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濕疹中藥方
泡腳養(yǎng)生藥方。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别B(yǎng)生已經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皮炎濕疹中藥方”,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皮炎濕疹中藥方
1、皮炎濕疹中藥方有黃連蜂巢
配方:川黃連6克,蜂巢3個,凡士林80克。制用法:將黃連研極細;蜂巢研末,再加凡士林,文火溶化,攪拌成油膏,先用2%溫鹽水洗凈患處,后涂油膏。注意不可用熱水燙,越燙越壞。
功效:散風祛濕。治療濕疹。
2、皮炎濕疹中藥方有魚膽汁
配方:青魚膽、黃柏等份。制用法:將青魚膽剪破,取膽汁,與黃柏粉末調勻,曬干研細。用紗布包裹敷于患處。
功效:清熱解毒。用治皮膚濕疹久治不愈者。
3、皮炎濕疹中藥方有綠豆粉香油
配方: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制用法:將綠豆粉炒成黃色,晾涼,用香油調勻,敷患處。
功效:清熱,祛濕。用治濕疹流黃水。
4、皮炎濕疹中藥方有蟬衣
配方:蟬衣5克,苦參1O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0克,白蒺藜10克,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焦山梔10克,生甘草5克,蒼術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化濕。用治小兒急性濕疹。
5、治皮炎濕疹的其他中藥方
用生山香750克、銀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黃柏20克、五倍子6克、白鞏3克、蛇床子20克、蒼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兒茶15克、荊芥20克,水煎湯,每天先熏后洗2-3次,連續(xù)熏洗至病愈。
用白鮮皮30克、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連翹30克、金銀花3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甘草10克,紗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鐘,將藥湯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處,每天2次。每天1劑,3劑為1療程。
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于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后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
皮炎濕疹的最佳治療方法
最佳治療是病因治療:如醫(yī)生能協助患者找到皮炎濕疹病因或誘發(fā)加重因素,針對病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治療,可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中醫(yī)辯證,治療時以清熱利濕,疏風養(yǎng)血潤燥為主。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其關于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文件中明確指岀“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權威組織也提出“使用高品質的標準化脫敏制劑,同時應該使用最佳的過敏癥治療方案,包括清除過敏原、排除體內毒素、患者免疫修復、過敏并發(fā)炎癥適當的對癥藥物治療、標準化脫敏制劑免疫治療。但是,少數濕疹是無法找到病因的,因此不能根治,只能對癥治療。
皮炎濕疹的癥狀有哪些
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伴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癬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斑丘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fā)作:
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皮疹可發(fā)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呈對稱性分布。
自覺瘙癢劇烈。
病程不規(guī)則,常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
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耳濕疹、手足濕疹、乳房濕疹、肛門外生殖器濕疹、小腿濕疹等。
yS630.Com相關推薦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疾病,我們如何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呢?這類病該如治療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類疾病的發(fā)生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治療方法相關知識。
病理
病因認為屬一種自體敏感性皮炎。
疾病診斷
應與濕疹繼發(fā)感染和自體敏感性皮炎鑒別。
檢查方法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本病的病理變化
表皮的棘細胞層肥厚,水腫,淺部可糜爛,常含有葡萄球菌,真皮的乳頭層水腫充血,有炎性細胞浸潤,化驗室檢查嗜中性白細胞增多。
中藥方劑一
辨證
風濕熱毒,蘊蒸皮膚。
治法
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
加味利濕解毒飲。
組成
鮮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制大黃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蓮15克,車前子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顧伯華方。
結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認識了傳染性濕疹樣皮炎的相關知識,若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還會造成一些并發(fā)癥,若患有傳染性濕疹樣皮炎這類癥狀的朋友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
濕疹是非常常見的癥狀,很多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會起了濕疹,其實他的病發(fā)原因很多,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治療才好。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yī)治療濕疹的方劑有哪些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濕疹病因
濕疹病因復雜,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huán)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fā)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fā)。是復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
臨床表現
1.按皮損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濕疹
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fā)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fā)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fā)布。
(2)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
(3)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fā),經久不愈。
治療濕疹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一)
辨證
濕熱毒邪蘊蒸。
治法
燥濕清熱解毒。
方名
吳萸螵硫散。
組成
吳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黃9克,冰片3克。
用法
上藥共為細末,濕重流水者用藥面撒患處,濕輕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藥抹患處,每日2次。
出處
張可委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方劑治療濕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治療濕疹的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辯證施治,最好是發(fā)現癥狀及時的治療。以上的中藥方劑希望能幫助到有這類癥狀的患者。
這個嬰兒濕疹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如果不及時的治療,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病癥。那么,這個嬰兒濕疹的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嬰兒濕疹應該怎么治療?嬰兒濕疹的癥狀是什么?趕緊來看看!
