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汗多該多吃鹽補鈉嗎?
養(yǎng)生知識腫瘤該多吃什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關于養(yǎng)生保健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夏季出汗多該多吃鹽補鈉嗎?》,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夏至的剛過,這也預示著炎熱的夏季正式到來了。三伏天是讓人最難熬的日子。雖然身在北方,但酷暑難熬,隨便動動就渾身是汗。出汗越多,流失的水分也就越多,鈉、鉀等礦物質也隨之流失,怪不得很多人在夏季不管怎么喝水都口渴。那么這時候我們該不該多吃鹽補鈉呢?
成人每日不得吃超過5克鹽
一般情況下,原則上夏季預防中暑應 當特別注意水分和鹽分的補充,但中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的食鹽推薦攝入量為成年人每天不超過6克,中國人的平均食鹽攝入量卻遠超這個推薦值。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近新 修改了食鹽推薦攝入量,從過去的成年人每天不超過6克降低到不超過5克,攝入量最高限制的降低實際上從側面反映出世界范圍內普遍食鹽攝入過量的現(xiàn)狀。
在現(xiàn)有科研證據(jù)下已知的是,食鹽過量攝入與高血壓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除血壓外,食鹽的攝入量還對心臟、血管及腎臟健康存在不良影響。過多的鹽分會增加血液的量,血壓上升的同時給心臟帶來負擔,對于有心臟病的人來說,出現(xiàn)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發(fā)病的危險性很高。即使血壓相同的兩個人,鹽分攝入較多的那一個患腦卒中和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大。
在日常食鹽攝入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推薦攝入量的現(xiàn)狀下,一般勞動強度的人夏季出汗量大也不宜再刻意補鹽,只需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就可以了。
室外運動和勞動過后可補鹽
河野雄平表示,夏季不需要刻意補鹽并非一刀切,一般勞動強度和弱勞動強度的人用不著刻意補鹽,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需要有意識地補充鹽分。河野指出, 在室外勞動或運動的人群相比普通人會大量失汗,體內的鹽分會隨著水分一同流失,如果這時候只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導致血液中鹽的濃度不斷降低,甚至可能 導致肌肉痙攣。當出現(xiàn)這種癥狀時,說明體內鹽分嚴重不足,應當重視身體發(fā)出的警告,及時通過運動飲料或淡鹽水等補充必要的鹽分。
綜上可知,雖然夏季人出汗比較多,可能流失了鈉、鉀等礦物質,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人體如果吸收了過多的食鹽,很容易引發(fā)高血壓、腎結石等疾病。所以如果你擔心身體的礦物質不夠,不妨多注意食用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
ys630.coM延伸閱讀
汗腺是人體的天然空調器,在夏天更不能拒絕出汗。
■出汗是人體健康的標志
人的身體分布著300萬左右的汗腺。汗腺是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的細管狀結構。汗腺一端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為排泄部,直接開口于皮膚表面,稱為汗孔。汗液的排出,有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同時也排出部分代謝廢物。
肌肉收縮時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余70%75%則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幸虧有體液的水和汗液的調節(jié),使熱對酶和結構蛋白質的傷害降至最低限度。當熱引起血管擴張時,血液中的水將熱轉運至皮膚表面,然后隨汗水蒸發(fā),將熱傳到周圍環(huán)境中。人體每蒸發(fā)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發(fā)熱2427千焦(580千卡),而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的出汗量可高達每天812升??梢娙梭w通過出汗是可散發(fā)大量熱量的。它在調節(jié)體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夏天由于運動出汗多,血液濃縮,宜及時補充水分。另外還應合理調配膳食,平時常吃些新鮮蔬菜、瓜果,西瓜是消暑佳品,享有天然白虎湯之美稱,每天吃點西瓜大有裨益。還有就是要保持皮膚潔凈,天天洗澡。
■該出汗時就出汗
如今,空調的高度發(fā)展及其應用日益普及,長期處于溫度穩(wěn)定環(huán)境中的人群,汗腺幾乎被閑置起來,即使到了該出汗的季節(jié)夏季也不經(jīng)常出汗,這對于健康是有害而無利的。近年來由于長期使用空調不當而引發(fā)的空調病,可視作這種不利影響的初露端倪。按照我國古代名醫(yī)張子和的學術見解:內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汗腺不暢就喪失了一條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線。夏天,汗孔開張,外來之毒易于侵入,不可不防;冬天,皮下脂肪日漸增厚,對低溫已具適應能力,一般不易受風寒侵擾。因此,從順應四季節(jié)律和生命規(guī)律出發(fā),該出汗時就出汗。
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氨化鈉,出汗多應該補充食鹽和補充鈣。據(jù)有關醫(yī)學專家研究,在平時每天出的汗液中丟失鈣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夏季高溫環(huán)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汗液中丟失鈣在100毫克以上,這個量幾乎占總鈣排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癥,表現(xiàn)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會導致成人患軟骨病,易骨折,以及經(jīng)常腰背和腿部疼痛。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鈣,應該多吃含鈣的牛奶、乳制品、魚類、海產(chǎn)品及綠葉蔬菜等食物。
