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吃什么食物
2021-02-18因為倫理上的原因,沒有人也不會有人拿嬰兒做試驗,去測試人類的孩子到底要補充多少鈣質。我們只是通過動物實驗知道,市面上出售的各種鈣劑,不論使用了多么華麗的廣告詞匯,其中鈣的吸收率不會超過30%,奶粉中鈣的吸收率在80%以上。有證據(jù)表明,母乳中鈣的吸收率比奶粉更高,于是營養(yǎng)學界就認為嬰兒每日所進食的母乳中的總鈣量等于嬰兒每日需要攝入的鈣量。
對于嬰兒補鈣,醫(yī)生觀點如下:
1.正常哺乳的嬰兒根本不需要另外補充鈣劑。
2.符合國家標準的配方奶中的鈣含量高于母乳,并且有較高的吸收率。
3.國際上普遍認為安全的藥用鈣劑是精加工的碳酸鈣,也是目前最常見的鈣片主要成分。因其吸收率低,對消化道刺激大,只適用于不宜進食牛奶的成人。其實,碳酸鈣就是常見的石灰,常用于產蛋雞等家禽的補鈣。
4.不論鈣片起了多么花哨的名字,進入消化道后都會以鈣離子的形式起作用,都不會比碳酸鈣強多少。
5.國內一些企業(yè),包括中醫(yī)藥喜
更多>>【概述】
嬰幼兒腹瀉(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消化道綜合征。1982年全國小兒腹瀉協(xié)作組討論通過了分類法,將小兒腹瀉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腹瀉除已有固定名稱如桿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亂、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細菌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病毒如輪狀病毒、星狀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診斷為小兒腸炎。
【診斷】
注意尋找病因,排出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瀉。先從病史中了解喂養(yǎng)情況、不潔食物史、疾病接觸史、食物和餐飲具消毒情況,以區(qū)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腹瀉。其次注意發(fā)病季節(jié)和地區(qū)。我國北方3~7月份的腹瀉多由于大腸桿菌引起,而8~12月份的病例多系病毒所致。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yǎng)、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
輸液前應根據(jù)病史和體征表現(xiàn)分析判斷脫水的程度和性質。須詳細詢問:病前和病期中的喂養(yǎng)情況、喂水量和是否含鹽;腹瀉和嘔吐的日數(shù)
更多>>嬰幼兒腹瀉是嬰兒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而且此病的發(fā)病率是很高的,所以嬰幼兒腹瀉的時候通常都是表現(xiàn)得很痛苦的,當然多半是伴隨著嬰兒的啼哭聲的,而且很多時候嬰兒的腹部也會有疼痛感,這就會嚴重影響到嬰兒的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家人們也是很心疼。所以往往在發(fā)現(xiàn)嬰幼兒腹瀉的時候,家人就會送寶寶去醫(yī)院治療,但是有很多藥物家人卻也是不敢給嬰兒用的,所以這時候家人們會尋求嬰幼兒腹瀉的偏方的幫助。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一:小米50克,炒黃至透出香味,研細末。2--3克/次,2--3次/日。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二:雞蛋殼10克,陳皮10克,雞內金10克(炒黃)研細末。1--2克/次,3/日。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三:茶葉2克,小茴香3克,水煎服2--3次/日。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四:茄子根10克,生姜3片,水煎服1--2次/日。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五:大麥牙10克,生姜2片,水煎服1--2次/日。
嬰幼兒腹瀉的偏方六:米糠50克,
更多>>治療嬰幼兒腹瀉偏方
1、治療嬰幼兒腹瀉偏方
1.1、鬼針草30~60g,煎湯后洗足,每日1~2次。用于嬰幼兒泄瀉。
1.2、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細末。每次用1~3g,納臍中,外貼紙膏藥,每日1次。用于寒瀉虛證。
1.3、吳茱萸30g,蒼術20g,丁香6g,胡椒30粒。用火焙干,研成干粉,混合均勻,裝瓶備用。用時取藥末1.5~2g,陳醋或植物油調成糊狀,敷于臍部,外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脾虛或脾腎陽虛泄瀉。
1.4、肉桂3g,細辛0.9g,干姜6g.上藥共研細末,加冷開水和勻,填于患兒臍部,每日換藥1次,連續(xù)填3~5日。用于風寒瀉。
2、嬰幼兒腹瀉的中醫(yī)辨證分型
2.1、傷食瀉
由暴食傷脾,飲食停滯,中氣不和所致。癥見納少噯氣,腹脹拒按,痛則欲瀉,瀉后則安,大便酸臭,小便短赤。苔垢膩。脈滑略數(shù)。
2.2、濕熱瀉
夏秋暑濕化熱,腸胃濕熱所致。癥見大便暴注下迫,瀉如水狀或蛋花湯樣,次
更多>>:嬰幼兒吃什么補腦?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應該從小就打下好基礎,果蔬干果中不少都有增強腦力、開發(fā)智力的功效,家長要在飲食上進行改善,那么嬰幼兒吃什么補腦呢?下面為您介紹嬰幼兒吃什么補腦,看看吧。
大腦不僅是人身體的指揮部,而且也是人智慧的所在。腦的發(fā)育是否正常,直接關系到小兒的智力。腦的發(fā)育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環(huán)境、教育、營養(yǎng)與疾病等,家長要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對兒童大腦發(fā)育的影響。要想幫助寶寶的智能發(fā)育良好,適當攝取各類營養(yǎng)素是很重要的,那么嬰幼兒吃什么補腦呢?
