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jié)氣的由來
小雪節(jié)氣養(yǎng)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正確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雪節(jié)氣的由來》,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小雪節(jié)氣的由來
1、小雪節(jié)氣的由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xiàn)象的節(jié)令?!靶⊙睍r值陽歷11月下半月,農歷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jié)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边@就是說,到“小雪”節(jié)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yōu)檠?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shù)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jié)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jié)氣。
2、節(jié)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lián)系
小雪節(jié)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jié)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jié)氣期間的氣候特征;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3、小雪節(jié)氣的氣候
小雪節(jié)氣,東亞地區(qū)已建立起比較穩(wěn)定的經向環(huán)流,西伯利亞地區(qū)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guī)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xiàn)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jié)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shù)較高的節(jié)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我國地域遼闊,“小雪”代表性地反映了黃河中下區(qū)域的氣候情況。這時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jié)?!昂杀M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時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節(jié)氣習俗有哪些
腌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jié)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tǒng)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jié)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小雪節(jié)氣習俗中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qū)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吃刨湯是小雪節(jié)氣習俗之一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最適合小雪時節(jié)養(yǎng)生藥膳食譜
小雪時節(jié),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孫思邈《修養(yǎng)法》中云:宜減辛苦,以養(yǎng)腎氣。此時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雞肉、腰果、枸杞、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黃精等。同時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yǎng)。
黨參枸杞粥:黨參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上2味洗凈,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煮粥,有補肝健脾益腎的功效。
益智仁粥:益智仁15克,糯米150克,精鹽適量。將益智仁洗凈,曬干或烘干后研為細末備用。將淘洗干凈的糯米放入沙鍋里,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時調入益智仁末、精鹽,稍煮片刻即可。有溫脾胃、暖腎陽的功效。
香菇枸杞牛肉煲:牛肉250克,香菇150克,枸杞子60克,鹽少許。牛肉洗凈,放沸水鍋中氽去血水,撈出切成肉片;香菇用清水泡發(fā)后撕成小塊;枸杞子洗凈,3味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煲至肉熟爛,調入少許鹽即可。有健脾補腎養(yǎng)肝的功效。
相關知識
不知不覺我們就將引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二十節(jié)氣的小雪節(jié)氣。在這個時候不僅僅只有寒風凜冽,還有著小雪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美食在等著我們。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到文章里面看看都有哪些美食吧!
1.糍粑
在南方,小雪節(jié)氣的習俗非常的多姿多彩,其中就有一個是非常受歡迎的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qū)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祭品,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
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有的地方將糍粑制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征著豐收、喜慶和團圓。
有的地方又稱為年糕,這一名稱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年豐壽高。
材料
糯米粉300克、花生粉100克、細砂糖30+20克、清水適量、油少許。
做法
把30克白糖和糯米粉混合均勻后一點點倒入清水調勻,調成糯米漿;用紙巾把盤子擦一層薄油,然后把調勻的糯米漿倒入盤內放蒸鍋上蒸15分鐘后取出稍微放涼;把花生粉倒入不粘鍋里用小火翻炒5分鐘至香,然后盛出加入20克白糖拌勻備用。
把稍微放涼的糯米糕用剪刀剪成小塊在花生粉里,全身裹上花生粉即可盛盤食用。
2.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很適合冬季養(yǎng)生食用。
殺年豬開宰年豬的嚎叫聲一出,客人們立刻放下自家的農活,陸陸續(xù)續(xù)趕來。男客人幫助屠夫把一頭肥豬剝得白白凈凈,女客人幫廚,一時間農舍炊煙繚繞,喜氣盈門。
屠夫剛把年豬剝凈凈邊往案板上一擱,好客的主人就吩咐屠夫,砍下一塊足足5kg多的刀頭好肉做刨湯肉。轉眼功夫,排骨蘿卜、回鍋肉、腸肝肚肺、豬血旺,油亮香濃的刨湯肉菜肴擺滿了桌面。
一頓豐盛幽趣的刨湯肉酒席,滿桌的酒席,清香四溢。
材料
豬內雜、糯米、豬血、辣蓼、花椒、鹽粉、小腸、豬骨頭、肥肉、瘦肉、蘿卜、白菜、山泉水等。
做法
用豬內雜,如肺、水油及部分肥肉、腦髓等剁細后拌以糯米飯、豬血及少量辣蓼、花椒等香料調成醬狀,加上適量的鹽粉,再灌進洗凈的小腸,然后放入鍋中煮制而成。
刨湯里再添些生豬血、豬骨頭、肥肉、瘦肉、蘿卜、白菜之類,用山泉水合鍋而煮,做成刨湯火鍋。三分豬血七分水,待到火鍋水沸時,刨湯那鮮美香濃致極的真味就出來了。
當然,如果想提醒自己小雪之后吃什么比較好,也可以掃以下二維碼,我們會定時告訴你哦!
