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應注意什么 需要注意的事項與禁忌
冬季養(yǎng)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拔罐應注意什么 需要注意的事項與禁忌”,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拔罐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于皮膚,造成郁血現象的一種療法。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
孕婦、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后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發(fā)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ys630.coM延伸閱讀
本文導讀:哪些人不可以拔罐?拔罐前和拔罐后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下面就隨我們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孕婦、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后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發(fā)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孕婦、婦女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后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發(fā)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F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 ?
? ?現在在生活中越來越越多的年輕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穿著習慣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頸椎病,一旦出現頸椎病后,首先患者會感覺到頸部有強烈的疼痛感,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疾病壓迫神經,導致其它并發(fā)癥的出現,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很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拔罐治療的方法,但是在治療過程后有很多方面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
? ?
? ?一、枕頭的選擇:睡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對于頸椎病患者來說枕頭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枕頭的高低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高度最好是一個拳頭的高度。
?
? ?二、避免錯誤治療:眾所周知頸椎病是可以通過牽引的方式來進行治療的,但是這些治療方法都是應該在醫(yī)院進行而不是在家中自我處理。錯誤的治療方式很容易對患者的頸椎造成傷害,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
? ?三、避免過度勞累:頸椎病患者在工作或者學習一段時間后應該要適當的進行活動,避免頸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情況發(fā)生。
?
? ?四、適當運動: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是應該要避免劇烈、高強度的鍛煉,此鍛煉很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
? ?五、注意溫度:許多頸椎病患者在著涼后頸椎會更加不舒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應該做好避免著涼的措施。
? ?
? ?現在拔罐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的理療方式,所以現在很多朋友家中都有準備拔罐的工具,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拔罐治療頸椎病時必須要找到正確的穴位,掌握正確的方法,控制合適的時間,才能讓拔罐后能達到它最佳的效果,所以我們還是要奉勸大家找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拔罐治療,不要自己盲目的在家進行。
本文導讀:拔罐疼嗎?拔罐要注意什么?拔罐一般情況下是不疼的,每個季節(jié)拔罐都有不同的的注意事項,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拔罐是傳統(tǒng)中醫(yī)治病、調理身體的方法,沒過拔過罐的人害怕拔罐會疼,也不知道拔罐的注意事項,那么,拔罐到底疼不疼、拔罐要注意什么?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紹。
拔罐疼嗎?
在第一次拔罐的時候有輕微的疼痛,就是那個皮膚被繃的很緊的感覺。不過多做過幾次這種感覺就沒有了。
對于經常拔罐的人來說,拔罐是不疼的,反而他們覺得很舒服。對于不同人的體質,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比如一些患有風濕病、內分泌紊亂的人拔罐的時候,拔罐的位置容易出現水泡。如果人體中了暑氣,體內熱毒旺盛的話,拔罐的時候也會疼。如果人身體沒什么毛病的話,拔罐是不會疼的。
很多人肚子經常拉稀,在正確的穴位拔罐,對腸道是很有好處的。用罐子吸上去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小螞蟻在背上爬的味道,不過完全是可以忍受的啦。所以想拔罐的朋友不要害怕拔罐,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夏天拔火罐,不僅能起到養(yǎng)生保健、治病防病的作用,還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夏季陽氣旺盛機體氣血充盈,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敏感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但是夏天拔罐也是有禁忌的。
拔火罐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吸拔的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夏季則不宜超過15分鐘,身體不好的老人、孩和瘦人,拔的時間更要減半。建議選用小罐具,并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意外情況。
夏季拔罐3類人要格外注意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癥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fā)感染、水泡,加重潰瘍。
2、孕婦、女性月經期
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酒足飯飽后
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惡心等各種不適。
各季節(jié)拔罐的注意事項
1、春天:
春天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風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癥狀。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這種環(huán)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2、夏天: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于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干,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這兩個季節(jié)氣溫低、干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秋冬兩季皮膚干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
從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拔罐一般是不疼的,每個季節(jié)拔罐有不同的注意事項,不適宜拔罐的人群還是不要拔罐的好。
本文導讀:拔罐是中醫(yī)的一種疾病保健方法,那么中醫(yī)拔罐要注意哪些呢?拔罐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中醫(yī)拔罐的注意。
拔罐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到一種祛病方式,它不但可以治療風寒痹痛、虛勞、喘息等數百種內外疾病,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所以深受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歡迎,全國各地的拔罐店也比比皆是。但我們在享受拔罐給我?guī)斫】档耐瑫r,也要注意一些健康隱患。
拔罐五大注意事項必知:
1.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5.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拔罐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養(yǎng)生的方式了,在一些美容院還有中醫(yī)院都可以進行拔火罐,而且在家也可以給自己或家人進行拔火罐,只要購買一套拔火罐的工具即可。那么很多第一次拔罐的朋友會考慮很多,比如拔罐要注意些什么,拔罐會不會帶來什么副作用呢?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拔罐需要注意的事項。
注意事項:
1、罐口應光滑無破損,也不要太薄,防止割傷皮膚。用過的罐子一定要用清水洗凈,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損的不能用。
2、應注意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選擇清靜、光線和冷暖適宜的室內環(huán)境為佳。
3、盡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wěn)罐子后,緩慢改變體位。
4、初次治療者和體弱、年老、兒童等及易發(fā)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具,并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fā)現和處理意外情況,對于饑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皮膚有過敏、水腫或者潰瘍的地方以及孕婦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發(fā)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6、起罐時別使勁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壓旁邊的皮膚,讓空氣進去,罐自然就下來了,起罐后,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幾小時或數日后即可消失。
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囊恍┌位鸸匏枰⒁獾木唧w事項。拔火罐對我們的的身體有益是事實,但是同時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將拔火罐的利處發(fā)揮到最大限度,這樣便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大家下次去拔火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的事項呦。
認真檢查和詢問病人,以確定是否是適應證,有無禁忌證,根據病情擬定治療方案;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拔罐應該如何操作及需要注意什么?
(一)操作規(guī)程
1.術前準備
認真檢查和詢問病人,以確定是否是適應證,有無禁忌證,根據病情擬定治療方案;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仰臥位 適用于頭面、前額、胸腹、上下肢前側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臥位 適用于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側的穴位。
(3)側臥位 適用于頭側、面?zhèn)?、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除與床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適用于頭后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適用于頭前部、面顏、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選擇
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
4.術前消毒
確定治療部位以后,用熱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紗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針刺或刺絡拔罐時,則必須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膚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發(fā),則必須剃光毛發(fā),洗凈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預熱
在秋冬季節(jié)或寒冷天氣里拔罐,須將罐具用火烤或水燙進行預熱,使罐具溫度稍高于體溫為宜。罐溫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6.觀察反應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斷觀察受術者的反應,詢問感受,及時處理和調整不適。如吸拔力太大產生疼痛,應適當放氣減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負壓不夠,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異常,頭暈、惡心、心悸,或刺絡拔罐出血過多,必須立即起罐檢查處理。
7.拔罐時間
大型號罐具吸力強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鐘;中型罐吸力較強,留罐10~15分鐘為宜;小型罐吸力較小,留罐15~20分鐘為宜。
8.拔罐次數
常規(guī)治療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為1療程;2療程間隔3~5天。
9.起罐方法
