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散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枳殼散的中藥方劑”,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在生活中心中要是有呼吸不暢的情況,該如何治療?相對來說,一些人會去醫(yī)院呼吸氧氣,當然,吃一些藥物是不可少的,其實,相對來說,在中醫(yī)上有一款較為安全的中藥方劑,對于這樣的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來了解,在生活中到底哪種中藥方劑能夠治療這樣的癥狀。
枳殼散
【處方】
枳殼(去瓤,銼,麩炒)、白術各15克;香附子30克(麩炒,舂去皮);檳榔9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氣滯食阻,心下痞悶或作痛,多噫敗卵氣。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米飲調下,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三引龐老方。
枳殼湯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3克;大腹皮19.克(銼)、百合、牽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赤芍藥、桑根白皮(銼)各9克;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陰干)15克。
【制法】
上九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
治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膨悶,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以通為度。
【摘錄】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結語:上面就是生活中枳殼散的簡單描述,相信通過介紹,對于這款中藥方劑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生活中科學、合理的這種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有益處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能夠多多注意,合理的使用。當然,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以免出現(xiàn)一些意外。
相關閱讀
在生活中有了風寒癥狀,不少人會去讓醫(yī)生給自己開一點降溫的藥物,或者打瓶點滴,那么在生活中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治療刺風、風寒呢?其實還是有的,在生活中要是使用枳殼酒的中藥方劑,對于治療刺風有很好的幫助,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這款中藥方劑,以及其他的功效吧。
枳殼酒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柏白皮各250克;五葉草500克。
【功能主治】
治刺風。氣血為風寒所侵,蘊滯生熱,寒熱相搏于皮膚之間,遍身痛如針刺。
【用法用量】
上三味,細銼,生絹袋盛,以酒6升,浸七日。每次溫飲適量,常令有酒力佳。
【摘錄】
《圣濟總錄》卷十二。
枳殼桔梗湯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去蘆)、青皮(去瓤)、陳皮(去白)各15克;木香10克;當歸、粉草各15克。
【制法】
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
治冷熱不調,邪正交爭,發(fā)為腹痛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水煎,溫服。
【摘錄】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二。
結語:以上就是生活中使用枳殼酒的簡單介紹,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癥狀,不妨多多的使用一下,以此幫助身體避免這些疾病的折磨,希望上面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即使這款中藥方劑經(jīng)過了中醫(yī)的檢驗,相對來說是有益的,但也不能任意而為之,還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耽誤病情,影響到治療。
在生活中有些時候,女性會感覺到手腳發(fā)汗,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應該被忽視,這往往是一種疾病,有了這樣的癥狀,女性應該很好的進行咨詢醫(yī)生,有些時候,造成這個情況是因為月經(jīng)不調導致的,而在生活中,女性要是這樣做,使用這款中藥方劑對于保健身體是有幫助的。
枳殼飲子
【別名】
枳殼散(《婦人大全良方》卷五)。
【處方】
枳殼60克(去皮,麩炒);半夏30克(湯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麩炒黃);紅芍藥30克 柴胡(去蘆);45克 黃芩45克。
【制法】
上五味,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婦人手足煩熱,夜臥多汗,肌肉黃瘁,經(jīng)候不調,四肢煩倦,心胸滿悶,狀似勞氣。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博濟方》卷四。
枳殼熨方
【別名】
枳殼散(《圣濟總錄》卷一四二)。
【處方】
枳殼120克;訶子皮60克。
【功能主治】
治腸痔腫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二味,搗碎,于銚子內(nèi)炒令熱,以帛裹熱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結語:通過上面關于枳殼飲子的簡單描述,相信大家對于這樣的中藥方劑有了更多的了解,女性可以適當?shù)氖褂眠@款中藥方劑,以此來幫助身體進行保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女性可以多多的使用,當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是最好的,以免不必要事情的發(fā)生。
