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怎樣練太極拳基本功
練太極拳養(yǎng)生。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如何分辯關于運動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從零開始怎樣練太極拳基本功》,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自然太極拳:
以京城吳式太極拳松柔大師楊禹廷的八十三式為基礎,汲取了大江南北各派吳式太極拳之精華編著而成,根,仍舊植在吳式太極拳上。早年吳式太極拳是八十一式,被楊禹廷大師增加了二式,成為八十三式。八十三式第一段有兩個拿手上勢,兩個白鶴亮翅。 傳統(tǒng)太極拳的拳理源于老莊哲學。老子《道德經》云:虛極,守靜;復歸于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極拳要虛極守靜,太極拳修煉到神亮境地是返璞歸真,道法自然,自然是修太極拳大道。吳圖南大師說,太極拳要順前天自然。楊禹廷大師說,練太極拳不要拿勁,要自然,越自然越好。
心意太極拳: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內涵深奧,拳種眾多,心意太極拳是其中上乘的攀法之一。心意太極武術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武術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寬廣當局群眾的喜歡。心意太極攀的理論源于道家、儒家、醫(yī)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陳令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拳以太極名.古人必有以深亮太極之理者……古之神圣創(chuàng)造太極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彼裕囊馓珮O拳文化中包含有陰陽太極、四象八卦等的“天人合一”的式樣。
陳式太極拳:
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單八勢長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個套路(具體參見《楊祿禪太極拳譜》)。楊祿禪復視師承,但不拘泥于師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實踐過程中與當地習性相結合,依據拳的特點,將陳式太極拳原有的套路改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中架、太極拳小架、太極拳拿腿架、太極拳快架、太極四路炮捶、太極四隅捶、極十三路炮捶、太極撩挎八卦掌、太極散手、太極一時短打。其中太極拳中架有四個套路,太極拳拿腿架有兩個套路,共計十五個套路。楊祿禪經過多年的演練,依據自己的心得體會,使擁有特殊風格的楊式太極拳得以形成。楊式太極拳十五個套路的拳譜如停。
yS630.Com相關推薦
瑜伽運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假如您還沒有練習瑜伽不要擔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瑜伽的基本功!
練習瑜伽的人們可以充分的發(fā)揮想像力來模擬著自然界里各種生物和動物的動態(tài)、情態(tài)的有趣姿勢,聽著美麗的音樂,配合呼吸、和緩慢地伸展自己的身體,放松緊張的身心。
從零開始練習瑜伽基本功
一、學會獨特瑜伽呼吸法,喚醒生命能量
奇妙的瑜伽呼吸法,指的是操縱自己的呼和吸,有用按摩內臟,刺激分泌系統(tǒng)。在瑜伽練習中貫穿瑜伽呼吸法,能起到調節(jié)神經、激活體內潛在力量的效果。
1、腹式呼吸
健身功效:腹式呼吸是最常用的瑜伽呼吸法。這種呼吸法主要依靠腹部的收縮和擴張使橫隔膜升降,使大量氧氣進入肺部,同時排出肺部的廢氣。它能夠為我們的身體補充能量,喚醒體內沉睡的生命能量,使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恢復新的活力。
跪坐在墊子上。右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用班子將空氣深深吸人肺的底部。隨著吸氣加深,胸腹之間的橫隔膜跟著下降,感覺小腹像氣球向外鼓起。呼氣時,小腹朝著脊柱方向收緊,橫膈膜便會自然升高,肺部的廢氣也就跟著排出體外。
2、胸式呼吸
健身功效:胸式呼吸有助增強胸腔的活力與耐力,增加供氧量,使體內血液得到凈化。
跪坐在墊子上,將右手放在胸部,用鼻子慢慢將空氣吸入整個胸部區(qū)域,感覺肋骨向外擴張并向上提升。吸氣,收緊腹部,感覺小腹正慢慢朝脊椎的方向靠近。呼氣時,腹部逐步鼓脹,慢慢將體內的廢氣吐出體外,肋骨向下回落并向內收。
