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承氣湯方劑功效
夏季養(yǎng)生方劑。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增液承氣湯方劑功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增液承氣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jīng)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增液承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增液承氣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nèi)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增液承氣湯。
分類
瀉下劑-功補兼施。
組成
玄參一兩(30g) 麥冬八錢,連心(25g) 細生地八錢(25g) 大黃三錢(9g) 芒硝一錢五分(4.5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功效
滋陰增液,泄熱通便。
方解
陽明溫病,熱結(jié)胃腸。津液受灼,腸腑失潤,傳導失常,以致燥屎不行,脘腹脹滿;燥屎不行,邪熱愈盛,陰津漸竭,故腸中燥屎雖用下法而不得通。此即《溫病條辨》津液不足,無水舟停之意??诟纱皆?,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者,乃熱傷津虧之證。治宜甘涼濡潤以增陰液;咸苦潤下以泄熱通便。
方中重用玄參滋陰泄熱通便,為君藥。麥冬、生地黃滋陰生津,為臣藥。君臣相合即增液湯,功能滋陰清熱,增液通便;大黃、芒硝軟堅潤燥,泄熱通便。共成增水行舟之劑。
《溫病條辨》指出,陽明溫病,大便不通,若屬津液枯竭,水不足以行舟而燥結(jié)不下者,可間服增液湯以增其津液;若再不下,是燥結(jié)太甚,宜于增液承氣湯緩緩服之。說明熱結(jié)陰虧,大便不通者,使用下法,宜當審慎。
方歌
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藥供, 熱結(jié)陰虧大便秘,增水行舟腸腑通。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增液承氣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增液承氣湯雖然不常用,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擴展閱讀
桃核承氣湯的名字很是特別,單看名字我們可能根本不能分清楚具體牛目椒組成是什么,我們只能猜測,為了驗證我們猜測的對不對。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桃核承氣湯組成有哪些吧,有什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吧。
【名稱】桃核承氣湯。
分類
理血劑-活血祛瘀。
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12g) 大黃四兩(12g) 桂枝二兩(6g) 甘草炙,二兩(6g) 芒硝二兩(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功效
破血下瘀。
方解
本方由調(diào)胃承氣湯減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傷寒論》原治邪在太陽不解,循經(jīng)入腑化熱,與血相搏結(jié)于下焦之蓄血證。瘀熱互結(jié)于下焦,故少腹急結(jié);熱在血分而不在氣分,膀胱氣化未受影響,故小便自利;熱在血分,故至夜發(fā)熱;瘀熱上擾心神,故心神不寧,甚則譫語,如狂。
此時治當破血下瘀,并除血分之熱。方中桃仁與大黃并用為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黃破瘀瀉熱,兩者配伍,瘀熱并治。桂枝通行血脈,助桃仁活血行瘀,配于寒涼破泄方中,亦可防止寒涼凝血之弊;芒硝瀉熱軟堅,助大黃下瘀泄熱,共為臣藥。炙甘草護胃安中,緩諸藥峻烈之性,以為佐使。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去,瘀熱清,諸證自平。
方歌
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并桂枝, 瘀熱互結(jié)小腹脹,如狂蓄血功最奇。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桃核承氣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增液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增液潤燥,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增液湯的中藥方劑以及增液湯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增液湯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增液湯
【處方】
元參30克、麥冬24克(連心)、細生地24克。
【功能主治】
增液潤燥。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shù)日不大便,其陰素虛,不可用承氣湯者。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口干則與飲令盡。不大便,再服。
【備注】
方中重用元參,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燥為君;麥冬滋液潤燥,生地養(yǎng)陰清熱為臣。三味相配,共奏激液潤燥之功。
【摘錄】
《溫病條辨》卷二。
增益八味丸
【處方】
熟干、地黃(酒灑九蒸,曬干稱)、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山藥(大塊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白茯苓、牡丹皮(去骨)、澤瀉(酒浸一宿)各45克。
【制法】
上為細末,用真鹿角膠250克,銼細,入銀石器中,法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腎補肝,強筋壯骨。治男子肝腎兩虛,陽衰精虧所產(chǎn)生的堵證。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
《朱氏集驗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增液湯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增液湯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大承氣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藥是專治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jié)不通的人,那么大承氣湯中藥方劑現(xiàn)在應(yīng)該清楚了吧。大承氣湯的功效?大承氣湯的用法?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吧。
方劑名
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
大黃四兩,酒洗(12g)、厚樸八兩,去皮,炙(24g) 、枳實五枚(12g)、 芒硝三合(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F(xiàn)代用法:用水適量,先煎厚樸、枳實,后下大黃,芒硝溶服。
功效
峻下熱結(jié)。
主治
1.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jié)不通,矢氣頻轉(zhuǎn),脘腹痞滿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熱,手足濺然汗出,譫語,舌苔焦黃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2.熱結(jié)旁流下利清水,色純青而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干舌燥,脈滑實。
3.熱厥、痙病和狂證而見有里熱實證者。
方解