小兒龜背是值得大家注意的事情,那么在生活中有了小兒龜背這種癥狀,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有效的治療呢?其實還是有的,想要治療這種癥狀,不妨試試枳殼防風丸的中藥方劑,這款中藥方劑對于治療小兒龜背還是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些,枳殼防風丸的處方,以及功效吧。
枳殼防風丸
【別名】
枳殼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處方】
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去蘆)、大黃(煨)、前胡(去蘆)、麻黃(去節(jié))、當歸各3克。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兒龜背。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米湯下。
【摘錄】
《嬰童百問》卷五。
枳殼煎丸
【處方】
枳殼90克(麩炒微黃,去瓤,搗羅為末,以米醋1升,慢火熬如餳);五靈脂30克;川大黃45克(銼碎,微炒);蓬莪術30克;桂心30克;木香30克;川烏頭30克(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30克;當歸30克。
【制法】
上藥除枳殼外,搗細羅為末,入前煎中,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婦人痃癖氣,嘔吐酸水,腹脅脹痛,面色萎黃,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次1.5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漸加至20~30丸。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結語:以上就是枳殼防風丸中藥方劑的簡單描述,如果你的身邊有人有小兒龜背的癥狀,不妨好好的使用一下這款中藥方劑,相對來說,這款中藥方劑是安全的,經(jīng)過中醫(yī)檢驗的,對大家是安全的,當然,還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免耽誤病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在生活中脾部、胃部有了不適癥狀應該如何治療呢?不少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會發(fā)現(xiàn)子宮脫垂,那么在生活中對于這樣的癥狀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在這個時候不妨適當?shù)氖褂眠@種中藥方劑,這款中藥方劑對于女性身體保健有非常好的幫助,能夠讓女性顯得非常健康,下面來看看吧。
枳殼糖漿
【處方】
炒枳殼60克;升麻15克;黃芪30克;紅糖100克。
【制法】
將上3味藥加水800克,煎取500克,加入紅糖即可。
【功能主治】
補氣,升舉脾胃清陽之氣。適用于產(chǎn)后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克,每日3次。
【摘錄】
《經(jīng)驗方》。
枳殼丸
【處方】
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60克(銼,微炒);羌活(去蘆)、木香(不見火)、橘紅、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有實熱,心腹壅滯,四肢疼痛,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生姜湯送下。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結語:以上就是生活中女性保健身體的簡單描述,女性想要保健身體,可以使用這款中藥方劑,相對來說,這款中藥方劑是安全有效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在使用的時候,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希望大家使用這款中藥方劑保健好身體。
在生活中,有了痰氣停積的情況,應該如何治療?不少人會吃一些藥物,也會尋找其他的方式進行治療,畢竟痰氣停積對健康是有影響的,其實,在這個時候適當?shù)姆眠@款中藥方劑,能夠很好的治療,下面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這款中藥方劑的功效,以免耽誤你的治療。
枳殼橘皮湯
【處方】
白術各45克;人參、枳殼各30克;陳橘皮22克。
【制法】
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痰氣停積,胸中痞滿,嘔吐,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一日二至三次。
【摘錄】
《雞峰普濟方》卷十八。
枳殼理中湯
【處方】
炮姜4.5克;白術4.5克(炒);枳殼4.5克(炒);赤芍4.5克;肉桂4.5克(去皮);砂仁9克(炒灰)。
【功能主治】
治產(chǎn)后瘀血沖脾,腹中脹滿,脈沉滯者。
【用法用量】
水煎濃汁,去滓溫服。
【備注】
產(chǎn)后脾虛氣滯,血瘀不消,故沖逆于中而脹滿不止,方中白術健脾運化以除脹,枳殼理氣寬中以除滿,赤芍破血祛瘀,肉桂暖血溫經(jīng),炮姜溫中以逐冷滯,砂糖和胃以去瘀血,水煎溫服,使脾健氣強,則瘀血頓化,而脹滿自已。
【摘錄】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結語:以上就是枳殼橘皮湯的簡單描述,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痰氣停積的癥狀,不妨多多的使用這款中藥方劑進行治療,相對來說,這款中藥方劑是安全的,是經(jīng)過臨床檢驗的,當然了,為了確保健康,最好還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以免發(fā)生意外,最后,希望大家使用這款中藥方劑能夠獲得健康的身體。
女性疲倦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畢竟女性為家庭付出實在是太多了,但是,常常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女性的身體并不健康,處于亞健康的女性有很多,這個時候一些滋補品悄然而生,其實,女性想要保健身體,最好不要吃滋補品,里面有較多的激素。在這里,小編建議女性不妨使用枳殼羌活丸的中藥方劑,相對來說,會更加安全。
