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長壽?91歲老人的主動養(yǎng)生法
老年人應該如何養(yǎng)生。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如何分辯關于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以下是養(yǎng)路上網(wǎng)站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年人如何長壽?91歲老人的主動養(yǎng)生法”,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所謂主動養(yǎng)生,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主動開展科學而又超前的養(yǎng)生活動,以維護健康。杭州市郊區(qū)有一位名叫吳益龍的老人,他已經(jīng)91歲了,但身體非常健康,被村里人稱為“健康老人”。一起來看看這位老年人是如何健康長壽的吧!……
91歲老人的主動養(yǎng)生法
主動飲水
吳老是農(nóng)民出身,與莊稼打了大半輩子交道。他認為,如果感到口渴時再飲水,就像地里的莊稼已干枯再澆水就晚了,因此,吳老每天主動飲水,夏天要喝6~8杯溫開水。吳老說,主動喝水,能預防血液黏稠,預防心梗、腦梗。
主動爬樓梯
以前,吳老患有靜脈曲張和冠心病,爬樓時腿疼,氣喘吁吁。吳老家住6樓,因為各方面的條件限制,他每天都需要爬樓梯。一開始,爬樓梯真的很辛苦,但是堅持了半年之后,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腿疼減輕了,氣也不喘了。嘗到爬樓的甜頭后,吳老就更愿意爬樓了,并堅持自覺爬樓。就這樣,被動爬樓變成了主動健身,身體也變好了。
主動吃早餐
現(xiàn)代人生活條件都好了,有些老人因為缺少活動,新陳代謝慢,早晨不感覺餓,許多老人不吃飯就晨練或工作,這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不管早晨肚子餓不餓,都要準時吃早餐。
主動保暖
老年人身體比年輕時虛弱了,要做好主動保暖。春天捂一捂對老年人是有利的,炎熱的季節(jié)也不要讓腹部著涼受寒,打好健脾保胃戰(zhàn)。
主動鍛煉
主動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秘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其實,鍛煉就要從年輕時候抓起,年輕時堅持跑步,中年后堅持快走等都可以為自己的健康身體加分。
主動排便
大便是人體要排泄的廢物,大便中有許多有毒物質(zhì)。因此,清晨起床后,即使沒有便意,吳老也要按時排便,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主動洗腳
主動洗腳好處多。不要等腳臟了再洗腳。每天睡覺前溫熱水泡腳,隨時續(xù)熱水。每天十多分鐘。
主動休息
人體就像機器一樣,不要等到累時再休息,要學會休息,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主動體檢
吳老過去認為,沒病不用體檢,還浪費錢。過了幾年,去看醫(yī)生,發(fā)現(xiàn)他患了冠心病,這才認識到跟著感覺走不可靠。此后,他自己主動掏錢體檢,防患于未然。此外,吳老還養(yǎng)成了主動照鏡子,察言觀色,看臉色變化,看身體變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效果好。總之,要警惕身體的生理異?,F(xiàn)象。
身體是自己的,沒有健康的身體別的其他都無從談起,健康養(yǎng)生記得要主動,主動喝水、主動鍛煉、主動休息,堅持下去,說不定你也可以跟吳老一樣身體倍兒棒哦!