嬰兒濕疹中醫(yī)稱為奶癬,又名胎瘡、胎斂瘡。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tài)反應有密切關系的皮膚病,往往存在家族性過敏體質的傾向。
其主要特征為哺乳期嬰兒頭面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細粒紅疹,瘙癢,流水,反復發(fā)作,迅速蔓延。本病肥胖兒多見,一般2歲以內可以痊愈。有的可反復發(fā)作,延至兒童期或青春發(fā)育期,而成頑疾。
主要癥狀
起病大多數在生后1~3個月,6個月后逐漸減輕,1歲半后大多數小兒可以自愈,部分患兒可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病情輕重不一,皮疹多見于頭面部,如額部、面頰,頭頂部,以后逐漸蔓延至下頜、頸、肩、背、臀部、四肢等部位,甚至可以泛發(fā)全身。
初起時為散在或密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并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fā)感染?;純簾┰瓴话?,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瘙癢。由于濕疹的病變在表皮,所以愈后不留瘢痕。
按中醫(yī)辨證,如果小兒見到皮膚發(fā)細粒紅疹,多有水液及膿性滲出,瘙癢難忍,融合成片,甚者可蔓延至頸、胸、腋等處,伴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是風熱夾濕證。
如果小兒的病程比較長,見到皮損顏色暗紅不鮮,表面有水皰、滲液,部分干燥結痂,形體消瘦,胃納不佳,哭鬧不安,大便干結,是脾虛濕盛證。
如果皮損反復發(fā)作,皮膚浸潤肥厚,干 燥脫屑,色素沉著或苔蘚樣變,分布局限或以四肢彎曲部位為主,瘙癢劇烈,抓破流少量脂水,口渴咽干,夜寐不安,大便干結,是血虛風燥證。
藥膳方
(1)桑椹、百合各30g,大棗10枚,粳米50g,蜂蜜50ml。
將桑椹、百合、大棗共入鍋中,水煎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粥,調入蜂蜜即成。每日1劑,連用10~15日。用于血虛風燥證。半歲以下患兒令乳母食之,半歲以上可喂服。
(2)山藥50g,薏苡仁、赤小豆各20g,蓮子、蟬蛻、生黃芪各12g,紅棗肉10g。
一同入鍋,水煎至豆爛,撈出黃芪、蟬蛻,與糯米或粳米50g同煮粥,加白糖少許,隨意服。服用方法同上。
中成藥
(1)三妙丸:每次3~6g,每日3次。用于奶癬輕證。
(2)參苓白術丸:每次3g,每日2次。用于脾虛濕盛證。
(3)防風通圣散:每次3~6g,每日2次。用于嬰兒濕疹輕證。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嬰兒濕疹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幾種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濕疹是一種皮膚炎癥,它的主要癥狀既是瘙癢難耐。它通常是由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通常是反復發(fā)作的,不易根治。當它多次發(fā)作以后會發(fā)展成頑固性濕疹,病程變長了,癢就更不能避免,讓人們身心疲憊。下面推薦幾種治療最頑固濕疹的中藥方子,它可以慢慢調理身體,從而治療濕疹。
1.清熱除濕湯
龍膽草、黃芩、丹皮、赤茯苓、澤瀉、萆薢、苦參各10g,車前草15g,六一散(包煎)、生地各30g。熱盛者加白茅根15g,生石膏30g(包煎);濕盛者加牛薏仁、通草各10g;癢甚者加白鮮皮30g;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黃6g。每日1劑,早晚飯前1小時各服1次。同時配合以下外治法:有糜爛滲出者,用3%硼酸溶液做開放性冷濕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濕敷間歇期外涂氧化鋅油;無糜爛滲出者,外涂爐甘石洗劑,每日3~5次。共用藥2周。急性濕疹如果中醫(yī)辨證屬于濕熱證采用以清熱利濕為主的清熱除濕湯內服,并聯合外用西藥治療,與純西藥治療組比較,可以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尤其在減輕癥狀(紅斑、滲出等)方面見效快。清熱除濕湯由龍膽瀉肝湯和萆薢滲濕湯加減組成,方中龍膽草、黃芩清熱除濕,生地、丹皮涼血清熱,赤茯苓、萆薢、澤瀉健脾滲濕.車前草、六一散利濕清熱,苦參除濕止癢。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除濕止癢之功,切中急性濕疹濕熱證的病機。另外,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龍膽草、黃芩、丹皮、生地、甘草等藥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臨床應用的關鍵是辨證要準確,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加減。
