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頭棕怎么包
養(yǎng)生茶包配方。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jìn)入大眾百姓視野,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關(guān)于飲食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枕頭棕怎么包”,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枕頭粽也是一種粽子,聽名字就知道,就是一種形狀像是枕頭一樣的粽子,一般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可以做甜粽子也可以做咸粽子,想吃什么就調(diào)什么餡料就可以,一般肉粽子都是要提前腌制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入味,粽子的葉子也是有講究的,燙的時間久了香味就會減少,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時間。
1、五花肉去皮、洗凈,切成小塊,加入醬由料酒五香粉糊椒花椒粉味精淹制一晚上。
2、新鮮粽葉煮過或開水燙過都可以(粽葉開水燙八分鐘,冷水浸一小時。開水燙久了會不青不香。)
3、米,淘好以后漲半個鐘頭,然后泡肉的醬油汁浸一個鐘頭。
4、全部材料:淹好的肉粽葉糯米(洗過瀝干加些醬油和鹽,加些油也可以),還有就是草繩。
5、最簡單的枕頭粽包法:用二片葉子重疊一點(diǎn)放好,中間加上一勺糯米。
6、加肉。
7、再蓋上一層糯米。
8、二邊對折。
9、壓緊后,再將一頭疊過來。
10、握起來,用筷子從上往下戳,為了就是讓里面的內(nèi)容更緊湊些,否則煮出來米肉太散,口感不好。
11、最后將另一頭疊過來,一定要捏緊,捆綁好就完成了,冷水下鍋,水高過粽子(中途須要添水)。煮開之后,大火兩個到兩個半鐘頭,關(guān)火;燜半個鐘頭。
注意事項
1.煮粽子,以前家里是要煮上一個夜的。想吃,又覺得煮一夜極不方便。就試用大火猛煮,結(jié)果兩個鐘頭就能好,再燜一下。大火快煮的辦法其實很好,不僅方便,而且粽葉的清香味比久煮的重。
2.肉粽里的肉,傳統(tǒng)是用五花肉的,肥些的都沒問題,會更香!肉塊大一點(diǎn)兒,吃的時候好吃;小一點(diǎn)兒呢,好包。
3.調(diào)制味道的時候可以稍微味重一些,要不煮出來沒鹽味。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國傳統(tǒng)美食很多,我記得曾有一個外國友人說過他要吃遍中國美食,結(jié)果十年過去了,他連一座城還沒吃完,當(dāng)然這可能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但是中國的美食卻有這么多,就算是一種食物,由于所處地區(qū)的不同,最終的味道也是大相徑庭,就拿我們最熟悉的粽子來說吧 他就有八寶粽,三角粽等等等等,我們就來說一下三角粽的簡單做法吧:
制作材料:糯米(新米最好)、餡料、食鹽、烤過的海苔片(長方形)。
準(zhǔn)備工作:
1.將糯米像平常煮米飯一樣煮熟;粽子餡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一些熟食,需切碎的切碎、并和好。
2.將剛煮熟的糯米飯靜置約15分鐘,冷卻后,根據(jù)家人的食量將適量的熱糯米飯置于一個稍大容器中用飯匙攪拌·.
制作步驟:
1.將手洗干凈濕潤,再把一碗飯的份量放在左手手心上先稍壓平,中間放入準(zhǔn)備好的餡。
2.將飯往中心包起,成為一個圓球狀。
3.左手稍微曲起,并彎成山狀,將飯團(tuán)稍加壓擠形成三角形狀。然后將飯團(tuán)數(shù)次翻轉(zhuǎn),讓三面都能慢慢壓出一個四面體。
4.左右兩側(cè)邊用手指往內(nèi)略壓,讓兩邊圓凸起,飯團(tuán)形成五個平面。
5.將成型的飯團(tuán)放在盤子上,再將雙后弄濕搓上少許鹽。
6.將飯團(tuán)再塑一次形,以便將手上的鹽融入飯團(tuán)。
7.將做好的飯團(tuán)放在海苔中,并稍壓一壓,使海苔黏緊飯團(tuán)。然后,掀起兩側(cè)的海苔將三角飯團(tuán)包起即可。
制作技巧
1.粽葉的選用: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2.粽餡的調(diào)味:咸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fù)揉擦至調(diào)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jìn)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xiàn)夾生現(xiàn)象。咸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后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4.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
5.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每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中國人都有包粽子吃的習(xí)慣,各個地方的人包粽子的做法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粽子里面加入的餡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粽子口味有很大的區(qū)別,粽子已經(jīng)成為獨(dú)具中國特色的一種小吃,下面教大家?guī)追N包粽子的方法。
第一、豆沙棕子
材料
豆沙:赤豆2杯,水8杯,糖1.5杯,素油
棕子:糯米2.5磅,棕葉32張
上面原料可做16只豆沙棕子.