3、肩式呼吸
健身功效:肩式呼吸又叫鎖骨式呼吸,它是胸腔擴張時的最后一步,可以看做胸式呼吸的連續(xù)。它的健身功效與胸式呼吸大致相同。
將一只手輕輕放在鎖骨上(將注重力引向胸腔)。跪坐在墊子上,先做幾次胸式呼吸,然后微微向上聳肩和鎖骨,用力吸氣。屏息一會兒,然后緩慢的呼氣,先放松肩膀和鎖骨,再放松胸部,同時將體內的廢氣排出體外。
4、完全式呼吸
健身功效:完全式呼吸法是將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肩式呼吸結合在一起的呼吸法。它是對人體最有益的呼吸法,能夠增大人體的供暇一,增強肺部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力,從而減少息咽炎、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概率。
跪坐在墊子上,右手放在腳部,左手放在腹部;輕輕吸氣,胸腹慢慢向外鼓起,從腹式呼吸過渡到胸式呼吸和肩式呼吸。然后呼氣,先放松肩膀和胸部,再放松腹部,盡量向內收緊腹肌,使肺部的氣體能夠大量排出體外。
二、標準瑜伽坐姿,讓你的身心更沉穩(wěn)
打坐是瑜伽入門的基礎,許多瑜伽體式都是從坐姿演變而來。標準坐姿,不僅能使練習者更快進入瑜伽狀態(tài),還有助于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緩解肌肉緊張,增強身體的柔韌性。
1、簡易坐
健身功效:簡易坐姿能加強脆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跺關節(jié)的強度和韌性。有減輕和消除風濕和關節(jié)炎的功效。能夠滋養(yǎng)神經系統(tǒng),使心靈安定,內心平和。
坐在墊子上,挺直腰背,兩腿向前伸直,頭部放正,雙手分放在兩腿上。彎曲左小腿,將左腳壓在右大腿下。彎曲右小腿,將右腳放在左大腿下。雙手姆指和中指相扣,呈蓮花指樣,輕輕放在兩膝蓋處。
2、雷電坐
健身功效:有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防治胃部疾病。使人心靈平和寧靜,有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
跪坐在墊子上,上身豎立,雙臂自然下垂,小腿脛骨與腳背平放在墊子上。兩膝并攏,兩大腳趾交叉,兩腳跟朝外。伸直背部,臀部坐在兩腳上,雙手分放在兩大腿上。
3、吉祥坐
健身功效:能夠緩解膝關節(jié)的僵硬,有預防風濕病的作用。促進骨盆區(qū)域的血液循環(huán),滋養(yǎng)生殖系統(tǒng)。有定心安神的作用,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坐在墊子上,挺直腰背,兩腿向前伸直,雙手放在大腿上。彎曲左膝,讓左腳腳跟抵在右大腿內側。彎曲右膝,右腳放在左大腿和左小腿肚之間,雙手姆指和中指相扣,呈蓮花指樣,靠在兩膝處。
4、半蓮花坐
健身功效:有滋養(yǎng)脊柱、按摩腹內器官的作用。能夠活躍神經系統(tǒng),安撫情緒。有調節(jié)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輔助治療哮喘和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坐在墊子上,挺直腰背,雙腿并攏向前伸直,雙手放在大腿上。彎曲右膝,右腳腳跟抵放在會陰處。彎曲左膝,用雙手抱住左腳,將左腳放在右大上,左腳腳心向上,雙膝盡量貼在地面上。
5、英雄坐
健身功效:擴張胸部和肺部,伸展大腿內側肌肉和膝蓋韌帶,消除大腿內側的脂肪。調整身形,有助于改善、糾正駝背、含胸等不良習慣。
膝蓋并攏著地,雙腳分開,臀部坐在小腿之間的墊子上,腳后跟的內側與胯部貼合,雙手在觸前合掌。保持此姿勢1分鐘,然后恢復原位。
6、全蓮花坐
健身功效:使血液流向腹內器官,滋養(yǎng)腰椎和骼骨處的神經,調動整個神經系統(tǒng)的活力,使人精神煥發(fā)。牢固大腿,使雙膝和雙腿變得更柔軟。使人身心沉穩(wěn),心靈平和,有助于操盡情緒。
坐在墊子上,挺直腰背,雙腿向前伸直。彎曲左膝,左腳放在右大腿根部上,腳心向上。彎曲右膝,雙手抱住右腳放在左大腿根部上,腳心向上,雙手放在膝蓋處。調整呼吸幾次,盡量將雙膝貼在墊子上,雙手在腳前合掌,雙眼正視前方。
三、標準瑜伽坐姿,讓你的身心更沉穩(wěn)
冥想對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有積極的影響。它有助于放松身體,消除身體不同部位的緊張和疲憊。它還是凈化心靈的重要手段,能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愉悅享受。
1、語音冥想
健身功效:瑜伽語音冥想是最常用的冥想法,它放松身心的功效是最直接的。
采用感覺最舒適的瑜伽坐姿,閉上雙眼,做幾次深呼吸。呼氣時用深沉的聲音念噢姆語音。進入冥想狀態(tài)后,吸氣時在心里默念噢姆,呼氣時出聲念噢姆.
