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當以食補為上
冬季養(yǎng)生進補阿膠。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積極而有效的養(yǎng)生保健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冬季進補當以食補為上”,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冬季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補冬的習俗。
從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角度來看,冬季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因為進入冬季后,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nèi),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內(nèi)經(jīng)》有秋冬養(yǎng)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干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是冬季養(yǎng)生的重要內(nèi)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補益陰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湯可以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為畢竟是食補而非藥補。
菜品可首選羊肉燉蘿卜,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寒潮到!吃什么東西能御寒
ys630.COm精選閱讀
炎炎夏天真是惱人,不僅悶得讓人心煩氣躁,就連食欲都大大減退,吃不下又睡不好,艷陽下走沒幾步路就開始揮汗如雨,煩躁、疲乏無力,甚至頭暈、胸悶,中醫(y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
針對這種情況,中醫(yī)師和營養(yǎng)保健師都認為如果能做好飲食調理,以清養(yǎng)為主,就能避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
人人難免“夏季少食癥”
夏天為何吃不下飯?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溫度高日本營養(yǎng)師手冢文榮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氣溫每增高10℃,身體平均就會減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體所需熱量降低,使人不覺得饑餓。
脫水現(xiàn)象夏天,人們在空調房里感受不到水分蒸發(fā),因此水分攝取少,可是腸胃組織已經(jīng)輕微脫水,從而影響食欲。
喝太多含糖飲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習慣猛灌含糖飲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劑,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會讓人一下子覺得飽了,因此吃不下,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夏天清養(yǎng)粥最好
精詮中醫(yī)診所主任醫(yī)師高立銘介紹,從中醫(yī)角度講夏天以“清”為主。清心以安神,夏天炎熱,假使又心情煩躁,無異于火上澆油,古語說“心靜自然涼”,以防止心火內(nèi)生。飲食也如此,應以清淡為主,清淡的飲食能清熱解暑、生津補液,可以防止中暑的發(fā)生。所以夏季只要掌握清熱利濕、消暑解毒、養(yǎng)氣滋陰的調理原則,就可以達到夏日養(yǎng)生的效果。
談到夏季的飲食方法,高立銘首推以藥粥來滋補身體,據(jù)他介紹李時珍就特別推崇藥粥養(yǎng)生。李時珍曾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適合夏日的藥膳粥,如清熱蓮子冬瓜粥,蓮子性平,具清熱、降火、利尿、治水腫的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適合夏日食欲不振的體虛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熱解暑作用的代表性蔬菜。紅豆薏仁粥,紅豆性平,能去水利濕,于水腫、腳氣病、黃疸等均有療效,對于生理期間的女性更具調理作用;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補肺,清熱、利水的功效,因此紅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濕、降低膽固醇、美膚、解毒,更可促進排便,預防便秘或胃腸道的疾病。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
酷夏,“清”食菜
中醫(yī)認為“長夏多濕”,夏天酷熱氣溫高,濕氣重,而且天熱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運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積水為患。因此,高立銘建議清熱的食物在盛夏時吃,而利濕的食物整個夏天都要吃。
西瓜: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
海帶:表面上有一層略帶甜味兒的白色粉末,是極具醫(yī)療價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療藥物中毒、浮腫等癥。
絲瓜:味甘,性涼,無毒,有清熱利腸、涼血解毒、活絡通經(jīng)、解暑熱、消煩渴、祛風化痰、行血脈、下乳汁、殺蟲等功效,是夏日保健的佳品。
