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什么時候放堿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在飲食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包粽子什么時候放堿”,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粽子是人們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有一些人只有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才會包一些粽子吃,但是很多喜歡吃粽子的人,則是隨時隨地想吃就包一些。因為地方區(qū)域的不同,包粽子的方法也有一些區(qū)別的。有一些人在包粽子的時候,會在里面放一點堿,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更加的軟爛,也容易消化。
包粽子什么時候放堿
包粽子放堿有兩種做法,一是糯米洗好后放入堿水充分拌均。
另一種是先包好粽子,再把生的粽子浸漬在堿水中,讓粽子里的糯米吸收堿水后再來煮,后者一般是農家使用植物燒的堿水,這種粽子會更香。
包粽子為什么放堿
放食用堿能讓粘度增大,吃起來粘粘的。放堿也是為了縮短粽子的蒸煮時間,使糯米更軟滑,色澤更金黃。不過,糯米先浸泡一段時間,浸泡時間長一些也能起到上述作用。所以,如果不是做堿水粽,只是為了縮短時間,沒必要這么做。當然,由于糯米粽材料偏酸,放入堿性食材能保持粽子的味道更加鮮。
什么是堿水粽
堿水粽是粽子的一種。因食材中有堿水而得名。堿水粽含有碳酸鉀,讓粽子著色、增香。將糯米用堿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后的糯米略黃,瀝干水后包粽子。粽子煮熟后,吃時剝去竹箬,呈現(xiàn)的是金黃色的。解開粽箬,就能聞到一般特有的清香味,又便于消化。比普通的甜粽子好吃。有人傾向于吃這種口味的粽子。但美味可口的粽子并不是每一位人都可以吃,尤其是咸水棕,這種咸水棕老人和小孩千萬不要多吃。
堿水粽的做法
材料:糯米750g、食用堿1勺、油10克、鹽10克、粽葉適量
做法:
粽葉頭天浸泡開水燙過后剪去2頭備用。糯米洗凈擱一勺食用堿。將糯米與堿拌勻。將2張粽葉重疊,在下部折成三角形。放入一半的糯米,用筷子戳幾下使米粒緊實。用糯米將三角形填滿、壓實。將上部的粽葉蓋下來。捏住2邊。將余下的葉子折向一邊。用棉紗線繞幾圈。綁好。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電飯鍋。一次加入足夠的涼水,水要沒過粽子,煮60分鐘。煮好的粽子自然冷卻后老出瀝水即可。
ys630.COm精選閱讀
水晶粽子什么時候放調料
1、買的濕粽葉,清水洗幾遍即可,兩頭修剪。
2、紫薯去皮切小丁,豌豆剝粒。紅豆。
3、西米加少量水,每粒米濕潤即可,可加點花生油防止粘連。
4、粽葉卷成圓錐狀,放入西米其他配料,不要都摻在一起。用的時候再放。
5、粽葉上部折過來。
6、繼續(xù)包過來,折好。
7、用線纏好,高壓鍋小火15分鐘即可。熟后涼透放冰箱冷藏。
水晶粽子的一般做法
水晶粽子做法一
1、西米用清水浸濕(水量不要大,能把西米浸濕就行),分成三份,一份加抹茶粉、一份加可可粉,分別拌勻上色,再加點色拉油拌勻。(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加點糖粉拌進去)。
2、葦葉洗凈,包成三種顏色的粽子。
3、放清水鍋中煮沸,轉小火煮30分鐘,關火燜10分鐘。
4、撈出用涼開水浸涼。
5、冷藏后沾糖粉和果醬食用風味更佳。
水晶粽子做法二
1、粽葉洗干凈,放鍋里煮一下,既可以消毒也可以讓粽葉更有韌性。
2、桔餅切小粒備用。
3、蜜紅豆備用。
4、西米洗干凈,加入糖,色拉油拌均。
5、粽葉對折成漏斗形放入西米壓實。
6、放入蜜紅豆。
7、再放一層西米壓實。
8、把粽葉壓下來包好(我也是第一次包,樣子不好看)。
9、用繩子捆好,盡量捆緊。
10、包好的粽子放入電飯煲蒸燉檔,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水晶粽子做法三
1、干粽葉買回卷起來放進湯鍋里,再加滿水一起煮滾5分鐘后,取出放進冷水里用毛巾擦洗干凈。
2、南瓜和紫薯放進鍋里隔水蒸熟,南瓜蒸熟后加白糖攪拌成泥,紫薯去皮后加白糖和牛奶攪拌成泥待用。
3、各種西米放進濾網(wǎng)里,用冷水沖洗片刻瀝干水分(西米不要用水浸泡,要不會融化成粉末),再加進少量白糖和食用油拌勻,小米洗凈用水浸泡2個小時。
4、取一張長長的粽葉,連卷2次卷成尖尖的漏斗狀,放進少量西米,尖角處用筷子插幾下讓西米填滿尖角。
5、中間放進一團紫薯泥,再用西米蓋滿頂部,粽葉包裹住西米,再用左手捏出三角的形狀,折下多余的粽葉再往回折回,用繩子綁緊后修剪去粽葉的多余桿子。三角形的尖角粽子就包好了!