■多汗可能是疾病先兆
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可以以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作時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jīng)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糖尿病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常常也有出汗異常增多等現(xiàn)象。但患者同時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通過血糖檢查和尿糖檢查一般不難做出診斷。
甲亢即甲狀腺機能亢進。怕熱多汗是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還表現(xiàn)為精神緊張、性格改變、煩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難以入睡等癥狀。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使胃腸功能增強,多數(shù)患者大便次數(shù)增多,同時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癥狀。
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常見的癥狀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陣發(fā)性,有時也可以持續(xù)性出汗,但陣發(fā)性發(fā)作時面部潮紅或變白可同時發(fā)生。還會出現(xiàn)心慌、手抖、四肢發(fā)涼等。但此病發(fā)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頭痛癥狀。
夏季里,很多女性很容易出汗黃豆,愛出汗女性不妨多吃黃豆補鉀,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看一下吧。
一到夏季,人們總是為汗水所煩惱,而隨著汗水流失的除了水還有鉀,夏季愛出汗的人應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黃豆。
悶熱的夏天,一不小心就會揮汗如雨。出汗就是流失水分,于是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補水。不過,隨汗液流失的,除了水,還有人體健康必需的鉀。
鉀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也是重要的電解質,主要儲存于細胞內,對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細胞的新陳代謝、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熱天防止缺鉀,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富鉀食品,主要有豆類、蔬菜、水果等。豆類中以黃豆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鉀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藥、芹菜、萵苣等;水果中以香蕉、橘子含鉀量最高。
此外,盛夏身體排汗多,還會增加水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排出,極易造成體內維生素含量不足。因此夏天人體維生素的需求量要比其他季節(jié)高,人們可以多吃些含維生素C、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物。一般而言,當身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的蒸發(fā)量,而鈉的補充則要視出汗多少而定。
頭頸出汗多是肺氣不足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身體調理的話,甚至會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xiàn)。而肺氣不足的發(fā)病原因以及具體癥狀也有很多種,對于不同癥狀的廢氣不足,需要分型進行治療。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肺氣不足的治療方法!
(1)對本臟虛損、肺氣不足。癥見氣短喘促,或咳嗽,聲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壓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者,當補益肺氣,宜用保元湯加五味子:人參9克、黃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開水浸泡,代茶飲。也可用人參胡桃湯加五味子:人參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對易患風寒感冒,癥見鼻塞、頭昏頭痛、惡風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脈浮無力者,宜用玉屏風散加紫蘇:黃芪15克、白術15克、防風12克、生姜6克、紫蘇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當益肺氣固表,宜用玉屏風散(前方去紫蘇)煎湯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風丸1次6克(或沖劑),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參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對虛寒性慢性鼻竇炎,癥見頭昏、惡寒、自汗等。當以補肺氣為主,兼以通竅、解毒。宜用鼻通寧滴劑(含辛荑、蒼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蛴帽峭ㄍ?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黃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對肺氣陰兩虛兼腎陰不足,癥見陰虛內熱、舌紅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發(fā)熱、失眠盜汗、夢遺失精、大便干燥等癥狀。治療宜用補陰煎加減:生地15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參10克、地骨皮10克、女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腎潤肺、清虛熱止干咳的作用。
