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活血
2020-12-31溫暖的夏季流水潺潺,嚴寒的冬季滴水成冰,這就是寒則凝,溫則行。身體的血液流動、經(jīng)絡運行與此有相似之處。建議大家不妨多按摩大椎穴、合谷穴和足三里這三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按三道穴位冬季養(yǎng)生活血御寒
取穴方法
合谷穴和足三里這兩個穴都是陽明經(jīng)穴,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jīng),對于經(jīng)絡氣血的通暢關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堅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還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取
更多>>溫暖的夏季流水潺潺,嚴寒的冬季滴水成冰,這就是寒則凝,溫則行。身體的血液流動、經(jīng)絡運行與此有相似之處。建議大家不妨多按摩大椎穴、合谷穴和足三里這三個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按三道穴位 冬季養(yǎng)生活血御寒
大椎穴這個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頭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針灸學中督脈循行的部位,督脈可以調節(jié)全身的陽經(jīng),按揉頸腰可以疏通督脈經(jīng)絡調暢氣血,具體操作是兩手搓熱緊按頸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頸椎病的患者可以經(jīng)常揉按大椎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合谷穴和足三里這兩個穴都是陽明經(jīng)穴,陽明是 更多>>
有時我們會看到有的人感冒了就去刮個痧,上個火也去刮個痧,到底刮痧有什么作用呢?很多人不解這刮痧弄得背部紅通通的,還很疼,這能起到什么效果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學習下。
刮痧是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y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癥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jīng)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jīng)氣,解除疲勞,祛濕,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能促進代謝,排出毒素 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活動,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后,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
更多>>夏季天氣熱、出汗多,容易導致血液黏稠。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款方便、實用的活血茶,自己去藥店買來中藥,按照推薦的劑量泡在水里當茶喝,不僅能夠補水,還能起到一定的活血功效。
三七粉茶:三七粉每天1克,分2—3次沖服。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三七的藥理作用很全面,第一,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解血栓的作用;第二,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藥物誘發(fā)的心律失常有保護作用;第三,降低心肌氧耗量,提高氧利用率;第四,擴張腦血管,增強腦血管血流量,具有鎮(zhèn)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第五,補虛強壯。
因此,三七粉茶對于患有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病且有體虛乏力者較為適宜。但三七性溫,久服可能出現(xiàn)口干舌燥、咽痛等癥狀,故經(jīng)??诟?、大便干燥的老人不宜服用。
丹參茶:丹參2—3克,沸水浸泡,當茶飲。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丹參的作用在于,第一,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耐受缺氧的能力,對缺氧心肌有保護作用
更多>>一旦在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意外事件,那么總會導致我們人受傷,嚴重的還會導致我們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問題,并且引發(fā)許多血管性疾病,所以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就需要做一些活血祛瘀的工作,但是大多數(shù)人們對于活血祛瘀的方法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日常生活中活血祛瘀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看看。
日常調養(yǎng)
運動是最單純、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每日用半小時左右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機體代謝,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血淤體質在精神調養(yǎng)上,要培養(yǎng)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有利血淤體質的改善。所以我們大家在生活中就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我們人體的抗病能力,并且還能夠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另外,經(jīng)常運動還能夠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
食療
可多食山楂、紅糖、紅心蘿卜、黑木耳、醋泡花生(去皮)等食物,經(jīng)常煲一些山藥粥、花生粥、薏苡粥等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粥品,其實這些美味的食物不僅非常
更多>>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在生活中是很容易出現(xiàn)氣血不暢的情況了,這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很容易就會導致我們出現(xiàn)不適的情況了,因此在這時候就要注意學會活血止痛的方法才行了,一起看看應該怎么做比較好吧。