2、燭光冥想
健身功效:有助于集中注重力,緩解眼部疲憊,提高睡眠質量,治療失眠。此動作必須在幽暗的環(huán)境中練習,非常適合睡前練習。
首先取一支點燃的蠟燭,將其放在距離約一手臂遠的桌子上。高度與目光水平線一致。先閉上雙眼,清除腦海中的雜念。感覺完全沉靜時,微張開眼,意識力專注于燭光最明亮的部分。當感覺有眼淚掉下時,閉上眼睛休息,幾秒鐘后再睜開眼睛,盡可能增加凝視的時間長度。
全套瑜伽
第一式 站立深呼吸
作用:擴大肺活量,增強循環(huán),為下面的練習做預備。
第二式 半月式
作用:振作精神,伸展脊柱,糾正錯誤姿態(tài),加強腰部線條、臀部、大腿、增強腎功能。
第三式 笨拙式
作用:強壯大腿、小腿,臀部肌肉,伸展髖關節(jié),對緩和下背部疼痛及椎間盤突出有一定的幫助。
第四式 鳥王式
作用:提高身體平衡、協(xié)調與專注能力。消除下肢多于脂肪,防止和消除小腿肌肉痙攣。
第五式 站立頭觸膝式
作用:提高注重力,耐心,決斷力的能力,收緊腹部及大腿肌肉,有益坐骨神經,伸展跟腱,肩胛骨。
第六式 站立拉弓式
作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肺功能,讓血液充分流向內臟和腺體,促進身體健康;提高注重力、耐心、決斷力的能力。強健腹部及大腿。收緊上臂、髖部及臀部肌肉。改善夏北部和全身大部分肌肉的柔韌性及力量。
第七式 戰(zhàn)士第三式
作用: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
第八式 站立分腿伸展式
作用:伸展大腿后側肌肉和跟腱的韌帶。 促進腹部臟器腺體的功能,改善便秘、坐骨神經痛,使脊柱更靈活
第九式 三角式
作用:有益于身體每塊肌肉、關節(jié)、腺體、內臟。這是一個加強髖關節(jié)和側腰部伸展和力量的最重要的姿勢??煽s減腰圍,強壯三頭肌、斜方肌、胸大肌。
第十式 站立分腿頭觸膝式
作用:減少腹、腰、髖、臀、大腿多余的脂肪。伸拉大腿后側韌帶。
第十一式 樹式
作用:加強腿部、背部、胸部肌肉。提高平衡感和專注能力,糾正不良體態(tài),預防疝氣。
第十二式 趾尖式
作用:此式可使你更富有耐心。身體上可以治療膝、踝、腳部的痛風、風濕病、對痔瘡也有較好的效果。
第十三式 仰臥式
作用:使血液循環(huán)恢復正常,身體完全放松。接下來每個動作之后都要做這個姿勢。
第十四式 除風式
作用:按摩腹部內臟,加強腹部肌肉,改善便秘,去除胃部脹氣。
第十五式 仰臥起坐動態(tài)伸背式
作用:收緊腹部,伸拉腿部韌帶和脊柱。
第十六式 眼鏡蛇式
作用:使脊柱保持富有彈性的健康狀態(tài),改善各種背痛和比較稍微的脊柱損傷。該式對生殖器官也有好處。它還可調整月經失調及各種女性機能失調。強壯三角肌、斜方肌、肱二頭肌。
第十七式 蝗蟲式
作用: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脊柱區(qū)域,滋養(yǎng)脊柱神經,加強下背部和腰部肌肉。對消化系統(tǒng)以至膀胱和前列腺也有益。
第十八式 全蝗蟲式
作用:和眼鏡蛇式、弓式有相同的功效,強健腰、腹部、上臂及大腿肌肉。全蝗蟲式還可緩解,甚至消除失眠癥、對哮喘、支氣管炎和腎功能失調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第十九式 弓式
作用:要強健全身肌肉,弓式是極佳姿勢。它使背部、胸部、腹部肌肉得到加強,髖部、肩部以及關節(jié)得到放松,腿、臂、喉、頸、頜緣肌肉全部得到伸展和加強。背部肌肉的增強,可消除由于疲憊而產生的疼痛和僵硬。
第二十式 臥英雄式
作用:對坐骨神經痛、痛風、風濕病有一定的療效,消除大腿多余脂肪,加強小腿肌肉,伸拉下背部、膝關節(jié)、腳踝。
第二十一式 半龜式
作用:讓身體充分放松,改善消化不良癥狀,有益肺臟,讓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使思維更加靈敏。
第二十二式 駱駝式
作用:有利于消化、排泄、生殖系統(tǒng),伸展并強壯脊柱。緩解、消除便秘、背痛、腰痛,糾正駝背、雙肩下垂不良姿態(tài)。伸展腹部臟器,喉部、甲狀腺、甲狀旁腺,擴展胸腔,有益肺臟,減少腰、腹多余脂肪。
第二十三式 兔子式
作用:最大限度伸展脊柱,滋養(yǎng)脊柱神經,保持脊柱的靈活性及彈性,促進消化,治療感冒。
第二十四 單腿及雙腿頭觸膝式
作用:伸展坐骨神經,腳踝,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促進腸胃的消化功能,提高腎臟功能。
第二十五式 脊柱扭動式
作用:伸展、放松脊柱。放松腰、背、肩、頸各個部位的肌肉群,預防腰、背部疼痛。促進腸蠕動,有利于排泄與汲取。
第二十六式 霹靂坐吸氣式
作用:降低身體溫度,伸展、放松腹部臟器,促進循環(huán)、強壯腹肌,縮減腰圍。
假如您也是第一次練瑜伽,不如我們一起練習吧!
其實學太極拳從零開始練習并不是說太極拳不需要基礎,而是更加需要基礎,所以好一步一步的加以練習才是。
基本功是掌握及提高太極拳技術的基礎練習,是端正人體基本姿勢、提高專項素養(yǎng)、壯內健外的根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對以下幾個單式在意念統(tǒng)率下呼吸與動作的和諧配合練習,使意、氣、力三者結合達到意力合一,以提高專項身體素養(yǎng),從而使動作具有既繁重又輕巧、既剛健又柔韌的勁力內蘊,達到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使周身圓滿完整、端正安舒、支撐八面、沉實有勁,為學好太極拳基本動作及套路奠定可靠的基礎。
一、無極樁
兩腳平行分開,同肩寬,兩膝微屈,重心落于兩腿之間;兩手臂微屈,舉于胸前,手指微屈自然展開,指尖相對(相距約20厘米)掌心向里如抱球狀,目視兩手。上體正派,頭正懸頂,下頦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斂臀,精神集中,意守丹田,呼吸自然。初練時每次5分鐘,久練逐步增加。姿勢高低可依據體質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通過練習下部力量增加穩(wěn)實,周身內勁飽滿,丹田之氣充足。
二、開合樁
在無極樁姿勢的基礎上,兩手臂作稍向外棚開和稍向內收合的練習。開時為吸氣(小腹鼓起);合時為呼氣(小腹內收)。初練時呼吸應力求自然暢通,不要牽強憋氣。當練久之后,可以加大呼吸程度,擴大充氣量。如吸到極點不能再吸時,改為呼氣。同樣,呼到極點將氣全部吐出不能再呼時,改為吸氣。每次可練3-5分鐘,日久可漸增。
三、升降樁