擴展閱讀
健康長壽是許多人的夢想,尤其是老年人,但許多人把健康長壽想得太難,把養(yǎng)生保健想的過于復雜了。養(yǎng)生不僅僅是調(diào)補,養(yǎng)生更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你身體健康,勝過各種藥物和保健品。中醫(yī)養(yǎng)生向你推薦12種最簡易的養(yǎng)生技法,對您的日常養(yǎng)生保健很實用的。
1.梳頭: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數(shù)十至百下,具有按摩頭皮、醒腦開竅的功效,對視力,聽力也很有幫助。
2.揉眼:自尋手部柔軟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進眼周血液循環(huán),可明目、醒腦,還兼具美容作用。
3.捏鼻:常以兩手食指摩擦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進嗅覺靈敏,減少鼻過敏或呼吸道感染機會。
4.叩齒:齒對齒輕叩,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防止雙頰下垂。
5.鳴鼓:以手掌緊壓住雙耳數(shù)秒,然后迅速脫離,此法可振動耳膜,減緩耳窩退化;閑時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論揉、挑、彈各種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頭痛、暈車等諸多不適,體質(zhì)虛弱者常按摩耳朵,還可防止感冒。
6.吞津:閉口做漱口狀數(shù)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觸空氣氧化時,并不會發(fā)生異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許多消化酵素與營養(yǎng)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轉(zhuǎn)頸、聳肩:肩頸部有脊椎及許多通往頭部的重要血管,常轉(zhuǎn)動頸部,聳聳肩膀,幫助肌肉活絡,年老時發(fā)生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8.轉(zhuǎn)腰:右手順彎腰之勢向左腳尖伸展,起身,換左手向右腳尖伸展,輪替數(shù)回。
9.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臉部抹擦數(shù)回,胳膊等裸露處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環(huán),皮膚潤澤。
10.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1.握拳:雙手緊握后放松,反復數(shù)回,直立或坐姿時均可進行。
12.踩腳尖:右腳跟踩左腳尖,左腳跟踩右腳尖,交替數(shù)回。
經(jīng)過以上的介紹,您是不是覺得這些養(yǎng)生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呢,您不妨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幾種適合自己的,養(yǎng)成好的養(yǎng)生保健習慣,持之以恒,那么健康長壽就沒有那么困難了。
對季節(jié)變化易發(fā)的疾病可趁伏天病情穩(wěn)定時,予以辨證調(diào)補,即所謂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達到治本效果。
進入老年,由于“五臟皆虛”,所以老年之疾虛證居多。在治療上應“虛者補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者,五味也,五味調(diào)和,則可補益精氣。說明補養(yǎng)之法,既有藥補又有食補,而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氣血陰陽的不足,而這些虛象又多體現(xiàn)為某些臟腑功能的衰退?!胺蛉酥?非氣即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币虼嗽谥畏ㄉ鲜紫纫智尻幪?、陽虛、氣虛、血虛四類。再與臟腑聯(lián)系起來,辨別心、肝、脾、肺、腎五臟之虛。通過辨證,或用藥治,或用食療,或藥食兼施,以達到康復延齡的目的。
補藥的選擇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的365味中藥中具有補養(yǎng)作用的中藥有70味之多。在抗老延齡選用補藥方面,歷代醫(yī)家對“腎虧易衰老”的認識是一致的。有人初步分析了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的1892種藥物中,發(fā)現(xiàn)明確載有耐老、不老、延年、增年作用的藥物達117種,比較常用的約109種,其中補益藥約50種,占28%以上,補腎藥有28種,健脾藥13種,養(yǎng)心藥6種,說明益腎健脾藥占較大比重。在藥物的復方組成方面,也有人分析了13部有代表性的方書,發(fā)現(xiàn)記載有長生、耐老、不老、延壽的方劑124首。其中溫補腎陽為主的約占87首,占70.2%,其方法多采用溫柔而不剛燥的溫補藥與滋益腎陰、填精補血的藥物同用,組成溫腎陽、益腎陰、填精補血之劑以滋補腎陰為主的28首,占20.2%以健脾益氣為主的約11首??梢娭兴幙估涎育g方面的作用,重點以補腎為主,健脾為輔。
冬令進補
人們通過長期對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的觀察,得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guī)律,又把人體中五臟中的腎臟作為冬季的主令,因為“腎為封藏而主蟄”,冬季又為收藏季節(jié),此時進補,可以藏而不泄。所以人們習慣于冬令進補,如服用膏滋藥、人參、阿膠、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腎、冬蟲夏草和各類成藥,以及各種食物進補。由于冬令進補的藥品很多,有單味,有復方,可根據(jù)病情、體質(zhì)的不同,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服用。
伏天進補