水晶粽子的由來
古代時期關于粽子的來歷。端午節(jié)祭祀先祖,其實是后人賦予的內容。古人對端午,其實有種種說法,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chuàng)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卻說:“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jié)物,相隗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币蚶顣r珍此種說法,故聞一多有 “端午為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說。
對做饅頭這一項事物有一定了解的人,就應該知道在做饅頭的過程中,不光是要放入面粉這一種東西,還要放入堿面這種物質。因為大多數(shù)的饅頭都需要發(fā)酵,如果不放入堿面的話會讓饅頭變得很死沒有饅頭的口感。但是在蒸饅頭的時候,放入堿面的時間也是需要注意的,那么蒸饅頭的時候到底什么時候放堿面呢?
蒸饅頭什么時候放堿比較合適?
面發(fā)好后在放堿,這樣能中和發(fā)面的酸堿度,使蒸出的饅頭沒有酸味。
用酵母和一些面(以自己想要的量為準),然后放在一個比較暖和的地方等待發(fā)酵,等面盆
里的面起了好多氣孔的時候就可以了(可以用手在表面挖一下來檢驗),然后放堿面。
在用傳統(tǒng)面肥發(fā)面中用于中和多余的酸性,此過程稱之為“揣堿”。堿的用量要適當,過少
稱之為“堿小”,則面死而發(fā)酸,過多稱之為“堿大”,則開花而色黃。用市售活性酵母發(fā)面則
基本不用堿中和。
怎么用堿面蒸饅頭
首先,要用上次蒸饅頭預留下來的面團發(fā)面,其目的是利用這些面團內的酵母菌來生長,分解面團內的有機物。發(fā)面就像和面,但要稍微稀一些,如果和的面較硬,應適當?shù)奶硇┧?,如果和的面較稀,就不要添水了。
第二,發(fā)酵,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一般根據(jù)氣溫來確定,氣溫較高時,要5個小時,氣溫較低時,要十幾個小時。直到發(fā)的面虛起來,比發(fā)的的面要大出不少?;蛘邥吹揭恍馀荩檬忠粩?,又立即塌下去。
第三,兌堿水,一般可用溫水兌堿水,其目的是讓堿面快速溶解。若和的面量不大,堿面要適量少一些,一般蒸20-30個饅頭所需的堿面量約為10—20克,但也要根據(jù)面開的程度、氣溫的高低和堿面放置的時間長短來綜合確定。若發(fā)面時面較稀,也可把堿面直接放到發(fā)的面中。這是一個關鍵的步驟,最后蒸出來的饅頭是否堿大或發(fā)酸就取決于這一步。
第四,和面。根據(jù)發(fā)面時用面量的多少,兌入相等的或稍多的干面粉,摻著堿水和面,和到所有的面成一團,且盆的表面較光滑為止
第五,醒面。和好的面不能立即上鍋蒸,要稍微放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叫做醒面。醒面的過程一般根據(jù)氣溫的高低來定,氣溫較高時,一般二十分鐘即可,若氣溫較低,也可以在和面盆的下面用熱水(不能是開水)溫一下。醒面結束時,面團發(fā)軟,撕開面團后,下面發(fā)虛。
第六,在案板上揉面,要把面團多揉幾遍,若和的面較好,揉面時面團會在側壁斷裂。揉面結束時面團要光滑,用刀切開時,里面會有較小的圓孔。
最后,成型,上鍋蒸,要大火蒸。一般要水開之后25分鐘左右才可蒸熟。
若中間發(fā)現(xiàn)堿大了,可以用家中的食醋兌入面團,再和。
