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傳染性濕疹樣皮炎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治療傳染性濕疹樣皮炎中藥方劑”,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疾病,我們如何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呢?這類病該如治療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類疾病的發(fā)生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治療方法相關知識。
病理
病因認為屬一種自體敏感性皮炎。
疾病診斷
應與濕疹繼發(fā)感染和自體敏感性皮炎鑒別。
檢查方法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本病的病理變化
表皮的棘細胞層肥厚,水腫,淺部可糜爛,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的乳頭層水腫充血,有炎性細胞浸潤,化驗室檢查嗜中性白細胞增多。
中藥方劑一
辨證
風濕熱毒,蘊蒸皮膚。
治法
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
加味利濕解毒飲。
組成
鮮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制大黃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蓮15克,車前子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顧伯華方。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認識了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相關知識,若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還會造成一些并發(fā)癥,若患有傳染性濕疹樣皮炎這類癥狀的朋友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
相關閱讀
傳染性紅斑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紅斑的病因也有很多種,它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傳染性紅斑的重要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傳染性紅斑病因
人類細小病毒B19是一種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引起人類疾病的惟一的細小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感染后具有終生免疫力。
臨床表現(xiàn)
好發(fā)于2~10歲兒童,春夏季節(jié)多見,潛伏期5~15天。常突然發(fā)病,一般無全身癥狀,有時可有低熱、咽痛、眼結膜及咽部輕度充血。皮疹初起表現(xiàn)為雙側面頰玫瑰紅色丘疹,迅速融合形成水腫性紅斑,呈蝶形分布,境界清楚,呈特征性拍紅性面頰,表面光滑無鱗屑,皮溫升高,類似丹毒,偶有瘙癢和燒灼感。
2~4天后,在軀干、臀部及四肢出現(xiàn)境界清楚對稱性花邊狀或網狀斑丘疹,約1周后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不留痕跡。成人患者可伴發(fā)游走性關節(jié)炎。
治療傳染性紅斑中藥方劑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
血熱生風。
治法
涼血消風。
方名
夏方涼血湯。
組成
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黃芩6克,浮萍6克,蟬衣3克,竹葉6克,白蒺藜6克,炙僵蠶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
朱仁康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治療傳染性紅斑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中醫(yī)治療傳染性紅斑的方劑很多,我們也要根據(jù)自身的癥狀選擇合適的方法。以上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相信會幫到大家。
傳染性紅斑對于我們來說,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那么傳染性紅斑的發(fā)病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又有哪些中藥方劑學來治療傳染性紅斑呢?到底得了皮膚紅斑怎么辦呢?不要著急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醫(yī)處方
辨證
血熱生風。
治法
涼血消風。
方名
夏方涼血湯。
組成
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黃芩6克,浮萍6克,蟬衣3克,竹葉6克,白蒺藜6克,炙僵蠶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
朱仁康方。
傳染性紅斑的發(fā)病原因
一聽到傳染性紅斑我們就感到非常的害怕,但是事實上,這種疾病其實是一種比較輕微的疾病,這種疾病容易在兒童的學齡前和學齡期中出現(xiàn),而且這種疾病還容易出現(xiàn)在春季,大多數(shù)的患者都是可以自己康復的。雖然說嬰兒和成年人不容易出現(xiàn)傳染性紅斑,但是遮掩的情況也并不是絕對的。
但是傳染性紅斑是可以在人和人之間傳染的,這種疾病和其他的病毒一樣,也是通過唾液和鼻腔分泌物進行傳播的,有些人的寶寶會通過使用共同的餐具、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傳染上傳染性紅斑,或者是將細小的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寶寶一旦接觸到這些細小的病毒的話,那么也會患上傳染性紅斑。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應該對傳染性紅斑有所了解了吧。其實得了傳染性紅斑,我們不用慌張,也不要為它而苦惱,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應該可以對傳染性紅斑的癥狀有所緩解。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椭?/p>
膿皰病的病因有很多種,這種癥狀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它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膿皰病中藥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膿皰病病因
非大皰性膿皰瘡常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爾由A組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皮膚輕微外傷后細菌粘附、侵入并導致感染。大皰性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可發(fā)生于完整的皮膚,該菌可產生并釋放表皮剝脫毒素,表皮剝脫毒素與細胞表面的橋粒芯糖蛋白1結合,造成表皮細胞間粘附喪失,細胞松解,大皰形成。
傳染性膿皰病中藥方劑
中醫(yī)處方(一)
辨證
肺胃蘊熱,外受濕邪。
治法
清熱解毒利濕。
方名
加味清熱利濕湯。
組成