苦瓜:苦瓜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的作用??喙暇S生素C含量很高,還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等。草莓:具有清暑、解熱、潤肺化痰、利尿止瀉、助消化等功效。果實中的維生素及果膠,對治療痔瘡、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均有顯著效果。
黃瓜:氣味甘寒,清熱利水,因此,炎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含水量為百分之九十六至九十八,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具有這方面功效的食物還有,黃豆、綠豆、薺菜、冬瓜子、芹菜、茼蒿、茭白、竹筍、荸薺、蠶豆、赤豆、青魚、鯽魚、鰱魚等。
編者按: 近年來,中醫(yī)學術界對于和的探討逐漸增多,諸如《中醫(yī)和論》、《從之和解讀人文理念》、《和合是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和思想探析》等文章,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筆者認為, 和確是中醫(yī)學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問題。
和是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的理念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頗具特征性的哲學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它貫穿于萬物中,許多古籍中都已有論述,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固有的價值觀念和崇高理念,滲透于我國百姓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處世乃至國家政事等各個方面。其表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天人和諧;表現(xiàn)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和睦相處、君子和而不同;表現(xiàn)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和群濟眾;表現(xiàn)在國家的關系上協(xié)和萬邦等方面。
萬物和諧
和在古代哲學中可上溯到《周易》和《尚書》?!吨芤住酚煤蛠斫忉屪匀唤绲暮椭C,認為世界和天地萬物是有序的;陰陽和諧是萬物生成發(fā)展的原因,如果陰陽互補、和諧,則萬物協(xié)調興旺;反之,則丘巒崩摧、地震海嘯會招災致禍;陰陽和諧并非靜止不變,而是一個不斷更新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
《周易》以其獨特的思辨哲學闡明宇宙是一個處在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和諧的生命統(tǒng)一體,而和就是核心精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學流派,均將和注入自己的思想理念中。老子的《道德經(jīng)》以和為核心內(nèi)涵,闡述了宇宙的自然哲學。由道產(chǎn)生的萬物存在于陰陽二氣之中,雖然體、用有異,然陰陽互相融合,處在和的統(tǒng)一狀態(tài)中,即使二氣不斷運動和轉化,這種相對應、相反的性質,也表現(xiàn)為一種和的境界。
社會與人際和諧
古人早已認識到社會和諧的重要性,為適應和改善生存環(huán)境,聚族而居,和諧相處??鬃訌娬{人際相處應禮之用,和為貴。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古代和諧思想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增強民族凝聚力,至關重要。
道家同樣主張社會安和,強調人道應效法天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通過公正和知足來建立和諧,從而達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人類理想社會。老子意識到和字乃親情之本:六親不和,安有孝慈?持和高過親情,這個提法是深意內(nèi)寓。
心身和諧
道家重視人體自我調適和內(nèi)心和諧,認為修道者要做到致虛極,守靜篤,主張清靜無為以達到人體心身和諧。和諧,方能以豁達的心胸與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一切。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誠則自然,自然則無為,無為則無欲,無欲則身心平和,強調誠、靜、無欲是導致人體心身平和的前提,宋儒參以道家無為之治的哲理,然其核心和歸宿仍在和上。
數(shù)千年來和的哲理深入人心,并逐漸積淀為一種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甚至浸淫于世俗文化之中,其對國人的思維、行為有著極大的導向作用。
和貫穿于中醫(yī)學思想的始終
孕育脫胎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醫(yī)學,無論是《黃帝內(nèi)經(jīng)》,還是歷代醫(yī)家學術思想和理論,都滲透了和的理念。和已成為中醫(yī)學的思想原則之一?!秲?nèi)經(jīng)》實際是先秦時期醫(yī)學的精華,其中關于和的論述與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一脈相承,更是和的思想在醫(yī)學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素問》中和出現(xiàn)79次;《靈樞》中和出現(xiàn)74次,如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將和提高到圣度的地位。認為凡病皆由不和致之,治療當和以所宜,令其條達,而致和平,最終令人體達到和諧、和合、中和,從而確立中醫(yī)學的思想原則。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和字約出現(xiàn)81次,不僅概括了張仲景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也是張仲景學術思想的核心之一?!督饏T要略》提出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說明人體正氣充盛,五臟六腑營衛(wèi)氣血相互協(xié)調,就能維持穩(wěn)定的內(nèi)環(huán)境而處于安和狀態(tài)。
