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濕何須藥物,家里這些不起眼食物竟是最好的天然祛濕劑!
夏季養(yǎng)生祛濕。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有沒有更好的飲食養(yǎng)生方法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夏季祛濕何須藥物,家里這些不起眼食物竟是最好的天然祛濕劑!”,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俗話說十人九濕,濕氣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濕氣到底該怎么去除呢?其實不用吃藥,只需要幾個家中常見的食物就可以。下面就為大家具體的介紹一下吧!
蒜:蒜是很好的祛濕食材。
可以多吃蒜,,夏天做菜的時候可以多加蒜蓉調(diào)味,做瘦肉粥或是肉骨粥等葷粥品的時候可以加點蒜瓣,燉湯則可以加點大蒜。
2.姜:姜也是祛濕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適當(dāng)加些姜蓉姜片調(diào)味,也可以做子姜為主食材的菜肴,常水中作業(yè)的人群則建議常喝甜酒姜湯。紫姜的祛濕效果最好,建議食用紫姜。
3.紫蘇:紫蘇是調(diào)味香料,也是祛濕良品。做魚類、貝殼類、海鮮、田螺等水產(chǎn)菜肴的時候,可以多加點鮮紫蘇葉或是紫蘇粉,不但能去腥,還能祛濕氣。此外,也可以用紫蘇燉肉來祛濕。
4.莧菜:營養(yǎng)學(xué)認(rèn)為,莧菜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zhì),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可起到促進作用,并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抽筋)。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具有促進凝血,增加血紅蛋白含量并提高攜氧能力,促進造血等功能。
5.薏米:這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醫(yī)認(rèn)為,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另外想要祛濕,運動是不可少的,夏天也要多運動,多開窗通風(fēng)。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本文導(dǎo)讀:夏季祛濕應(yīng)該從食物開始,挑選祛濕的食材,適量吃祛濕食譜,保證身體機能正常運行。
1、綠豆沙。綠豆本身有解火祛濕、消腫利尿、清熱排毒的功效,綠豆沙即綠豆煮成沙狀,類似粥類,口感細(xì)膩、口味甘甜,適合每個年齡的人食用。老人食用綠豆沙,祛濕解毒,緩解關(guān)節(jié)的疾??;青年人吃綠豆沙,降低夏季中暑的概率;女人吃綠豆沙,夏季皮膚水潤靚麗。并且,綠豆價格實惠,綠豆沙做法簡單,是夏季一道不錯的祛濕食譜。
2、蛋炒洋蔥。雞蛋性溫和,蛋白質(zhì)、維生素A、D、鐵、卵磷脂含量豐富,是極好的滋補食材;洋蔥具有順氣養(yǎng)胃、祛濕化痰、清熱解火的作用,對于夏季濕氣上升引發(fā)多痰、手腳酸痛等都有療效。雞蛋炒洋蔥不僅營養(yǎng)豐富,對美容養(yǎng)顏也有效果,蛋黃中的玉米素有強抗氧化作用,能抵抗紫外線、修復(fù)受損皮膚。
3、冬瓜悶排骨。冬瓜適合夏季食用,冬瓜水分充足,有清熱解火、消腫利尿、生津解渴的作用,夏季因高溫引起食欲不振、水腫、濕氣重等癥狀,吃冬瓜都可以緩解。并且,冬瓜悶排骨營養(yǎng)價值極高,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zhì)、維生素、鐵等微量元素的需求。
4、鯽魚燉豆腐。鯽魚有健胃消食、排毒祛濕的作用,鯽魚燉豆腐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鈣質(zhì),能滿足夏季人體對鈣質(zhì)的需要,夏季吃鯽魚豆腐更可緩解虛弱乏力、脾胃虛弱等癥狀。(99健康網(wǎng)(.cn)專稿,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夏天,除了熱,讓人們更難受的是頭昏腦漲、全身困乏、四肢酸軟、食欲減退等不適,這就是中醫(yī)常說的“濕”在作怪。對于易浮腫體質(zhì)的人來說,夏天稍微吃點過涼或者過咸的食物,都會出現(xiàn)水腫的癥狀。本期,我給大家推薦幾種祛濕消腫的好食物。
綠豆
味甘,性涼,入心、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清暑利尿的功效。喝綠豆湯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想增加清熱效果,煮粥或煮湯后,連皮一起吃;第二,最好不要加糖,否則會降低綠豆清熱祛濕的作用;第三,綠豆性質(zhì)偏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赤小豆
味甘,入心、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薏米
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南方有些地區(qū),夏天梅雨季節(jié),雨水多,經(jīng)常喝薏米粥可以祛暑濕。需要注意的是,容易便秘的人不宜常吃。
冬瓜
味甘、淡,性涼,入肺、大腸、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的功效。冬瓜利水作用較強,容易水腫的人應(yīng)該常吃。煮湯效果好,需少加鹽,淡食為佳。
黃瓜
味甘,性寒,入胃、小腸經(jīng),具有清熱止渴、利水解毒的功效。黃瓜的吃法有很多,可生吃,可涼拌,可炒,可入湯。生吃,生津止渴。要想利尿消腫,最好煮湯喝。注意:黃瓜性質(zhì)寒涼,胃寒者少吃。
西瓜
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的功效。生吃即可起效,既適用于夏日保健,又可用于急慢性腎炎、高血壓的輔助治療。如果把西瓜皮留著,熬湯喝效果更佳。
萵筍