3.臘味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小雪節(jié)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tǒng)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jié)時正好享受美食。
雨水節(jié)氣的由來有哪些
1、雨水節(jié)氣的由來
雨水的由來:雨水在農歷的24節(jié)氣中,僅次于立春,排行第2。每年立春后15天,即2月的18日前后,當太陽黃經處于330度的位置時,就到雨水節(jié)氣了。雨水節(jié)氣過后,萬物呈萌動狀態(tài),充滿生機的春天就要來臨了。這時,不僅天氣逐漸變暖,冰雪也開始融化,而且降水量開始增加,因此這個時節(jié)就叫做雨水。雨水節(jié)氣始于2月18日或19日,結束于3月4日或5日。名俗專家告訴我們,反映降水現(xiàn)象的節(jié)氣一共有四個,分別是春季的雨水、谷雨和冬季的小雪、大雪。
2、雨水節(jié)氣的習俗
接壽:在四川成都東山客家,雨水這一天,已婚的女兒要領著丈夫孩子回到娘家,給父母“接壽”。所送的禮品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希望老人“壽緣”長;另一種是用砂鍋燉了豬腳、大豆、海帶,然后用紅紙、紅繩封口的“罐罐肉”,以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假如是新婚的小兩口,岳父岳母還要回贈能遮風擋雨的雨傘,祝福一對新人生活之路順利平安。
3、雨水節(jié)氣的風俗
撞拜寄:在川西農村,雨水這一天,路邊早早地就會出現(xiàn)一些領著小孩的媽媽,在等待著給孩子拜干爹或干媽。一旦有人經過這里,不論男女老少,按倒孩子磕頭便拜。其目的就是為了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長。
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食物有哪些
大蒜,春季多吃蔥蒜不但有利于生發(fā)的需要,還能幫助身體抵抗更多外部的侵害。春季多感冒和病毒,大蒜卻含有抗菌成分——蒜氨酸和蒜酶這兩種有效物質。蒜氨酸和蒜酶存在新鮮大蒜的細胞里,一旦把大蒜碾碎,它們就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一種沒有顏色的油滑液體———大蒜素。大蒜素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可以幫助人體免疫外部的“菌群”侵害。
薺菜,薺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堿、乙酰膽堿等。
紅棗,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y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yǎng)脾佳品。
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飲食調節(jié),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xiàn)皮膚、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xiàn)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fā)之始,陽氣發(fā)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fā)太過,則克傷脾土。
藥物調養(yǎng),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fā)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養(yǎng)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使生命過程的節(jié)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yǎng)后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大雪節(jié)氣的由來
1、大雪節(jié)氣的介紹
“大雪”節(jié)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贝笱┑囊馑际翘鞖飧?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qū)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qū)則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類時,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2、大雪節(jié)氣的三候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边@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于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3、大雪節(jié)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jié)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jié)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jié)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jié)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天文位置。
大雪節(jié)氣民俗盤點
1、大雪節(jié)氣民俗有玩雪賞雪捕烏魚
作為一個降水類節(jié)氣,大雪是相對于小雪而言的,意味著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而非降雪量一定大?!按笱┘娂娐?明年吃饃饃”,類似這樣的農諺都是表述冬雪對收成的益處,相關風俗都是因雪而起。
2、大雪節(jié)氣民俗有賞玩雪景,夜宵吃到明
大雪時節(jié),除華南和云南南部無冬區(qū)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qū)平均氣溫已達零下10攝氏度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qū)氣溫也穩(wěn)定在零攝氏度以下。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3、大雪節(jié)氣民俗有冰戲如飛,乾隆也點贊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節(jié)氣,河里的水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當然也可以在岸上欣賞封河風光?;嵌居螒蛑?古時稱為冰戲。北方嚴寒,河流凍得堅實,滑冰最為流行。男女穿著冰鞋,腳蹬冰上,動作輕捷如飛,技巧高超的更能做出種種花樣。有的地方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晶瑩光滑,人們縛皮帶蹬皮鞋,從山頂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仆倒者為勝,這種游戲叫做打滑撻。
大雪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1、大雪節(jié)氣要護好頸肩胸
大雪節(jié)氣,冷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氣帶給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疼、發(fā)炎等。尤其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腳都要注意保暖。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腳部保暖是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shù)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
2、大雪節(jié)氣睡覺要穿得薄
有些人因天冷怕寒,冬天睡覺時總愛多穿些衣服。其實這樣做不利于健康。養(yǎng)生保健專家解釋說,因為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tài),心臟跳動次數(shù)減少,肌肉的反射運動和緊張減弱,中樞神經活動減慢,此時脫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fā)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會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fā)。因此,在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
氣溫回暖,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谷雨節(jié)氣,作為春季的后一個節(jié)氣,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意義,那么谷雨節(jié)氣的由來究竟是什么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谷雨節(jié)氣的來歷吧。
谷雨這個節(jié)氣早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而現(xiàn)在更多人把它作為梅雨季的開場詞。