(5)對肺氣虛兼腎陽不足,癥見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頻數(shù)、余瀝不禁者??裳a氣溫腎,宜用保元湯:人參9克、黃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汗液是身體分泌的一種液體,是身體對抗炎熱,排解體內熱氣的有效方法,而出汗多的情況下會導致身體出現(xiàn)異常的表現(xiàn),其中,出汗多尿量少是比較常見的癥狀,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么,出汗多尿量少正常嗎?下面就來看看講解吧,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一下吧。
人體內的水分主要是通過尿液,汗液和呼吸道排出。出汗多了,尿液自然就少了,小便次數(shù)也會明顯減少。所以,出汗多的時候需要大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首先人自身會使體內的水分達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所以愛出汗時,排尿必然會少,喝的水也會多,不要過分擔心,可以到醫(yī)院查個空腹血糖。
出汗量多自然就會消耗體內更多的水分,因此,補充水分的時候自然排尿就少,還有,正常的額外飲水每日大約1300毫升,出汗量大的話增加飲水量便可。在飲食方面還可以葷素搭配,每餐大約七分飽,這樣消化吸收會稍微好一些。其次,夏季也可以適量選擇水果及可生吃蔬菜。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如果不能夠補充足夠多的水分,很容易出現(xiàn)脫水,很有可能出現(xiàn)尿少,口干,四肢無力等不適癥狀,所以夏季一定要補充比平時多的水分。
如果是夏天出汗多,水分從汗腺大量流出,腎臟必須濃縮尿液,以保證水分,于是尿液變濃、尿量變少,即使覺得喝水不少,也沒用達到機體所需要的水分,要做到充分的飲水,維持每日3000毫升以上。
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惡濕。所以濕熱體質之人,多與脾虛濕盛有關。容易表現(xiàn)出身體困重乏力,體表潮濕溫熱,肢體汗多等。一般來說,小便量不一定比常人多,可能多伴有尿黃與尿液混濁的現(xiàn)象。當然也與個體的日飲水量有關。建議濕熱體質者,平時可用薏苡、山藥、紅棗、小米煮粥喝。
夏季出汗多,所以,很多人每天都會洗澡。從養(yǎng)生保健的角度分析,夏季洗澡是有學問的。掌握夏季洗澡的正確方法,你才能用洗澡的方式保健身體,增強體質。為了讓你在夏季可以洗個健康澡,接下來,小編我就告訴你在夏季洗澡需要注意的事項,你在洗澡時要多注意哦。
夏季洗澡要注意哪些誤區(qū)?
1、起床就洗澡:早上起床后,洗個澡,能促進大腦興奮,一整天都會精神振奮。但是,如果沒吃早飯就洗,很容易引起暈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會使血管擴張,導致腦供血不足、虛脫。所以早起洗澡最好在早飯后半小時。
2、用太多沐浴露:沐浴露通常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可激發(fā)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若長時間過量使用沐浴露,這些化學物質被身體過量吸收,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導致出現(xiàn)干燥、過敏性皮炎等。因此,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幣大小就夠了。若身上不臟,用清水就好,洗后盡量用保濕乳液涂全身。
3、飽餐后洗澡:剛吃完飯,有大量血液在胃部聚集。如果這時洗澡,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使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進而對消化有影響。除此以外,喝酒后也不應該洗澡,不然,會造成血壓下降,出現(xiàn)渾身無力、頭暈眼花,甚至導致心臟病或腦中風。因此,建議洗澡最好在飯后1-2個小時。
夏季洗澡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對于絕大多數(shù)平時沒有洗冷水浴習慣的人來說,夏天在運動后,還是用洗熱水澡的方式來降溫比較好。熱水洗澡可以將身上的汗液沖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膚保持清潔,還可使皮膚透氣,加快皮膚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環(huán),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促進新陳代謝,使皮膚各部分獲得營養(yǎng),并加快乳酸等代謝產(chǎn)物的清除。皮膚表面及汗毛孔內的堵塞物被去除后,皮膚就能順暢地排汗,皮膚呼吸通暢有利于體溫的調節(jié)。另外,適當溫度的熱水澡還能安撫神經(jīng),使全身肌肉組織得到放松,甚至還可起到一定的鎮(zhèn)靜、止癢、止痛、抗過敏等作用。雖然在夏天身體遇熱后會出更多的汗,當時洗完熱水澡后可能會感覺更熱,但稍微休息一下,就會感覺到?jīng)鲆夂褪孢m,享受到那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熱水澡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洗的次數(shù)也不宜太多,因為次數(shù)太多會把皮膚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膚瘙癢等癥,皮膚的抵抗力也會因此而減弱,反而容易得病。
這些就是夏季洗澡的注意事項了,你要多加注意了。洗澡會用到一些清潔用品,例如沐浴露、香皂等等,因為我們在夏季天天都要洗澡,所以肯定會經(jīng)常使用這些產(chǎn)品。小編提示這些產(chǎn)品都是化學制劑,如果經(jīng)常使用會損傷我們的肌膚,因此,如果你夏季天天洗澡,就最好不要用這些產(chǎn)品。
高血壓是當今社會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問題,很多人因為飲食問題經(jīng)常發(fā)生高血壓的疾病。而且肥胖已經(jīng)成為一種非常嚴重的趨勢,肥胖容易導致人體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人們應該注意攝入食物的量的問題,也應該注意攝入的鹽的分量。那么高血壓吃鹽多的危害有哪些呢?
