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夏季艾灸治病最合適
夏季養(yǎng)生艾灸。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積極而有效的養(yǎng)生常識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艾灸的作用夏季艾灸治病最合適》,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艾灸大家都知道對吧,艾灸的治療功效是非常好的,是現(xiàn)在最流行的養(yǎng)生保健的一種方式?,F(xiàn)在夏天也快要到了,部分人都出現(xiàn)了體內虛火旺盛的情況,導致食欲不振,而在夏天進行艾灸治療也是最好的,那么你知道夏天艾灸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吧!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冬病夏治”,這是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于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于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艾灸治療病癥方法
1、治胃痛
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2、治雀斑
以艾條點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處,使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施灸時,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傷皮膚,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經活血,防治雀斑。
3、治失眠多夢
百會穴(兩耳之間頭頂正中線)、四神聰穴(百會前、后、左、右各開1寸處)、印堂穴(兩眉之間)、太陽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長線上方)。每天對這幾個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鐘。
4、治面部皺紋多
臨睡前,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面部的穴位,約距穴2~3厘米左右選進行熏灸,每次選2~3個穴位,各灸5分鐘左右,至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魚尾紋多,選太陽、絲竹空;額紋選陽白、印堂;笑紋選地倉、下關、頰車?;驅Ⅺ}末填平臍孔,切取0.3厘米的鮮姜1片,中心用針穿刺數(shù)孔后置于臍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黃豆大)點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燒完再換一艾炷,每次3~5壯,至局部皮膚產生潮紅為度,每晚1次。
5、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個伏天的第一天開始艾灸,直到三伏結束。穴位分別是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間)、大椎穴(第7頸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6、治腹瀉
夏季因為飲食不注意或腹部受涼,經常會出現(xiàn)腹瀉,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保暖治寒。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中脘穴(臍中上4寸)、建里穴(臍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邊緣)。
7、治牙齒松動
每晚臨睡時,端坐凳上,將艾條點燃后,在下肢的絕骨、涌泉穴上懸灸,每穴2~3分鐘,至局部出現(xiàn)紅暈,再請家人幫助,施灸腎俞、大杼穴,每穴2~3分鐘,至局部出現(xiàn)紅暈。農歷每月前2日下午5時~9時施灸。補腎益精,強骨固齒。
8、治眼瞼下垂
用艾條點燃后,在上眼瞼至前額部來回懸灸,至局部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施灸20分鐘左右。施灸時小心艾灰掉落燙傷皮膚。每晚1次,10次為1療程。
9、治痤瘡
將艾條點燃后,在面部顴骨、下關、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約1~2厘米,每穴灸2分鐘,至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
10、治面部虛胖
每晚臨睡前,將艾條點燃,端坐床前,分別灸足三里、天樞、中脘穴,每穴懸灸5分鐘左右,局部出現(xiàn)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感。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容顏。
11、治面癱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鮮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針刺數(shù)孔,將艾炷置于姜片上點燃,在患側的陽白、頰車、地倉、顴髂及四肢雙側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壯,施時局部灼燙時,將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復幾次,直至艾炷全部燒完。每晚臥前施灸1次。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夏天艾灸的
延伸閱讀
艾灸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醫(yī)學瑰寶,雖弱現(xiàn)代人不常用艾灸了,但是艾灸作用是很多養(yǎng)生保健方式都代替不了的。艾灸應用得當不僅可以養(yǎng)生保健,還能治療某些疾病,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醫(yī)療手段。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艾灸的作用都有哪些吧。
【做艾灸的6大好處】
艾灸的作用1:防病保健
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做艾灸后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大大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有效改善部分人的亞健康狀態(tài)。做艾灸還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復,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艾灸的作用2:通經活絡
我們人體全身都被經絡覆蓋,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只有經絡足夠通常,才能有助于氣血的運行,營養(yǎng)物質能及時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一旦人體經絡不通,各類疾病就容易找上門。
艾灸的作用3:祛濕散寒
經絡中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如果身體濕寒之氣較重的話,經絡氣血運行就不暢。改善體內濕寒之氣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通過對穴位溫熱刺激,能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作用,加強身體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4:平衡陰陽
人體內陰陽失調的話,則身體就難以保持健康,易發(fā)生各類疾病。陽氣過剩或者陰氣過剩都是陰陽失調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來讓陰陽重新平衡。
艾灸的作用5:行氣活血
中醫(yī)講究說氣血維持生命健康的本源,只有氣血足夠充足,人的生命形態(tài)才是趨于正常的,而艾灸正好可以促進氣血的回復,疏理氣機,并且能升提中氣。
艾灸的作用6:回陽救逆
早在我國古醫(yī)書上就有記載,艾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雖說以現(xiàn)代人眼光看難以理解,但艾灸確實的作用確實很強大。
【溫馨提示】艾灸的作用雖然多,但是要施行艾灸應到專業(yè)的中醫(yī)機構哦。
艾灸是我國中醫(yī)學的重要結晶,是我們先人流傳下來的,治療疾病和養(yǎng)生保健兩不誤。從沒接觸過艾灸的人可能會擔心艾灸的副作用,今天本來就來帶大家走進關于艾灸的一些小常識,看完你就知道艾灸是否會有副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是一種純天然的療法,其實本身并不會引起副作用,出現(xiàn)副作用說明你沒有用對艾灸方法。當以下情況才會出現(xiàn)艾灸的副作用:
1、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不對癥當然可能引起身體不適了;
2、施灸的穴位不合適或者沒找對,不過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而調整回來。
其實艾灸本身沒副作用和毒性,前提是你的操作方法和穴位都掌握精準。不過由于個人體質的原因,有些的在施灸的時候有發(fā)熱、口感、疲倦等不適癥狀,一般沒有多大問題,過會就能自行消失。
艾灸時有啥注意事項?
