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春節(jié)的習俗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養(yǎng)生和飲食。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钪薪?jīng)常流傳這些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guān)于四季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江蘇春節(jié)的習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江蘇春節(jié)的習俗
1、江蘇春節(jié)的習俗
1.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
1.2、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2、春節(jié)過年的講究
2.1、正月初一。春節(jié)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2.2、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2.3、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xiàn)在人們難得春節(jié)團聚,對此已經(jīng)淡化許多。
3、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
3.1、春卷
春卷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tǒng)小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據(jù)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p>
3.2、年糕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
春節(jié)貼對聯(lián)有什么講究
1、選五行喜用神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喜用神,選擇不一樣的對聯(lián),這樣才能更加催旺家運和財運。喜用神為金,宜用五行屬金的對聯(lián),例如:四象獻瑞。喜用神為木,宜用五行屬木的字對聯(lián),例如:三陽開泰。喜用神為水,宜用五行屬水的字對聯(lián),例如:太極呈祥。喜用神為火,宜用五行屬火的字對聯(lián),例如:兩夷開運。喜用神為土,宜用五行屬土的字對聯(lián),例如:五福臨門。
2、顏色的選擇注意
在古時候?qū)β?lián)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古人貼春聯(lián)其作用是驅(qū)邪保平安。《典術(shù)》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因為桃木的顏色是紅的,所以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選擇紅色的對聯(lián)貼在大門口的,象征著吉祥和避邪的意思。
春節(jié)吃餃子的傳說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相關(guān)推薦
:祭祀是新年必須做的事情,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春節(jié)祭祖習俗,下面為您總結(jié)了一些地方的春節(jié)祭祀習俗,看看吧。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jié)是大節(jié),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據(jù)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jīng)是春節(ji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過節(jié)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jié)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guān)心和注視著后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不同地區(qū)的春節(jié)祭祖習俗
1、臺灣:從除夕轉(zhuǎn)進春節(jié),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后,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2、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3、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shù)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4、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xù)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5、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6、山東東北: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fā)紙接種。
7、粵桂地區(qū):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shè)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8、豫東地區(qū):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后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9、川西地區(qū):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lǐng)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最典型的春節(jié)祭祀習俗
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qū)是在除夕午后,進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很多地方墓祭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飯菜埋進土里,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也有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后,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后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
先將香爐、香筒、燭臺(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打開掛在西墻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擺掛好后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
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面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
這些供品一直擺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jīng)行禮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
還有一些地區(qū)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后晚輩們跪下磕頭,嘴里還要說xx(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
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里還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里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春節(jié)祭祀習俗,供參考。
:東北是一個帶著濃厚的地域色彩的區(qū)域,過年的習俗自然也很有特色,那么東北元宵節(jié)習俗是什么呢?下面為您介紹東北元宵節(jié)習俗,看看吧。
東北元宵節(jié)習俗有哪些?
1、東北元宵不是包的,是滾的,先把白糖、玫瑰、芝麻、果仁、豆沙等餡兒用磨具加工成小塊,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大的笸籮中,餡兒塊放到笸籮中開始晃動,糯米粉就一層一層的沾到餡兒上,越晃越大,一個個白白的圓圓的元宵就滾成了。元宵的寓意是全家團圓和美。
2、東北元宵節(jié)晚上要送燈,在農(nóng)村家家用面做成碗狀的燈,在面碗里倒上油,用線做捻兒,掌燈時在屋外的窗臺上、大門墩上、倉房前一一點上,還要用鋸末子伴上油從家門口到墓地的路上,每隔一段距離點上一墩,豆大的微光連成一片,很壯觀,此時天人共享叫送燈。
3、東北元宵節(jié)當天新媳婦還要躲燈,過門沒超過一年的媳婦,在今天不許在家里過,在天黑前要由親戚接去躲燈,也不許回娘家,老令兒:十五不躲燈死公公。
4、東北元宵節(jié)晚上都要走出家門,溜達溜達叫走百病,結(jié)伴而行,見橋必過,尤其是身體不好的,走了百病后,祛病延年、消災健康。
5、東北一般元宵節(jié)都要從十四開始,十六結(jié)束,十五是高潮。
東北過年有什么習俗?