枳殼羌活丸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60克;羌活(去蘆頭);牡荊實、人參各45克;防風(去叉)、芍藥、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60克;細辛(去苗葉)、當歸(切,焙)、甘草(生用)各30克;牡丹皮75克;芎藭90克。
【制法】
上藥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大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婦女血風攻注,四肢麻木瘙癢,有如蟲行,或肌生赤腫疼痛,肩背拘急,精神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食后細呷。
【摘錄】
《圣濟總錄》卷150。
枳殼人參丸
【處方】
枳殼(麩炒.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羌活(一兩半)、甘菊花(未開者良.微炒.一兩)、防風(去叉.二兩)、羚羊角(鎊.一兩半)、葛根(一兩)、熟地黃(焙.二兩)、升麻(二兩)、黃連(二兩)。
【炮制】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偏風,手足一邊不隨,筋骨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結語:以上就是枳殼羌活丸的簡單描述,如果你身邊的女性朋友有疲倦的癥狀,不妨多多的運用一下,相對來說,這款中藥方劑是安全有效的,當然,凡事不能太絕對,更不用說治病這樣重要的事情,在使用這款中藥方劑的時候,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以免耽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在生活中出現(xiàn)消化不良,食物難以消化,應該怎么辦呢?不少人會吃一些藥物,其實,在這個時候吃枳殼木香丸的中藥方劑對于緩解這樣的癥狀有非常好的幫助,枳殼木香丸能夠很好的保健身體,對于食物消化有很好的幫助,下面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枳殼木香丸的功效吧,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
枳殼木香丸
【處方】
枳殼(去瓤,麩炒)60克;木香、大黃(紙裹煨)各15克;檳榔(銼)、芎藭、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焙研)各30克。
【制法】
上六味,將前五味搗羅為末,入郁李仁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留飲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食后、臨臥用溫生姜湯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枳殼前胡湯
【處方】
枳殼、前胡、防風、赤茯苓、蘇梗、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
治麻后咳嗽氣急。
【用法用量】
水煎服。氣急者,以沉香磨水對服。
【摘錄】
《麻科活人全書》卷三。
結語:以上就是生活中枳殼木香丸的簡單描述,如果你也有上述的這些癥狀,不妨適當?shù)氖褂靡幌逻@款中藥方劑,這個中藥方劑是中醫(yī)經(jīng)過檢驗得到的,較為安全,當然,想要徹底的治療,還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以免耽誤病情,畢竟有些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希望枳殼木香丸的中藥方劑能夠給你帶來好身體。
察覺到咳嗽,不少人會想著去看醫(yī)生,尋求醫(yī)生的幫助,進而會吃一些止咳藥,其實,在生活中,相對來說,運用中藥,能更好的治療咳嗽,枳殼半夏湯就是一款不錯的中藥,對于治療咳嗽有很好的幫助,下面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枳殼半夏湯的功效成分、處方以及一些藥用途徑吧。
枳殼半夏湯
【處方】
枳殼、半夏、黃芩、桔梗各6克;甘草3克。
【制法】
上銼為散。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下氣寬中。治痰熱內(nèi)阻,肺氣不宣,胸膈痞滿。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桑白皮2克,烏梅1個,水煎服。未效,加甜葶藶、馬兜鈴、防己、薄荷。
【摘錄】
《世醫(yī)得效方》卷四。
枳殼除痔丸
【處方】
大枳殼120克(去瓤,別為末);大草烏120克。
【制法】
上以草烏細末,人豬大臟內(nèi),用醋2~2.5千克,煮干,如未爛,更加醋煮十分爛為度,余醋些小搗候臟爛,卻入前枳殼末再搗勻,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痔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及臨臥時用溫米飲送下。仍以臭椿皮煎湯洗。屬熱毒者,減草烏,增入黃連、槐花之類。
【注意】
服藥后,忌熱飲食片時。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六。
結語:以上就是枳殼半夏湯的簡單描述,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表現(xiàn)癥狀,不妨試試這款中藥方劑,相對來說,會更加安全有效,同時,在使用這款中藥方劑的時候,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相對來說,這款中藥方劑還是有效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癰疽的癥狀,這是一種疾病,而且身體上會出現(xiàn)的一種毒瘡,不少人看到這樣的描述應該都嚇到了。的確,毒瘡的危害真的很大,治療癰疽,這里推薦百二散中藥方劑給大家。百二散的功效就是治療癰疽的,來看百二散的用法。
別名
護心散、不二散。
處方
甘草書、綠豆粉、朱砂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癰疽毒氣沖心嘔吐,發(fā)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fā)狂者。
用法用量
護心散(原書)、不二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摘錄