艾灸雖好,但施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1、夏日容易暴露在外的部位不宜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像臉部、頸部、手臂等部位。
2、艾灸后盡量補充水分,最好喝溫開水不要喝冷水或者冰水;在艾灸的半小時內不宜洗澡洗手,尤其是冷水澡。
3、艾灸講究循序漸進,最開始艾灸的時候應遵循少量、短時間的原則,等身體適應狀態(tài)較好的時候,可以加大劑量。
4、并非人人都適合艾灸,像過度疲勞、情緒不穩(wěn)定、過餓、過飽等人,還有一些處于患病期間身體較虛弱的人也不宜艾灸。
5、被施灸的人應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要隨意動身體,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6、懷孕的女性不宜艾灸腰骶部、下腹部,那行的睪丸、陰部等區(qū)域也不宜施行艾灸。
結語:只要艾灸施行得當,對人是百益無一害的,大家在想做這方面的保健或者治療的時候,應到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
為家人煲出一鍋營養(yǎng)美味的湯是一種享受,但不少人在選擇原料這一關上犯了愁,特別是蔬菜在煲湯上的要求比較高,它得耐煮不易變形,并且久煮后不會有異味,如果還能跟其他食材在營養(yǎng)和口味上互補,那就更完美了。下面讓小編給大家推薦幾種適合燉肉的蔬菜。
適合燉肉的蔬菜:
蓮藕。中醫(y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后由涼變溫,有養(yǎng)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蕓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yǎng)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銹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白蘿卜。白蘿卜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出。因此,白蘿卜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卜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土豆。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吃后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新鮮土豆煮后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最常見的就是西餐中的紅菜湯,也叫羅宋湯,把土豆、胡蘿卜、紫菜頭、洋蔥、牛肉一起煲煮,酸甜開胃。此外,土豆牛肉湯也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其鮮味十足,還能健脾養(yǎng)胃。
海帶。海帶含褐藻膠、海藻酸等物質,可以降壓降脂,對動脈出血也有止血作用。此外,海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如碘、鐵和鈣等。海帶可分別和豆腐、蝦仁、排骨、花生、豬蹄等搭配煲湯,或者不搭配任何材料,直接用海帶煲湯也是非常鮮美的。
冬瓜。冬瓜性寒,有潤肺生津、清熱利尿的功效。其中所含的丙二醇能有效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加之冬瓜水分多,是適合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食療蔬菜。適宜跟冬瓜一起煲湯的食材有很多,如排骨、老鴨、海米、蘑菇等。需要提醒是,冬瓜煲湯最好要帶皮,因為皮中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多種揮發(fā)性成分,具有消暑健脾等保健功效。
山藥。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藥適合跟肉類一起煲湯,不但能使肉湯營養(yǎng)加倍,還有利于肉湯中營養(yǎng)素的吸收。常跟山藥搭配的肉類有排骨、牛肉、鴨肉、羊肉等。
下面推薦幾個蔬菜燉肉的菜譜:
1、羅宋湯
原料:不肥不瘦牛肉1斤切丁,土豆、胡蘿卜、番茄、芹菜、(以上四種蔬菜皆切成?。┭蟀撞?、白胡椒粒、鹽。
做法:將牛肉丁加水用漫火燉至七成熟,此時在牛肉湯中先放入不易熟的土豆丁、胡蘿卜、番茄丁一起煮到土豆出沙,番茄在湯中泛紅為止。再放入磨碎的白胡椒粒及鹽便可以喝了, 還可在湯熬好后往鍋中再加一碗熟牛奶,則成為西餐館提供的那種奶茸湯。
2、白蘿卜燉排骨
主料:豬排1000克,白蘿卜500克,蔥段,姜片,料酒,花椒,胡椒面,鹽各適量。
做法:豬排剁成小塊,入開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沖洗干凈,重新入開水鍋中,放蔥、姜、料酒、花椒面,用中火煮燉90分鐘,撈出去骨;白蘿卜去皮,切條,用開水焯一下,去生味。鍋內煮的排骨湯繼續(xù)燒開,投入排骨和蘿卜條,燉15分鐘,肉爛、蘿卜軟即成。
3、蓮藕排骨湯
配料:排骨750克,蓮藕1000克(最好是紅花藕,這種藕燉軟后吃起來才是粉的),老姜一塊,花椒約二十粒,黃酒兩大匙,鹽適量。
制作過程:先排骨洗凈斬成段,在沸水中焯一下后撈起,藕洗凈切小塊或切段后用刀拍破,老姜用刀拍破;把蓮藕放燉鍋中小火燉40分鐘(高壓鍋20分鐘),然后放入排骨,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放料酒、花椒、老姜;沸后改小火燉一小時后,加鹽再繼續(xù)燉一小時即成。
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什么可以美容,什么可以增強免疫力,一周該吃多少克,多少種 或者再確切一點,多少克的美味、到底多大才合適?下面就來看看英國飲食協(xié)會給的食物份量建議,簡單到直接用手搞定!
