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驗方
大眾養(yǎng)生。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肺炎驗方”,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秋后在離地不高處,剪斷絲瓜藤,套上一只瓶子,莖斷處有汁液流出,瓶滿再換,滴盡為止,每日飲服。
鮮薺菜100克,鮮姜10克,鹽少許。將薺菜洗凈切碎,生姜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2碗,用食鹽調(diào)味。每日分2次服用。連服3日。
黃精30克,冰糖適量。將黃精洗凈,用清水發(fā)泡,置砂鍋內(nèi),再放入冰糖,加水適量,煎煮飲湯,日服2次
板栗250克,鹽、姜、豆豉各少許。將板栗去皮,豬肉切塊,加鹽等調(diào)料,加水適量紅燒,熟爛即可。
活鯉魚1尾,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蔥、姜、料酒、鹽、醋、奶湯(即雞、鴨、肘子、骨頭燉的湯)適量。將鯉魚去鱗開膛,除去內(nèi)臟,洗凈切成瓦塊狀,與蔥、姜一塊投入油炒勺,顛翻幾下,加料酒、鹽等調(diào)料,然后加入奶湯,再加適量的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等,燉3分鐘盛入內(nèi)食用。
秋梨20個,紅棗1000克,鮮藕1500克,鮮姜300克,冰糖、蜂蜜適量。先將梨、棗、藕、姜砸爛取汁,加熱熬膏,入冰糖溶化后,再用蜜收膏,可早晚隨意服用。
銀花10克,牛蒡子12克,魚腥草15克,桑皮10克,生甘草6克,加水煎服,日服2次。
蚤休、敗醬草、大青葉、魚腥草、虎杖、蘆根各30克,黃芩18克,桃仁12克,茜草、瓜蔞各20克。每日2劑,水煎,分2-3次分服。
蘇子、白芥木、瓜蔞、沙參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濃縮后分3-4次分服。
石膏60克,銀花30克,連翹15克,全瓜蔞18克,桔梗、麻黃、杏仁、甘草各10克,魚腥草30克。高燒時每日服3劑,每4小時服1次。退燒后改為每日1劑。
白果100克(去殼),麻油200毫升。將麻油燒開,投入白果仁后,立即取下,罐中,封嚴(yán),埋入地下50厘米處,1個月后取出。第一天嚼服1粒,以后每天增加1粒,增至30粒不再增加,治愈為止。
紫皮大蒜20克(去皮),白糖10克,陳醋10毫升。共搗如泥,加開水適量,1次沖服,每日服2-4次。
鮮蘆根、生石膏、虎杖根、野蕎麥根各30克,銀花24克,連翹、黃芩各15克,七葉一枝花、牛蒡子各12克,杏仁9克,生甘草6克,麻黃4.5克。水煎,每日1-2劑,2次分服
生石膏45克,公英20克,蘆根15克,荊芥穗12克,黃芩、連翹、杏仁各10克,炙甘草9克。加水煎成400毫升藥液,每日200毫升,分2-3次分服。
馬勃粉200克,白礬粉20克。調(diào)勻,加適量蜂蜜制成丸,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小兒肺炎是支氣管和肺部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以突發(fā)高熱、胸痛、咳嗽、咯痰、氣急為主要癥狀。本病好發(fā)于冬春二季,以2歲以下小兒發(fā)病率高。按病因分為病毒性肺炎、細(xì)菌性肺炎和其他如支原體、衣原體、肺囊蟲、真菌引起的肺炎。臨床癥狀:(1)支氣管肺炎:多為3歲以下小兒,多有輕度上感癥狀,而后高熱,呼吸困難,鼻煽,三凹征,重者紫紺,脈數(shù),嗜睡或煩躁不安,肺部聞及密集中小水泡音或捻發(fā)音,有實變則語顫增強,患側(cè)有管型呼吸音,叩診實音。(2)大葉性肺炎:多見于年長兒,全身癥狀明顯,起病急突發(fā)稽留高熱達(dá)40~41~C,頭痛,全身乏力,胸痛,呼吸急促,鼻煽,后期可有咯鐵銹色痰,不及時治療,可有腦水腫或因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所以,一旦患病,應(yīng)及時送醫(yī)院治療。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應(yīng)注意保暖,高熱時給予適量水分。預(yù)防:注意冷熱是防止發(fā)病的重要措施,同時春秋兩季不要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以防感染發(fā)病。
