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公雞好嗎?有什么習俗
三伏天飲食養(yǎng)生。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四季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三伏天吃公雞好嗎?有什么習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導讀:三伏天有吃公雞的習俗,那么三伏天吃公雞好嗎?三伏天人消耗大,吃伏雞可以補充營養(yǎng),對體弱的人有補益功效。到底三伏天吃公雞好嗎?小編為您介紹三伏天吃公雞的習俗。
三伏天吃公雞的習俗
三伏天有吃公雞的習俗,因為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yǎng),初伏吃雞即這個道理。另外,燒雞時加入生姜等,還可起去濕強身的作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不同地區(qū)吃公雞的吃法。
揚州:蒸小公雞
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入伏以后,揚州民間有一傳統(tǒng)進補方法,就是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nèi)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
童子雞優(yōu)點是:有雞肉可食卻無雞油之肥,極為鮮嫩清雅;吸收污染少,頸皮內(nèi)沒有淋巴結集聚,是健康食品;皮膚細膩沒有積垢瘡傷,衛(wèi)生營養(yǎng)。每年7至10月正是童子雞涌市之時,也是人們爭相大啖之日。
童子雞體內(nèi)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即使是年輕人,體質(zhì)虛弱的也可一試。
揚州最家常的蒸小公雞的方法是,將雞身子用鹽抹一下,靜置10分鐘,雞肚子里塞上蔥、姜,淋上料酒,放在一只碗里,隔水清蒸。差不多要熟之前,把已經(jīng)凝固的雞血倒在上方,不能隨便亂動,再蒸一會兒,就可以吃了。一只一斤半左右的草雞要蒸40分鐘左右,同樣大小的三黃雞大約20分鐘就好了。
2020夏季講究清補,雞是溫中健脾、補氣補血的食材,小公雞清蒸的做法食用人群更加廣泛,但并不是唯一的選擇,像老雞湯、老鴨煲、牛肉、羊肉、黃鱔、甲魚等,也是適合2020夏季清補的食材。
長沙:老姜炒雞
長沙人好吃,三伏天會做六樣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吃叫雞。此外,還有吃姜、曬干姜、喝路邊荊煮水、喝涼茶和貼三伏貼。為什么伏天要吃雞呢?
自古以來長沙人就有三伏天興吃路邊荊老姜煨雞的習慣,長沙有火爐之稱,三面環(huán)山,北面臨水,氣候濕潤,而古人認為公雞有去濕的作用,這便形成了民間頭伏吃雞的習慣,也因此留下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民諺。特別是頭伏這天,很多市民喜歡用生姜或紅棗燉伏雞、伏狗吃,這其中生姜開胃、健胃,紅棗補脾,對人體健康有益。
在頭伏這天,叫雞是老長沙家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最地道的做法是:把切成塊的雞肉和生姜爆炒一番,加一點料酒,再將提前熬好的路邊荊水倒進鍋里,用大火煮開后改小火慢慢地煨,直至里面的汁水半干。當然,起鍋前倒上一點醬油,味道更佳。
叫雞(公雞)屬于溫陽食物,符合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治療方法。體質(zhì)虛寒特別是一到冬天就怕冷的人,適合吃這道菜。如果原本體質(zhì)陽熱者,最好還是少吃些。
在叫雞中加入路邊荊水,可以使這道菜不那么油膩,有助于消化吸收。路邊荊能起到清熱解毒、散寒、強勁筋骨、祛風濕的作用,幫助人們增強身體抵抗力。許多老長沙認為,一只叫雞要配上半斤姜。小編的建議是,生姜要放得適量,否則有可能引發(fā)口干、喉嚨痛和便秘等不適癥狀。
舊時長沙起伏天吃老姜炒雞時,很有一番講究:吃時要將門窗關閉,須穿好長袖衣,將鞋襪整齊穿上,并將褲腳用繩子扎緊,不許用風扇、蒲扇之類的東西,然后倒一小杯酒,慢慢食用。吃得大汗淋漓,意在發(fā)散體內(nèi)蘊寒,防止秋發(fā)寒病。
贛南:田七燉公雞
在贛南地區(qū),自古就有三伏天吃公雞進補的習俗,尤其是對處于十三四歲青春發(fā)育期的少年,更是有三伏吃雞公,吃了沖一沖的說法。有些市民還會在燉公雞時加入田七等藥材,以達到促進孩子長高的功效。
食用公雞進補有些講究,比如體質(zhì)陰虛者(表現(xiàn)為晚上易口干、體格消瘦、脾氣急躁等)不宜食用。而田七通經(jīng)絡、活血,和公雞一起燉湯有助陽、祛陰寒的功效,對發(fā)育期的少年長高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過燉湯時,田七不宜過量,一只公雞燉湯時應放不超過10克田七。
醫(yī)生提醒,患有慢性甲亢、結核病、高血壓、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4類病癥的人,吃伏雞一定要慎重,必須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而論,盡量少吃或不吃。
相關知識
養(yǎng)生導讀: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那么你知道三伏天該吃什么?三伏天又該怎么鍛煉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三伏天,吃什么