蠔油白菜包什么時候放調料
1、主材料;
2、留蔥綠8根,剩下的切末,姜切片;
3、綠色的部分入肉餡中,熱油鍋,放入姜片爆出香味后不要,加蔥白做成蔥油;
4、然后倒入肉餡中,再加鹽、生抽、老抽、胡椒粉;
5、按一個方向拌勻,腌制20分鐘;
6、白菜和蔥綠8根分別焯熱水;過涼水后瀝干備用;
7、取一片白菜鋪開,放入肉餡;
8、包起來,用蔥系緊;
9、其余同樣操作,放入盤中;
10、鍋中水開后上鍋蒸15分鐘左右;
11、蒸好后的白菜包會出很多湯汁;
12、把湯汁倒入小鍋中,加蠔油、淀粉拌勻;
13、熬開至濃稠;
14、淋在蒸好的白菜包上即可。
蠔油白菜包的一般做法
蠔油白菜包做法一
1、山娃娃白菜切絲,切段隨意。
2、鍋中倒入少量油,把蒜爆香。
3、把切好的白菜放入鍋中,翻炒幾下。
4、白菜炒到6成熟的時候放白糖(白糖一定要在所有調料前先放,才可入味}.
5、然后依次放醋{喜歡酸酸味道的朋友可以多放點醋},放鹽,最后出鍋的時候放蠔油翻炒幾下就可以了。
蠔油白菜包做法二
1、蔥姜改刀備用。
2、白菜改刀 幫切小點 葉略微大些。
3、炒鍋放油燒熱 放入 蔥姜 大火爆香。
4、放入白菜幫翻炒至五成熟。
5、加入白菜葉繼續(xù)翻炒。
6、加入蠔油、雞精、精鹽、翻炒均勻 出鍋。
蠔油白菜包做法三
1、白菜葉去除莖部,用熱水汆燙后,泡冷水備用。
2、仁洗凈傻除腸泥?加入絞肉、調味料(1)中的太白粉、鹽,用手拌打至有黏性,再加入其他的調味料(1)拌勻,最后將材料(3)加入,拌勻后即為餡料。把做好的餡料放到冷凍庫中,冰凍20分鐘,幫助餡料凝結。
3、用調味料(2)做蠔油芡汁,作法是將蠔油加入鹽、糖、鮮雞粉,用小火煮滾,再加入太白粉水勾芡即可。
4、將一片白菜葉鋪平,把40公克餡料放在白菜葉上,卷起成3公分的條狀(卷法如一般春卷),依序做好12卷,放在小碟子上,用大火蒸10分鐘,取出后淋上蠔油芡汁即可。
蠔油白菜包的由來
白菜原產中國,在西安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中出土的一個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歷史;比其他原產中國的糧食作物要古遠。白菜古時稱“菘”,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漢代。南北朝時是中國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
肚包雞什么時候放調料
1、準備好豬肚和童子雞,把豬肚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加入面粉。
2、把豬肚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加入面粉。
3、豬肚肉搓上少些鹽,放些白胡椒粒。
4、童子雞洗凈去內藏,再把蔥姜塞入膛中。
5、把雞裝入豬肚里面,用牙簽封口。
6、豬肚包雞冷水下鍋。
7、水開后用牙簽在豬肚上扎上孔,撈出放入湯鍋中。
8、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文火煲兩個小時左右。中間需翻動豬肚包雞。
9、加入枸杞,在煲制10分鐘。加入鹽 雞精 胡椒粉調味即可。
肚包雞的一般做法
主料:豬肚、雞項。
配料:白胡椒粒、蔥姜和香茅。
做法:把豬肚和雞項清洗干凈后;(雞腳切斷)在雞內放入蔥段、姜片和香茅碎,用廚房針封口;豬肚肉搓上少些鹽,放些白胡椒粒,把雞項裝入豬肚里面,最后用廚房針封口。