本病中醫(yī)稱為咳喘。多因內(nèi)有痰熱,外受風(fēng)熱或風(fēng)寒,使肺氣失于宣降而發(fā)病。臨床分為風(fēng)寒閉肺、風(fēng)熱閉肺、痰熱閉肺、陰虛肺熱和脾肺氣虛五個證型。
(1)風(fēng)寒閉肺型,癥見發(fā)熱無汗,惡寒肢冷,咳喘痰稀,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或緊。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止咳。
(2)風(fēng)熱閉肺型,癥見發(fā)熱有汗,或微惡寒,咳嗽氣 促,喘憋痰鳴,甚者高熱口渴,煩躁鼻煽,精神萎靡,口唇青紫,尿黃便干。舌苔黃厚,脈浮數(shù)。治宜辛涼解表,宣肺平喘。
(3)痰熱閉肺型,癥見咳嗽痰多,痰黃粘稠,胸憋鼻煽,口唇青紫,心煩不安,面赤口渴,喉間痰鳴,舌苔黃,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4)陰虛肺熱型,癥見低熱盜汗,咳嗽少痰,略喘,面唇舌紅,口燥咽干。舌苔少,脈細(xì)數(shù)。治宜養(yǎng)陰清肺,止咳平喘。
(5)脾肺氣虛型,癥見面色咣白,咳喘痰稀,氣短乏力,自汗,四肢欠溫,食少便溏,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治宜扶正益肺,止咳化痰。
1.板栗燒豬肉(民間方)
主治:肺炎。
配方:板栗250克,瘦豬肉500克,鹽、姜、豆豉各少許。
用法:將板栗去皮,豬肉切塊,加鹽等調(diào)料,加水適量紅燒,熟爛即可。
2.苡米百合湯(中醫(yī)驗方)
主治:肺炎。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將兩味放入鍋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3.魚腥草蛋(中醫(yī)驗方)
主治:肺炎。
配方:魚腥草1把,雞蛋數(shù)個。
用法:燉荷包蛋食數(shù)天可愈
核桃仁用法:江河桃仁連皮搗爛,加糖適量拌勻,每次開水送服3錢,連服數(shù)次或常服有效。
胎盤一個用法:漂洗干凈,燉服
玉米須,橘子皮各適量用法:水煎服
蘿卜1個,杏仁3錢,冰糖4錢用法:蘿卜切片,杏仁搗碎,同冰糖蒸熟,每天一次熱服。
組成 百部9克 天將殼3只 南天竹子6克 馬勃3克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8歲以下兒童減半
鵝管石9克(研粉),麻黃9克(蜜炙),栝蔞仁12克,杏仁10克,川貝9克,茯苓12克,橘紅10克,竹瀝半夏12克,蘇子10克,射干9克,姜汁10滴,梨汁兩小碗。可宣豁痰,降氣平喘。水煎,藥煎好入姜、梨汁,每日服2次,此為量,小兒酌減。
每日早晚吃胡桃3個。功能定喘止咳
銀耳10克克,冰糖20克。銀耳、冰糖同放鍋中加水煎湯服,每天1次,連服3-5天。功能潤肺止咳,清熱。
白糖適量雞1個。取雞膽汁加白糖蒸服。1歲以內(nèi)每天半個雞膽,1歲的1個雞膽,2歲以上每天2個雞膽,均分2次服。連服7-8天。功能清肺、止咳。
生姜30克至50克,搗爛取汁1份,蜂蜜4份,即為一日量(兒童酌減)。按比例混勻于碗中,置鍋內(nèi)隔水蒸10分鐘,早晚兩次分服,連用兩天即愈。(本方適用于風(fēng)寒或虛實咳嗽)。
鮮桔皮適量,切碎后開水沖泡,放入白糖代茶飲,有化疾止咳之功。
芝麻一匙、杏6克、生姜一片,煎服,加適量蜂蜜飲下,治小兒咳嗽有效
水菖蒲地膽頭路邊菊木賊魚腥草朝天罐不出林鼠曲草羅漢果七枝蓮九龍膽九龍根金銀花雞血藤各10克。用法用量:配豬肉水煎沖蜂蜜服,每日一劑
鮮雞蛋1只,磕在碗內(nèi)(不要攪拌),加適應(yīng)癥適量食糖和一匙食油(不必拌勻),然后隔水蒸熟。臨睡前趁熱一次吃完,一般咳嗽服2次,咳嗽重者服5-6次,即可見明顯療效。
概況:骨折是摜由于外來暴力或肌肉的強力牽拉致使骨的完整性或連續(xù)性受到了破壞。有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臨床上常表現(xiàn)有局部瘀血、腫痛、錯位、畸形、骨聲、異?;顒右约拜S心叩擊病等癥狀。
骨折
組成:朱砂10克血竭10克沒藥10克乳香10克兒茶10克輕粉10克自然銅10克綠豆粉250克?