準備時,身體自然正派,兩腳開立,頭正懸頂,下頦微收,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大腿外側,眼向前平視。這時體松心靜、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動作時,兩手緩慢向前平舉至肩高,同肩寬,兩肘微下垂,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眼看兩手方向。
這時為吸氣(小腹內收,意由丹田提氣上升,貼于脊背)。用意不用力,自然穩(wěn)重,此為升式。當兩手臂升至肩高時,轉為下落,兩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微微下塌,舒指展掌,眼看前下方。
這時為呼氣(小腹鼓起),氣沉丹田,此為降式。這樣兩手臂隨兩腿的屈伸,做前平舉和下按的反復練習即為升降練習。姿勢的高低可依據體質情況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
初練時呼吸應力求自然暢通,不要牽強憋氣,久練后可以逐步加大呼吸量。如兩手升至肩高,吸到極點不能再吸時,改為呼氣。同樣兩手下按,呼氣到極點不能再呼時,改為吸氣。一升一降為一次練習。初練時,可做3-5次,久練后,練習的次數可逐步增加。
四、虛步樁
立正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腳向前進半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左膝微屈;同時兩掌向前上方舉起,左掌指同鼻高,右掌在左肘內下方,兩掌指微屈,自然分開,掌心斜相對,指尖均朝前上方,眼看左掌方向,如同左琵琶式。
此式要求頭頂端正豎直,下頦微收,沉肩垂肘,寬胸舒背,松腰斂臀,上體正派,左掌與左腳尖、鼻尖三尖相對。上肢的肩、肘、手與下肢的胯、膝、足均一一相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精神集中,思無雜慮。用意行氣,氣一吸貼于脊背,一呼沉于丹田,周身務求自然,不用拙力,兩腋虛空,兩手臂用意內合。
練習該樁步,每次練習不論時間長短,但要持之以恒,對于人體內部,意氣及周身內勁及腰腿功夫的增長,都有很大促進作用。此勢包含有太極拳十三勢中的前進、后退、左思右想、中定以及攻守等勢,所以在太極拳中極為重要。此勢還可以左右勢進行相易練習,練習時間的長短及姿勢的高低,因人而異。
五、進 步
【準備式】(胸朝東為前)
身體自然豎立,兩腳跟并攏,腳尖稍外展,兩手背分別貼附后腰兩側,手心均朝外,目前平視。
【動作】
1、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腿屈膝抬起。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先著地成左虛步。然后重心逐步移向左腿,全腳踏實,腳尖向前成左弓步,目前平視。
2、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后坐,左腿自然伸直,左腳尖翹起外擺成左虛步;然后上體微左轉,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全腳掌踏實,腳尖偏向東北,同時右腿屈膝,腳跟抬起微外展碾腳。
3、上體微右轉,重心全部移至左腳,右腿抬起,經左腳內側向右前方(東南)上一步成右虛步;然后重心逐步移至右腿。全腳踏實成右弓步,腳尖想前(東),目視前方。依據以上步法變換過程,兩腿交替向前反復進行練習。
【收式】后腳向前腳跟步,兩腳跟靠攏,兩腿漸漸伸直,
兩手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手心朝內。
【要點】①進行練習過程中,上體始終要保持正派,目前平視,重心要保持平穩(wěn),不要忽高忽低,身體的高低程度取決于本人的腿部力量,因人而異。②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是:虛步時為吸氣,弓步和碾腳時為呼氣。③步法轉變要連貫穩(wěn)實、虛實分明。
六、退 步
【準備式】(胸朝東為前)
身體自然豎立,兩腳跟并攏,腳尖稍外展,兩手掌相疊,手心朝里,左掌在外,右掌輕貼于小腹(丹田處)目前平視。
【動作】
1、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腿屈膝抬起,左腳向左后方撤一步,前腳掌先著地。重心逐步后移,全腳踏實,左腿屈膝后坐;右腿自然伸直,目前平視。
2、身體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腿屈膝、右腳抬起經左腳內側向右后方撤一步,前腳掌先著地。重心逐步后移,全腳踏實,左腿屈膝后坐;右腿自然伸直,目前平視。
依據以上兩腿動作變換交替后反復進行練習。
【收式】前腳向后撤步,兩腳跟靠攏,兩腿漸漸伸直,兩手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手心朝內。
【要點】①上體始終腰保持正派平穩(wěn),不要忽高忽低,身體的高低程度取決于本人的腿部力量,因人而異。②動作與呼吸的配合是:身體后坐時為呼氣,抬腿撤步時為吸氣。③動作要連貫、兩腿虛實要分明。
如今太極拳練習的人很多,太極拳不僅是老年人在練太極,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到了太極的隊伍中來,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太極的基本功練習,一起來學習下吧。
太極拳基本功是假如練習腰腿,第一是各種步型的準確定型。天天在走架時,必須走一趟來專門注重腳下各種步型的準確性及領會一下要領,不斷加深體會,加以提高。
其次是樁功的練習。樁功包括弓步樁、虛步樁、渾圓樁及三體式樁等,以及獨立抱膝等練習。在走架時間以外,經常練習這些樁步,使下肢力量日漸加強,內氣和內勁日漸充足。天天不論早晚,抽一點時間站樁,天天站30分鐘以上。每次樁式可以不同,但必須堅持一種。不應在同一次練習中頻頻更換樁式或雙腿輪換太快,要使每側下肢有足夠的靜力負荷量。
下面的四項太極拳基本功的敘述:
一、肩臂功。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豎立,肩關節(jié)放松,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jié)奏明快、平均。