抽氣罐打開罐頂氣閥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時要兩手協作,一手輕按 罐口附近的皮膚,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氣緩緩進入罐內后,輕輕脫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讓空氣進入太快,以免損傷皮膚,產生疼痛。
10.起罐后的處理
一般情況無需處理。若因留罐時間較長,皮膚產生水泡時,可用消毒 針刺破放水,擦涂甲紫藥水防止感染;若針罐法、刺絡拔罐法的針孔出血,可用干消毒棉球壓迫止血;若局部嚴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處理結束后,讓病人靜息20分鐘方可離開。
(二)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應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患者受涼。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否則留罐時患者改變體位,容易使罐具脫落。
(2)受術者過飽、過饑、酒后、過度疲勞或劇烈運動后不宜拔罐,待上述狀況改變后再拔。
(3)拔罐時應根據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的火罐,一般宜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有毛發(fā)和無骨骼以及關節(jié)無凹凸的部位進行拔罐,以防掉罐。
(4)用火罐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棉球蘸酒精量要適中,過多容易滴 到皮膚上發(fā)生燙傷,過少則火力不夠而拔罐無力,達不到治療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膚,所以棉球經過罐口時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過熱而燙傷皮 膚。貼棉法應注意防止燃燒的棉花脫落;滴酒法應注意避免酒精過多流 到罐口或滴到皮膚上而燙傷皮膚;架火法應注意扣罐要準確,以免撞翻燃 燒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動以免火架翻倒燙傷皮膚。
(5)拔罐時的操作動作要迅速而輕巧,要做到穩(wěn)、準、輕、快。罐內的負壓與扣罐的時機、動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關。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將罐拔緊而不過緊,罐內負壓適宜。
(6)拔罐數目多少要適宜,一般都采取單穴拔罐、雙穴雙罐法,罐多時罐間距離不宜太短,以免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相互擠壓而脫罐。
(7)起罐時應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皮膚受損或過于疼痛。起罐時應一手握住罐體,使其傾斜,另一手壓住一側罐口邊緣處的皮膚,使空氣從罐口與皮膚之間的縫隙處進入罐內,罐體自然脫落。
拔罐完了后要注意什么
1、拔罐完了后不要馬上洗澡
拔火罐后馬上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少不了”。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墒沁@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后馬上洗澡。
拔火罐后,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tài)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fā)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于皮膚處于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tài),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2、拔罐完了后不出現出血情況,用棉球吸干就行了
拔罐后出現出血情況并不需要很緊張,而是應該用干凈的干棉球吸干血跡就可以了。出血的原因是由于拔罐之后局部皮膚出現了紅暈或者是淤血,這都是正?,F象,過段時間之后會自行小時的。如果淤血的情況比較嚴重,那么這個位置不能夠進行再次拔罐哦,而是應該換一個位置。
3、拔罐完了后要注意保暖
這是拔罐后注意事項中重要的一條,拔罐之后患者的身體都會比較虛弱,并且全身的毛孔也是在大張的狀態(tài)之中。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注意保暖,令風邪入侵體內,不僅不能夠令身體快速的恢復健康,反而有可能令疾病加重,并且患上風寒感冒,這對于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拔罐有什么作用
1、負壓作用
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
通過檢查,也觀察到 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
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溫熱作用
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
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充血狀態(tài),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增強血管壁通透性。
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調節(jié)作用
拔罐的調節(jié)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
拔罐有什么壞處
拔罐治療時,罐內空氣隨著酒精的燃燒而逐漸消失,進而形成很強的吸附力,拔罐的吸力可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甚至會使紅細胞破裂,嚴重者有可能出現自溶血現象。另外,拔罐雖然對人體組織疼痛有一定治療作用,但拔罐僅是一種中醫(yī)輔助治療方法,并不能包治百病。
拔罐壞處雖然不甚明顯,但是長期大面積過度拔罐,會耗傷人體正氣,損害皮膚組織。很多人盲從拔罐,認為所有病都可以拔罐,于是乎每天拔罐,身上每天都有淤血,病非但沒有治好,身體卻越來越差,這就是不重視拔罐壞處造成的。
拔罐壞處基本上以皮膚損傷為主,因為長時間淤血對皮膚細胞損傷很大,細胞分裂的速度加快,細胞壁越來越薄,容易破裂,易造成皮膚發(fā)炎化膿的癥狀。
除了對皮膚的損傷外,拔罐的壞處還有很多,最主要的壞處就是對身體免疫力的排斥,使身體容易生病上火。
拔罐雖好,但也不宜盲目過度拔罐,應適可而止。另外,拔罐時及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使拔罐部位受涼。
拔罐是中醫(yī)一種常用來疾病治療和的方法之一。而隨著現代人對于健康的重視,拔罐也成為現代人的不錯方法選擇之一,當然畢竟拔罐是中醫(yī)一種治療疾病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因此要注意拔罐后注意事項,這樣才可以讓拔罐達到最佳的效果。
因為對于現代人來說,雖然說知道拔罐有益身體健康,但是畢竟不知道拔罐后注意事項,而如果在拔罐后沒有注意的話,那么不僅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會影響到健康,因此準備接受拔罐的人一定要有所注意。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F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了解了拔罐后的注意事項,而且需要非常注意的是,雖然說拔罐有益身體健康,并且可以起到的作用,但是對于如果是孕婦、妊娠期女性、幼兒等等最好不要進行拔罐,以免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