2.術苓除濕湯
炒白術10g,蒼術15g,茯苓15g,澤瀉10g,豬苓10g.薏苡仁20g,厚樸10g,陳皮10g,滑石18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甘草3g。濕邪偏于下焦者可加黃柏、川牛膝;瘙癢甚者可加烏梢蛇、刺蒺藜;日久皮損色黯者可加丹參、當歸。每日1劑,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
本方所主多為亞急性和慢性濕疹患者,病情遷延,或因素體脾虛,或因濕邪久羈,過用苦寒而傷脾,故兼見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或膩等脾虛表現,屬脾虛濕蘊證。治療上應標本兼顧,既治“脾虛”之本,又治“濕盛”之標。術苓除濕湯中白術益氣健脾、燥濕,蒼術除脾濕升清陽,茯苓助脾運、利水除濕,三藥合用達健脾燥濕利水之功,為君藥。根據“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選澤瀉、豬苓、薏苡仁助君藥健脾利水,給邪以出路;陳皮、厚樸理氣和中、下氣除滿、助運脾濕,祛濕劑中配伍理氣之藥,即“氣化則濕亦化”之理,五藥共為臣藥?;凉窭?,地膚子、白鮮皮共達止癢之功,三藥為佐藥。甘草既健脾益氣又調和諸藥,為使藥。在全方組成中既有燥濕健脾的平胃散(蒼術、陳皮、厚樸、甘草)以除中焦?jié)褡?,義含健脾滲濕的四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術)以治溲短便溏,再伍滲利小便的六一散(滑石、甘草),從而使全方達到健脾燥濕暢三焦之機、化膀胱之氣,使?jié)駸o從牛而
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病,剝脫性皮炎的病因也有很多種,它的癥狀表現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剝脫性皮炎的重要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剝脫性皮炎病因
常見原因可能是:
1.銀屑病、濕疹、脂溢性皮炎、毛發(fā)紅糠疹、扁平苔蘚等惡化而引起。
2.淋巴瘤及其他惡性腫瘤,如蕈樣肉芽腫﹑霍奇金病﹑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可發(fā)生紅皮病﹐預后嚴重
3.藥物過敏所致。
4. 其他原因,包括落葉型天皰瘡、挪威疥、皮肌炎或結節(jié)病等。
5. 原因不明者。
治療剝脫性皮炎中藥方劑
方劑(止癢除濕解毒湯)
藥物
全蝎10克,蟬蛻10克,防風10克,地膚子20克,地榆30克,苦參30克,膽草15克,蛇床子10克,枯礬10克,川軍12克。
用法
將藥加水4000毫升。煮沸后30分鐘,待溫后外洗患處,日2次。7天為1療程。洗后在室內避風休息30分鐘。
療效
30例中,病程最短3天,最長3個月。治愈28例。好轉2例。
出處
《北京中醫(yī)》1994;(4):24。
預防
1.避免濫用藥物,對急性期的其他皮膚病患者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
2.宜食高蛋白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忌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對藥物過敏所致的紅皮病,治療過程中選擇用藥應特別慎重,避免出現交叉過敏反應。
4.注意皮膚的清潔及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如空氣流通、定期空間消毒、被褥的清潔等,尤須做好口腔、眼、外陰的護理。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治療剝脫性皮炎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中醫(yī)治療剝脫性皮炎的方劑很多,我們也要根據自身的癥狀選擇合適的方法。以上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相信會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