人與天地自然之和
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核心思想,揭示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關系,其基點在強調天、地、人的和諧發(fā)展。人必須親和自然規(guī)律,不違背,不逆轉,從中體現(xiàn)和義?!秲?nèi)經(jīng)》重視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四時寒來暑往,其氣的變化有生長收藏之規(guī)律,人體亦然。
人必須與天地自然、四時節(jié)氣相和,并據(jù)此提出了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歷代醫(yī)家頗多秉循經(jīng)旨者,如劉完素用藥強調順時令而調陰陽;李東垣認為必須考慮到四時的生長化收藏;清醫(yī)家程鐘齡則提出:用藥而失四時寒熱溫涼之宜,乃醫(yī)家之大誤等。
和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產(chǎn)生了對健康服務的高需求,而當代醫(yī)學卻往往忽視了這一現(xiàn)象,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某些疑難病的治療上,長期未能擺脫在某些方面的供不應求,而在另外方面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應對醫(yī)學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把醫(yī)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從以治愈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的課題研究,醫(yī)學模式也應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四者相結合的新醫(yī)學模式。
傳統(tǒng)中醫(yī)學符合當前醫(yī)學的目的和醫(yī)學模式,《內(nèi)經(jīng)》所論上工治未病,體現(xiàn)了醫(yī)學模式轉變的核心價值?!秲?nèi)經(jīng)》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汲取了古代哲學中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先進的理念,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話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強調在疾病發(fā)作之先,了解傾向,予以治療,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治未病是《內(nèi)經(jīng)》的核心理念之一,未病是表象,本質是不和而將病、欲病,透過表象審視本質,則仍然體現(xiàn)了和的精義,最終目的在于令人不病而保持健康和諧狀態(tài)。
當我們患營養(yǎng)不良癥的時候,醫(yī)生會開處方,配一些營養(yǎng)補品給我們。當我們因重病而虛弱,在康復期醫(yī)生也會開給營養(yǎng)補充劑,便于我們修復虛弱的組織器官。
醫(yī)生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患者,我們自己是不是應該多想一想,這些藥品是否真正適合我們?
因為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shù)營養(yǎng)補品都是化學合成的,這些化學合成的營養(yǎng)素與天然的營養(yǎng)素相比,有著根本的不同,例如維生素E,天然維生素E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率,分別是化學合成維生索E的8倍和3.5倍,這一點我們只要到藥店去問問價格就消楚,天然的維生素E售價30多元,而人工合成的只售1.8元。
臨床經(jīng)驗表明,因缺乏核黃素引起的口腔潰瘍,服人工合成的核黃素片的效果,遠遠不及吃蛋黃來得好。
問題還不僅僅在于單純的價格上,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將化學合成品放入口中時,有沒有認真考慮過,它真的對我們的身體有益嗎?我們拒絕化學藥品,是因為它們會損傷身體,如對肝、胃腸、造血功能等的損傷--且不論有的人還是長期服用,營養(yǎng)補品務必要選擇天然,慎用化合。
小細節(jié):
現(xiàn)代技術能合成與天然一模一樣的物質,但是它的生理活性差,吸收率。正如海上航行,人們愿帶綠色葉菜,那是因為它的抗壞血病作用遠較維生素C片藥強。藥補不如食樸,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內(nèi)經(jīng)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的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fā),被稱為多事之秋。由于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體內(nèi)陰陽雙方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因此,秋季養(yǎng)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chǎn)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yǎng)生之要務?!端貑査臍庹{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對中老年人來說,應養(yǎng)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nèi)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