堅果:一個手掌心。堅果和植物種子是優(yōu)質零食,既可增強飽腹感,又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但是堅果或植物種子含熱量較高,每天攝入量應控制在30克以內,大約為一個手掌心大小。
魚:一整只手。每天吃魚蝦等海產品的量應為50~100克,每周最好能吃兩次三文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深海魚。
主食:一拳頭谷類+一拳頭薯類或雜豆。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為250克~400克,其中粗糧的量最好占主食總量的1/3,這對于預防慢病、控制體重都有好處。
肉類:一個手掌心每天攝入肉類的量應控制在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大約50~75克。每周紅肉的總攝入量最好不超過500克。
水果:一捧每天吃水果的量應為200~400克,大約是一個中等大小蘋果的量,或者一捧漿果的量。
奶酪:兩個大拇指每天奶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兩個拇指大小,約30克,這能滿足鈣日需求量的1/3.
蔬菜:一個拳頭+一大捧。每天吃蔬菜的量應為300~500克,大約相當于1個拳頭的塊莖類蔬菜加上一大捧葉菜類。需要提醒的是,每天吃蔬菜的品種和顏色最好多樣,這樣能獲得更全面的營養(yǎng)。
蛋糕:兩根手指。每天可以吃與兩根手指長寬相當?shù)囊粔K蛋糕,含熱量大約為185千卡。
巧克力:一根食指。食指大小的一塊巧克力重約20克,首選黑巧克力。
艾灸是我國中醫(yī)學上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早在古代就有用它來治療疾病調理身體健康,那艾灸的好處與功效具體的都有哪些呢?今天就來帶大家詳細了解下艾灸作用的一些小常識。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1、治療疾病
艾灸療法是中醫(yī)學中的一種治療手段,所以它是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疾病的,可以用于急性發(fā)作疾病、危重疾病的搶救和治療,也可以用于慢性疾病的調理,應用的領域也非常的廣泛,像婦科、兒科、外科、皮膚科、骨傷科等,都有應用到艾灸治療地方。
2、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時對人體局部有溫熱的刺激作用,這種刺激可以讓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身體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使局部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從而改善血腫、炎癥等產物的消散。另外,艾灸時的溫熱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利用。
3、祛濕散寒
在施行艾灸操作時,艾灸的熱力能夠透過肌層,向下行氣,所以艾灸又具有祛濕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對于那些風濕、胃脘痛、痛經、閉經等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4、健脾益胃
人體的穴位眾多,都與各個重要器官相關聯(lián),讓胃部不舒服不消化的時候,可以在中脘穴、足三里處施灸,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消化功能,提高腸胃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利用。
5、防病保健
艾灸講究的就是中醫(yī)的陰陽平衡,它能使人氣血通暢,所以艾灸還有個很大作用就是能改善人體平衡,日??梢酝ㄟ^艾灸來達到保健防病的作用。我國的艾灸醫(yī)學很神奇,據(jù)研究證明,艾灸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保健效果奇佳。
以上是艾灸的五大好處與功效,除了西醫(yī)藥物治療,不妨也試試我們中醫(yī)的艾灸。
【艾灸的作用】
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jié)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處還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后,針療不斷得到發(fā)展,而艾灸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艾灸在施治過程中,燒灼患者經穴,會在身體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學大師周楣聲先生指出,正是病痛與灸瘡帶給患者的雙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對艾灸深入研究,推進艾灸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艾灸的作用有哪些這里不做過多的討論,需要具體了解這幾種灸法的朋友,可以去“香怡艾灸養(yǎng)生指南”看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艾灸療效獨特性的認識,艾灸療法重新得到了醫(yī)學界重視,現(xiàn)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F(xiàn)代的溫灸療法,并不直接接觸皮膚,采用艾條懸灸和艾灸器溫灸的方式作用治療疾病保健養(yǎng)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會燒灼皮膚產生疤痕的特點。
【艾灸的禁忌】
艾灸是中醫(yī)的治療方法,用艾炷為主熏灸穴位來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溫經通絡、溫陽補氣、補中益氣的作用。中醫(yī)提示,艾灸雖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個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xiàn)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shù)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禁忌九: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時,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時,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艾灸的作用夏季艾灸治病最合適》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夏季養(yǎng)生艾灸”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