伏天是一年中氣候最炎熱之時。民間服補藥習慣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進補,因冬至以后,天氣寒冷,不會出汗,服補藥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熱天進補,怕補藥成分隨汗而泄,等于不補。事實上伏天同樣可以進補,其功效并不遜于冬季,因為伏天氣候炎熱,晝長夜短,夜睡較少,工作辛苦,出汗較多,易感疲勞,體內(nèi)空虛,加上烈日當空,炎暑傷氣,大都出現(xiàn)氣陰兩虛之證,特別是老年人更甚,此時進補,反易填空吸收,最為適宜。在藥補方面,適宜清補,不宜滋補,以免礙胃助濕。清補以服用人參最為理想,因氣陰兩虛而人參是補氣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補品,可根據(jù)病情體質(zhì),因人而施,量體裁衣。尤其對季節(jié)變化易發(fā)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穩(wěn)定時,予以辨證調(diào)補,即所謂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達到治本效果。這樣夏補與冬補并進,具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一、不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yǎng)平衡失調(diào)和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二、不貪精。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就會減弱腸蠕動,易患便秘。
三、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貪吃堅硬或煮得不爛的食物,久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fā)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五、不貪飽。老年人飲食宜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猝死。
六、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七、不貪咸。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量太多,容易引發(fā)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衰弱。
八、不貪甜。老人過多食甜食,會造成功能紊亂,引起肥胖癥、糖尿病、脫發(fā)等,不利于身心保健。
九、不貪遲。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于食物消化與飯后休息,避免積食或低血糖。
十、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燙食熱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百歲老人的6個養(yǎng)生小妙招。隨著年齡的增大一道道的皺紋會爬上我們的臉頰,身體各項機能都會下降。很多人都會感嘆:“真是不服老不行啊!”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養(yǎng)生的方法可以起到延年益壽之功效,下面就分享下百歲老人的6個養(yǎng)生小妙招。
要勤于咀嚼
老年人由于或是部分脫落,不易將咀嚼得很細,影響了食物中的吸收。所以老年人進食應細嚼慢咽,這樣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對牙齒保健以及延緩面部咀嚼肌萎縮也有幫助。
要勤餐少食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以及心臟功能均有減退。要是一次進餐的量過多,會加重消化系統(tǒng)和心臟的負擔,不利于保健,也易發(fā)胖。因此,專家建議:老年人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飽,胃、胰、腸、膽和心臟有病的人及肥胖者更應注意。
要勤于叩齒
叩齒是傳統(tǒng)的,簡便易行效果佳。據(jù)文獻記載,1400年前梁武帝時的名醫(yī)陶弘景,年過八旬,齒緊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明朝有位者叫冷謙,史載活了150歲。他長壽經(jīng)驗就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睋?jù)說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即會感到神清氣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的長壽之一也為“齒宜常叩”。所以說,牙齒不僅僅是用來咀嚼的,而且還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哦。
要勤于交談
國外有一心理學家曾進行過孤獨對人體影響實驗。應試者在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里“坐享其成”,生活兩天后均出現(xiàn)呆滯、麻木的表情,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靈敏性會大大降低。許多結(jié)果也表明,沒有親密朋友、參加社會活動少的人患病率更高,壽命也更短,而勤于動嘴交談的老年人身體更健康。因此,老年人應常和他人交談,以此舒暢氣血,開闊心胸,有利身心健康。
要勤咽唾液
唾液內(nèi)含有淀粉酶、球蛋白、粘蛋白、溶菌酶、生長激素等成分。認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臟六腑、潤澤肢節(jié)皮毛”、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壽”之說。老年人可以每天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舌舐上腭,將生出的唾液緩緩咽下,重復數(shù)次,就能寧心靜氣。
勤張笑口
俗話說得好:“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好,也是延年益壽、防病治病的一帖良藥。古今中外不少用笑話作為治病手段,對某些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醫(yī)生說,笑可以被稱為“超級”。有了笑,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更加美妙,生活才更加美好。因此,老年人要常開笑口,若能如此,將有益于延年益壽哦。
以上呢就是百歲老人的6個養(yǎng)生小妙招,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老了之后只要我們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沒事笑一笑,就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哦!