戒煙戒酒
過分的吸煙,酗酒,一氧化碳會與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減慢血液循環(huán),它會使體內累積更多的痰濁,從而使身體某處的血液堵塞,形成瘀血,由于瘀血不除,新血不生,血不養(yǎng)發(fā)而脫落;血瘀積而皺紋生,從而使你變得越來越衰老,這是我們需要去注意的情況了,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才行了,如果我們總是抽煙喝酒,那么對于我們大家健康無疑是有傷害的,需要避免才行了。
保持良好情緒
如果久病不愈的體虛者,長期情志不遂,情緒起伏不穩(wěn),氣郁血滯,便會引起氣滯血瘀;在中醫(yī)學上,寒、熱、氣、血都可引發(fā)血瘀癥。如若淤阻于心,便會出現(xiàn)心悸、胸悶、心痛的癥狀,因此我們就要注意有一個的好的心情才行了,否則是非常不利于我們健康的,
更多>>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處理生活細節(jié),保持良好習慣,建立符合自身生物節(jié)律的活動規(guī)律,以保證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謂之生活起居養(yǎng)生法,又稱起居調攝法。
生活起居養(yǎng)生涉及起居有常、安臥有方、不妄勞作、居處適宜及衣著宜忌等內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guī)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陽氣消長的規(guī)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guī),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jié)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古代養(yǎng)生家認為,春夏宜養(yǎng)陽,秋冬宜養(yǎng)陰。因此,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臥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狀態(tài)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于休整狀態(tài),氣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腎五臟,使其得到補充和修復。安臥有方就可以保證人的高質量睡眠,從而消除疲
更多>>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是以中醫(yī)治未病的理論指導下,維持人體見看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舉手之勞的動作對于調身養(yǎng)性、抵抗疾病、增進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幾種簡便的方法,我們不妨一試:
按按耳門防耳鳴 耳門附近有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臨床上可針刺、點壓這3個穴位治療耳鳴、耳聾。平時,我們可以將兩手掌同時緊壓左右耳門,以出現(xiàn)酸脹感為度,持續(xù)5~6分鐘為宜。此方法具有清竅開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代謝,有利于預防耳鳴、耳聾。在按壓耳門的同時用雙手的中指和食指叩擊后腦,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能防治頭痛、頭暈等。
抵壓上腭促消化 吃完飯并用清水漱口后,保持坐位,用舌尖抵壓上腭數(shù)次,使唾液分泌增加,然后將唾液緩慢咽下。這樣既能促進消化功能,還能改善中風后遺癥等引起的吞咽困難。
屏氣呼吸助健康 傍晚時分,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目養(yǎng)神,然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屏住,再慢慢吐出,休息2分鐘后,再重復此動作5~6次。這是 更多>>
郭沫若的是:長期堅持靜坐和注意合理飲食。
郭老認為,靜坐不僅可以使大腦得到充分的調整和休息,還可以防病健身,修養(yǎng)性情。他說靜坐于修養(yǎng)上最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的靜坐。郭沫若86歲高齡,與長期堅持靜坐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就是在飲食上,郭沫若從不講究大補,卻十分注意飲食多樣化,因為他是四川人,習慣以大米為主食,并兼食粗雜糧。他生活膳食中無論是燒餅、餃子、面條、發(fā)糕、餛飩、豆包、粥一律品嘗,他吃的發(fā)糕中要摻進一定數(shù)量的玉米粉。這樣做是要粗細均衡,宜于消化。郭沫若暑季選食的消暑佳品就是綠豆稀粥。他吃菜講究少而精,多以素菜為主,他認為自己一生最愛吃的就是海米炒芹菜、清炒油菜,葷菜就是清蒸魚和醋椒魚。特別要說明的是,郭沫若喜歡自己親手采摘一些野菜,還有一些中醫(yī)中用的植物葉子、莖和花來食用。郭沫若認為,野菜有清香味美,能調劑人的口味,調節(jié)人的腸胃和消化吸收功能。郭沫若一生中常喝的飲料很簡單,一是面食的原湯
更多>>起居篇
晚睡早起精神足 防病首先要防風
春季養(yǎng)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晚上11點之前上床入睡)早起(可比冬季起得早一些)。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jīng)》載:“風者,百病之始也?!边@是因為其他幾種邪氣(如寒邪、熱邪、濕邪等)都是借助于風邪侵入人體的。風邪能通過侵犯體表使毛孔打開而進入人體,特別是攻擊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如背部、頭部、上肢等。如果風邪侵襲人體表面,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侵襲到頭部,會使人頭痛,整天發(fā)困;侵襲到關節(jié)上,會引發(fā)關節(jié)疼痛;侵襲到肌肉里,會導致肌肉酸痛等。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防風。
情緒篇
春天生氣易傷肝 發(fā)怒不超3分鐘
肝陽、肝火在春季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shù)蒯尫拧8蜗彩栊箙捯钟?,生氣發(fā)怒易使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如果生氣了,要學會息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
運動篇
春季最宜散散步 串門也養(yǎng)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