鍋中放白胡椒粒,豬肚包雞冷水下鍋,水開后,文火煲兩個小時左右。中間需翻動豬肚包雞(一受熱均勻,二防粘鍋底)。煲好后,撈出豬肚包雞,用廚房剪刀剪開豬肚,取出雞項;把豬肚和雞項切塊后再放回湯鍋中煲一會放點鹽調味即可。(整個過程已經(jīng)聞到很香很香的豬肚雞味了)出鍋了,當然得先喝一碗靚湯啦,豬肚包雞湯鮮甜帶胡椒味,真的太好喝了,某人猛喝了幾碗;切塊的豬肚吃起來爽脆,很嫩口;雞塊用來占蔥姜雞湯調味料吃,喜歡吃白切雞的味道,雞皮很滑,雞肉也嫩。
肚包雞的由來
相傳在清朝,宜妃剛生完太子,因為宜妃有胃病,產后身體虛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燉補品給宜妃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沒有胃口,鳳體日漸消瘦。宮里的太醫(yī)想盡辦法做種種名貴補品給宜妃吃,還是無濟于事。乾隆召集太醫(yī)和御膳房,把旨意傳下去,無論用何辦法,都要醫(yī)治宜妃的病。御膳房想到“藥補不如食補”的方法,于是把民間傳統(tǒng)坐月子吃雞湯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雞放進豬肚里加上名貴藥材燉湯,宜妃吃后果然胃口大開,經(jīng)過一段時間飲食調理,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膚色也紅潤有光澤,美艷動人。這道菜不僅去病強體,也有養(yǎng)生保健之功效,從此乾隆把這道菜叫做“鳳凰投胎”,就是現(xiàn)在的豬肚雞火鍋,便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
肚包雞是客家地區(qū)很傳統(tǒng)的一道菜,歷史非常悠久。它最早是客家女人坐月子時吃的一道菜肴,據(jù)有非常好的滋補功效。這道菜幾年前從廣州興起,江寧、四川等地也有,但是名氣不是很大,大家也了解不多。
馕包肉什么時候放調料
1、材料:馕、羊連骨肉、胡蘿卜、皮牙子、干紅辣椒、草果香葉、孜然、辣椒醬、鹽、雞精、清油、姜、蔥、料酒、濕淀粉。
2、把羊肉切成一樣大小的段,胡蘿卜切成大塊,皮牙子切成大塊,留些再切成絲。
3、鍋里加熱,油溫7成熱,加入羊骨肉。
4、大火翻炒,加姜蔥辣椒醬,草果、香葉,孜然繼續(xù)翻炒。
5、加干紅辣椒,加料酒,再加胡蘿卜、皮牙子、大火翻炒。
6、大火翻炒。
7、加水,大火燒開。
8、加蓋改小火悶約1個小時至肉酥爛,撿去香料及蔥和姜。
9、熟透的羊骨肉常味加點鹽,雞精調味,把馕切成幾塊,放在熟透的羊骨肉鍋里,稍微煮一下,讓馕充分入味。
10、把馕撈起裝盤
馕包肉的一般做法
馕包肉做法一
1、土豆去皮洗凈切成滾刀塊備用。
2、五花肉切成塊。
3、熱鍋下油,放入白砂糖小火炒化。
4、放入五花肉翻炒。
5、炒上糖色。
6、再加入剩下的調料。
7、大火燒開轉小火燉40分鐘。
8、再放入切好的土豆塊炒勻。
9、再蓋蓋燉20分鐘。
10、把馕切塊放在盤子上面。
11、再把燉好的肉放在上面即可。
馕包肉做法二
1、新疆烤馕,其實做法超級簡單,具體步驟可以看我的菜譜,里面有,切成牙型等分。
2、煮羊肉,不要切小塊,大塊煮這樣更嫩。冷水下鍋,煮到肉軟爛為止,出鍋加一點鹽,這樣肉質不會很緊。中途撇出血沫。
3、鍋里放油,炸熟土豆,胡蘿卜。把所有的配菜,切塊。
4、鍋里放油,炸香花椒粒,撈出。放蒜塊,姜塊,干辣椒。出香味。
5、放入洋蔥,稍微炒一下。
6、放西紅柿,炒出紅湯。
7、倒入炸過的土豆塊,胡蘿卜塊,放入尖椒,放醬油,白糖翻炒。
8、羊肉改刀切塊。
9、鍋里加入羊肉湯,加鹽,雞精。
10、放入羊肉,稍微燉煮一陣,就可以把菜和湯倒在馕上出鍋了。
馕包肉做法三
1、將帶皮羊肋條肉切成4厘米的塊,入沸水中燙一下,撈出,洗凈。