古往今來,人們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提出的四條養(yǎng)生“秘方”頗有見地。
盤點蘇東坡四味長壽藥
一曰無事以當貴 這告訴我們在心情上要瀟灑大度,隨遇而安,不要過分在意榮辱得失,往往考慮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要盡量保持一顆平常心。對于年輕人來說不僅有利于心理健康,還可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二曰早寢以當富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起居習慣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獲得任何財富更加寶貴。
三曰安步以當車 這一條告訴我們不要過于講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車,能走樓梯就不要乘電梯,生命在于運動。
四曰晚食以當肉 蘇東坡認為“人應已饑方食未飽”。饑餓了以后再進食,即便是粗茶淡飯,其香甜可口會勝過山珍海味,吃飯時不要吃得太飽。
蘇東坡的四味“長壽藥”,實際上是強調(diào)了情志、睡眠、運動、飲食四個方面對養(yǎng)生長壽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鑒。
此外,老年人長壽還有6個習慣:
1、少吃20%
意大利、日本、希臘、加利福尼亞、哥斯達黎加等地區(qū)的人通常都能活到100、甚至100歲以上——這些地區(qū)的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那兒的人們通常所吃下的食物比我們少20%。
2、多吃蔬菜
以蔬菜為主的飲食不但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利健康的營養(yǎng)素,而且它們還有助于縮減腰圍。日本沖繩島上的一盤食物所含熱量僅是一份典型的美國套餐的1/5。多吃蔬菜可以減少熱量攝入。專家建議,把肉當做配菜,也可以用豆制品、豆角,以及堅果等食物來代替。
3、愛上健康食品
口味重,喜歡偏油偏甜食物的人或許很難解釋滿是蔬菜、豆腐、海菜的一餐。其實味蕾是可以訓練的。很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只要你長期多吃天然健康的食物,你會慢慢喜歡上它們的。
4、放慢節(jié)奏
每頓飯都自己做確實很麻煩。但是即使是叫外賣,那也應該坐下來慢慢吃,而不是匆匆忙忙地邊走邊吃,或者在車里吃。應該像法國人一樣慢慢吃,吃每頓飯都花20分鐘。這樣你既能吃得少,而且還能獲得享受。
5、站起來
長壽的人們都不會把運動當做一件短時間的工作。相反,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活動。像法國女人一樣吧,飯后散散步。自己做家務,不要請小時工;多用樓梯,少用電梯。
6、走出去
長壽地區(qū)都以牢固的社會與家庭關系而聞名。除了與家人共享天倫之外,他們身邊還會有很多健康生活的朋友——研究顯示,好的習慣是能互相傳染的。讓自己投入到社區(qū)活動里去吧。不論是教堂禮拜、小組園藝,還是志愿組織,這些社會關系都會有助你長壽的。
驚蟄節(jié)氣,老年人養(yǎng)生要根據(jù)氣候變化、自身體質(zhì)等方面進行精神、飲食、起居方面的調(diào)養(yǎng)。那么驚蟄時節(jié)老人如何養(yǎng)生呢?下面為您介紹驚蟄時節(jié)老人如何養(yǎng)生,看看吧。
1、養(yǎng)肝護肝
驚蟄前后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jié)氣,屬肝病高發(fā)季節(jié),尤其是老年人,大動肝火會出現(xiàn)眩暈、中風等疾病,所以,老年人一定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養(yǎng)肝護肝。
①參加一些戶外活動(踏青、爬山、散步、健身操等),不僅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以幫助中老年朋友增強心肺功能、護肝養(yǎng)肝。
②中老年朋友適量飲酒(低度)可以幫助血液流通,有助身體健康。但是過量飲酒或者度數(shù)過高的酒容易造成肝臟的損傷,中老年朋友應要注意和控制。
③經(jīng)常飲水可以幫助肝臟的代謝有助健康。
④老年人在穿戴上要穿著寬松的衣物和鞋襪,保持血氣流通順暢。
⑤需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和蔬菜瓜果,少吃一些辛辣、油膩的食物減少對肝臟的刺激。
⑥不要貪食美味佳肴,少吃高脂肪飲食,少吃油炸、熏烤食品。不食霉變的糧食、花生,不要吃那些過了保質(zhì)期、腐敗變質(zhì)的不潔食物,以及未經(jīng)消毒的生冷食品。
⑦老年人的肝臟相對比較脆弱,對酒、煙、濃茶和毒品等不利因素的刺激很敏感,易于引起病變。所以老人應當遠離這些是非物品。
⑧肝臟是藥物在體內(nèi)代謝的重要器官,所有的藥物進入人體后,都必須經(jīng)過肝臟分解、吸收、再分送給其他器官,使其發(fā)揮藥效。而多服藥物會造成藥物在體內(nèi)的堆積,產(chǎn)生毒性,損傷肝細胞。是藥三分毒,老人沒病別吃藥,有病也要少用藥。
2、止咳止痰
驚蟄時節(jié),干燥的氣候,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啞,一些細菌也開始活動繁殖,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加上冬天吃辛熱食品多了,積郁的熱毒驚蟄后要往外發(fā)散,吃些甘涼的東西可以滋陰。
①驚蟄時節(jié)吃梨很有必要。梨可生食、蒸、榨汁、烤或者水煮,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
梨的性質(zhì)寒涼,一次不宜多吃,否則會傷脾胃,一些脾胃虛寒和血糖偏高的人,則不宜食用生梨。
榨汁:取生梨,去核,去皮,榨汁后取1杯約400毫升,加入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后服用,有潤肺生津、利咽開音的功效。將生梨、蓮藕一同榨汁后兌蜂蜜飲用。
蒸熟:生梨1個,川貝母3克,冰糖10克。梨去核后,把川貝母3克研成細粉及冰糖10克放入梨中,放在蒸鍋內(nèi)蒸45分鐘后取出食用。
煮水:切片后與冰糖、川貝母、銀耳同煮。
②滋陰潤燥的食物還有酸奶、蜂蜜、豆?jié){、甘蔗等。
③愛吃野菜的老人可挖些薺菜、苦菜吃。
④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
⑤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驚蟄時節(jié)老人如何養(yǎng)生,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內(nèi)容,供參考。
“紅糖”被人們稱為“補血良藥”,所以,一提到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女性的大補佳品。實際上,“紅糖”對老年人的健康同樣重要。
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紅糖”,是指甘蔗經(jīng)榨汁,經(jīng)過簡易處理,最終濃縮而成的帶蜜糖。由于未經(jīng)高度精煉,“紅糖”幾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備糖的功能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營養(yǎng)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而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胃口變小,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難以滿足身體需要,紅糖正可以幫助老年人補充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因此,老人在吃糖時,應多選擇紅糖……