《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癰疽
癰疽,發(fā)生于體表、四肢、內(nèi)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是一種毒瘡。癰發(fā)于肌肉,紅腫高大,多屬于陽癥,疽發(fā)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屬于陰癥。癰疽證見局部腫脹、焮熱、疼痛及成膿等?,F(xiàn)代醫(yī)學解釋其為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病原菌為葡萄球菌。
夫癰疽瘡癤者。皆由氣血不利。喜怒不時。飲食不節(jié)。寒暑不調。使五臟六腑之氣。怫郁于內(nèi)。以致陰陽乖錯。氣血凝滯而發(fā)也。亦有久服丹石燥熱之藥。熱毒結深。而發(fā)為癰疽也。
夫此疾多生于膏粱富貴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膩炙爆。安坐不勞。嗜欲無節(jié)。以致虛邪熱內(nèi)攻。煎熬氣血而成也。癰者壅也。大而高起屬乎陽。六腑之氣所生也。其脈數(shù)浮。疽者沮也。平而內(nèi)發(fā)屬乎陰。五臟之氣所成也。其脈沉數(shù)。瘡者其總名也。癤者有頭小瘡也。經(jīng)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蓋心主血而行氣。若氣血凝滯。夾心火之熱。而生癰疽之類也。然所感有淺深。故所發(fā)有輕重大小之不同也。六腑積熱。騰出于外。肌肉之間。其發(fā)暴甚。
用藥治法
一凡癰疽等項大瘡毒。初起一二三日內(nèi)。即服飛騰神駿膏。此藥治瘡初起至將潰之際。
俱可服。服后汗出。惡毒盡皆發(fā)散。腫立消。其效如神。如瘡已潰爛。勿服。如無神駿膏。初起即服槐花酒?;蚯Ы鹣旧⒍齽;继幖从镁姆ň闹?。瘡初出至七日內(nèi)?;蚓?。七日外不可灸。瘡未及灸。初起即以蔥蜜膏?;蛞越痼父噘N之。即消。
至四五日腫痛未消。用芙蓉膏敷之。立效。敷至六七日作膿。將潰未潰之時。不得妄破。用替針丸。頻點瘡頭。自然皮破出膿。瘡自初起至此。膿將出未出之際。
即服真人活命飲一二劑。瀉下膿血。其瘡潰爛。用豬蹄湯洗凈。以三神膏搽之。內(nèi)服千金內(nèi)托散。以托瘡毒出外。間服蠟礬丸。以護膈膜。二藥相兼服之勿間。不計其數(shù)。再看潰爛。流膿不止。此氣血衰憊。脾胃虧損。肌肉不生。瘡不斂口。用豬蹄湯洗凈。
將生肌散搽上。外貼神異膏。內(nèi)服十全大補湯。兼進八仙糕。久服自愈。好后再服加減八味丸??梢越^根。庶幾再生。若平日無瘡時。皆預服之。尤為防患于未然也。以上治法。俱要根據(jù)次第而行。未有不奏效者。皆予百發(fā)百中之良法也。
結語:有關百二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百二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百二散能治療癰疽,對于此疾病,希望大家多多了解了解。是非常復雜的疾病,要及早治療才行。百二散的效果不錯的,希望大家服用!
腹痛的癥狀,我們都有過。引發(fā)腹痛的原因也挺多的,那么治療腹痛的方法有哪些呢?這里小編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給大家,喝干姜散中藥方劑。干姜散的功效就是治療腹痛不食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向中醫(yī)師咨詢一下。來看干姜散的用法。
處方
干姜1分(炮裂,銼),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訶黎勒半兩(煨,用皮),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薤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三。
腹痛
腹痛,中醫(yī)病名。是臨床常病證之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以臟腑氣機不利,臟腑失養(yǎng),經(jīng)脈氣血阻滯,不通則痛為基本病機,以寒熱虛實為辨證綱領。病位在腹,病變臟腑涉及肝、膽、脾、腎、膀胱、大小腸等。臨床應根據(jù)不同證候,分辨寒熱的輕重,虛實的多少,氣血的深淺,以通為治則,實則攻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滯者通之,隨病機兼夾變化,或寒熱并用,或攻補兼施,靈活遣方用藥。
病因
1、外感時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風寒之邪直中經(jīng)脈則寒凝氣滯,經(jīng)脈受阻,不通則痛。若傷于暑熱,或寒熱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滯,可致氣機阻滯,腑氣不通而見腹痛。
2、飲食不節(jié)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nèi)停等,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其他如飲食不潔,腸蟲滋生,攻動竄擾,腑氣不通則痛
3、情志失調
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則瘀血內(nèi)生。
4、陽氣虛弱
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至氣血不足,脾陽虛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此外,跌撲損傷,脈絡瘀阻;或腹部術后,血絡受損,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氣機升降不利,不通則痛。
病機
基本病機為腹中臟腑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脈痹阻,不通則痛;或臟腑經(jīng)脈失養(yǎng),不榮而痛。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積、氣滯、血瘀。病理性質不外寒熱虛實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錯雜。
結語:有關干姜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干姜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干姜散能幫助我們治療腹痛的癥狀,引發(fā)腹痛的原因很多的,上述也列舉出了一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好好找出腹痛原因,盡早治療!