做法
豆沙
赤豆加水用高壓鍋煮35-40分鐘
用篩子濾去多余的湯汁,千萬不要試圖擠壓出湯汁,輕輕掂兩下篩子就可以了
將豆沙放一大容器,用飯勺將其攪爛,不需要攪得非常細(xì)膩
炒鍋中加素油,豆沙和糖,用中火將豆沙炒干,約需要35-40分鐘
棕子
豆沙需在冰箱冷藏室里放4-5小時,讓其冷卻變硬,我的豆沙是上禮拜炒的,所以足夠冷卻了
用手去一些豆沙,捏成長約6厘米,粗約2.5厘米的橄欖形
取兩張棕葉,折成圖3的形狀
放一些糯米,放上豆沙團(tuán),再加一些糯米將豆沙蓋住
折起棕葉將糯米包實,捆上細(xì)繩
第二、咖喱牛肉棕
材料
主料:糯米500克,牛肉200克,鮮蘆葦葉子適量,
配料:鹽2茶勺,白糖2茶勺,味精1茶勺,咖喱粉1湯勺,料酒1茶勺,老抽1大勺,植物油2茶勺
做法
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0分鐘,瀝干水分后加入老抽1大勺、鹽1茶勺、白糖1茶勺、植物油2茶勺、味精1/2茶勺拌勻,腌制30分鐘入味。
牛肉洗凈,切成1.5厘米見方的肉塊,放入剩余的鹽、白糖、味精和料酒、咖喱粉攪拌均勻腌制1小時入味。
葦葉洗凈,放入開水鍋內(nèi)燙軟后撈出,把頂端硬的部分剪掉。
2張葦葉并排搭在一起,先折成漏斗形,然后放入少許糯米,中間放入2塊牛肉,上面再填入一層糯米,把多余的葦葉折疊包裹,形成4角棕,用線扎緊。
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內(nèi),加足量的水,用篦子把粽子壓緊,篦子上面再放一個裝滿水的盤子,蓋好鍋蓋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煮1個小時,關(guān)火以后燜1小時再取出來。
第三、豆沙棕赤豆棕
材料
糯米2500克,豆沙800克,紅豆250克,蘆葉500克
做法
1、糯米洗凈瀝干,紅豆加清水浸2小時
2、將3-4張?zhí)J葉并排折疊,一端折成圓錐形,放入小半糯米,中間嵌入豆沙,再放滿糯米,將另一端蘆葉折包起來,外面再包裹一張?zhí)J葉,包緊后用棉線扎緊即成粽子坯
3、豆沙包完后,把紅豆倒入剩余的糯米中拌勻,包成紅豆粽坯
4、棕子坯排放于大鍋中,加水浸沒粽面,旺火煮沸,用中小火燜煮6小時,中間要添加幾次沸水。
到了端午節(jié)的時候,大部分家庭都會花時間來包粽子吃,這也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習(xí)俗之一,在過去,人們包粽子都比較隨意,完全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是在今天,大家都希望包出非常漂亮的粽子,最常見的就是三角粽子和四角粽子,下面詳細(xì)介紹包三角粽子的方法。
三角粽子包法:
包粽子前,提前一晚將糯米、粽葉、蜜棗浸泡,裁好捆綁粽子的細(xì)線。
第一步:將粽葉卷成圓錐形狀;
第二步:取適量泡好的糯米裝入圓錐粽葉;
第三步:最上部粽葉向下折,蓋住糯米;
第四步:沿三角邊將所有粽葉折好
第五步:用準(zhǔn)備好的細(xì)繩將三角粽捆綁結(jié)實。一定要捆結(jié)實,包粽子跟包餃子一樣,開口了就失去香味了。
包粽子用什么葉子比較好
一般來說,包粽子用的葉子需具備三個特征:
1、具有清香味
2、經(jīng)水煮后不破
3、葉子面積較大
tips:從味道上,蘆葦有最佳的優(yōu)勢,味道好,比較清新。但實際操作起來,確實是竹葉比較好包,竹葉大而耐煮,尤其適合對包粽子不太熟的人。蘆葦是新鮮的葉子,包時容易斷裂,不過用之前拿開水燙下就會比較好了。外表上看,蘆葦?shù)娜~子一般比較窄而小,而且尾端是凹進(jìn)去的,呈半圓狀;竹葉子一般比較寬大,尾端是尖的。竹葉子是干燥的一年里什么時候包都可以,但現(xiàn)在正是蘆葦葉剛下來的時候,當(dāng)然是吃新鮮的了,其他季節(jié)吃不到。
粽子都有什么口味的?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fēng)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
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
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fēng)味的什
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xiàn),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jié)慶食物。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jì)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yuǎn)。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xí)俗。
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不僅有著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還有很多在端午節(jié)可以進(jìn)行的活動和吃的食物。其中粽子就成為了端午節(jié)的一個代名詞,而在制作中子的時候,不僅要使用到糯米和粽葉,還有其他一些食材,這些食材就是根據(jù)個人口味來選擇的。如果想在粽子里包肉的話就可以加入豬肉,而鮮肉粽應(yīng)該怎樣制作才好吃呢?