2、開肩合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裹合;③恢復原狀;④雙肩同時向后展開;⑤恢復原狀。以上5個動作連貫反復進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頭容正派,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動,不可上聳。
3、前后轉肩:
前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回環(huán)轉折。要求:雙肩放松,轉折快而平均。
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后回環(huán)轉折。
要求:同前轉肩。
左右交叉前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后向前轉折;③向前轉折二個八拍之后,雙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轉折。
要求:同前、后轉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里;左腕附于右腕里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后腿微用力蹬,腰略發(fā)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復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和諧,擠迫與放松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壓、眩暈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雙手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雙手貼地;③直體挺腰雙手上舉。按以上①②③,反復運動;④還原。
要求:雙腿挺膝伸直站穩(wěn);上體盡量挺胸塌腰;前俯時要抬頭,頭頂不可下垂。
側俯:
①并步直體站立,雙手5指交叉(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轉腰約450,雙腳
不動;③上身向左(右)側俯腰前屈,雙手貼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動作①再向另一側俯腰彎曲。以上4個動作反復做。⑤立正還原。
要求:同前俯。
2、轉腰:
①雙腳開立,雙手叉腰;②以腰為軸,從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環(huán)繞,即做腰部回旋式動作。
要求:動作幅度盡可能大,雙腳不能移動。
3、扭腰:
①雙手叉腰,開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時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時重心移回右(左)側,右(左)膝略屈曲坐實,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動作②③反復輪換做。④還原。
要求:雙腳基本不動。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準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準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2、耗腿:
一腿豎立,將另一腿抬高擱在體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體上),靜置數分鐘,雙腿輪換。
要求:雙腿不可屈膝、上體自然正派。
3、扳腿:
前俯扳腳: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腳尖上蹺,腳跟著地,雙手扳住右(左)腳前掌;②雙臂屈肘,上體前俯,盡量貼靠向右膝蓋,然后還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體盡量前探;②初練時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獨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緊貼胸部,然后立正還原,雙腿輪換練習(圖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撐腿挺膝伸直,上提腿應盡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側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腳尖繃直或上蹺。操作左(右)腿在平伸的狀態(tài),豎立一段時間
(數分鐘),輪換另一側(圖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雙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時要緩緩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另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眉間踢起;③前踢腿下地后,(前進一步)即支撐體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雙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進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后轉身連續(xù)練習(圖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雙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腳,支撐腿腳趾抓地。
斜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異側的耳際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撐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彈踢:
①雙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關節(jié),小腿向前、向上彈踢,腳面繃平,腳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彈踢有力、迅速。
外擺腿:
①雙手側平舉;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異側踢起,經面部向同側外擺落下。雙腿輪換。
現在太極拳越來越受到歡迎了,很多老人早上晨練會練習太極拳,那么太極拳的練習要領你掌握了嗎?可不能胡亂練習,有些外行的人認為太極拳形態(tài)漂動,不注重底盤基本功,其實太極拳基本功才是太極拳千變萬化的宗旨,所以熟悉太極拳基本功練習方法對于太極拳很有必要,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太極拳基本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基本功是要是練習腰腿,第一是各種步型的正確定型。天天在走架時,必須走一趟來專門注重腳下各種步型的正確性及領會一下要領,不斷加深體會,加以提高。
其次是樁功的練習。樁功包括弓步樁、虛步樁、渾圓樁及三體式樁等,以及獨立抱膝等練習。在走架時間以外,經常練習這些樁步,使下肢力量日漸加強,內氣和內勁日漸充足。天天不論早晚,抽一點時間站樁,天天站30分鐘以上。每次樁式可以不同,但必須堅持一種。不應在同一次練習中頻頻更換樁式或雙腿輪換太快,要使每側下肢有足夠的靜力負荷量。
下面的四項太極拳基本功的敘述:
一、肩臂功。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豎立,肩關節(jié)放松,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jié)奏明快、平均。
2、開肩合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裹合;③恢復原狀;④雙肩同時向后展開;⑤恢復原狀。以上5個動作連貫反復進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頭容正派,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動,不可上聳
3、前后轉肩:
前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回環(huán)轉折。 要求:雙肩放松,轉折快而平均。
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后回環(huán)轉折。
要求:同前轉肩。
左右交叉前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后向前轉折;③向前轉折二個八拍之后,雙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轉折。
要求:同前、后轉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里;左腕附于右腕里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后腿微用力蹬,腰略發(fā)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復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和諧,擠迫與放松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壓、眩暈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雙手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雙手貼地;③直體挺腰雙手上舉。按以上①②③,反復運動;④還原。
要求:雙腿挺膝伸直站穩(wěn);上體盡量挺胸塌腰;前俯時要抬頭,頭頂不可下垂。
側俯:
①并步直體站立,雙手5指交叉(1 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轉腰約450,雙腳
不動;③上身向左(右)側俯腰前屈,雙手貼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動作①再向另一側俯腰彎曲。以上4個動作反復做。⑤立正還原。
要求:同前俯。
2、轉腰:
①雙腳開立,雙手叉腰;②以腰為軸,從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環(huán)繞,即做腰部回旋式動作。
要求:動作幅度盡可能大,雙腳不能移動。
3、扭腰:
①雙手叉腰,開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時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時重心移回右(左)側,右(左)膝略屈曲坐實,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動作②③反復輪換做。④還原。
要求:雙腳基本不動。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假如反復數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正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2、耗腿:
一腿豎立,將另一腿抬高擱在體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體上),靜置數分鐘,雙腿輪換。
要求:雙腿不可屈膝、上體自然正派。
3、扳腿:
前俯扳腳: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腳尖上蹺,腳跟著地,雙手扳住右(左)腳前掌;②雙臂屈肘,上體前俯,盡量貼靠向右膝蓋,然后還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體盡量前探;②初練時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獨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緊貼胸部,然后立正還原,雙腿輪換練習(圖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撐腿挺膝伸直,上提腿應盡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側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腳尖繃直或上蹺。操作左(右)腿在平伸的狀態(tài),豎立一段時間