此外,攝入足夠的“鈣”對老年人的健康也很重要。而每100克紅糖中含鈣90毫克,鐵4毫克,還含有少量的核黃素及胡蘿卜素。相比而言,白砂糖中的鈣含量只有20毫克,且不含核黃素及胡蘿卜素。近日,日本科研人員還從紅糖中提取了一種叫做“糖蜜”的多糖,實驗證明它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對于抗衰老有明顯的作用。 因此對老人來說,適當吃點紅糖很有必要。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而要發(fā)揮紅糖的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講究:紅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雞蛋和紅糖的營養(yǎng)互補,讓老年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干服用,對改善睡眠有著積極作用;紅糖泡人參,則有調(diào)理氣息,改善低血壓的作用。如果您嫌麻煩,也可以每天沖杯紅糖水喝。據(jù)了解,日本著名長壽縣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紅糖水的習慣。
每天都要飲食,那么對于老人來說要如何飲食才是健康的飲食呢?老人的消化道不好要怎么吃才是最健康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一、喜歡喝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jīng)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p>
歷代醫(yī)家和養(yǎng)生學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yǎng)生家曹慈山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八幹屏酥嘧V一百余種,供老年選用,深受老年人歡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y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yī)說:“小米最養(yǎng)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笨梢姡L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并稱為世界三大農(nóng)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yī)學會作過普查,發(fā)現(xiàn)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yī)學家研究中發(fā)現(xiàn)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fā)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zhì)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jù)說,美國現(xiàn)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zhì)疏松跡象。
牛奶營養(yǎng)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zhuǎn)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jīng)發(fā)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jīng)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jù)營養(yǎng)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彼蝗杖投喑运兀俪匀?,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營養(yǎng)學家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zhì)。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zhì)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并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
另外,老年人還要遵循一下飲食原則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飯點得吃飯。另外,從中醫(yī)的角度講,上午7點~9點是胃經(jīng)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最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yī)還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晚飯也盡量早吃,這樣才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食要少古人常說“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就是說每餐飯留那么一兩口,給肚子兩分的空間?!饵S帝內(nèi)經(jīng)》也提倡“飲食有節(jié)”。澳大利亞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饑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
食要暖
中醫(yī)講,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冰的涼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燙食,經(jīng)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是食管癌的誘因之一。
食要緩
這個緩,一來是說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充分吸收營養(yǎng)、保護腸胃、促進消化等。二來是想強調(diào)要把吃飯當成一件愜意的事情,別吃得太累。
食要淡
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別強調(diào)這個淡字,是因為中國人現(xiàn)在食鹽和食油量超標,由此引發(fā)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正在增多。
食要軟
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物品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老年人如何長壽?91歲老人的主動養(yǎng)生法》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nianrenyinggairuheyangsheng/">老年人應該如何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