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jīng),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輕度水腫、小便不利??梢詻霭杌蛑鬁?,最好連葉一起食用。萵筍性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海帶
味咸,性寒,入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帶還含有碘,對于缺碘所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有輔助治療作用。海帶可用來涼拌或熬湯。
??
? ?夏季是人們最喜歡的季節(jié),雖然非常炎熱但是夏天天長同時也是瓜果蔬菜最多的季節(jié),但是對于肥胖的怕熱的人來說還是很不喜歡夏天的,夏天容易出汗,而且會感覺乏力疲憊。夏天是雨季,夏天多數(shù)人都喜歡開空調(diào)對身體都是非常不好的特別是冷氣所以夏天人的寒氣濕氣都非常大。
? ?那么夏天養(yǎng)生祛濕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祛濕的方法也是需要從生活飲食中調(diào)養(yǎng)的,夏天飲食要清淡些,不宜吃鹽分高的食物,而且不宜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多喝點生姜水。
? ?氣溫不斷升高,當(dāng)人們生活無規(guī)律,經(jīng)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chǎn)生內(nèi)熱。此時,外熱、內(nèi)熱一起來,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xiàn)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y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這時,應(yīng)該特別注意飲食調(diào)養(yǎng),以清淡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
? ?祛濕少食鹽,幫助腎排水:要排水應(yīng)少食鹽。這一招僅針對夏日劇烈運動或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出汗較少的白領(lǐng)人群,則不合適。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dāng)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nèi)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chǎn)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夏季仍應(yīng)低鹽飲食。其中,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yīng)少于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yīng)嚴(yán)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 ?祛濕按摩排水,遠勝桑拿:天氣悶熱,常常悶得人一身汗,戲說為免費桑拿。專業(yè)桑拿是懶人排水招數(shù),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并不適合炎熱的夏季,尤其不適合頻繁采用。天氣原因出汗較多還屬于人體自然排汗,但是專業(yè)的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并不利于心臟健康,盡管這樣可以加快加快血液循環(huán),排除體內(nèi)的濕邪。洗溫水澡,并稍稍按摩則是更為健康的排水方式。
? ?夏天是排除身體里的毒素濕氣最好的季節(jié)可以喝些中藥來調(diào)理,也可以自己做些去濕氣的湯,西瓜皮絲瓜湯、苦菜湯,都有很好的食療效果而且安全對身體沒有副作用也是保養(yǎng)與養(yǎng)生者最好的食療方法。
現(xiàn)在進入夏季時節(jié),此時氣候多變、多雨潮濕,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濕氣入侵,并引發(fā)易疲倦、困乏等癥狀。因此,這時候的養(yǎng)生重點便是祛濕。那么夏季祛濕吃什么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幾款夏季健脾祛濕湯,超管用,一起來看看吧。
【鮮土茯苓煲豬肉湯】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肉500克、生姜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凈切片,豬肉洗凈,整塊不必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解析: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功用。茯苓不僅很有營養(yǎng),而且口味平和,它既能健脾、滲濕,又可用作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具有利濕而不傷正氣的作用,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jié)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
溫馨提示: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砂仁陳皮鯽魚湯】
材料:砂仁6克、陳皮1/4個、鯽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凈。鯽魚宰凈,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將砂仁、陳皮、鯽魚、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濕。