肉粽子的做法
原料:豬前臀尖,糯米 肉和米的比例是3:5左右(即3斤肉,5斤米的樣子),醬油 ,鹽,白糖,雞精,料酒
準(zhǔn)備工作:
粽葉:如果是新鮮的粽葉洗凈,把根部(有兩個小尖尖)煎掉一點(diǎn),煮開水,把粽葉放 進(jìn)去煮3、5分鐘就可以了;如果是干的粽葉就先要泡一天,把粽葉泡軟,剪掉根部后和新 鮮的一樣處理
米:淘米要快,盡量不要讓米吃水。用蘿把米控干,稍微放一會兒(米里會吃進(jìn)去一點(diǎn) 水)。加醬油、鹽(醬油稍多)。
肉:把皮去掉,肥瘦肉分開,切成大約3到4cm見方的肉塊,肥瘦肉塊數(shù)的比例在1:2比較
合適。往肉里倒料酒、醬油、鹽和一點(diǎn)糖,雞精。酒多一點(diǎn)好吃,醬油少放一點(diǎn)。用手搓直至肉泛出白沫,說明味道已經(jīng)完全吃到肉里面去了。
下面就是包粽子了:粽葉分清楚正反面(毛的一面是反面,可以看葉徑區(qū)分,徑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里, 包枕頭粽。這個不好描述阿。用棉線或者草繩系緊。粽子包出來好不好吃和系的緊不緊很有關(guān)系。每個粽子都一定要放肥肉哦,不然不好吃的。
煮粽子了:
一口大鍋,一定要夠深。把粽子放進(jìn)去,加水,水要沒過粽子
大火煮,3個小時如果像上次我給t版包的那么大的粽子,再中火1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再大的粽子就得小火2~3小時了。
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一定要保持水大開。
如果發(fā)現(xiàn)粽子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里加鹽和醬油,煮一段時間味道可以進(jìn)得去。
相信大家對粽子都是非常熟悉的,如果要自己包粽子的話,首先糯米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另外要準(zhǔn)備好包粽子的葉子以及線,除此之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在粽子里面加入不同的食材,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喜歡包三角粽子,這種粽子更好包,不過四角粽子是非常漂亮的,下面教大家包四角粽子的方法。
四角棕子的包法:
1、準(zhǔn)備好糯米,肉,蜜棗,粽葉。糯米前一晚要用醬油拌好,干粽葉浸泡刷洗干凈,肉切好浸入醬油中。蜜棗粽的糯米不用加醬油
2、取一片粽葉,中間向下對折成漏斗狀(一半在上一半在下),不能有縫隙
3、填入少量的糯米,攤平
4、放入兩顆蜜棗。買的是超市的大蜜棗,中間有核
5、在蜜棗上覆蓋一層糯米,不要太滿,不然會比較難合起來。
6、將粽葉蓋過內(nèi)餡,按緊,如果粽葉太短,此時可另取一片小粽葉對折,覆蓋在這片包餡的粽葉上。見下圖
7、如圖就是加了一片粽葉以后的。用下面一只手按住加蓋的粽葉,握緊
8、到上面那個步驟,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三個角了,第四個角最難包,下面的手握緊上片粽葉,右手將上片粽葉向下折,折出一個不會漏的小角。用左手握住,右手去拿線。這步需要多加練習(xí)才會好看~
9、左手一個手指扣住線的一端,右手開始繞線,每行繞3-4下,要繞緊一點(diǎn),繞至2/3處打結(jié)換一頭繼續(xù)繞,見下圖
10、繞緊后打結(jié)~粽子最重要就是要包得緊實,手要用勁捏緊,扎繩也要扎緊。
11、大肉粽也一樣,肉最好是一塊肥一塊瘦肉
12、成品!