2、麥芽糖摻點水趁熱抹在羊肉表面,投入7成熱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時倒入漏勺中濾去油;炒鍋里留少許油,下蔥段和姜片略炸,加入羊肉和清水和草果和桂皮和香葉和黃酒和鹽,燒沸后轉小火悶約1個小時至肉酥爛,撿去香料及蔥和姜。
3、將馕切成8瓣,放入大盤中,把羊肉放在馕上,炒鍋里留少許羊肉原汁置火上,加入孜然粉和辣椒粉和洋蔥絲,燒沸后用濕淀粉勾芡,淋入辣油,澆在羊肉的表面,就成了。
馕包肉的由來
馕包肉維吾爾語稱為“塔瓦喀瓦甫”,屬新潮小吃品種,是新疆風味名食之一。馕包肉這種面肉合一的風味食品非常能代表新疆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它的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樣化,既可以作為小吃推車或店門前兜售,也可以作為一種風味菜食,登上清真宴席的大雅之堂,作為一種名菜供中外賓客品嘗。
粽子這種食物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從記事的時候開始,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就知道要吃這種食物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的粽子不僅外形越來越好看,而且里面的原材料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味道變得更加好吃了,也更符合健康養(yǎng)生的理念了。那么,包粽子都放什么?
一般需要糯米、粽葉、蜜棗和白糖
具體步驟:
1、粽葉太小我用了兩片放一起,把粽葉左上右下并列成一個大些的,用剪刀把根部剪齊,折成漏斗,注意捏緊漏斗交界處;
2、先在漏斗中放上一層糯米,然后加上一層肉和蘑菇,最后在加上一層糯米;
3、漏斗放滿米后,把上面的粽葉折下來,以不漏米為原則把粽子包嚴實(此步驟通常難倒了很多人,其實只要包兩三個后就習慣自如了);
4、用準備好的棉線把粽子繞圈扎緊,這樣粽子就包好了。
5、上鍋煮煮粽子,肉粽子要等水開鍋后在放進去,蜜棗的可以冷水就方進鍋中。水煮開后改用中火,繼續(xù)煮大概兩個小時就可以可以了,如果糯米不黏糊可以在多煮一會,我用高壓鍋煮了一個小時就好了。
6、煮好后的粽子放進冰箱中冷藏儲存,我最多放了三天依然新鮮如初。
拓展資料:
粽子(拼音:zòng zi,英文:rice dumpling)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并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因各地習俗的不同,人們給粽子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在南方與北方就有著較大的差別。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稱為廣東堿水粽。同時期出現(xiàn)少量裹餡粽子最受歡迎的莫過于豬肉粽。
粽子可以有很多種餡,有的地方喜歡江米和紅棗放在一起當做粽子餡,還有一些人喜歡用黃米。一些南方的地區(qū)喜歡用糯米和紅豆當做粽子餡包粽子。當然還有一些地區(qū)喜歡包肉粽子。每個人喜歡的粽子口味不一樣,所以粽子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味道。下面來看一下包粽子可以放什么?