肺痿的癥狀,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些。自然是咳嗽癥狀比較嚴重,治療肺痿的藥物很多的。這里小編介紹大家使用中醫(yī)療法,多喝蛤蚧散中藥方劑。蛤蚧散的效果不錯的,不過蛤蚧散的處方比較復雜。大家要多向中醫(yī)師請教。來看蛤蚧散的用法!
別名
人參蛤蚧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
蛤蚧1對(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內(nèi)炙令香,研細末)、人參、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煨過,湯洗)、桑白皮各60克、甘草150克(炙)、大杏仁180克(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制法
上八味,同為細末,入杏仁拌勻,過羅,研細。
功能主治
治肺痿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入生姜2片,酥少許,用水600毫升,煎沸熱服。如以湯點,頻服亦妙。
摘錄
《博濟方》卷二。
肺痿
肺痿,中醫(yī)病名。是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癥狀,為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本病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后期發(fā)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發(fā)病機理主要為熱在上焦,肺燥津傷;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以致津氣虧損,肺失濡養(yǎng),肺葉枯萎。辯證有肺臟虛熱和虛冷兩大類,以虛熱證較為多見。治療總以補肺生津為原則。凡西醫(yī)學中某些慢性肺實質性病變?nèi)绶卫w維化,肺不張、肺硬變等,臨床表現(xiàn)肺痿特征者,均可參照本節(jié)辯證論治。
病因
1.久病損肺
如痰熱久嗽,熱灼津傷,或肺癆久嗽,虛熱內(nèi)灼,耗傷陰津,或肺癰余毒未清,灼傷肺陰,或消渴津液耗傷,或熱病之后,邪熱傷津,津液大虧,以致熱壅上焦,消灼肺津,變生涎沫,肺燥陰竭,肺失濡養(yǎng),日漸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傷陽氣,或內(nèi)傷久咳,冷哮不愈,肺虛久喘等,肺氣日耗,漸而傷陽,或虛熱肺痿日久,陰傷及陽,亦可致肺虛有寒,氣不化津,津液失于溫攝,反為涎沫,肺失濡養(yǎng),肺葉漸痿不用。
2.誤治津傷
因醫(yī)者誤治,濫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虧,肺失濡養(yǎng),發(fā)為肺痿。
病機
本病發(fā)病機理總緣于肺臟虛損,津氣嚴重耗傷,以致肺葉枯萎。因津傷肺燥,燥盛則干,肺葉弱而不用則痿。病理性質有肺燥津傷、肺氣虛冷之分。其病理表現(xiàn)有虛熱、虛寒兩類。
虛熱肺痿
一為本臟自病所轉歸;一由失治、誤治或他臟之病導致。
虛寒肺痿
肺氣虛冷,不能溫化、固攝津液,由氣虛導致津虧或陰傷及陽,氣不化津以致肺失濡養(yǎng),漸致肺葉枯萎不用。其病位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
結語:有關蛤蚧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蛤蚧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蛤蚧散能幫助治療肺痿咳嗽的癥狀,上述小編將肺痿的病因還有病機已經(jīng)解釋很多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習慣,小心肺部疾病!
安和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用于治療腹痛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還可以用于邪正交爭,氣血不順等等的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安和散的中藥方劑,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和散--《袖珍小兒》
【處方】木香、當歸、川芎、前胡(去蘆)、柴胡(去蘆)、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冷熱不調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空心服。
安和散--《女科指南》
【處方】蒼術、厚樸、陳皮、川芎、紅花、半夏、香附。
【功能主治】邪正交爭,氣血不順,一切腹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腹痛病因
1、外感時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風寒之邪直中經(jīng)脈則寒凝氣滯,經(jīng)脈受阻,不通則痛。若傷于暑熱,或寒熱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滯,可致氣機阻滯,腑氣不通而見腹痛。
2、飲食不節(jié)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nèi)停等,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其他如飲食不潔,腸蟲滋生,攻動竄擾,腑氣不通則痛。
3、情志失調
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則瘀血內(nèi)生。
4、陽氣虛弱
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至氣血不足,脾陽虛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跌撲損傷,脈絡瘀阻;或腹部術后,血絡受損,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氣機升降不利,不通則痛。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化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和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腹痛不見好轉,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