1、年夜飯后吃凍梨。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jù)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jīng)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2、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nóng)歷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zhí)ь^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3、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xiàn)在人們講究衛(wèi)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4、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qū)災避邪之意。
5、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guān)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6。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愿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
以上就是為您總結(jié)的東北過年習俗,供參考。
導讀:很多江蘇地區(qū)保留著古老的立秋習俗,你了解嗎?江蘇立秋習俗有很多,如啃秋、摸秋、立鰍等,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江蘇立秋習俗。
江蘇立秋習俗
1、啃秋:江蘇各地
立秋有啃秋的習俗,相傳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長了瘌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jié)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因此,現(xiàn)在江蘇人,到了立秋時候,就會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因為人們相信,立秋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2、吃綠豆百合湯:蘇州
老蘇州在立秋這一天還要吃綠豆百合湯。蘇州人比較講究,吃喝也是跟著時令走。綠豆百合湯是清涼解暑的物品。盡管立秋后還可能出現(xiàn)秋老虎,但是,老蘇州一般在立秋后幾乎不再喝綠豆百合湯了,所以就在立秋這一天喝個夠。
3、摸秋:鹽城
立秋之夜,鹽城北部地區(qū)傳有摸秋的習俗。這天夜晚人們可以在私人或集體的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俗稱摸秋。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也不叫罵,此俗相傳始于元代。
相傳元末,淮河流域出現(xiàn)了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參加起義隊伍的將士都是農(nóng)民出身,他們飽受元軍的兵燹之苦,對兵擾深惡痛絕。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這支起義軍轉(zhuǎn)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少數(shù)戰(zhàn)士饑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饑。此事被主帥發(fā)覺,天明便準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后,紛紛向主帥求情。為發(fā)開脫戰(zhàn)士的過錯,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個戰(zhàn)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jié),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
4、洗溫水澡:蘇州
在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早上洗溫水澡的傳統(tǒng),有的時候,還會從院子里的薄荷樹上剪下數(shù)片薄荷葉,放在泡澡水里。立秋早上洗澡,一個秋天就不會生痱子。立秋過后,老蘇州連絲瓜、茄子也不吃了,甚至有吃秋絲瓜會耳聾的說法。
5、立鰍:無錫
無錫人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里的泥鰍就會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jīng)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里,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6、祈福:常州、鹽城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qū),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時候,常州經(jīng)常發(fā)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nóng)民也會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驅(qū)趕蝗蟲。在常州東門外還有喝立秋水的習俗,就是在立秋時刻,全家老小各飲一小杯加點紅糖的溫開水,據(jù)說喝了可以消除積暑,秋天時就不會拉肚子了。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7、稱水:宿遷、淮安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后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在淮安,湖上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jù)水質(zhì)輕重,推測秋水漲落,水重則是不祥之兆,舊有秋水漲,賣漁網(wǎng)之說。
8、貼秋膘:南京、揚州、泰州、連云港
立秋這天,老揚州有用秤稱人的習俗。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沒什么胃口,要瘦掉一些。立秋后,人們胃口漸漸轉(zhuǎn)好。貼秋膘,也稱搶秋膘,即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diào)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
以上是江蘇立秋習俗,想要知道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
江蘇春節(jié)的注意事項
1、江蘇春節(jié)的注意事項
1.1、不要酒后駕駛