吃鹽過多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對鹽非常敏感,稍吃一點鹽,血壓就會上升,而嚴格限制食鹽攝入后,血壓會隨之下降,這種高血壓稱其為“鹽敏感性高血壓”。
調查發(fā)現(xiàn),在已確診的高血壓病患者中,鹽敏感性高血壓占了28%~74%,其發(fā)病率因地區(qū)、種族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比如:中國北方遠比南方多見,老年人更易患。鹽攝入量越多,血壓水平越高,而鹽攝入量下降后血壓也隨之下降,腦卒中、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下降。
過量攝入鈉鹽增高血壓的原理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人體內主要以鈉離子(Na+)和氯離子(Cl-)的形式存在。而所謂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chǎn)生的壓力。那鈉離子和血壓會有何關系?
當鈉鹽攝入過多,加上喝水增多,體內就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而引起血壓升高。可以簡單概括為:鈉離子原本大部分是分布在細胞的外液中的,當濃度突然升高后,引起細胞內外的鈉離子的濃度差距加大,致使更多的細胞外的鈉離子跑到了細胞內,水也跟著跑了進來,結果細胞就發(fā)生了“腫脹”。
這些腫脹包括以下反應,導致血壓升高:
1、小動脈壁平滑肌細胞“腫脹”后,一方面使小動脈管腔狹窄,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另一方面引起小動脈痙攣,使全身各處細小動脈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2、人體各個器官的細胞“腫脹”后,擠壓血管,血管會變窄;血管壁內膜細胞“腫脹”后,血管變窄,血液流速受阻加快,血壓升高!
3、抑制了鈉-鈣交換,使細胞鈣排出減少,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4、鈉還能通過興奮交感神經(jīng),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強,引起血壓升高
“補鉀排鈉”可有效降低血壓
人體為了保持細胞內的高鉀環(huán)境,有自己的調節(jié)功能,當吸收了2份鉀離子的同時,會有3份的鈉離子被泵出,這樣,多攝入鉀后,因鈉攝入多而造成的細胞水腫的現(xiàn)象,就解決了。另外,鉀還能通過抑制腎素的釋放來增加水的排出,幫助舒張血管,降低血壓。
蔬菜水果是補鉀的最好來源
高血壓在限鈉的同時,還應注意鉀、鈣和鎂的攝入。以下食物中均含有較豐富的鈣、鎂、鉀,可以適當多吃。
1、甘藍
一杯榨甘藍汁,不管是生或熟的,能提供每日所需9%的鈣,6%的鎂,9%的鉀。
2、西蘭花
一份煮熟的西蘭花能提供每日所需6%的鈣,8%的鎂,和14%的鉀。
3、辣椒
一杯生紅辣椒汁能提供每日所需1%的鈣,4%的鎂,9%的鉀。彩椒,在中國又稱柿子椒、燈籠椒,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功效,能強健血管,使血液循環(huán)轉為良好,改善動脈硬化以及各種的心血管疾病。
4、紅薯
一個中等大小的甘薯能提供約542毫克的鉀元素,有助于血壓穩(wěn)定。
5、獼猴桃
一個獼猴桃能提供每日所需2%的鈣,7%的鎂,9%的鉀。挪威一項研究宣稱:每天吃三個獼猴桃可以降低高血壓;雖然獼猴桃是小個頭水果,但是其綠色果肉中營養(yǎng)豐富,其中含量較高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具有降血壓功效。
6、桃子
一只中等大小的桃子能提供每日所需1%的鈣,3%的鎂,8%的鉀。
7、香蕉
一只中等大小的香蕉提供每日所需1%的鈣,8%的鎂和12%的鉀。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允許香蕉業(yè)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鹽作為烹飪的基本調味品,對食物的味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是調節(jié)機體不可或缺的物質,身體里鹽多鹽少也非常重要。我們一日三餐都要吃鹽,卻很少關注它的營養(yǎng)價值和危害。你知道嗎,食鹽吃多了還會變丑!那少吃或者不吃又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小編今天給你答案。