1、包粽子用什么餡之豬肉味粽子
原料:糯米2.5千克,鮮豬肉1.5千克(肥瘦各半),酒25克,醬油150克,食鹽70克,味精少許,粽葉適量。
做法:先將糯米淘凈,加糖、鹽、醬油拌勻。再將豬肉切成長方形小塊,與剩下的配料拌勻。然后將粽葉卷成漏斗形,裝入40克糯米,放上肥、瘦肉各一塊,再加蓋約30克糯米撥平,包好。最后將包好的粽子放入水中煮沸1時后,再用溫火煮1小時左右,蒸煮過程中要不斷添水保持原有水位,煮熟出鍋即可。
2、包粽子用什么餡之蛋黃味粽子
原料:糯米、新鮮五花肉、咸蛋黃、粽葉調料:蠔油、生抽、老抽、美極雞粉、美極鮮味汁、姜末、五香粉。
做法:準備做蛋黃粽子的材料,五花肉按自己喜歡的口味烹飪好,棕葉泡好。棕葉泡好后,開始包,做成漏斗狀。將糯米和餡料放入,兩邊放米,中間放蛋黃和五花肉。
3、包粽子用什么餡之紅豆味粽子
紅豆味粽子是用紅豆和糯米為原料制成的,取泡好洗凈的粽葉三四片擺齊,卷成圓錐形的筒,放入拌和的糯米和紅豆,包成粽子形狀,用繩扎緊。香糯肉味粽子,原料主要是五花肉糯米。
4、包粽子用什么餡之五豆粽子
五豆粽是一種既滿足人們的食欲,又保證了營養(yǎng)健康的傳統(tǒng)粽子。五豆粽以綠豆、紅豆、花生、眉豆和糯米等豆類、粗糧為原料,又以性味清涼、兼有治病功效的粽葉包裹,不僅美味,還非常適合夏天作食療用,老幼咸宜。
5、包粽子用什么餡之甜茶味粽子
甜茶味粽子,用到的原料有糯米,甜茶,蜜棗等粽餡。做法是將甜茶入鐵鍋煎熬取汁。將糯米淘洗干凈,瀝水,泡入甜茶汁備用。此粽子其色、香、味、美俱全,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營養(yǎng)豐富。
在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做一些粽子吃,粽子就是端午節(jié)的代表食物。粽子由于其獨特的味道深受很多人的喜歡。很多人在做粽子的時候,會在里面加一些堿,大家都知道,在蒸饅頭或者包子的時候,會在面粉里面放一些堿來發(fā)面,做粽子的時候不需要發(fā)面,為什么要在粽子里面放堿呢?
做粽子為什么要放堿
放食用堿能讓粘度增大,吃起來粘粘的。放堿也是為了縮短粽子的蒸煮時間,使糯米更軟滑,色澤更金黃。不過,糯米先浸泡一段時間,浸泡時間長一些也能起到上述作用。所以,如果不是做堿水粽,只是為了縮短時間,沒必要這么做。當然,由于糯米粽材料偏酸,放入堿性食材能保持粽子的味道更加鮮。
包粽子一斤糯米放多少堿
比例應該控制在600:38,就是說如果用600克的糯米,相對地就應該配38克的堿水。
紅豆堿粽的做法:
1.將糯米、紅豆餡、粽葉、草繩、食用堿備齊,將草繩固定在某一處。將糯米倒入盆中,洗凈,瀝干水分。加入食用堿,將食用堿和洗凈的糯米不斷揉搓至糯米呈淡黃色。
2.將粽葉放置在流水中,用布將粽葉洗凈,再將洗凈的粽葉放入沸水中汆燙幾秒。將粽葉的頭尾剪去。取兩張剪去頭尾的粽葉,將一張粽葉的頭和另一張粽葉的尾對齊。將兩張粽葉錯層,外面的一張略低于里面的粽葉約2cm。將粽葉前1/3處卷成斗型后,稍稍向前推,使得斗型的頂端呈密封狀態(tài),這樣在煮粽子的時候,米粒不會跑出來。
3.取適量加堿的糯米,放置在斗型的約1/3處。輕輕放入一個紅豆餡。再加入適量糯米,使得整個粽斗變滿。左手呈窩型,將粽斗放置在左手心,輕輕抖動幾下,使得粽斗里的米粒均勻。將長出的粽葉向下折,大拇指和食指將折下來的粽葉和粽斗輕捏成三角型。
4.將剩余的粽葉向右折疊。將包好的粽子,用草繩捆幾圈以后打活結。在電高壓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再放入包好的粽子,水量以沒過粽子為宜,蓋上鍋蓋以后,按“豆/蹄筋”鍵,煮兩次,直至糯米軟爛。
小貼士:
制作紅豆餡的時候可以不用把紅豆全部壓碎,大致的壓成泥即可,這樣紅豆餡還保留一點兒咬到紅豆的實感,如果喜歡紅豆餡完全綿的同學,可以把煮好的紅豆連同湯汁用料理打成泥狀以后再翻炒成餡。
注意事項:
1、值得注意的是,包粽子一定要用草繩或是棉線,切不可用塑料玻璃繩,因為塑料玻璃繩扎捆的粽子在高溫煮以后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2、購買粽葉的時候要注意區(qū)分正常粽葉和返青粽葉,正常粽葉顏色自然,聞起來無異味,煮粽子的水呈棕黃色,而返青粽葉,顏色鮮艷,聞起來有股子藥水味,煮粽子的水呈綠色。
3、用草繩或是棉線扎捆粽子是切不可太過大力,這樣米粒會進入紅豆餡中,造成粽餡里的米粒煮不透,呈半生熟狀態(tài),包粽子一定要注意的是巧勁。
每年到了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吃,這是我國民間非常傳統(tǒng)的一種習俗,直到今天也非常流行,在制作粽子的時候,糯米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另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中加入各種各樣的餡,比如一些肉類、堅果以及糖類等等,那么包粽子的時候有沒有必要放堿呢?
