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紅棗
2020-12-23拜別張良廟之后,繼續(xù)沿316國道向西北方向行駛,翻越柴關嶺后,進入了鳳縣,天氣轉(zhuǎn)陰,適逢中秋佳節(jié)前夜。是夜,于鳳凰湖邊,閑步暢游,觀鳳賞月。雖為陰天,在鳳縣鳳凰湖邊,也可觀賞到 “明月”,許是一個有趣中秋佳節(jié)。
鳳縣屬陜西寶雞市,地處秦嶺腹地,嘉陵江源頭,與甘肅兩當縣相鄰,古時稱“鳳州”,是入川的故道要沖,有秦蜀咽喉之稱。
中秋,遇雨,秦嶺山路崎嶇,雨天道路濕滑,給駕車行駛在鳳縣——寶雞的212省道上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好在這一段省道上風光旖旎,沿途風景名勝不少,安全至上,緩慢行駛,走走停停,不失樂趣。途中到了消災寺,這是一座建于北魏,興于隋唐的寺院,不巧的是,寺院內(nèi)部維修,謝絕參觀,山門緊閉。
冒雨走在消災寺外的小路上,亦可祈福消災。
在淡淡的秋意中,靜心觀賞,心止若水,依物隨心。
遠望山巒,山色空濛,亦真亦幻,寧靜幽深。
沉醉在雨霧彌漫的山谷,蒙蒙細雨洗去了旅途的疲憊,前行的路途也
更多>>本文導讀:痔瘡,痔瘡怎么辦呢?痔瘡要如何預防呢?預防痔瘡要吃哪些食物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痔瘡養(yǎng)生食譜之獼猴桃紅棗煲魚湯。
痔瘡是一種慢性的疾病,痔瘡根據(jù)部位的不同分為內(nèi)痔、外痔、混合痔。引起痔瘡的原因非常的多,而中醫(yī)認為,引起痔瘡的因素跟飲食壞習慣是有關系的,還有就是跟長期的久坐及便秘等因素有關聯(lián)的。
既然飲食是誘發(fā)痔瘡的一個因素,那么我們預防痔瘡就要格外的注意飲食,把一些不良的壞習慣改掉。有些人平時飲食特別的喜歡吃辛辣、生冷或者是口味比較重的食物,但是長期的吃這些類食物會導致胃腸受損,因此,大家平時這些食物還是要少吃一些好。
預防痔瘡的過程中一個就是要養(yǎng)成按時的排便習慣,還有就是調(diào)節(jié)飲食。對于調(diào)節(jié)飲食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一款有效預防痔瘡的食譜,這道食譜叫獼猴桃紅棗煲魚湯,具體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食譜的做法及食療功效。
獼猴桃紅棗煲魚湯的做法:
1、食材:獼猴桃2個、魚半條、花生米、姜。
更多>>山藥營養(yǎng)分析:
1.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2.滋腎益精:
山藥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shù)等癥,皆可服之;
3.益肺止咳:
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zhì),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yǎng)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4.降低血糖:
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5.延年益壽:
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6.抗肝昏迷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山藥具有鎮(zhèn)靜作用,可來抗肝昏迷。
食療作用
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不燥不膩;
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
更多>>本文導讀:慢性腸胃炎,慢性腸胃炎怎么辦呢?慢性腸胃炎如何飲食呢?養(yǎng)生吃哪些食物好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慢性腸胃炎養(yǎng)生食譜之花生紅棗蛋花粥。
現(xiàn)在因為工作、飲食等各方面的原因,腸胃病已經(jīng)是常見的一大病癥。慢性腸胃病的人平時除了吃藥外,飲食調(diào)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慢性腸胃炎的患者平時可能會出現(xiàn)噯氣、惡心或者是嘔吐的現(xiàn)象,在藥物治療中,要慎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飲食要有規(guī)律。
飲食對慢性腸胃炎的影響是很關鍵,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病癥的人,平時飲食要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抽煙喝酒要戒掉,飲食中的酸堿平衡度也是需要注意等等。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介紹一款慢性腸胃炎養(yǎng)生食譜,這道食譜叫花生紅棗蛋花粥,下面就具體來了解一下這道養(yǎng)生食譜的做法及食療功效。
花生紅棗蛋花粥的做法:
1、食材:花生50克左右、紅棗5粒、糯米100毫升、雞蛋2個。
2、調(diào)味料:蜂蜜。
3、做法:
a、把糯米用水淘洗干凈,備用;兩個雞
更多>>驚蟄的蟄是“藏”的意思,3月上半月,農(nóng)歷2月上半月,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動物和多種昆蟲感于春季溫暖,震驚而出,是為“驚蟄”。驚蟄處于冬春季節(jié)交替時期,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并會出現(xiàn)雷雨或連續(xù)陰雨,是一個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哪如何飲食才能預防呢?