本方證為傷寒邪傳陽明化熱,腸熱津傷,燥屎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所致。實熱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故見大便秘結(jié)不通,矢氣頻轉(zhuǎn),脘腹痞滿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稟氣于陽明,陽明經(jīng)氣旺于申酉時,里熱熾盛,蒸騰于外,故日晡潮熱,手足濺然汗出;濁氣上攻,擾亂神明,則譫語;舌苔焦黃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均為熱盛傷津,燥屎內(nèi)結(jié)之象。前人將陽明腑實證歸納為痞、滿、燥、實四種:痞指自覺胸脘有痞塞壓重感;滿指脘腹脹滿,按之有抵抗感;燥指腸有燥屎,干結(jié)不下;實指腹痛拒按,大便不通??傊?,本證為熱邪與燥屎內(nèi)結(jié)于腸胃,里熱熾盛。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陰。
方中大黃苦寒通降,瀉熱通便,蕩滌腸胃積滯,且生用并后下,蕩滌之力更銳,治實而為君藥。然大黃雖長于蕩滌實熱,但無軟堅之力,故配以芒硝,咸寒潤降,軟堅潤燥,以攻燥結(jié),治燥為臣藥。二藥相須為用,以增峻下熱結(jié)之力。燥屎內(nèi)結(jié),腑氣不通,故用厚樸寬腸下氣,化滯除脹以治滿;枳實行氣消積以治痞,二藥既可調(diào)暢氣機而除痞滿,以消無形之氣滯,又可助硝、黃之蕩滌之力,共為佐使藥。四藥相配,瀉下與行氣并用,則痞、滿、燥、實俱去,起到急下存陰的作用。
熱結(jié)旁流:是陽明腑實證的一種假象。其因是由里熱熾盛,燥屎結(jié)于腸中欲排不能,以致少量糞水從旁流出所致。此時,雖下利稀水,色純青而臭穢,但仍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干舌燥,脈滑實。其下利稀水為假象,本質(zhì)仍為熱結(jié),治宜大承氣湯以峻下之,乃為通因通用之法。
熱厥:其因是由實熱積滯閉阻,陽遏內(nèi)郁不達四末,致陽盛格陰,故見四肢厥冷而為熱厥,其厥為假象,熱為本質(zhì),治宜大承氣湯以寒下之,乃為寒因寒用之法。若實熱內(nèi)結(jié),熱盛傷津,筋脈失養(yǎng)則癥見抽搐而發(fā)為痙病;陽明熱甚,上擾神明,則神昏譫語,發(fā)為狂證,治宜大承氣湯以泄之,乃為釜底抽薪之法。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寒下峻劑,用于里實證,以痞滿燥實四證俱全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某些熱性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高熱,譫語,神昏,驚厥,發(fā)狂而見大便不通,苔黃脈實者。
使用注意
凡氣虛陰虧,燥結(jié)不甚者,以及年老、體弱、孕婦等均應(yīng)慎用。本方作用峻猛,應(yīng)中病即止,切勿過劑。
附注
1.小承氣湯(《傷寒論》) 大黃四兩,酒洗(12g) 厚樸二兩,去皮,炙(6g) 枳實三枚大者,炙(9g)水煎分兩次溫服。初服得下,則停服,不下者,則盡飲之。功效:輕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腑實輕證。癥見大便不通,譫語潮熱,脘腹痞滿,舌苔老黃,脈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脹痛,里急后重者。
2.調(diào)胃承氣湯(《傷寒論》)酒大黃12g炙甘草6g芒硝l0g先煎大黃、甘草,煎成去渣,內(nèi)芒硝,微火煮一二沸,一次溫服之。功效:緩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腸胃燥熱。癥見大便不通,口渴心煩,蒸蒸發(fā)熱,或腹中脹滿,舌苔正黃,脈滑數(shù);或以及腸胃積熱而致發(fā)斑,口齒咽喉腫痛等。
功用鑒別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俗稱三承氣湯。三方均有大黃,均能寒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腑實證。其中,大承氣湯中硝、黃同用,大黃生用且后下,又加枳、樸,瀉下之力最強,能峻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腑實重證,以痞、滿、燥、實俱全為主;小承氣湯中去芒硝,并減枳、樸用量,且三藥同煎,瀉下之力較輕,能輕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腑實之輕證,以痞、滿、實而不燥為主;調(diào)胃承氣湯中去枳、樸,加甘草與大黃同煎,瀉下之力和緩,能緩下熱結(jié),主治陽明腑實證以燥、實而無痞、滿者為主。
方歌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以枳樸效力彰,陽明腑實痞滿堅,峻下熱結(jié)此方良。
結(jié)語:有關(guān)大承氣湯的功效與作用,想必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吧。大承氣湯專治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jié)不通,矢氣頻轉(zhuǎn),脘腹痞滿而硬,等癥狀。很多人用過都說好,有了此癥狀病人,請選擇大承氣湯。
增液解毒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養(yǎng)陰增液,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增液解毒湯的中藥方劑以及增液解毒湯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增液解毒湯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增液解毒湯
【處方】
生地30克、玄參12克、麥冬9克、石斛9克、沙參9克、丹參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銀花15克、連翹9克、炙鱉甲9克、炙龜版9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增液,清熱解毒。治熱毒傷營耗液所致的剝脫性皮炎及紅皮癥。
【摘錄】
《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增液麻仁湯
【處方】
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厚樸10克,大黃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實10克,黑芝麻15克。
【功能主治】
滋陰瀉熱,增液潤腸。主胃腸燥熱,素體陽盛,陰液不足,或熱積胃腸,津液被灼,致燥熱熏蒸。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呂敬江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增液解毒湯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增液解毒湯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增液麻仁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治療滋陰瀉熱,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增液麻仁湯的中藥方劑以及增液麻仁湯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增液麻仁湯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增液麻仁湯
【處方】
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厚樸10克,大黃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實10克,黑芝麻15-30克。
【功能主治】
滋陰瀉熱,增液潤腸。主胃腸燥熱,素體陽盛,陰液不足,或熱積胃腸,津液被灼,致燥熱熏蒸。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呂敬江方。
增液潤燥湯
【處方】
生地20克,元參20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沙參15克,五味子12克,當歸12克,知母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玉竹20克,黨參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
滋陰潤燥,益氣生津。主肺熱邪毒,灼傷陰液,精氣不能上榮,目失所養(yǎn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李紀源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增液麻仁湯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增液麻仁湯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