秋凍有節(jié) 和用強身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自立秋節(jié)氣以后,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后,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xiàn)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fā),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御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如果到了深秋時節(jié),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fā)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fā)。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jié),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飲食調和 潤肺防燥
過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漸少,空氣中的濕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秋季又是肺金當令之時,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fā)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清補柔潤之品,可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血的作用。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yǎng)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yǎng)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窩粥養(yǎng)肺止嗽,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各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臟腑陰陽氣血和諧,達到滋補身體之目的。
健身鍛煉 動靜和諧
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是全民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面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
秋季的氣候是處于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
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nèi)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yǎng)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注重預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復發(fā)?;加懈哐獕?、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節(jié)若疏忽防范,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而禍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進行干預治療,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保持和諧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
秋季是體弱者進補的好時機,魚則是進補的好水產(chǎn)食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于優(yōu)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
各種魚的營養(yǎng)價值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chǎn)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癥??裳a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干燥者尤為適宜??捎米鬟w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yǎng)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癥。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癥。當歸鯉魚湯 豐乳不用做手術
什么樣的人不適合吃魚進補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魚,這些疾病是:
痛風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于人體內(nèi)的嘌呤代謝發(fā)生紊亂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癥狀;男人想長壽 每兩天吃次魚
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chǎn)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fā)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xiàn)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導讀: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需要我們再羅嗦了,但如何進補,卻是個長久的話題。一些新食
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需要我們再羅嗦了,但如何進補,卻是個長久的話題。一些新食材的出現(xiàn),一些新觀點的出現(xiàn),都逼著我們打破舊黃歷,建設新食界。
寒冬已經(jīng)來到,進補刻不容緩,讓我們拎起菜藍,燒旺爐火,按照專家的指點,為家人烹制最有營養(yǎng)的美味,一起做個冬季健康美食家。
冬季進補更易見效
很多人對冬季補益,春天打虎的說法并不陌生,于是每到冬天,羊肉、狗肉一頓狂補,結果可能并不理想,甚至越補問題越多。
西安市第五醫(yī)院副院長、主任醫(yī)師職利琴不但是一位醫(yī)術精湛的醫(yī)生,更是一位懂得飲食養(yǎng)生的專家,她認為,很多人并沒有把握住滋陰助陽這一原則,因此住往事倍功半。
中醫(yī)認為,冬季是收藏季節(jié),此季節(jié)補益易為人體所吸收。另外,冬季氣候寒冷,而中藥補品一般溫性較多,在冬季易為人體所接受。同時由于冬季人體各種活動相對減少,新陳代謝相對緩慢,這種情況下補益更易見到效果。
一般來說,冬季飲食養(yǎng)生應順應自然,以滋陰為主,同時適當助陽。冬季陽消陰長,人們要順應自然界陽氣開始收藏的特性來調養(yǎng)身心,而冬季養(yǎng)陰又不致于過于滋膩,因此,飲食養(yǎng)生應把養(yǎng)陰作為首要任務來完成。但是在進行飲食養(yǎng)生時首先應辨別體質,結合自身的體質情況進行科學補養(yǎng)。
將中醫(yī)與飲食完美結合的陜西養(yǎng)生協(xié)會副會長、西安洞庭湖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候新勤對于飲食養(yǎng)生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安全衛(wèi)生是前提前件,營養(yǎng)健康是最終目的,當下評價食物有七字標準,即色、香、味、形、器、意、養(yǎng),然而吃的最高境界卻是養(yǎng)生健康,無論什么樣的感官滿足,都要服務于營養(yǎng)健康這個根本。因此在挑選食材時,安全是第一守則,最保守的往往是最健康的,一些不起眼的食物,營養(yǎng)的功效卻不能小看。
尋常食物巧搭配
也能吃到高營養(yǎng)
提起飲食養(yǎng)生,人參、鮑翅似乎當屬主角,真的是這樣嗎?西洋參是最好的養(yǎng)陰佳品,而價格不貴的麥冬、百合,梨皮、大米、小米等食物滋陰效果也非常好。職院長認為,其實日常生活不必太過追求燕窩等所謂上品,真假難辨不說,做法失當還不一定被人體吸收。其實只要花些心思選擇一些冬季應季的尋常食物,稍加改善和搭配,就可以做到花小錢也能吃得健康營養(yǎng)的功效。職院長介紹說,冬季我最常買的就是白蘿卜、胡蘿卜、佛手瓜,再搭配一些山藥,就能很好的兼顧家人的飲食營養(yǎng)和健康。
候新勤董事長對尋常食物也情有獨鐘,他介紹說,溫家寶總理到基層視察的時候,對飯菜質量的要求很簡單:清清淡淡,湯湯水水,熱熱乎乎。這十二個字雖然簡單、但從飲食結構營養(yǎng)角度來講很有科學道理。候新勤董事長如是說。 清者可以減輕臟器及身心壓力,淡者滲濕,可排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也符合中醫(yī)腸以通為補的觀點;湯水有滋潤易吸收之意;熱乎可益后天脾胃之本,促消化吸收不致障礙,使脾胃功能正常運轉,從而保持機體健康。
就像我們的開發(fā)的菠蘆山芝這一菜品雖然用料并不復雜,但卻具有滋脾養(yǎng)胃、生津養(yǎng)血、清熱排毒、養(yǎng)顏護膚等食效,而自磨山泉豆腐不但天然美味,而且開胃益脾、補鈣益智。
巧花心思 全家健康
飲食養(yǎng)生的前提是辨別體質,如果能根據(jù)家人的體質進行針對性的改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選用合適的補益方法,對于補益的效果也關系密切。食物補益可制成各種藥膳,最常見的是熬制成各種藥粥或湯。
◆根據(jù)胖瘦不同。人的胖瘦不同,補益的方法也不相同。對沒有明顯疾病而體型較瘦的人應采用滋陰補血的方法。常選用沙參、玉竹、牛奶、鴨肉、龜肉、鱉肉、豬肉等,燉服以滋陰降火,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以免耗損津液,加重病情。肥胖者應采用益氣健脾的補益方法??蛇x用黨參、白術、薏苡仁、菱角、豬肉、茯苓等以及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方劑。也可用補氣利水的藥物與粳米等煮粥服用。注意節(jié)制飲食,避免過食膏粱厚味之品,增加蔬菜等食物的攝入。
◆腦力勞動者。如家里有腦力勞動者,對他們的補益要注意補養(yǎng)心、脾、腎三臟。癥狀較輕者,可選用粥養(yǎng)的形式。在粥內(nèi)加人養(yǎng)心、補脾、益腎的食物和藥物,既可以有利于吸收,又可以起到三臟同補的作用。腦力勞動者補益時需注意:1、補充必要的脂肪酸;2、維持血液的微堿性;3、碳水化合物的攝入;4、注意優(yōu)質蛋白補充;5、攝入一定量的膳食纖維。如:大豆及豆制品、蜂蜜和蜂王漿、芝麻與核桃、龍眼與紅棗等。
◆中年人。多屬干陽上亢型體質,由于工作、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他們多心情郁悶,此時應遵循平肝潛陽的原則進行補益。可選用珍珠母打粉喝、決明子、羅布麻泡水喝等方法,以使陽氣不至過于亢勝。
◆兒童。兒童陽長有余、陰氣不足,很愛出汗,因此冬季更應注意滋陰??蛇x用龜板鱉甲燉湯喝。