一、驚蟄應多吃清淡食物
中醫(yī)學指出:“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容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fā)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做到飲食品種的多樣化,以保證人體能夠得到豐富而充足的營養(yǎng)素供給。 由于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所以人們需要進行飲食調(diào)養(yǎng),增強體質(zhì)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驚蟄節(jié)氣是傳染病多發(fā)的日子,要預防季節(jié)性的傳染病的發(fā)生,應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
更多>>白芷簡介: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杭白芷栽培中于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南、四川等地,祁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河北、河南等地有栽培。秋種者在次年秋季葉枯萎時采收;春種者由當年寒露時采收,挖出根后,抖去泥土,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烘干。
1. 杭白芷呈長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上部近方形或類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shù)橫向皮孔樣突起,多四縱行排列,端有凹陷的莖痕。質(zhì)堅實,較重,斷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棕色,近方形,氣芳香濃烈,味辛、微苦。 2. 祁白芷根呈圓錐形,長7至24厘米,直徑1.5至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皮孔樣橫向突起散生,并有支根痕,質(zhì)硬,斷面灰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散在棕色油點,開成層環(huán)圓形,棕色,氣香濃,味辛,微苦。 以獨枝、條粗壯、體重、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
白芷食療作
更多>>陳皮簡介: 陳皮,別名:橘皮、貴老、紅皮、黃橘皮、廣橘皮、新會皮、柑皮、廣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橘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區(qū)。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nèi)」ぃ幐苫蛲L干燥。廣陳皮剝?nèi)r多割成3至4瓣。陳皮藥材分陳皮和廣陳皮。 陳皮食療作用: 1.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氣香宣散,可升可降; 2.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 膈滿悶,頭目眩暈;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乳癰疥癬,中魚蟹毒、酒毒。
陳皮補充信息:
陳皮根據(jù)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陳皮、炒陳皮、陳皮炭、土炒陳皮、鹽陳皮炙陳皮,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炒陳皮、土炒陳皮、鹽陳皮、炙陳皮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更多>>菊花簡介: 菊科草本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又稱節(jié)華、真菊、甘菊、家菊、甜菊花、藥菊。我國中部、東部及西南地區(qū)廣泛栽培。產(chǎn)河南者稱懷菊花,產(chǎn)安徽者稱滁菊花或毫菊花,產(chǎn)浙江者稱杭菊花,產(chǎn)四川者稱川菊花。秋季花開時采收,烘干或蒸、曬干用;亦可用鮮品。 [性能]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肝陽,解毒。有鎮(zhèn)靜、解熱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人型結(jié)核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明顯擴張冠狀動脈,并增加血流量。可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菊甙有降壓作用。 [用途]用于感冒風熱,發(fā)熱頭昏;肝經(jīng)有熱;目赤多淚,或肝腎陰虛,眼目昏花;肝陽上亢,眩暈頭痛;瘡瘍腫痛?,F(xiàn)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壓病。 [用法]泡茶,煎湯,浸酒,或入丸、散。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功效】
更多>>【養(yǎng)生配方推薦】
(1)黨參、黃芪各250克。水煎2次,濃縮至250毫升。每日3~4次分服。用于老年體弱者補氣潤燥。
(2)黨參500克,龍眼肉250克。水煎2次,縮為膏劑。每日2~3次,每次15克,熱水兌服。用于治療熱病傷津,氣虛倦怠。
(3)黨參10克,烏梅5克。開水泡飲。用于治療暑熱口渴。
(4)黨參、當歸各15克。水煎服。用于治療血虛頭暈。
(5)黨參15克,白術、山楂各12克。水煎服。用于治療脾虛少食。
(6)黨參500克,北沙參250克,龍眼120克。共研粗末煎濃汁,一日2次,每次50克沖服,用于老年體弱,氣血兩虧,無力且不思飲食。
(7)黨參、白術(炒)、茯苓各200克,炙甘草100克。為丸。益氣健脾。
【保健注意】
(1)一般用量10~30克。超過60克可導致心前區(qū)不適和心律不齊,停藥即愈。
(2)實證、熱證不宜單用,尤適宜虛寒證。
更多>>導讀: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樂,情緒和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關系,那么中醫(yī)養(yǎng)生,如何調(diào)理情緒呢?
法中醫(yī)情欲養(yǎng)生
中醫(yī)運用五行學說,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納為心肝脾 肺腎五大體系,根據(jù)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 某一臟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驚)為心之志,怒為肝 之志,思為脾之志,悲(憂)為肺之志,恐為腎之志。當發(fā)生突發(fā)、 強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調(diào)情況時,便也首先損傷有關的臟腑,也就是喜 (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中醫(yī)還巧妙 地運用五行的生克制化關系,提出了以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情 志,達到調(diào)節(jié)由這種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獨特治療方法,也就是 以情勝情療法,有些人亦稱為情志相勝、五志相勝、情志移遣療法等。
喜傷心 恐勝喜
清代《冷廬醫(yī)話》中,說到一江南書生在京考中狀元,因過于高 興而發(fā)狂,大笑不止。一位名醫(yī)看后對他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