(數分鐘),輪換另一側(圖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雙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時要緩緩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另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眉間踢起;③前踢腿下地
后, (前進一步)即支撐體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雙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進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
后轉身連續(xù)練習(圖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雙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腳,支撐腿腳趾抓地。
斜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異側的耳際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撐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彈踢:
①雙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關節(jié),小腿向前、向上彈踢,腳面繃平,腳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彈踢有力、迅速。
外擺腿:
①雙手側平舉;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異側踢起,經面部向同側外擺落下。雙腿輪換。
有些外行的人認為太極拳形態(tài)漂動,不注重底盤基本功,其實太極拳基本功才是太極拳千變萬化的宗旨,所以熟悉太極拳基本功練習方法對于太極拳很有必要,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太極拳基本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基本功是假如練習腰腿,第一是各種步型的準確定型。天天在走架時,必須走一趟來專門注重腳下各種步型的準確性及領會一下要領,不斷加深體會,加以提高。
其次是樁功的練習。樁功包括弓步樁、虛步樁、渾圓樁及三體式樁等,以及獨立抱膝等練習。在走架時間以外,經常練習這些樁步,使下肢力量日漸加強,內氣和內勁日漸充足。天天不論早晚,抽一點時間站樁,天天站30分鐘以上。每次樁式可以不同,但必須堅持一種。不應在同一次練習中頻頻更換樁式或雙腿輪換太快,要使每側下肢有足夠的靜力負荷量。
下面的四項太極拳基本功的敘述:
一、肩臂功。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豎立,肩關節(jié)放松,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jié)奏明快、平均。
2、開肩合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裹合;③恢復原狀;④雙肩同時向后展開;⑤恢復原狀。以上5個動作連貫反復進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頭容正派,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動,不可上聳
3、前后轉肩:
前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回環(huán)轉折。 要求:雙肩放松,轉折快而平均。
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后回環(huán)轉折。
要求:同前轉肩。
左右交叉前后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后向前轉折;③向前轉折二個八拍之后,雙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轉折。
要求:同前、后轉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里;左腕附于右腕里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后腿微用力蹬,腰略發(fā)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復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和諧,擠迫與放松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壓、眩暈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雙手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雙手貼地;③直體挺腰雙手上舉。按以上①②③,反復運動;④還原。
要求:雙腿挺膝伸直站穩(wěn);上體盡量挺胸塌腰;前俯時要抬頭,頭頂不可下垂。
側俯:
①并步直體站立,雙手5指交叉(1 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轉腰約450,雙腳
不動;③上身向左(右)側俯腰前屈,雙手貼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動作①再向另一側俯腰彎曲。以上4個動作反復做。⑤立正還原。
要求:同前俯。
2、轉腰:
①雙腳開立,雙手叉腰;②以腰為軸,從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環(huán)繞,即做腰部回旋式動作。
要求:動作幅度盡可能大,雙腳不能移動。
3、扭腰:
①雙手叉腰,開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時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時重心移回右(左)側,右(左)膝略屈曲坐實,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動作②③反復輪換做。④還原。
要求:雙腳基本不動。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準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2、耗腿:
一腿豎立,將另一腿抬高擱在體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體上),靜置數分鐘,雙腿輪換。
要求:雙腿不可屈膝、上體自然正派。
3、扳腿:
前俯扳腳: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腳尖上蹺,腳跟著地,雙手扳住右(左)腳前掌;②雙臂屈肘,上體前俯,盡量貼靠向右膝蓋,然后還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體盡量前探;②初練時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獨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緊貼胸部,然后立正還原,雙腿輪換練習(圖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撐腿挺膝伸直,上提腿應盡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側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腳尖繃直或上蹺。操作左(右)腿在平伸的狀態(tài),豎立一段時間
(數分鐘),輪換另一側(圖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雙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時要緩慢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另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眉間踢起;③前踢腿下地
后, (前進一步)即支撐體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雙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進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
后轉身連續(xù)練習(圖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雙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腳,支撐腿腳趾抓地。
斜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異側的耳際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撐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彈踢:
①雙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關節(jié),小腿向前、向上彈踢,腳面繃平,腳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彈踢有力、迅速。
外擺腿:
①雙手側平舉;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異側踢起,經面部向同側外擺落下。雙腿輪換。
對筋骨的練習主假如開筋、潤筋、養(yǎng)筋,人體之筋如同橡皮條,長期伸拉會使其老化失去彈性,準確的練法應是在其拉開后,適時給它補充養(yǎng)分,好的增加周身彈性,延緩其自然老化。
練習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在行功中練,以人體神經末端帶動周身,身固于內,意放于外;來拉動、牽引全身軀干至手指、足趾末端的大小筋脈;另一種是運用周身氣血鼓蕩伸縮的轉換,使全身的筋膨起。
開筋只是太極拳學的基本功修煉,可通過多種練習方法獲得,根本談不上什么上乘之學。開筋開骨始終是傳統(tǒng)太極拳學功力修煉的必修課,不僅能調劑氣血、改善人體機能,更為日后進階打?;A。
開筋包含兩種含義,大至周身,小至關節(jié)、末端,只有筋開才能強。開筋只是基本功,單純開筋是不能達到易髓境地的,還須開骨,前輩所講骨開生靈即指此,這涉及到開骨、潤骨、透骨的過程,待最終將精氣合一后才能進行易髓的練習。從傳統(tǒng)拳學的角度來講,力起于骨連于筋,骨能起弓背的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作用;二者短一不可。全套功法只有十八個動作,從氣的起落、鼓蕩開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針對性的練習??墒怪苌韯帕喓?,勁力倍增。
前輩們對這套功法極為復視,因此它在社會上流行的較少,只是在部分傳人中延傳。傳統(tǒng)太極拳基本功是擁有針對性的練習和配套性的練習,如:太極大桿、太極欄板、太極棒、太極拳的沾粘功、太極拳的行功、太極拳的靜功等 .方法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各種基本功是依據每個人不同的情形、不同的練習目的而有針對性的練習,但需要亮確說亮的是各項基本功達到必定要求后,其效力都應表現于太極拳每一式中。拳功一體,不能分家。各種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依據修煉者自身層次的實際情形,由亮師指示,方能達到練有所用,體用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