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后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jīng)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zhì)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
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zhì)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zhì),吃面更有利于補充營養(yǎng)。具體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yǎng)生。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jié),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zhì)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yǎng)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zhì)。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jié){、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zhì)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zhì)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制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yǎng)陰。
三伏天,練什么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卻也因人而異。對于老年人和體質(zhì)較弱的人而言,一味強調(diào)夏練三伏不太適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
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攝氏度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nèi)為宜。三伏來臨時,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并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guī)的防暑藥品。
三伏天,天氣炎熱,除了要注意飲食和身體的鍛煉外,還要精心、安神、戒躁、息怒,內(nèi)外兼修哦。
養(yǎng)生導讀: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那么你知道三伏天具體是什么時候嗎?三伏天是怎么計算的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計算方法: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huán)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磥?,庚日出現(xiàn)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xiàn)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shù)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
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MOD 10(GR庚日、D偶數(shù)年1單數(shù)年6、Y年、[ ]內(nèi)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時減1小于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貼心提示:知道了三伏天的計算方法,那么在三伏天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調(diào)整好心情,積極應對酷暑天氣。
導讀:三伏天吃什么最好?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最關心的是三伏天吃什么最好!那么你知道三伏天應該吃什么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是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nóng)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那么三伏天吃什么最好呢?
此外,瓜類的蔬菜是最佳的選擇,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
還可以吃一些殺菌的蔬菜,2020夏季的溫度是很高的,并且細菌會很容易滋生的,所以可以吃一些殺菌的蔬菜,這樣可以維持好自己的健康。能殺菌的蔬菜主要有: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
導讀:三伏天汗蒸好嗎?汗蒸可以排毒祛濕,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冬病夏治療法,但三伏天天氣熱,人體出汗多,那么三伏天汗蒸好嗎?有什么好處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三伏天汗蒸好嗎?
