳結塊有好處,對于一些喉嚨痛或者是喉痹有好處。可以治療頭痛。川木通可以通心清肺,下能治一些泄?jié)駸?,全身有拘痛的也可以選擇使用川木通。對婦女有好處。
川木通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川木通的副作用
氣弱津傷,精滑遺尿,小便過多及孕婦禁服。
川木通的臨床應用
1、治水腫、淋證,取本品利水通淋的作用。治濕熱壅盛的水腫,可與澤瀉、赤小豆等合用;治濕熱淋可與瞿麥、車前子等合用。
2、治缺乳、經閉、痹證,取本品通利血脈、下乳通經的作用。下乳可與穿山甲、王不留行合用;經閉可與生地、赤芍等合用;痹證可與桑枝、牛膝等合用。
3、有報道本品與它藥合用治療口腔潰瘍、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過多癥、泌尿道感染、尖銳濕疣等有較好療效。
關木通和川木通的區(qū)別
木通這個名字一度包含了幾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其中含概了馬兜鈴科的關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以及其他地區(qū)被認為是木通的植物(淮木通和白木通)。前人認為,這樣木通均有類似的功效。而到目前為止,被證明有腎毒性的只有馬兜鈴科的幾種木通。
關木通與川木通在性味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川木通嚼之味淡,嚼時間長了味依然淡。而關木通初嚼之味淡,嚼時間長了之后返出極苦的味道。
單從這一表現(xiàn)來說,川木通與關木通在中藥的性味上就不同。川木通味淡,關木通味初淡后極苦。淡利濕,苦瀉熱。與單純的淡利濕在藥效上是不同的。味極苦的藥物,瀉熱作用強。對于非實熱體質的患者,無疑犯了虛虛之戒。長期服用關木通(比如龍膽瀉肝丸)對機體的平衡造成傷害也是常理。
以上就是一些川木通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導讀:中草藥參類有那些品種?提到進補,大家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各種參類。那么中草藥參類有那些品種?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草藥參類有那些品種
很多人都知道參是一種大補的藥材,參家族的中藥有十幾種,其中當然以人參最為有名。中草藥參類主要有以下品種:
1、人參
(包括生曬參、白參、紅參)甘溫,功效大補元氣(用于大失血或急、慢性疾病所致虛脫)、益脾肺(人參可于治療脾胃虛弱癥,使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癥狀改善)、安神益智(人參對各型神經衰弱均有療效)。
2、苦參
能清熱利濕,祛風殺蟲,可用于治療一些細菌感染性的疾病,尤其是皮膚病。如配蛇床子、川椒等水煎熏洗可治療婦女外陰瘙癢。
3、黨參
味甘性平,補氣生津之功與人參相似而藥力較緩,為補中益氣的良藥,并能養(yǎng)血,多用于脾胃氣虛、中氣不足,肺氣虧虛,氣津兩傷,氣血雙虧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以及氣虛外感、正虛邪實之證。
4、玄參
別名元參、烏元參、黑參,甘、苦、咸,微寒。歸肺、胃、腎經。功能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5、丹參
傳統(tǒng)醫(yī)藥認為,丹參集養(yǎng)血、活血、化瘀、止痛、生新血于一體,功效顯著且性味平和,有補有散,無毒副作用?,F(xiàn)代臨床單用或配伍復方對高血壓、冠心病防治具有良好的功能調節(jié)改善心腦供血作用。
6、西洋參
西洋參,又名洋參、花旗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干燥根。西洋參性寒,味苦、微甘,歸心、肺、腎經,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肺腎陰虛火旺所致的咳嗽痰少或痰中帶血等癥、外感熱病或內傷病久導致氣陰兩傷所見的煩倦口渴等癥、內熱消渴,津液虧虛所致口干舌燥等癥等。
7、沙參
分為南沙參和北沙參兩種。南沙參為桔??粕硡俣嗄晟荼局参镙喨~沙參或杏味沙參的干燥根,北沙參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沙參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清肺養(yǎng)陰,主治陰虛肺熱,干咳少痰,舌紅咽干及老嗽咯血。常配養(yǎng)陰清肺藥。還有清胃生津,適于熱病傷津,舌干口渴,食少干嘔及內熱消渴。北沙參滋陰作用好,南沙參兼有祛痰之功。
8、太子參
別名孩兒審,童參。性平,味甘、微苦。功效補氣生津。太子參有近似人參的益氣生津、補益脾肺的作用,但藥力較弱,是補氣中的一味清補之品。多用于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尤適用于小兒消瘦、肢軟無力等。
以上就是一些參類中草藥,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