◆老人。老人多屬氣血雙虧型,如果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xiàn),一般的補益食物都較為適宜,但心腦血管病人則不適過于補益;冠心病人可多食黑木耳、佛手瓜、紅蘿卜等,平時可用藏紅花泡水喝,都可起到活血的作用。對于脾虛容易腹瀉的人,平時可多用羊肉加山藥再配合一些薏米燉湯喝。
春季,冰雪消融,群蟄皆蘇,草木萌芽,古人稱為春三月,此為發(fā)陳.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論,春季養(yǎng)生當需食補,如果能夠抓住時機適當進補,對人的身體健康很有益處。養(yǎng)生專家建議你,在春天應該這樣吃:
1.飲食結構要合理調配
營養(yǎng)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制品外,還應選用豆類、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要養(yǎng)成在一天較早的時候攝取大部分熱量的習慣,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2.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含鉀的食物
春季容易使人感到疲乏,即所謂的春困.而蛋白質中的酪氨酸是人腦內(nèi)產(chǎn)生警覺的化學物質的主要成分??啥鄶z入魚、肉、雞、低脂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應適當多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如水果、豆類、海帶、紫菜、瓜子等,因鉀具有維持細胞水分、增強機體活力的功能。
3.攝取足夠維生素
春天氣候由寒轉暖,溫度變化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因此,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胡蘿卜、卷心菜、菜花、柑橘、蘋果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4.保持飲食清淡
油膩的菜肴使人飯后產(chǎn)生疲倦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春季風多,空氣干燥,人容易上火,口苦咽干。因此,飲食宜清淡適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5.春季食補要因人而異
說起補身體,我們常聽到的便是藥食同源.所謂藥食同源不是講藥與食物同吃,而是說很多食物本身具有食物和藥物的雙重功效。但是進補食物也分性味,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食用。
我們都知道冬季是進補的最好的時節(jié)。如何進行進補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問題,怎么進行進補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款進補食物。
一、栗子核桃蓮藕湯
材料:2兩核桃、1斤蓮藕、2兩蓮子、8兩栗子、1片陳皮、10粒紅棗。
做法:先將以上原料洗干凈,蓮藕切成大塊,紅棗去核,蓮子去芯,然后往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加入陳皮,等到水開后,放入所有原料,先以大火大概煮20分鐘,再轉為小火,繼續(xù)煮大概1個小時即可。
二、脆柿子雞湯
材料:1顆脆柿子、2只雞腿、100克枸杞、6顆紅棗、少許九層塔、1000cc水。
做法:先將柿子洗干凈,切成片狀,雞腿切成塊,用水川燙過血水,然后將切好的柿子、雞腿、枸杞、紅棗以及米酒加入鍋中燉煮,等到電鍋跳起,加入鹽以及九層塔調味即可。
三、皇宮菜肉絲湯
材料:50克皇宮菜、10克肉絲、2片姜、1.5杯水、1茶匙太白粉、1/2茶匙鹽、1/8茶匙胡椒粉、數(shù)滴麻油。
做法:先將姜洗干凈切成絲,皇宮菜洗干凈切成段,肉絲洗干凈,加入1/4茶匙鹽及太白粉抓拌,等到水開后放入姜絲以及皇宮菜,煮開后放入肉絲,最后加入1/4茶匙的鹽、胡椒粉、麻油調味即可。
四、菌菇蔬菜湯
材料:玉米棒、金針菇、香菇、滑子菇、芹菜葉。
做法:1:玉米洗凈切段菇類鹽水浸泡清水沖洗干凈芹菜留葉洗凈
2:香菇去根蒂切塊
3:煮鍋燒水放入玉米金針菇香菇滑子菇小火煮20分鐘放鹽芹菜葉即可
注:提倡少油少鹽少糖健康飲食,此湯無油無糖降脂佳選。
五、番茄木耳豆腐湯
材料:番茄320克、木耳(干)13克、豆腐(南)100克、姜3克、鹽2克、胡椒粉2克。
做法:1.番茄洗凈,切件去核,木耳浸發(fā)后,洗凈撕成小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洗一洗,嫩板豆腐切粒,放入開水中煮2分鐘撈起。
2.下油一湯匙,爆香姜,下番茄兜炒,加入上湯4杯煮開,下木耳及嫩板豆腐煮10分鐘,下調味煮開即成。
六、黃瓜雞蛋湯
材料:黃瓜150克、雞蛋2個、胡蘿卜少許、鹽1/2茶匙(3克)、油1茶匙(5ml)。
做法:1.黃瓜切成片,雞蛋打散在碗中
2.將切片的黃瓜再切成段,雞蛋攪拌好備用
3.鍋中放少許油和適量的水,水開后,倒入黃瓜片
4.水再次開后,倒入打散的雞蛋
5.最后放幾片胡蘿卜片點綴,放適量的鹽即可。
6.盛出裝在碗中就可以吃。
七、竹蓀銀耳湯
材料:竹蓀1克、銀耳10克、雞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竹蓀加工洗凈,銀耳用水泡發(fā)洗凈去蒂,雞蛋打入碗中攪成糊;鍋中加水煮沸,倒入雞蛋糊,加入竹蓀、銀耳,用文火燒10分鐘,加細鹽味精調味,佐餐食用。
女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在寒冷的天氣,人的抵抗力下降,保持日常飲食均衡就會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既滿足自己胃口,又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呢?上面就是小編為你推薦的7款冬季養(yǎng)生湯食譜,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可以自己下廚為自己煲一款美味美容的靚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