龍膽草9克,黃芩9克,梔仁9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澤瀉9克,木通9克,丹皮9克,六一散15克,大青葉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趙炳南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膿皰病的相關治療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膿皰病的治療有很多的方法,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治療。但是中藥方劑我們一定要找專業(yè)人士確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隨便的亂用。
中藥處方
【辨證】陽黃,濕熱阻洛。
【治法】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活血祛瘀。
【方名】新生飲。
【組成】鳳尾草30克,過路黃30克,山楂15克,茅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竇金發(fā)方
警惕小兒肝炎4信號 五看知先兆
我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發(fā)病率高,流行面廣,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約有9300萬人長期攜帶乙肝病毒,每年約有35萬人死于與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硬化或肝癌。
嬰幼兒因為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我國一半以上的乙肝患者是兒童期感染的,因此,肝病專家提醒,預防乙肝應從兒童開始。
小兒肝炎的4大危險信號
1、小便發(fā)黃
小便呈濃茶色或淡黃豆油色,有時滲入土后還在地面上留有黃色痕跡,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時雖無肝腫大,但是若檢查轉氨酶已經有所升高。
2、大便變白
一向正常的小兒,在食欲減退的同時,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瀉,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狀,而且便色發(fā)白,這是肝內毛細膽管有膽汁淤積所致,是小兒肝炎不可忽視的早期癥狀之一。
3、關節(jié)疼痛
在不發(fā)熱的情況下,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關節(jié)疼痛,而且關節(jié)內又無積液,這往往是肝炎免疫復合物所引起的,多見于乙型肝炎。
4、出現(xiàn)皮疹
在沒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藥物的情況下突然身上出現(xiàn)皮疹而發(fā)癢,藥物治療無效,這種現(xiàn)象與免疫復合物有關,是肝炎癥狀之一。
五看可及早發(fā)現(xiàn)肝炎征兆
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們的爸爸媽媽竟然毫無察覺,直至病情原形畢露才想到上醫(yī)院,既貽誤了治療時機,也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
發(fā)現(xiàn)肝炎征兆并不難,只要對孩子進行細致的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蛛絲馬跡。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頑皮、活潑、好動,突然變得懶得活動,經常疲倦,想睡覺,這就要引起重視了。
2、看食欲
觀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過去進行比較,看他最近吃飯香不香,飯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見到肉或聞到油膩味就嘔吐,那就要特別當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觀察孩子的面部是否發(fā)黃,特別是鞏膜和結膜(白眼球)是否發(fā)黃,接著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膚發(fā)黃??一旦發(fā)現(xiàn)黃疸體征,就應及時帶孩子去做相關的檢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時常腹瀉,大便不成形,顏色變淺,變得像白陶土一樣;或者小便呈深黃色,看上去像濃茶水一樣,有時尿液沾在衣服上,會留有黃色的痕跡??這些都是黃疸型肝炎的早期癥狀。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臟發(fā)生腫大時,會表現(xiàn)出右上腹有隱痛或連續(xù)性脹痛感,疼痛感在夜間尤為嚴重。個別肝炎患兒會表現(xiàn)為脾臟腫大,并伴有脾區(qū)疼痛,常用手自覺不自覺地按撫上腹部。發(fā)現(xiàn)孩子有捂肚子的動作,細心的媽媽就要詳細問問孩子哪里疼,還要親自動手摸摸,確定疼痛的部位。
濕疹是非常常見的癥狀,很多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會起了濕疹,其實他的病發(fā)原因很多,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治療才好。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yī)治療濕疹的方劑有哪些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濕疹病因
濕疹病因復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huán)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fā)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fā)。是復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
臨床表現(xiàn)
1.按皮損表現(xiàn)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濕疹
皮損初為多數(shù)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fā)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fā)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fā)布。
(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
(3)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fā),經久不愈。
治療濕疹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一)
辨證
濕熱毒邪蘊蒸。
治法
燥濕清熱解毒。
方名
吳萸螵硫散。
組成
吳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黃9克,冰片3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濕重流水者用藥面撒患處,濕輕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藥抹患處,每日2次。
出處
張可委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方劑治療濕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治療濕疹的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辯證施治,最好是發(fā)現(xiàn)癥狀及時的治療。以上的中藥方劑希望能幫助到有這類癥狀的患者。
