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藥膳中的梨子
中老人秋季養(yǎng)生。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保健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秋季藥膳中的梨子”,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入秋之后,上市的梨子漸漸多了起來。梨子能止咳、清熱、潤肺、養(yǎng)顏,自古就有“百果之宗”的雅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特別適合秋天保健食用。但是梨子又不是人人能吃、多多益善的,那么秋季保健應該怎樣選梨呢?
梨的藥用價值很高,其葉、花、皮、根、果肉均可入藥?!侗静菥V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梨性味甘涼,入肺胃經(jīng),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yǎng)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性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xiàn)的咽喉干、癢、痛、音啞、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好療效。吃梨,可以生津解渴、潤肺去燥、清熱降火、止咳化痰,作為輔助治療,對恢復健康大有裨益。
近年來,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吃梨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大有裨益。因梨能降低血壓,清熱鎮(zhèn)靜,減輕頭暈目眩、心悸耳鳴等癥狀。梨的營養(yǎng)豐富,能保護肝臟,幫助消化,所以也常作為肝炎和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杏果飲:杏仁10克,大鴨梨1個,冰糖適量。將鴨梨去核,與杏仁同煮,梨熟后加入冰糖少許即可。飲湯食梨,具有清熱潤肺和止咳的作用,適用于肺燥咳喘、無痰或少痰的患者。
銀貝雪梨湯:水發(fā)銀耳20克,川貝母5克,雪梨1個,冰糖20克。水發(fā)銀耳去雜洗凈,將銀耳、川貝、雪梨、冰糖放入小碗內(nèi),隔水燉或上籠蒸半個小時即成。具有清熱潤肺和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肺熱咳嗽、陰虛咯血、干咳無痰的患者。
川貝蜜糖燉雪梨川貝蜜糖燉雪梨,是民間用以調(diào)理咳嗽燥熱的常用良方,特別是對肺燥引起的咳嗽,功效特別顯著。川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膠500克。先把雪梨去芯、切塊,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以慢火燉1個小時即成。蒸熟成貝梨膏,每次服用10克,日服兩次,蜜糖可在川貝燉好后,食前放上去。貝梨膏可滋陰潤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帶血等。燉梨以香梨、鴨梨為好,因其更香甜細嫩,而沙梨等過于粗糙,不宜用來燉,直接食用更佳。
雪梨膏用雪梨、蜂蜜(或白糖)熬制而成的雪梨膏,是止咳化痰的良藥,因其甘涼甜美,尤其適合兒童服用。關于梨膏還有一段故事。據(jù)說,唐武宗李炎患病,口干面燥,心熱煩悶,請?zhí)煜旅t(yī)調(diào)治終不見效。后來青城山邢道人路過,被詔診治。邢道人就按上方熬制成雪梨膏,唐武宗服后,果然痊愈,于是雪梨膏隨邢道人的名聲一起大振。梨膏從此興盛起來,一直流傳至今。
ys630.coM延伸閱讀
秋季,是肺、脾、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好發(fā)病的季節(jié),故應適當多進補點利肺、補脾腎、益氣血的食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平補,下面介紹藥膳數(shù)則,以供選用。
冰糖蓮子羹去心蓮子50克,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diào)味,水淀粉勾芡成羹食用。有利于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泄以及脾虛久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之癥。
銀耳粥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將銀耳用溫水發(fā)透,除去硬蒂、雜質(zhì),撕成瓣狀。粳米洗凈。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yǎng)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四寶糯米粥龍眼肉、紅棗、山藥、薏苡仁各25克,加100克糯米共煮成粥,用冰糖20克調(diào)味。適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調(diào)理。
芝麻核桃羹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分別用文火炒香研碎,每次用4湯匙加適量水,用淀粉勾芡,冰糖末調(diào)味食之,一日2次,常服有補腎潤燥、健腦、黑須發(fā)、悅顏之功。