不吃鹽會怎么樣
鈉離子是人體心臟搏動和肌肉收縮的必要因子,人體不能自己產(chǎn)生鈉離子,只能從食物中獲得,食鹽是最主要來源。鹽的化學式:NaCl,也就是說,食鹽是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結合體。如果不吃鹽,肌肉會酸痛,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非常虛弱,看上去無精打采,更嚴重的會影響心臟跳動。
細胞內外液需要處于平衡狀態(tài),想維持平衡就需要保證細胞內外的壓力一致。壓力大小主要靠水的轉移來維持。Na、Cl離子影響細胞內外水分子的分布。當細胞外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時,細胞內水分外流,細胞失水;當細胞內液濃度大于細胞外液時,細胞外水分內流,表現(xiàn)為細胞水腫。不管是失水還是水腫,后果都非常嚴重,重者可導致死亡。
那么,鹽吃少了會有影響嗎?吃鹽過少也不行,食鹽可以增加食欲,給予力量。吃鹽過少會導致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精神無法集中,工作學習都大打折扣。此外,食鹽可以調節(jié)細胞中的酸,眾所周知,食鹽的味道是咸的,如果攝入不足,細胞中的酸度含量會越來越高??茖W研究表面,細胞中酸含量過高,可誘發(fā)基因突變??梢哉f攝入鹽量過少是癌癥的萌芽。
很少人知道,缺鹽是骨質疏松癥的起因之一,血液中鹽不足就會自動從骨骼中汲取。骨質下降的最直接反映就是肌肉抽筋。
影響鈣的吸收
吃鹽過多鈣的吸收率會大大下降,優(yōu)質鈣白白的流失。大多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壓力大,工作強度高,這個年紀鈣本身流失比較嚴重,平時膳食不注重吃些蝦皮、奶類補鈣食物,又比較喜歡吃腌菜、咸食,很容易導致骨質疏松。
牛奶補充鈣
腎臟疾病
腎臟是人體第一代謝器官, 很多代謝廢物是通過腎臟最終以尿液排出體外。食鹽是經(jīng)過腎臟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起初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食鹽攝入量過高會使尿液中蛋白質的量升高。后來經(jīng)過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人體中的繼續(xù)研究也發(fā)現(xiàn),吃菜過咸會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高。人體蛋白質缺乏,代謝水平降低,人會變得浮腫,同時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加是腎臟損傷、腎臟疾病的一個危險信號。
食鹽攝入過量,除了以上那些疾病干擾,還有一點意想不到,會變丑!
鹽攝入過多臉色會變得黑黃,細胞鈉離子、氯離子過多,細胞內外液失衡,時而水腫時而失水。水腫時臉部、四肢、手臂都會輕微變形,胖好幾斤,影響美觀。失水造成皮膚老化,長期細胞失水皺紋會增多。經(jīng)過陽光暴曬,皮膚更加黑黃。
吃鹽過多臉部會長斑。吃鹽過多,代謝水平低,廢物得不到有效排出,面頰可能長雀斑。若同時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過多,會影響肝臟代謝而使雀斑更明顯。
吃菜太咸還會影響發(fā)質,從中醫(yī)來講,腎氣盛則頭發(fā)烏黑有光澤,腎氣虛則頭發(fā)干澀而枯黃。吃鹽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從而影響蛋白的吸收。而頭發(fā)里主要含有角蛋白,蛋白質缺乏,頭發(fā)自然枯黃了。
吃鹽多頭發(fā)枯黃
總結:蘇軾寫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飯菜里面不放鹽,就算是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放太多又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每天食鹽攝入量3~6克為宜,食鹽雖好,可不要貪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