制用法:將綠豆粉炒成黃色。另將前七味研細(xì),加綠豆粉炒成褐色,冷后研磨,過100目篩,裝瓶備用。用時以溫水調(diào)成糊狀,攤于布上,敷于骨折部位,干后即成硬板狀。
功用:止痛,消腫,促進骨折愈合。
主治:骨折。??
骨折、脫輪初期,瘀血作痛。
組成:當(dāng)歸9克川芎4.5克白芍9克生地9克桃仁克制乳香4.5克制沒藥4.5克三七4.5克防風(fēng)6克連翹9克骨碎補9克續(xù)斷9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枸杞9克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補腎壯骨。
主治:骨折、脫輪初期,瘀血作痛。
肋骨骨折胸悶、牽掣作痛。
組成:紅花120克錦軍120克無名異120克乳香120克梔子120克白芷120克黃柏120克劉寄奴120克澤蘭120克桃仁120克沒藥120克歸尾120克樟木皮240克地鱉蟲6克。
桔皮治雞眼:先將桔皮在雞眼患處不斷磨擦,再將患部放入桔皮煮成的溫水中浸泡20-30分鐘,連續(xù)2-3天即可見效。
烏梅除"雞眼":取烏梅(藥店有售)4枚,先用食醋浸烏梅12小時以上(浸烏梅時忌用金屬器皿),取出烏梅,剝下一枚烏梅肉貼敷"雞眼"表面,用膠布固定,一天換藥一次,3-4天后"雞眼"會由穴窩中脫落。
蓖麻子適量,先以溫水浸泡患處,使雞眼角質(zhì)層軟化,用小女肅外層,然后用鐵絲蓖麻了串起置火上燒,待燒去外殼出油時,趁熱直接按在雞眼上,一般2-3次即愈
取烏梅搗爛為泥,用鹽水調(diào)勻,敷于患處,每日換1次,數(shù)日可愈,也治小粉瘤。
黃豆芽250克,淡煮當(dāng)菜佐餐,連吃5天,在此期間,不吃其他食物及油料,能除疣贅,治雞眼。
荸薺1枚,蔥頭1個二者去皮,搗爛如泥,敷于雞眼處,用衛(wèi)生紙包好。每晚睡前洗腳后更換1次
荸薺1個,蕎面3克共搗如粘糊敷雞眼上
取鮮大蔥,將蔥葉頭割斷,用手?jǐn)D其液,然后緩慢涂擦數(shù)次可愈
生芋頭洗凈,切片磨擦患部,1日3次,每次擦10分鐘,注意勿擦健康皮膚
未成熟的無花果,搗爛敷于患處,1日換藥2次。數(shù)日見效。
制用法:煎水。泡洗患處,每日2次。
制用法:水煎服。一般服藥3劑即能止痛,6-9劑雞眼即脫落而痊愈。
制用法:共搗成膏。敷患處,一夜可脫落。
制用法:以生姜置患處,將艾葉置生姜上,用香火燒之,隔日雞眼自行脫落。
金銀花15克大鉆(冷飯團)藤沙樹(構(gòu)樹)根各20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
蒼術(shù)4.5克北杏3克(炒)川烏(煨去皮)1克生大黃(炒)1.5克甘草9克用法用量:共研末,每次服1克,以生姜三片、燈草一團煎湯送下,每日2—3次,小兒減半。孕婦忌服。
黃芩9克,白芍6克,甘草5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3克,檳榔6克,發(fā)熱加黃連5克,腹痛甚加烏藥6克。
白頭翁7克,秦皮6克,白芍6克,山藥15克,地榆4克,甘草3克,三七2克(另沖服),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具有清熱痢,止腹痛,下重便血,消炎化毒。
白蘿卜3斤,擠汁一大碗,加入蜂蜜適量調(diào)勻,在沙鍋中煎濃,早晚服用。主治痢疾久不愈者
生大蒜(拍碎)用法:此方可用于預(yù)防痢疾,也可用于治療痢疾,包括赤痢、白痢、休息痢等,亦治腹瀉、氣管炎、百日咳等。用法很多,大體可有以下幾種:(1)生食,每次吃一瓣至一、二頭不等,每日2-3次;(2)生蒜搗爛,水沖服,每服一瓣至一、二頭不等,每日2-3次;(3)生蒜二頭搗爛,水浸半日,濾汁服。
黃連、烏梅各2錢用法:共為細(xì)末。每服1錢。每日3次,開水送下。
生苦瓜一條用法:苦瓜搗爛如泥,加糖2兩搗勻,過2小時將水濾出,一次冷服
生石榴皮用法:水煎服
花椒5克用法:水煎服
海苔4兩用法:煎濃湯,調(diào)白糖服之。可連服數(shù)日。適用于慢性痢疾多血者。
藿香正氣水可治痔瘡:臨床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常用的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對內(nèi)外痔及混合痔都有較滿意的療效。方法是:取藿香正氣水20ml,加開水450ml與藥混合均勻,先蒸后洗。內(nèi)痔:每日1次,連續(xù)7次;外痔及混合痔:先蒸后洗,用布擦干后,涂醋酸膚輕松膏,每日1次,連續(xù)7次。