黑芝麻粥 黑芝麻炒熟研碎,粳米100克煮粥,每次用黑芝麻50克調(diào)入粥內(nèi),加食鹽調(diào)味,早晚食用。常食有潤肌烏發(fā)、面紅色潤、促使脫發(fā)生長之效果。
歸芪紅棗湯用黃芪30克,當歸15克,紅棗20枚,加水燜煮30分鐘,共煎2次,汁水合并之,分早晚服食。該湯具有益氣養(yǎng)血、健腦安神之功用。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蔥、生姜等辛辣食物,以防助燥傷津。
盛夏一過,不少人感覺身體發(fā)虛,想在秋天補一補。浙江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鄭佳冰認為,若無明顯的病癥需要藥物治療者,可以自制亦肴亦藥的藥膳,既滿足口福,又能起到滋養(yǎng)身體的效果。
菊香文蛤盅 滋陰潤燥
用料:文蛤200克、菊花10克。
制法:1.文蛤焯水后撈出。2.菊花開水浸泡,與文蛤同放燉盅內(nèi),加火腿片、姜片及調(diào)味高湯蒸熟,加鹽、味精等調(diào)味即可。
功效:疏風清熱,滋陰潤燥。適用于消渴、食欲不振、小便黃赤短少、水腫痞塊、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等癥的食療。注意,蛤蜊肉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點評:本品咸平,其肉嫩味鮮,營養(yǎng)豐富,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并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及鈣、鉀、鎂、磷、鐵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zhì)。
石斛老鴨盅 益氣養(yǎng)陰
用料:石斛5克、老鴨一只、火腿片。
制法:1.石斛用開水浸泡10分鐘。2.老鴨切成塊,然后過沸水,將焯過水的老鴨塊加入鹽、生姜塊、火腿片、加飯酒、水,燉20分鐘,與高湯及泡好的石斛一同裝入燉盅里,放進蒸箱蒸40分鐘后,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益氣養(yǎng)陰。適用于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欲不振、肢體乏力或胃陰不足引起的舌干口渴、虛熱不退等癥的食療。
點評:《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石斛,可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薄度沼帽静荨罚骸袄哮啠茏涛迮K之陰,清虛勞之熱,補氣解水,養(yǎng)胃生津。”可謂能補充過度消耗的營養(yǎng),又可以除去暑濕的不良影響。兩者煲湯清而不淡,補而不燥;具有滋陰清熱、調(diào)理身體機能、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特別適宜夏秋季節(jié)人們進補食用。
時入9月之后,就正式進入了秋季,天氣轉涼,人體的生理活動亦隨著變化,在這氣候轉變的季節(jié),適當平補顯得十分重要。
秋季又名金秋,是肺、脾、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好發(fā)病的季節(jié),故應適當多進補點利肺、補脾腎、益氣血的食品;健康者也須要增加營養(yǎng)食品來補充暑期消耗的體力。這就是通常稱作的“平補”,下面介紹藥膳數(shù)則,以供選用。
一、冰糖蓮子羹。去心蓮子50克,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diào)味,水淀粉勾芡成羹食用。有利于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泄以及脾虛欠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之癥。
二、銀耳粥。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將銀耳用溫水發(fā)透,除去硬蒂、雜質(zhì),撕成瓣狀。粳米洗凈。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yǎng)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三、四寶糯米粥。龍眼肉、紅棗、山藥、薏苡仁各25克,加100克糯米共煮成粥,用冰糖20克調(diào)味。適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調(diào)理。
四、芝麻核桃羹。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分別用文火炒香研碎,每次用4湯匙加適量水,水淀粉勾芡,冰糖末調(diào)味食之,一日2次,常服有補腎潤燥、健腦、黑須發(fā)悅顏之功。
五、黑芝麻粥。黑芝麻炒熟研碎,每次用50克調(diào)入粳米100克的粥內(nèi),加食鹽調(diào)味,早晚食用。常食有潤肌烏發(fā)、面紅色潤、促使脫發(fā)生長之效果。
六、歸芪紅棗湯。用黃芪30克、當歸15克、紅棗20枚,加水燜煮30分鐘,共煎2次,汁水合并之,分早晚服食。該湯具有益氣養(yǎng)血、健腦安神之功用。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蔥、生姜等辛辣食物,以防助燥傷津。
在這金秋的季節(jié)里,是肺、脾、腎虛弱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病發(fā)的季節(jié),應當多進補一些利肺、補脾腎、益氣血的食品;健康的人也須要增加營養(yǎng)食品來補充暑期消耗的體力,這就通常稱作平補,下面介紹一些藥膳,可以參考參考。