1、小米
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yǎng),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有健腦主之稱,還有能防治神經(jīng)衰弱的功效。
2、魚類
魚肉含球蛋白、白蛋白及不飽和脂肪酸,還含豐富的鈣、磷及維生素等,可為大腦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它們均是構成腦細胞及提高其活力的重要物質,適當攝取可增強兒童
更多>>嬰幼兒消化器官發(fā)育尚不完善,對食物的耐受力較差,嬰兒不斷地生長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對成人更多,因此容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一些外部的因素也可引起寶寶腹瀉,常見的有:飲食過量、長期營養(yǎng)不足或不平衡、天氣太熱或太涼、細菌或病毒感染等。寶寶腹瀉,下面的幾種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瀉效果。
適合嬰幼兒腹瀉的飲食
1、酸牛奶
鮮牛奶消毒后經(jīng)乳酸桿菌發(fā)酵而成。酸牛奶的凝塊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腸道消化酶分泌,同時有殺菌作用,適用于經(jīng)常腹瀉的嬰幼兒。
2、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一只切開,用金屬小勺輕輕刮取。蘋果的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小,富有堿性,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對腹瀉治療有益。
3、胡蘿卜
胡蘿卜所含的揮發(fā)油能起到促進消化和殺菌的作用可減輕腹瀉和小兒胃腸負擔,并且胡蘿卜中還含有果膠、木質素、黃堿素等物質能使大便成形并吸附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
護理腹瀉兒童的注意事項
1、多補充水分
腹瀉的嚴峻后果就
更多>>嬰幼兒由于腸胃功能不夠完善,同時免疫力較低,所以比較容易生病,常見的有發(fā)燒、咳嗽和腹瀉等等病癥。那么嬰幼兒腹瀉的病因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嬰幼兒腹瀉呢?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吧。
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fā)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
嬰幼兒腹瀉的病因
1、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fā)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嬰兒胃腸道發(fā)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yǎng)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jīng)、內分泌、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肝、腎功能發(fā)育均未成熟,調節(jié)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以后漸升高。因 更多>>
嬰幼兒的營養(yǎng)是需要各位家長的關注的馬虎不得,警惕寶寶食物里的一些營養(yǎng)陷阱。1歲多的寶寶就開始吃膨化食品,幾個月的寶寶愛喝100%的純果汁,越來越多的寶寶喜歡吃甜食或其他口味重的食物。這樣到底對健康是否有好處呢?味覺與生俱來,舌頭上的味蕾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寶寶在經(jīng)過五種味覺的接觸與訓練后,會慢慢增加接受的程度。
專家指出,經(jīng)常吃口味重的食物對寶寶的健康非常不利。因為如果寶寶剛開始接觸的就是口味偏重的食物,則日后偏好這類食物的幾率就越高,慢慢就會形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而且寶寶的口味習慣是影響一生的,如果長期攝入重口味的食物就難逃肥胖、齲齒,甚至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魔掌了。
多吃甜食的危害:吃糖太多會產生很多不良作用,如引起肥胖癥、誘發(fā)糖尿病、促使齲齒發(fā)生等。各種甜飲料或果汁中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但天然果糖亦很高,過多地喝這些飲料后,血糖增高,寶寶的饑餓感下降,引起厭食、胃腸不
更多>>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病的多發(fā)時期。當孩子發(fā)病時,作父母的會帶孩子上醫(yī)院打針、吃藥,但若能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配合飲食輔助治療,對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十分有益。那么,吃哪些食物有助于祛病止瀉呢?
1、焦米糊。取小米適量,研成粉末狀,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食用時將焦米糊加適量水和糖煮成糊狀,稍冷后服用,每日2~3次。焦米糊具有吸附腸腔內腐敗物質的作用,幫有去毒止瀉功效。
2、胡蘿卜泥。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碎,加水煮爛或蒸爛,然后取出胡蘿卜,用調羹等搗成糊狀,然后摻入少量煮胡蘿卜的水即成。煮胡蘿卜的水要留作備用,胡蘿卜泥中不能再加食糖,以免加重腹瀉。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加5-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此法輔助治療嬰幼兒腹瀉,效果顯著。
3、藕粉。取藕粉適量,置水中溶解,1份藕粉加5份水,加紅糖少許,文火煮成糊狀,每日食2-3次。藕粉中含有多量鞣酸、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澀腸
更多>>想要寶寶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從日常的飲食方面開始關注。嬰幼兒的消化系統(tǒng)等不夠完善,家長要注意有些食物是孩子不能吃的,有些飲食習慣是要避免的。
嬰幼兒飲食5大禁忌
硬、粗、生。嬰幼兒咀嚼和消化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消化能力較弱,不能充分消化吸收營養(yǎng),因此,供給的輔食或飲食應軟、細、熟,如將蔬菜擠出菜汁、切成菜泥,瘦肉切成肉末等。
咀嚼喂養(yǎng)。有些家長喂養(yǎng)嬰兒時,習慣于先將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咀嚼,再吐在小勺里或口對口喂養(yǎng),這樣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爛,想幫幫忙。其實,這樣做反而不利于嬰幼兒消化機能的成熟。
如果能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消化程度選擇食物,烹調時做到細、軟、爛,嬰兒雖然沒有牙齒或牙齒未長齊,咀嚼能力差,仍是能夠消化的。咀嚼喂養(yǎng)是一種不衛(wèi)生的習慣,它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孩子,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疾病。
飲食單調。嬰幼兒對單調食物容易發(fā)生厭倦。為了增進嬰幼兒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