陳甘薯秧治痔瘡:將1公斤隔年的陳甘薯秧切碎,放入裝有1.5-2公斤清水的鍋內(nèi),以文火煮沸10分鐘,連秧帶水倒入盆或罐內(nèi)熏蒸肛門,每天晚間一次,3-6日連續(xù)熏蒸可愈。
花椒鹽水熏洗痔瘡:花椒10余粒,食鹽1茶匙,置盆上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鐘左右,重者可早晚各一次。能消腫止痛止血。適宜于不宜手術(shù)的患者及手術(shù)后預(yù)防復(fù)發(fā)。
癀片外敷治痔瘡:患者先用稀釋后的pp粉清洗肛門,然后取新癀片3-6片,研成細(xì)末,用冷開水調(diào)成糊狀,涂于肛門患處約0.3厘米厚(內(nèi)痔可用少許棉花和藥塞進肛內(nèi)),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2次。一般敷藥1-3次見效,5-8天即可治愈。
用盆盛溫?zé)崴ㄒ圆粻C為度)半盆,或在水中加高錳酸鉀(約米粒大,水染成紅色為度)然后坐浴,每次約15分鐘。
南瓜子1000克。加水煎煮,趁熱薰肛門,每日最少2次,連董數(shù)天即愈。用治內(nèi)痔。
白胡椒5克,浸酒,7天后過濾使用,涂于患處。
白蘿卜切片,放室外背陰處凍實,貼患處,4-5次可愈
雞內(nèi)金適量,燒存性,以蠟配成膏劑,外涂
將點燃的艾條,直接接觸患處,每秒鐘快速點灸2-3次為宜。治療時患處有灼熱或輕度灼痛感,但不會留疤痕,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療程。
將大白蘿卜洗凈,切大厚片,烘烤熱,臨睡前涂擦患處,至皮膚發(fā)紅為上,連續(xù)至愈。治未潰者。
尖辣椒10-15克,白酒適量,將辣椒切細(xì)絲,以好白酒浸泡10天,過濾涂涂于局部紅腫的癢處,每日3-5次。
鮮山楂砸成糊狀外敷,每日換藥1次,用于局部糜爛者,一般7天可愈。又山楂120克,加水2500毫升,煎半小時后去渣,取溫藥液洗患處,每日洗耳恭聽1次。治局部未潰爛者。一般3天可愈。
蛋黃油:方法是取新鮮雞蛋1-2枚,煮熟后取出蛋黃,再將蛋黃放入鍋內(nèi),用小火煎熟,待蛋黃中水分蒸干后,乘下的就是蛋黃油。取干紗布1塊將蛋黃油包好,用時稍加熱涂擦患處,每日2-4次。
干枯后的茄子秧,水煎趁熱泡洗患處。
辣椒水:用適量辣椒煎水洗患部,治療凍瘡初起皮膚瘙癢,洗后可立即止癢,每日睡前洗1次
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皸裂處,涂擦后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shù)天即愈
當(dāng)歸30克,紫草30克,肉桂15克,麻油100克,黃蠟20克,前3味放入麻油內(nèi)浸泡24小時,放旺火上炸幾分鐘,濾去藥渣,然后放入黃蠟,待蠟溶化后備用。每日3-5次涂擦患處。
橘皮3-4個,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20-30分鐘,1日1次,2-4次即可。治耳輪或鼻尖處凍瘡。
沙田柚皮1個(干品、鮮品均可),加水約2千克,煮沸30分鐘后倒入盆中,用其蒸氣薰患處,直至適當(dāng)溫度時,再浸泡患處,同時同柚皮來回磨擦患處約20分鐘,隔2天再按此法治療,1-2次即可。宜在晚睡前用。治未潰凍瘡。
辣椒100克,煎水1千克浸洗
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方:黃芪30克,龍葵15克,三七10克,蘇梗10克,徐長卿15克,雞內(nèi)金10克,八月札10克,烏梅10克,生大黃6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于餐前服。服3個月為1療程。
治萎縮性胃炎驗方:炙黃芪1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草6克,生姜3片,紅棗4枚。納呆加砂仁3克,麥谷芽10克;食積加山楂15克;舌濁加檀香5克;胃下垂加柴胡6克,升麻6克;便干加柏子仁9克,火麻仁15克;久病加黃精15克。每天1劑煎汁,上下午分服,15-20日為1個療程。