解析:砂仁是中醫(yī)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在我國,砂仁還是菜肴調(diào)味品,特別是咖哩菜的佐料。中醫(yī)認(rèn)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體的胃、腎和脾,能夠行氣、和胃、醒脾。鯽魚健脾利濕,滋養(yǎng)臟腑。因此,本湯具有健脾補虛、行氣利水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痛、食欲不振、體虛水濕停滯、水腫等人群。
溫馨提示:陰虛有熱之人及婦女產(chǎn)后不宜食用。患有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干燥綜合癥等病癥者不宜服用。
【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姜2片。
做法:各配料洗凈,稍浸泡,陳皮去瓤,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濕、解脾虛濕困。
解析: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促進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水分代謝,利尿消腫。薏米還可做成粥、飯。尤其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
溫馨提示:由于薏米微寒,如果脾胃較為寒涼的人,可以先把薏米炒一下再用于煲湯、煲粥等,可改善其寒性。
【五指毛桃土茯苓燉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陳皮5克,鹽少許。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凈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凈切成塊,汆水撈起備用;用湯煲煮水,沸開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鐘再轉(zhuǎn)文火煲一兩個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益氣健脾。
解析:五指毛桃被稱為廣東人參,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肺、利濕舒筋之功,適用于脾虛浮腫、食少無力。
溫馨提示:本品具有祛濕化滯、滋陰降火、健脾開胃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凈,去臟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潤燥、清熱下火。
解析: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除了用于煲湯,它還可用于煮飯、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種糕團面點的餡料,美味可口。
溫馨提示:尿多之人不宜食用赤小豆。
【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薏米15克(中藥店均有售)、鯽魚500克(1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洗凈;鯽魚宰后洗凈,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兩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益氣。
解析:木棉花是民間祛濕的好食材,既有祛濕功效,又平和清潤,最宜春季之用。
溫馨提示:木棉花(干品)可以用來泡茶、煲湯、入藥。
【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凈、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凈剖開,去臟雜,可不剝?nèi)唭?nèi)金,洗凈;臘鴨胗溫水浸泡,洗凈;豬月展肉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
解析: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人參、白術(shù)同用,以加強健脾化濕之力。
溫馨提示:市場上銷售的扁豆與中藥材的白扁豆沒有區(qū)別,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能食用。
夏季吃什么祛濕?隨著夏季的到來,雨水多起來,導(dǎo)致濕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濕困脾胃,出現(xiàn)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yǎng)護,健脾祛濕。最簡單的健脾祛濕的辦法便是食療。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夏季祛濕的食物。
1、木棉花
中醫(yī)認(rèn)為,木棉花味甘性涼,歸脾、肝、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對于泄瀉痢疾、咳血吐血、瘡毒濕疹等癥頗有療效。此外,木棉皮還有清熱、利尿、活血、消腫、解毒等功效。
2、莧菜
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zhì),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莧菜還是減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需要注意的是,莧菜性寒涼,陰盛陽虛體質(zhì)、脾虛便溏或慢性腹瀉者,不宜食用。
3、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它是一種??浦参?,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luò)等功效,是嶺南中醫(yī)和少數(shù)民族醫(yī)生最常使用的藥材之一。春夏季濕潤過度,體內(nèi)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yǎng)生!