谷雨時節(jié),南方地區(qū)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qū)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xiàn)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業(yè)以進入夏季。
民間流傳著谷雨過三天,園里看牡丹和芍藥打頭,牡丹修腳的說法,還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隨開無停滯的諺語,形容這一節(jié)氣百花盛開的人間春色。
谷雨是春季的后一個節(jié)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在這個春季將盡、夏季將至的季節(jié),池塘里的浮萍開始生長,春茶也在這個時節(jié)前后采收。
此時此刻,給人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謂一年之季在于春。
開天辟地以后,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xiāng)楊武村,獨自一個住在溝里沒人處造字。
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墒牵^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里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谷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谷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
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谷粒鋪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xiāng)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里攬谷子。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便急忙去報告給黃帝。他走到半路,碰見了黃帝派來的人,相互說清情況,又一塊去見黃帝。
黃帝聽了倉頡的一番匯報,也深感倉頡的功勞是應該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jié)日,叫做谷雨節(jié),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谷雨節(jié)便一直延續(xù)下來了。
關于谷雨節(jié)的來歷,據(jù)《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發(fā)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shù)的谷米,后人因此把這天定名谷雨,成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
但是,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版本:相傳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員史官。一天,黃帝發(fā)現(xiàn)了德才出眾的倉頡,任命倉頡做了史官。
他以結繩記事,國家大事記得清清楚楚,很受黃帝賞識。后來結繩記事日顯落后。一次,倉頡隨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講述野獸的去向。倉頡深受啟發(fā):一個足印代表一種事物呢!回家后,倉頡便打點行裝外出考訪。
他爬山涉水,不恥下問,把看到的各種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來。依類象形,始創(chuàng)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谷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
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xiāng)白水縣史官鎮(zhèn)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lián):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人們把祭祀倉頡的日子定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現(xiàn)在的谷雨節(jié)。如今,每逢谷雨節(jié)這天,白水縣史官鎮(zhèn)一帶都舉行拜倉頡的廟會。
民諺之中,有著一個凄婉的傳說:傳說在唐代高宗年間,有位叫谷雨的年輕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鄉(xiāng)曹州發(fā)大水,他憑借著這個本領救出了村民,還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一顆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師傅好好地栽養(yǎng)。
谷雨節(jié)氣的由來
1、谷雨節(jié)氣的由來
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在這個春季將盡、夏季將至的季節(jié),池塘里的浮萍開始生長,春茶也在這個時節(jié)前后采收。此時此刻,給人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謂“一年之季在于春”。進入公歷四月的谷雨節(jié)氣,跟早春二月時的雨水節(jié)氣,雖同有一個“雨”字,但在涵義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雨水節(jié)氣,不見雪花飛舞,靜聽春雨無聲,意味著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開始下雨。
2、谷雨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風沙。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處在暮春時節(jié)的谷雨,意味著春將盡,夏將至,冷空氣大舉南侵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影響北方的冷空氣活動并不消停。
春旱?;春恿饔蚴墙洗河旰捅狈酱汉祬^(qū)之間的過渡地區(qū),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
強對流天氣。一般來說,4~8月是一年中強對流天氣的高峰期。進入5月,在南方的許多地區(qū),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風、龍卷等災害性天氣會明顯增多。防雷、防雹、防風提上日程。
大暴雨。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3、谷雨節(jié)氣的習俗
禁殺五毒。谷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漁家流行谷雨祭海。谷雨時節(jié)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走谷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喝谷雨茶。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
谷雨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生活起居順應時令。民間有諺語稱“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意寓谷雨之后氣溫不會再大起大落,早晚溫差也會逐漸縮小,天氣會真正地變得暖和起來。谷雨是春夏之交的一個節(jié)氣,有時候太陽很毒,出門記得穿長衣長褲,戴遮陽帽,以免曬傷。清晨和晚上還是會有涼意,建議大家科學穿衣,防范感冒。
少吃燥熱物。春季應選擇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包括薺菜、菠菜、馬蘭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的作用。
晨起喝杯水。暮春氣候復雜,不過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多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fā)、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
早睡早起運動強身。早晨是采納自然之氣的好時機,而活動為養(yǎng)陽最重要的一環(huán),老年人可選擇靜中有動的運動如太極拳等。運動能提高身體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達到“除濕”效果,但不要過度出汗,以免陽氣外泄。
谷雨節(jié)氣吃什么
1、谷雨節(jié)氣吃什么——冬瓜
祛濕食物冬瓜:冬瓜性味甘、淡、涼,利水消痰,消熱解毒。宜于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
適用于口干、水腫、小便不利等人士。
建議食用時以連皮冬瓜加具有補脾健胃及利水消腫的鯉魚同煮。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2、谷雨節(jié)氣吃什么——玉米
祛濕食物: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癥的人士。
建議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3、谷雨節(jié)氣吃什么——洋蔥
祛濕食物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4、谷雨節(jié)氣吃什么——水芹
祛濕食物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