治慢性胃炎方:饅頭(去皮)1個,米醋120克,用饅頭切片,以文火與米醋共炒呈焦黃色,每次食10-15克,每日2次。
治慢性胃炎方:豬肚1個,胡椒10粒,姜5片,將豬肚用醋水反復(fù)洗凈,納入胡椒和姜片,隔水燉爛,每日早晚就餐吃。
治胃痛吐酸方:雞蛋殼若干,洗凈防入鍋內(nèi)炒黃研成洗粉末,每日2-3次,每次3克,飯前用開水沖服。
治胃脹(氣)痛:青蒜連葉7根,鹽、醋各適量,將青蒜切碎,用鹽醋著熟,喂痛時熱飲。
胃寒痛:干姜10克,胡椒10粒,曬干,研末,用開水沖服,1日2次服完?;虬缀贰⒕G豆各等份,曬干研成洗末,熱黃酒送下,每次5克,每日2次。
紫草10克皂刺10克當(dāng)歸10克白芷10克生地20克公英30克連翹15克銀花15克薏苡仁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在絲瓜藤生長旺盛時期,在離地1米以上處,將莖剪斷,把根部切斷部分插入瓶中間(勿著瓶底),以膠布護住瓶口,放置一晝夜,藤莖中有清汁滴出,即可得絲瓜水,涂擦患處。
將使君子適量去殼,取出種仁,放入鐵鍋內(nèi)文火炒至微有香味,晾涼,放入香油內(nèi)浸泡1-2天,每晚睡前吃使君子仁3個,7天為1療程。不飲茶,此方法也可用于酒糟鼻。
新鮮蘆薈60克搗爛取汁,涂擦患處,1日2-3次,10日為1療程。適用初發(fā)期
薏苡米50克,水煮成粥,調(diào)白糖15克服食,每日1次,連用1個月。
丹參30-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黃30克,川軍3-15克,水煎服。
大黃、硫磺等份,共研末調(diào)入甘草汁搽患處。
白芷、枯礬、輕粉各10克,白附子7克,僵蠶5克,共研末,調(diào)入珍珠玎搽擦患處。
【概述】
肺炎是一種燒傷后常見的膿毒性并發(fā)癥,與燒傷后的一些病理生理性變化及免疫功能缺陷等有關(guān),多發(fā)生在兩周之內(nèi),屬醫(yī)源性感染,應(yīng)注意防治。
【診斷】
肺部可聽到呼吸音粗或干濕性羅音,可有高熱,確診主要依靠拍胸片。
【治療措施】
1、加強呼吸道管理: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呼吸道濕化,氣管切開的患者注意切開處的護理。
2、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灶:創(chuàng)面感染、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軟組織膿脹是血源性肺炎的常見原發(fā)病灶,在治療肺炎的同時,必須對原發(fā)病灶進行積極的處理。
3、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把痰培養(yǎng)作為選擇抗生素的依據(jù),燒傷后并發(fā)肺炎屬于一種醫(yī)院內(nèi)感染,病原菌大部分是綠膿桿菌、肺炎桿菌和耐藥金葡菌,選擇抗生素時可做參照。
【病原學(xué)】
1、燒傷后肺的防御功能消弱:嚴(yán)重?zé)齻∪嗽缙谏裰咎幱谝种茽顟B(tài),反復(fù)使用鎮(zhèn)靜脈劑和手術(shù)麻醉等均抑制咳嗽反射;燒傷后通氣過度,作氣近內(nèi)插管、氣管切開均損傷粘膜纖毛系統(tǒng);燒傷后肺巨噬細(xì)胞對細(xì)菌的清除力受抑制,頭面部燒傷和吸入性損病人,早期局部腫脹,分泌物增加,會厭關(guān)閉不全,細(xì)菌易吸入肺內(nèi)。以上幾種因素使肺成為易感器官。
2、吸入生肺炎:燒傷后胃腸功能紊亂,胃潴留,病人神志不清,反射遲鈍易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3、吸入性損傷:吸入性損傷破壞了氣道清除細(xì)菌的功能,壞死的氣道內(nèi)膜又是細(xì)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
4、血行播散性肺炎:多繼發(fā)于敗血癥或其他膿毒病灶,如膿腫、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