4、白扁豆
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適合食用。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多吃一些白扁豆可以健脾和胃,此外,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白帶過多的女性都可以通過食用白扁豆來進行食療。
5、燈芯花
燈芯花為利水滲濕類中藥,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尤其清心降火功效顯著,且不會過分寒涼,味又甘淡,常為廣東民間入湯入粥入藥之用。
6、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13、薏米
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正如《本草正》里說:薏仁,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
14、芡實
芡實性平和,藥味甘澀,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zhì)。芡實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滋養(yǎng)強壯的作用,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zhèn)靜的作用比蓮子強,適用于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shù)、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此外,芡實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人臉色紅潤、白皙。
7、冬瓜
冬瓜性寒味甘,清熱生津,僻暑除煩,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維生素C較多,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腎臟病、浮腫病等患者食之,可達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
8、萵筍
萵筍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jīng),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輕度水腫、小便不利。可以涼拌或煮湯吃,最好連葉一起食用。萵筍性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9、鯽魚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10、鯉魚
夏季氣候溫?zé)岢睗瘢m當(dāng)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yǎng)學(xué)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
11、綠豆
綠豆味甘,性寒,歸心、胃經(jīng),功效清熱、消暑、利水、解毒。能夠用于暑熱煩渴、感冒發(fā)熱、吐瀉、水腫尿少。綠豆湯在夏季不失為解暑祛濕的好飲品。
12、玉米須
玉米須味甘,性平,歸膀胱、肝、膽經(jīng)。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同樣可以疏利小便,達到排除壅積的水液和濕氣的作用。另外,它還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夏季正值玉米上市之時,變廢為寶將玉米須一起煎湯煮,代茶飲,十分適合糖尿病患者。
我們都知道如果體內(nèi)的濕氣過重的話,那么人就很容易出現(xiàn)困倦而且四肢無力等癥狀,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多不利的影響,如果得不到緩解的話,那么對于自己的生活還有工作,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說夏季的時候就需要更加注重祛濕,現(xiàn)在去了解一下夏季可以幫助我們?nèi)竦氖澄铩?/p>
如果身體的濕氣過重的話,那么對于我們的一個健康社會帶來很多不利傷害的,因此希望大家在夏季的時候可以更加注重自己的飲食選擇,因為飲食選擇健康與否就直接關(guān)系到自己的健康問題。
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玉米:具有調(diào)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jié)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如果想要更好的去除身體的濕,那么上面的這些食物,大家在夏季的時候應(yīng)該多吃,因為它除了可以給你的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之外,可以更好的保證你的身體健康祛除體內(nèi)的濕氣,保證身體健康。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容易有濕熱現(xiàn)象。這時喝碗清熱祛濕的養(yǎng)生湯最適合不過了。下面小編分享7款夏季養(yǎng)生湯食譜,不僅可以清熱祛濕,而且具有養(yǎng)生功效,美味而不膩,一起來看看吧。
一、蘿卜蓮子豬舌湯
材料: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芡實25克、蜜棗3枚、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做法:
1、蘿卜連皮洗凈,斜向切成中塊;蓮子、芡實、蜜棗去核洗凈,用清水稍浸泡;
2、豬舌反復(fù)刮洗干凈,切成大塊,連同豬骨用開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豬骨飛水后則用刀背敲裂;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nèi)煲2個半小時,放適量食鹽和少量油調(diào)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
蘿卜性涼味辛甘,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蓮子性平味澀,能健脾胃、養(yǎng)心神;芡實性平味甘淡,能補脾止瀉;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作用;
豬舌能補益氣血、滋補強壯;豬骨補血生髓、強筋壯骨。合而為湯,則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祛濕困。
二、花生雞腳湯
原料:
雞腳10只(約200克),花生50克,黃酒5克,姜片、精鹽各3克,味精1克,雞油10克。
做法:
1、將雞腳剪去爪尖,洗凈;花生米放入溫水中浸半小時,換清水洗凈。
2、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雞腳、花生米、黃酒、姜片,鍋加蓋,煮2小時,加精鹽、味精調(diào)好口味,再用文火燜煮片刻,淋上雞油即可。