酒精會讓人的自制力和視力下降,導致視線變窄、注意力不集中。在這種狀態(tài)下開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反應遲鈍和行動遲緩很容易導致汽車飛出路外和撞上建筑物,或者撞到其他車輛和路人。如今春節(jié)臨近,朋友聚會更是增多,喝酒已成為無可避免的“環(huán)節(jié)”,提醒大家飲酒后不要開車。如果開車出行,不要喝酒;參加聚會時如不得不喝,之后就打車回家或找人代為駕駛。
1.2、動火安全
需要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務必聯(lián)系保安員陪同,要注意選擇一個寬敞的地方,注意周圍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注意寢室火災,不要臥在床上吸煙,離開外出時要關(guān)閉不必要的電源,禁止寢室放置任何易燃物品;發(fā)生意外時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2、春節(jié)初一至初三的禁忌
2.1、初一禁忌
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忌吃藥;禁忌動刀子和剪子。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出嫁的女兒初一不能回娘家,據(jù)說會讓娘家破敗。
2.2、初二禁忌
回門時不能空手,且?guī)Ыo娘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shù),單數(shù)則不吉利,要好事成雙。
祭財神忌語。舊時有登門售財神像者。不欲購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祥。
2.3、初三禁忌
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參照初一的忌諱。另外初三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須早點熄燈睡覺。
3、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
3.1、春卷
春卷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tǒng)小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據(jù)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薄?/p>
3.2、年糕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春節(jié)期間適宜吃的水果
1、西柚
西柚可消食去腸中惡氣: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蛋白質(zhì)、粗纖維質(zhì)、醣類、鈣質(zhì)、鈉質(zhì)、磷質(zhì)、鐵質(zhì)、維生素C及p都含量豐富。在不少減肥餐單中,都可見到西柚的蹤跡,西柚的營養(yǎng)價值甚高,其豐富的纖維亦有助保持腸胃暢通。而據(jù)中藥學記載,西柚有消食及去腸中惡氣之效,故能舒緩因過飽而致的腸胃不適。
2、雪梨
雪梨能消滯解膩清理腸胃:營養(yǎng)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它所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C中。雪梨清甜爽口,吃上一口就能立馬除去口腔的油膩感,內(nèi)含的豐富纖維素是清腸胃的好幫手,可有效紓緩便秘。此外,還不妨以冰糖來燉雪梨,制法簡單,不但可消滯解膩,亦能在干燥的冬天天給喉嚨來點滋潤,一舉多得。
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小零食
1、米花糖
米花糖算是一種膨化食品,是用大米做成的,咬一口嘭香脆!香甜的味道,回憶瞬間撲面而來,有木有?曾經(jīng),過年吃米花糖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呢!現(xiàn)在可以敞開肚皮吃吃吃啦!
2、芝麻糖桿兒
甜甜的麥芽糖和香濃的芝麻搭配在一起真的是太絕配了,香、脆、酥、甜。小高認為,芝麻糖桿兒的絕妙之處就在于空心!香香的芝麻也是它的點睛之筆!它應該是春節(jié)小零食中的小霸王。
3、丁丁糖
這個糖特別硬,要放嘴里含化了才變成一團軟黏的糖,很甜?,F(xiàn)在看到有賣丁丁糖的,都要趕緊沖下樓去買一點,因為越來越少啦,且吃且珍惜。
4、麻花
麻花也是過年時老吃的點心!吃一口香香脆脆,滿口留香!現(xiàn)在麻花的吃法也是被發(fā)揮到了極致呀,很多餐飲商家把它融入了香辣蟹、干鍋等等中,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香港春節(jié)的習俗
1、香港春節(jié)會貼揮春
揮春是粵語中的叫法,實際上它指的就是過年時貼的春聯(lián)、門聯(lián)、福貼等。但近年來香港人在農(nóng)歷新年時按傳統(tǒng)在家里貼的漸漸不再僅限于春聯(lián)、年畫,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lián)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2、香港春節(jié)會舞獅
舞獅、舞龍燈等會在一些新界鄉(xiāng)村、圍村中出現(xiàn),但在市區(qū)街頭上很難看到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nóng)歷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jié)目了。
3、香港春節(jié)會吃港味年菜
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當屬“盆菜”,這道菜是在盆狀食器內(nèi)加入魷魚、冬菇、花膠、大蝦、發(fā)菜、紅燒豬肉等豐富食材一起燉煮而成,象征合家團圓、滿堂吉慶的寓意。而“發(fā)菜蠔豉”則是使用發(fā)菜與牡蠣干一同燜煮而成,取發(fā)財好市之寓意。
4、香港春節(jié)年初二出嫁女回娘家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已成為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傳說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窮,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回娘家也不能空手,必須要準備一些禮物,稱為“帶手”或“伴手”。
春節(jié)的由來是什么
春節(jié)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nóng)業(yè),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chǎn)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nóng)時和便于統(tǒng)計,規(guī)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guān)、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jié)。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俗稱陰歷年。