皮炎濕疹中藥方
1、皮炎濕疹中藥方有黃連蜂巢
配方:川黃連6克,蜂巢3個,凡士林80克。制用法:將黃連研極細;蜂巢研末,再加凡士林,文火溶化,攪拌成油膏,先用2%溫鹽水洗凈患處,后涂油膏。注意不可用熱水燙,越燙越壞。
功效:散風祛濕。治療濕疹。
2、皮炎濕疹中藥方有魚膽汁
配方:青魚膽、黃柏等份。制用法:將青魚膽剪破,取膽汁,與黃柏粉末調勻,曬干研細。用紗布包裹敷于患處。
功效:清熱解毒。用治皮膚濕疹久治不愈者。
3、皮炎濕疹中藥方有綠豆粉香油
配方: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制用法: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用香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清熱,祛濕。用治濕疹流黃水。
4、皮炎濕疹中藥方有蟬衣
配方:蟬衣5克,苦參1O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0克,白蒺藜10克,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焦山梔10克,生甘草5克,蒼術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化濕。用治小兒急性濕疹。
5、治皮炎濕疹的其他中藥方
用生山香750克、銀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黃柏20克、五倍子6克、白鞏3克、蛇床子20克、蒼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兒茶15克、荊芥20克,水煎湯,每天先熏后洗2-3次,連續(xù)熏洗至病愈。
用白鮮皮30克、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連翹30克、金銀花3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甘草10克,紗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鐘,將藥湯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處,每天2次。每天1劑,3劑為1療程。
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于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后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
皮炎濕疹的最佳治療方法
最佳治療是病因治療:如醫(yī)生能協(xié)助患者找到皮炎濕疹病因或誘發(fā)加重因素,針對病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可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中醫(yī)辯證,治療時以清熱利濕,疏風養(yǎng)血潤燥為主。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其關于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文件中明確指岀“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權威組織也提出“使用高品質的標準化脫敏制劑,同時應該使用最佳的過敏癥治療方案,包括清除過敏原、排除體內毒素、患者免疫修復、過敏并發(fā)炎癥適當?shù)膶ΠY藥物治療、標準化脫敏制劑免疫治療。但是,少數(shù)濕疹是無法找到病因的,因此不能根治,只能對癥治療。
皮炎濕疹的癥狀有哪些
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為多數(shù)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伴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時可出現(xiàn)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shù)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癬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shù)丘疹、斑丘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fā)作:
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xiàn)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皮疹可發(fā)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呈對稱性分布。
自覺瘙癢劇烈。
病程不規(guī)則,常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
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耳濕疹、手足濕疹、乳房濕疹、肛門外生殖器濕疹、小腿濕疹等。
慢性濕疹的病因有很多種,這種癥狀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它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慢性濕疹中藥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慢性濕疹病因
發(fā)病原因復雜,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常為多方面。病人往往是過敏體質,這種過敏體質與遺傳因素有關,故在特定的人群中發(fā)病。
常見的內在因素如:胃腸功能紊亂、精神緊張、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體內有感染病灶、腸道寄生蟲等。
外界因素如:日光、風吹、寒冷、炎熱、搔抓、摩擦以及接觸肥皂、化妝品等,動物皮毛、植物、化學物質等也可誘發(fā)。
臨床表現(xiàn)
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演變而成,也可開始即呈現(xiàn)慢性炎癥?;继幤つw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xiàn)干燥而易發(fā)生皸裂。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自覺劇烈瘙癢,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fā)感染,可出現(xiàn)膿包或膿痂。處理適當則炎癥減輕,皮損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復發(fā)作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
治療慢性濕疹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一)
辨證
風濕熱毒,郁結肌膚。
治法
祛風濕,解熱毒。
方名
皮膚解毒湯。
組成
土茯苓60克,莪術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胡天雄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方劑治療慢性濕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治療慢性濕疹的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辯證施治,最好是發(fā)現(xiàn)癥狀及時的治療。以上的中藥方劑希望能幫助到有這類癥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