一、冰糖蓮子羹。
去心蓮子50克,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diào)味,水淀粉勾芡成羹食用。利于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泄以及脾虛欠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之癥。
二、銀耳粥。
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將銀耳用溫水發(fā)透,除去硬蒂、雜質(zhì),撕成瓣狀。粳米洗凈。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yǎng)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三、四寶糯米粥。
龍眼肉、紅棗、山藥、薏苡仁各25克,加100克糯米共煮成粥,用冰糖20克調(diào)味。適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調(diào)理。
四、芝麻核桃羹。
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分別用文火炒香研碎,每次用4湯匙加適量水,水淀粉勾芡,冰糖末調(diào)味食之,一日2次,常服有補腎潤燥、健腦、黑須發(fā)悅顏之功。
五、黑芝麻粥。
黑芝麻炒熟研碎,每次用50克調(diào)入粳米100克的粥內(nèi),加食鹽調(diào)味,早晚食用。常食有潤肌烏發(fā)、面紅色潤、促使脫發(fā)生長之效果。
六、歸芪紅棗湯。
用黃芪30克、當歸15克、紅棗20枚,加水燜煮30分鐘,共煎2次,汁水合并之,分早晚服食。該湯具有益氣養(yǎng)血、健腦安神之功用。
溫馨提示:秋季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大蔥、生姜等辛辣食物,以防助燥傷津。在空氣漸漸變得干燥且清涼的秋季,很多人都會有口干舌燥之感,在中醫(yī)中,通常把類似這樣的身體不適診斷為上火。專家稱,秋季是容易上火的季節(jié),而且上火給人帶來的影響并不單純,它除了單獨造成某些不適外還可能引起其他癥狀,例如因為秋季上火失眠出現(xiàn)的情況。此時應該注意多吃些清潤養(yǎng)顏安神的食物。老中醫(yī)在這里推薦幾款湯粥,幫助美容助眠:
蓮子紅棗糯米甜粥
蓮子30克、紅棗(去核)6粒、桂圓肉15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各物洗凈后放入鍋里,加適量水熬成粥,最后下冰糖調(diào)味食用,對氣血虛心悸、睡眠差、胸悶、氣短有不錯效果。
紅棗蓮子百合枸杞糖水
紅棗(去核)6粒、蓮子30克、桂圓肉15克、百合20克、枸杞10克,各物洗凈放鍋里,加適量水煮沸,用文火煲一個小時即可,補血潤燥、安神助眠。
花膠玉竹美容湯
花膠40克、豬骨250克、玉竹20克、干淮山20克、薏米20克、南北杏20克、蜜棗2粒。花膠用清水泡軟,汆水5~8分鐘,撈起;玉竹、淮山等洗凈備用;豬骨洗凈切塊,汆水撈起;將適量清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diào)味飲用。滋潤養(yǎng)顏、補脾健胃。
北芪黨參桂圓湯
北芪10克、黨參15克、桂圓30克、瘦肉200克、姜2片。各藥材洗凈,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將5碗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diào)味飲用,補氣生肌安神。
甘蔗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糖類物質(zhì)和水分,其實甘蔗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所以多吃甘蔗對于人體微量元素的補充也是大有裨益的。是在吃甘蔗的時候盡量少吃,因為甘蔗比較硬,對人的牙齒傷害比較大,如果要吃甘蔗的話,也可以將甘蔗煮水喝,例如甘蔗,梨子煮水。今天就一起來了解甘蔗梨子煮水的功效以及制作方法吧。
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zhì)、有機酸、鈣、鐵等物質(zhì),主要用于制糖,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甘蔗適合栽種于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
果蔗是專供鮮食的甘蔗,它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莖粗、節(jié)長、莖形美觀等特點。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制糖的原料,一般不會用于市售鮮食。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chǎn)區(qū)偶爾鮮食。甘蔗是水果中唯一的莖用水果,也是水果中含纖維包括非膳食最多的一種水果。甘蔗含糖量高,漿汁甜美,被稱為糖水倉庫,可以給食用者帶來甜蜜的享受,并提供相當多的熱量和營養(yǎng)。
冬天甘蔗成熟。梨潤肺清熱,生津止渴,與甘蔗同用,增強潤沛止咳作用,可治療小兒肺燥咳嗽、干咳無痰、唇干咽干等癥,特別適合秋天、冬天食用。
方法/步驟
1.將梨洗凈,去皮,去掉梨核,避免煮出來的梨水有酸澀口感。
2.將處理好的梨,切成塊,放入鍋中。
3.將甘蔗切塊或者切片,放入鍋中。
4.鍋中加入適量水。
5.隔水燉1-2小時。
注意事項
最好用新鮮甘蔗。
燉出的梨和甘蔗,可以食用,但味道不是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