春節(jié)飲食注意事項有什么
1、不要暴飲暴食。春節(jié)人們終于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的解脫出來,面對著更多的美食誘惑可以毫無顧忌的品嘗,面對那么多自己喜歡吃的美食可以大快朵頤,但是,千萬不能暴飲暴食,一旦暴飲暴食就會導致胃腸出問題,之前有過這樣的例子,因為喝啤酒,把胰臟都融化掉了。
2、少吃油膩的食物。春節(jié)期間因為放假徹底的休息,導致了作息規(guī)律的改變,可能會出現(xiàn)連續(xù)熬夜的情況,這樣的結(jié)果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也會導致我們胃腸功能的紊亂,如果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會導致我們的胃腸很難吸收和消化,最終出問題。
3、注意飲食衛(wèi)生。這一點非常關(guān)鍵,一定要想辦法杜絕不安全的隱患,因此,在購置年貨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謹慎,無論是從超市還是市場購買農(nóng)副產(chǎn)品盡量選擇新鮮蔬菜、水果,購買一些肉類一定要去正規(guī)專營店購買,不要在街邊的小攤上購買,至少安全的系數(shù)會高一些,而且如果在超市購買的食品一定要注意生產(chǎn)日期及保質(zhì)期。
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
1、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送灶神
農(nóng)村做飯都是柴火大灶,三階梯式較大的煙囪斗,安有兩口大鍋,煙囪的最高處專門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貼有用紅紙寫的“九天東廚司命府君”灶神貼;神屋外貼“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對聯(lián),橫聯(lián)為“一家之主”。最低階位放有香爐和油燈盞,供上香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晚飯前,要送灶神上天。
2、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辭歲
辭歲是在臘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時間到去世的親人墳前燒香焚紙,年內(nèi)去世的叫“送燈”,一年以外的叫“辭歲”。
3、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貼春聯(lián)
貼春聯(lián)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貼,過去除春聯(lián)外,還要糊窗戶。用白聯(lián)紙或宣紙將窗戶封起來,中間貼一紅紙?zhí)?寫有“五谷豐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類內(nèi)容。
4、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吃團圓飯
忙綠了一年,最最輕松和開心的時刻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了。這一天家里熱熱鬧鬧,喜笑顏開。當然壓歲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不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小孩子都是不缺錢的,能讓他們開心的可能不再是壓歲錢而是電腦,手機了。不管怎樣,開心就好了!
5、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走親訪友
初四就是走走親訪友的日子了,姑姑家,阿姨家,大娘家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這天可以走訪。真是吃肉吃到嘴軟,接紅包接到手軟。
6、江西春節(jié)的習俗之看花燈
元宵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寓意新年亮堂堂的。飯桌上肯定有湯圓,象征團團圓圓,不管有錢沒錢的,身體健康,一家人團圓才是硬道理。飯后就是散蠟燭了,在房屋外面的四個角落插上蠟燭。接下來就是迎龍進門了,小時候經(jīng)常去村子各戶人家舞龍,拿點小零食,重要的是圖個熱鬧。
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
1、餃子
餃子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美食,中國有句老話叫“好吃不過餃子”,中國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餃子是用面皮把餡包裹起來煮食的食品。一般在除夕晚上12點以前,人們就把餃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煮食,這時正是新年舊年交接之時,吃餃子取中文諧音“更歲交子”、辭舊迎新之意。因此過春節(jié)時,無論多么豐盛的菜肴,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吃一頓餃子。
2、年糕
年糕也是一種春節(jié)美食。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漢語諧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們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黃米粉制成,有黃、白年糕之分。年糕的吃法,可以與菜、肉混合煮成湯,也可以與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據(jù)說,年糕最早只是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用的,后來逐漸成為春節(jié)食品,其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春節(jié)飲食的誤區(qū)有哪些
1、餐前先喝甜飲料
碳酸飲料不僅營養(yǎng)價值極低,還會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相比之下,純果汁、菜汁和鮮豆?jié){是不錯的選擇,純酸奶則對飲酒者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一些餐館自制水果汁、玉米汁、南瓜汁等,口味新鮮,風格時尚,非常值得品嘗。
2、烹調(diào)油多調(diào)味重
許多人喜歡味道濃重的菜肴,認為這樣才是過癮。然而,菜肴中總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過分疲憊。此外,濃味烹調(diào)往往會遮蓋食物原料的不新鮮氣味和較為低劣的質(zhì)感,因此餐館往往會熱情地鼓勵食客點這類菜肴。
在點菜的時候,應適當點一些調(diào)味較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燉做法的。有兩三個濃味菜肴過癮即可,再配一兩個酸辣或酸鮮菜,用來提神醒胃。這樣,有突出、有呼應、有回味,口味豐富,也不至于過分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