特點:
此湯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
三、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原料:
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nèi)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yǎng),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四、粟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
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姜3片。
做法:
1、粟米洗凈,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凈;
2、豬肚沖洗后翻轉(zhuǎn),用刀刮去臟雜,再用生粉反復(fù)洗凈,并以清水沖凈。
3、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
粟米(玉米)是廣東民間十分喜愛的煲湯料之一,其入湯后清甜可口,不但營養(yǎng)價值十分高,且能健脾祛濕,最適宜于時下的天氣飲用。以粟米配伍斂肺氣、止滯濁的白果煲豬肚,其氣味清潤而不膩不滯,除了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外,還能清熱、益氣、健胃,為周末家庭靚湯,男女老少皆宜。
五、翠衣荷葉海蜇湯
材料:
西瓜皮500克、鮮荷葉60克、鮮海蜇250克、絲瓜500克、鮮扁豆60克、鮮竹葉芯15克。
做法:
1、鮮扁豆、鮮荷葉、鮮竹葉芯洗凈,浸泡20分鐘,海蜇、西瓜皮、絲瓜洗凈,切為塊狀。
2、然后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葉、鮮竹芯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1個小時,加入絲瓜,煲沸片刻,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天氣進入炎熱的時期,佐餐湯品既要清熱解暑又要利水祛濕,西瓜皮荷葉海蜇湯是對付暑濕有效的食療湯品,還能輔助治療暑熱傷肺之輕癥。
六、土茯苓煲龍骨湯
材料:
土茯苓、龍骨(豬脊骨)、紅蘿卜(可不放)、陳皮、姜片。
做法:
1、豬骨洗凈,用沸水焯一下,撈起用清水洗凈。
2、土伏苓,在超市或市場、藥店都有賣,有干貨和鮮貨,新鮮土伏苓很硬,最好買時叫老板切好片,要不回家自已是很難切的。陳皮泡軟洗凈,紅蘿卜去皮洗凈切塊。
3、將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內(nèi),加適量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煲3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湯很清甜,且加了有化氣祛滯的陳皮,使湯味更香醇清潤,此湯有清熱解毒、健脾祛濕之功效,一家老少皆宜。
本文導(dǎo)讀:夏天是最難受的一個時期,這個季節(jié)對應(yīng)的五臟是脾,所以說祛濕和健脾非常重要。那么夏季健脾祛濕吃哪些食物好?
我國夏季的主要特點是氣溫高、降水多。在中醫(yī)理論中,一年有五個季節(jié),其中在夏末七八月份的時候還有一個 長夏 ,此時氣候最為潮濕,空氣中濕度大,大氣壓偏低,也就是我們感覺夏天最難受的那個時期,這個季節(jié)對應(yīng)的五臟是脾,所以說祛濕和健脾非常重要,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赤小豆:利水消腫
赤小豆屬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甘、酸,平。歸心、小腸經(jīng),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fēng)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赤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jié)穸玖Υ?,可用于濕熱蘊結(jié)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腫,或瀉痢。
赤小豆配商陸,逐水除脹,常用于水腫脹滿等癥。
赤小豆配當(dāng)歸,滲濕清熱,活血行瘀,使熱去濕除則出血自止,可用于濕熱便血,腹痛,尿血。
赤小豆配麻黃,二藥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熱利濕而消腫,并能解毒,麻黃宣暢肺氣下達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濕,清熱功效。
赤小豆配連翹,既能解心經(jīng)之火,又利濕熱而解毒,可用治濕熱內(nèi)蘊之黃疸,濕熱下注之淋癥,婦科盆腔炎急性發(fā)作和產(chǎn)后高燒。
赤小豆配雞子白,調(diào)涂治熱毒癰腫。
赤小豆配白茅根,在增強利水消腫的同時,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等癥。
赤小豆配鯉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赤小豆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護中保胃氣,使快吐不傷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滯上脘而瀉利不能及者。
薏苡仁:解毒散結(jié)
薏苡仁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氣微,味微甜,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jié),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薏苡仁加水煮粥,可改善皮膚的粗糙、干黑,使皮膚變得光滑細(xì)膩,還有降糖降脂作用。
薏苡仁配魚腥草,能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可使青春痘膿皰消散。
薏苡仁配郁李仁,用于水腫、喘急。
薏苡仁配蓮子、百合,健脾祛濕,潤肺止瀉,健膚美容,適用于大便溏爛,下肢濕疹,面部座瘡等癥。
薏苡仁配白果,健脾除濕,清熱排膿,適用于脾虛泄瀉,痰喘咳嗽,小便澀痛,糖尿病,水腫,青年扁平疣等癥。
茯苓:健脾寧心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茯苓配麥冬,寧心安神,養(yǎng)陰清心,用于心陰不足,心胸?zé)?,驚悸失眠,口干舌燥。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夏季祛濕何須藥物,家里這些不起眼食物竟是最好的天然祛濕劑!》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夏季養(yǎng)生祛濕”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