汗蒸是針灸、拔罐以外另一種冬病夏治療法,它通過給汗蒸房內(nèi)所有電氣石加溫,使其從中放射出來的強遠紅外線、豐富的負氧離子和與人體電流類似0.06mA的微弱電流,起到消炎殺毒、活化細胞、調(diào)節(jié)人體酸堿平衡的作用,促使身體汗腺打開,排出大量汗液,排除體內(nèi)沉積毒瘀,強化新陳代謝。
中醫(yī)學認為,2020夏季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現(xiàn)頭昏頭重、四肢酸懶、關節(jié)屈伸不利、胸中郁悶、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癥狀。此外,很多人喜歡在夏天吃冷飲,如果過多食用,可能損傷人體陽氣,導致體內(nèi)濕氣過盛。通過汗蒸養(yǎng)生,可以達到在炎熱夏天祛除體內(nèi)濕氣、健康身體的目的。
三伏天汗蒸好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三伏天汗蒸的好處:
1、深層排汗。2020夏季氣溫較高,人體主要通過小汗腺排汗,主要起到調(diào)節(jié)體溫的作用,但并不能達到深層排汗。汗蒸房具有4-14微米的遠紅外線,可深入人體內(nèi)部升溫,可達到深層排汗的效果。
2、調(diào)節(jié)陰陽。中醫(yī)有句話叫做: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陰陽平衡,健康一生2020夏季人們長時間生活在有空調(diào)的房間里,比如臥室、汽車、商場、銀行、辦公室等等。天長日久,必然破壞人體陰陽平衡。通過汗蒸可有效平衡人體陰陽。
3、排毒養(yǎng)顏。2020夏季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氣太重易出現(xiàn)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胸中郁悶、惡心欲吐、食欲不振、等癥狀。處于亞健康的人群自然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容易造成疾病的發(fā)生。通過汗蒸養(yǎng)生亦可有效排除體內(nèi)濕毒。
4、以熱除熱。夏日炎炎,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排汗為主,如果用熱來除熱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養(yǎng)生方法。在汗蒸房內(nèi),人體大量排汗過程中會帶走體內(nèi)多余的熱量,走出汗蒸房后,便會有種比較清涼的感覺。
5、美容祛斑,排毒養(yǎng)顏。2020夏季皮膚長期受紫外線影響容易氧化、老化,產(chǎn)生雀斑、黑斑,皮膚暗沉。通過汗蒸養(yǎng)生,可以提高皮膚抗氧化能力,有效排泄沉積在皮膚底層的色斑。
汗蒸房內(nèi)溫度保持在38℃45℃,汗蒸一次45分鐘為宜,針對風濕病、腰腿疼痛、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寒病以及美容美膚、瘦身、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更年期綜合癥等。
2020夏季汗蒸注意事項
挑選時間。不要在空腹或在剛吃飽飯的時間,最好是在吃飽飯半小時以后。一般營業(yè)時間是在下午或晚上時間,自己掌握好時間,如果喜歡安靜的,可以選擇在下午4,5點左右去會人比較少一點。
挑選汗蒸館。汗蒸館很多時候會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可以先找在家附近的汗蒸館。因為汗蒸完以后,不宜吹風,所以最好是選擇離家近的,汗蒸完以后就可以直接回家休息了。
注意汗蒸程序。注意要先沖涼,把全身洗干凈。頭發(fā)注意不要弄濕了。特別要注意先把腳洗干凈。如果頭發(fā)濕了,最好是先吹一下。在汗蒸前,要先喝納米水或弱堿水三大杯。然后在房里先走15分鐘,如果有身體背部或腿部的,可以在汗蒸床上躺10分鐘,以擴大受熱面積。
掌握汗蒸的時間。汗蒸因人而宜,一般是30分鐘就可以。汗蒸完以后,要在常溫的時候進行醒汗。醒汗以后,在4小時內(nèi)不要再沖涼了。
要達到最佳的汗蒸效果,汗蒸后體驗者要及時喝水,汗蒸后6個小時內(nèi)不適合淋浴,2小時內(nèi)不能吸煙且不宜食用過涼的食物,否則會降低汗蒸的保健效果,建議一周做12次汗蒸。做汗蒸也要因人而異,除了高血壓、孕婦等人群不能做汗蒸之外,體質(zhì)較弱的人也盡量少去做汗蒸。
導讀: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而有些地方流行喝姜茶,那么三伏天喝姜茶好嗎?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喝姜茶可補陽氣。到底三伏天喝姜茶好嗎?小編為您介紹。
三伏天喝姜茶好嗎?