13、煮熟的粽子香味四溢啊~而且看得出來很緊實~
小貼士
還可以包板栗粽,蛋黃粽,赤豆粽等等都是一樣的方法,只不過在處理糯米方法上不同。
關(guān)于煮粽子,家使用壓力鍋按照煲湯的模式煮到它自動停止后悶一個小時。一定要悶喔~這樣粽子才會軟糯。
棕櫚樹在我們身邊非常的常見,上學(xué)的時候?qū)W校里總能夠見到它的身影,那時候還喜歡把它的葉子摘下來玩。棕櫚樹除了作為景觀樹外,它還可以用來入藥的哦。棕櫚樹的花朵就是棕心不僅可以降血壓還可能預(yù)防心臟疾病,棕樹花還有一種神奇的作用就是可以作為菜來吃。
棕樹花是一種很好的菜果,營養(yǎng)豐富,兼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壓的藥用攻效,生熟都可吃.棕樹花有的苦,有的甜。從形體上看,甜的體態(tài)寬肥豐滿,苦的體態(tài)圓渾瘦長。
烹調(diào)方法:炒肉丁臘肉,燉雞,燒湯,輔料生姜、蔥白、辣椒、酸菜。色美味香,鮮脆爽口。
入藥部位
心材。
性味
味苦、澀,性平。
歸經(jīng)
歸心、脾經(jīng)。
功效
養(yǎng)心安神,收斂止血。
主治
心悸,頭昏,崩漏,脫肛,子宮脫垂。
相關(guān)配伍
1、治崩漏:棕櫚莖(去皮取心)500g,研末,麥粉500g,甜酒500g。和勻制成餅。每服30g,每日2-3次。(《江西草藥》)
2、治難產(chǎn)或胞衣不下:(棕櫚)莖髓搗爛調(diào)食鹽少許,用粽葉包裹,煨熱敷小腹。(《廣西民族藥簡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莖皮,取木質(zhì)部,切段曬干。
形態(tài)特征
棕櫚,又名棕、栟櫚、棕樹、山棕、棕葵花。喬木狀,高3-10米或更高,樹干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wǎng)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干直徑10-15厘米甚至更粗。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寬約2.5-4厘米,長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cè)具細(xì)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ㄐ虼謮眩啻畏种?,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3朵密集著生于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藥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lán)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cè)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zhì),胚側(cè)生?;ㄆ?月,果期12月。
中國民間有很多習(xí)俗,比如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粽子,這是人們紀(jì)念屈原的一種方式,在今天,各個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習(xí)俗,很多習(xí)俗會限制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nèi),但是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個習(xí)俗幾乎全國流行,人們經(jīng)常會在端午節(jié)這段時間自己包粽子來吃,如果煮熟的粽子吃不完的話,一定要掌握下列這些正確保存方法。
粽子煮熟后怎么保存?
由于夏天氣溫高、濕度大,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煮熟的粽子在常溫下保存兩個小時后即容易變質(zhì)。如果吃了變質(zhì)的粽子,容易造成痢疾、腸胃炎等疾病。粽子屬于熟食的一種,在常溫下的保質(zhì)期一般只有幾天到一周,而冷藏也只能暫時延長保質(zhì)期。如粽子有異味或拆開后有霉變就不能食用。不能長期將粽子放在冰箱內(nèi)冷凍,市民應(yīng)盡快吃完,發(fā)現(xiàn)變質(zhì)的應(yīng)當(dāng)丟棄。常溫20度左右放在通風(fēng)處或涼水里可以放2-3天,但口感不好如果太熱的話,就放在涼水里,大多數(shù)賣粽子的都是這么做的,然后第二天再放熱水里預(yù)熱再賣。
粽子煮熟后如何保存
冷凍保存
端午期間天氣炎熱悶濕,溫度偏高,因此煮熟的粽子最好放在冰箱冷凍層保存,在0℃-4℃的冷藏狀態(tài)下可以保鮮5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凍室里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把粽子存在冷凍箱里時要注意,存放時分成幾個小包,每一個小包取出來要一次吃完,不能再剩。包裝時要用保鮮袋密封,避免水分流失。雖然冷凍條件下可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但是粽子這類熟食要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分開放,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雖然煮熟的粽子保存十天左右不會壞,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粽子上滋生的細(xì)菌也開始增多。所以,不建議粽子長時間冷凍保存。
浸泡在粽水中
也可以將煮熟的粽子放進(jìn)熬煮粽子的“粽水”中浸泡。熬煮十多個小時的“粽水”上漂浮著一層厚厚的油脂,可阻隔細(xì)菌進(jìn)入,但這種辦法也同樣保存不了長久,而且粽水一旦滲入到粽子中,就無法保持米粒黏糯香甜的口感。
烘干保存
還有一種烘干法是如今較為常用的一種辦法。就是將粽子放入鐵鍋中,以小火烘干其粽葉上的水分,使得粽子保持干燥。在高溫的烘烤下,粽葉的香氣滲透進(jìn)粽子中,輕輕一剖開粽葉,發(fā)現(xiàn)粽子米粒在高溫烘烤下,不似剛出鍋時粘糯,更加顆粒鮮明,咬上一口,黏粘著粽葉香氣的米粒更加可口有嚼勁。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枕頭棕怎么包》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養(yǎng)生茶包配方”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