煮粽子要放堿嗎?
包粽子要放堿嗎
不一定。具體要看包的是什么粽子。如果是堿水粽當然則放適量的堿,可如果包的不是堿水棕就沒必要了。粽子里加食用堿,是堿水粽的做法,一般的粽子不用加食用堿。
包粽子為什么放堿
放食用堿能讓粘度增大,吃起來粘粘的。放堿也是為了縮短粽子的蒸煮時間,使糯米更軟滑,色澤更金黃。不過,糯米先浸泡一段時間,浸泡時間長一些也能起到上述作用。所以,如果不是做堿水粽,只是為了縮短時間,沒必要這么做。當然,由于糯米粽材料偏酸,放入堿性食材能保持粽子的味道更加鮮。
什么是堿水粽
堿水粽是粽子的一種。因食材中有堿水而得名。堿水粽含有碳酸鉀,讓粽子著色、增香。將糯米用堿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后的糯米略黃,瀝干水后包粽子。粽子煮熟后,吃時剝去竹箬,呈現(xiàn)的是金黃色的。解開粽箬,就能聞到一般特有的清香味,又便于消化。比普通的甜粽子好吃。有人傾向于吃這種口味的粽子。但美味可口的粽子并不是每一位人都可以吃,尤其是咸水棕,這種咸水棕老人和小孩千萬不要多吃。
堿水粽放多少堿
包粽子一斤糯米要放多少堿?比例應該控制在600:38,就是說如果用600克的糯米,相對地就應該配38克的堿水。
什么是堿水粽
堿水粽是粽子的一種。因食材中有堿水而得名。堿水粽含有碳酸鉀,讓粽子著色、增香。將糯米用堿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后的糯米略黃,瀝干水后包粽子。粽子煮熟后,吃時剝去竹箬,呈現(xiàn)的是金黃色的。解開粽箬,就能聞到一般特有的清香味,又便于消化。比普通的甜粽子好吃。有人傾向于吃這種口味的粽子。但美味可口的粽子并不是每一位人都可以吃,尤其是咸水棕,這種咸水棕老人和小孩千萬不要多吃。
粽子的做法特別的多,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粽子的餡料有很大的差異。既有素粽子,也有肉粽子,另外還有什錦粽子,可以說里面的餡料千差萬別。比如說五芳齋的粽子用料特別的講究,吃起來糯而不爛,肥而不膩。燒肉粽子是福建的特色,里面會放入肉類,放入海鮮,蔬菜等等。
五芳齋粽子
五芳齋粽子有著“江南粽子大王”的美譽,用料講究,粽子糯而不爛、肥而不膩,柔嫩味香,甜咸適中。
真真老老情意粽
真正老老情意粽,簡直是粽子界的一匹“黑馬”,雖然它沒有五芳齋那樣悠久的歷史傳承,卻能夠以自己貨真價實的原材料,獨特的口味征服吃貨們的舌頭。
嘉慶齋粽子
嘉慶齋粽子以推出多種口味的粽子為主。甜咸都有,能夠照顧到天南地北的人不同的口味。它也有江浙一帶粽子的特點——一口粽,小巧玲瓏,突出了江南人的精致風格。
燒肉粽子產地:福建
福建粽子有濃郁的閩南風味,品種豐富,其中以燒肉粽子最為流行,福建燒肉粽子的“內容”豐富,由豬肉、干貝、芋頭、蛤干、鴨蛋等組成,肉類、海鮮類、蔬菜都被包含其中,形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tǒng)小吃。包在粽子里的海鮮一定會讓人激動不已呢~
什錦粽子產地:廣東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比北方的粽子小很多,外型非常別致,正面是方型的,后面隆起一只尖角,形狀象個錐子。什錦粽子的餡料一般由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出來,葷素搭配,老少皆宜,很值得一試哦~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包粽子什么時候放堿》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shengjiangyangshengshenmeshihouchihao/">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