三伏天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很多朋友都喜歡吃冷飲,冰汽水,雪糕等。過多攝入冰涼的食物,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出現(xiàn)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此時需要驅(qū)寒,姜茶是個好選擇。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姜具有溫補的作用,2020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姜性辛溫,有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喝姜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jié)。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
中醫(yī)認為,按照《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說法,夏天草木茂盛,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此時人體的陽氣也由內(nèi)而外的散發(fā)到體表。所以此時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提倡夏天吃姜,原因在于生姜性溫,屬于陽性藥物,中醫(yī)講春夏養(yǎng)陽,也就是說在春夏要順應陽氣生發(fā)特點,顧護人體陽氣,所以吃些生姜能幫助陽氣生發(fā)。
此外,夏吃姜可以預防感冒。朱醫(yī)生指出,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出汗過多就會損傷人的正氣。適量的姜可以預防感冒。因為風寒、風熱的都可以致病。風的特點是四處游走,突然大風、夾熱、受涼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子,容易損傷胃氣。而生姜的主要作用是發(fā)散風寒,溫胃止嘔。特別是對于一些經(jīng)常出入空調(diào)房的白領而言,夏天吃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感冒。
在晉東南晉城、長治等地的農(nóng)村地區(qū)流傳著大暑時節(jié)曬伏姜的習俗。2020夏季,人們常會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的情況,只要喝點伏姜水就好了。大暑因正值中伏前后,天氣炎熱正是曬伏姜的好時節(jié)。
曬伏姜的方法非常簡單,老人們從農(nóng)田里拔出一兜生姜,將其剛長出來的嫩芽掰掉,只剩下皮色灰褐的老姜,再將泥土清洗干凈,把姜丟在屋瓦的背壟上,防止被雨水浸泡。這樣生姜就在屋頂上白天經(jīng)受酷暑驕陽的灸烤,晚上承受著露水浸潤。等三伏天過去,從屋頂上將它撿回來,這就是伏姜了。伏姜顏色灰黑,完全沒有了生姜那些堅韌的絲狀纖維,卻變得異常辛辣。本來就是暖性的生姜,變成大熱的物件。
也有些地方曬伏姜的方法稍微復雜一些,人們在伏天買上新鮮生姜,將其切片然后搗碎,用干凈紗布包好使勁擰出姜汁,在姜汁里放上紅糖,然后放到一個器皿里面,上面蓋上一層干凈紗布,每天放到太陽下面曬,直到出了伏天,再做成黑色的伏姜。
伏姜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喝過伏姜水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三伏天吃姜有講究
1、服用時間:諺語有云上床蘿卜下床姜、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下床就是早上起床的時候,一日之晨都是人體陽氣開始升發(fā)的時候,這時候吃姜更能夠升陽助陽,促進陽氣的升發(fā),使人精神煥發(fā)、干勁十足。
2、服用方法:2020夏季吃姜,選用新鮮生姜為宜,將其帶皮切下五六片,再切成絲,放入滾開的凈水或湯中,待幾分鐘后即可飲用。如果覺得生姜水(湯)味道難以下咽,還可加入一些紅糖調(diào)味,對于胃寒者效果更佳。也可將生姜做成茶,適度頻飲。
3、服用誤區(qū):①生姜不要去皮吃,有些人對帶皮的食物都有去皮后食用的習慣,這種吃法不能將生姜的成效充沛發(fā)揮出來,應將生姜洗凈后帶皮同服,這樣可保持生姜藥性的平衡,充分發(fā)揮生姜的整體功效;②夜不食姜,夜晚人體陽氣內(nèi)斂,生姜為發(fā)散之品,晚上不宜吃姜。
值得注意的是,夏吃姜并不是人人合適。由于生姜性屬微溫,過量食用會傷陰助陽,所以陰虛火旺的人不宜多吃,也不可一次食入過多,尤其是患有癰腫瘡癤、目赤內(nèi)熱、便秘或痔瘡的患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