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方劑功效
夏季養(yǎng)生方劑。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止嗽散方劑功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止嗽散的名字很是特別,單看名字我們就會猜測它的作用是不是用來止咳的,我們只能猜測,為了驗證我們猜測的對不對。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牛目椒組成吧,有什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吧。
【名稱】止嗽散。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桔梗炒 荊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9g) 甘草炒,十二兩(3g) 陳皮去白,一斤(6g)。
用法
共為末,每服三錢(6~9g)開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初感風寒,生姜湯調(diào)下。
功效
宣利肺氣,疏風止咳。
方解
本方治證為外感咳嗽,經(jīng)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仍不止者。風邪犯肺,肺失清肅,雖經(jīng)發(fā)散,因解表不徹而其邪未盡,故仍咽癢咳嗽,此時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惡風發(fā)熱。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方中紫菀、百部為君,兩藥味苦,都入肺經(jīng),其性溫而不熱,潤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對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桔梗、白前味辛平,亦入肺經(jīng)。桔梗味苦辛,善于開宣肺氣;白前味辛甘,長于降氣化痰。兩者協(xié)同,一宣一降,以復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為臣藥。
荊芥辛而微溫,疏風解表利咽,以除在表之余邪;橘紅理氣化痰,均為佐藥。甘草緩急和中,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荊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為佐使之用。綜觀全方,藥雖七味,量極輕微,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
正如《醫(yī)學心悟》所說: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qū)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故對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加減運用得宜,都可獲效。
方歌
止嗽散內(nèi)用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 白前甘草共為末,姜湯調(diào)服止嗽頻。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止嗽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ys630.COm精選閱讀
止嗽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治療痰多咳嗽,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止嗽散的中藥方劑以及止嗽散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止嗽散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止嗽散
【處方】
半夏45克(湯洗七次);枯白礬120克。
【制法】
上二味,共研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備注】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止嗽丸"。
【摘錄】
《儒門事親》卷十五。
止嗽神丹
【處方】
人參3克;白芍3克;酸棗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麥冬15克;蘇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
【功能主治】
治久漱不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石室秘錄》卷二。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止嗽散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止嗽散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導讀:止嗽散的功效是什么?止嗽散,中醫(yī)方劑名。那么止嗽散的功效是什么?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止嗽散的功效吧。
【方劑名】
止嗽散
【出處】
《醫(yī)學心悟》
【組成】
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各二斤);甘草(炒)375g(十二兩);陳皮(水洗去白)500g(一斤)。
【方歌】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荊陳研,宣肺疏風止咳痰,姜湯調(diào)服不必煎。
【方解】
本方證為風邪稽留于肺,肺失宣暢所致。用治外感咳嗽,經(jīng)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仍不止者。風邪犯肺,或因解表不徹而風邪未盡,故咽癢咳嗽,因外邪已去十之八九,故微有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治宜止咳化痰,疏表宣肺。方中紫菀、百部,均入肺經(jīng),其性溫潤,能潤肺化痰止嗽,為君藥。桔梗味苦辛,善于宣肺化痰;白前味辛甘,長于降氣化痰。兩者協(xié)同,一宣一降,以復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共為臣藥。荊芥祛風解表,使外邪從表而解,則肺氣得宣,雖重不在解表,但解表又實不可缺;陳皮理氣化痰,均為佐藥。甘草緩急和中,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荊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為佐使之用。藥雖七味,用量輕微,具備了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
【功效】
止咳化痰,宣肺疏表。
【主治】
風邪犯肺。咳嗽咽癢,咳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
【用法】
共研細末,每服9克,食后,臨臥時開水調(diào)服,初感風寒者,用生姜湯調(diào)下。
【配伍特點】
溫潤和平,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
【加減化裁】
風寒初起加荊芥、防風、蘇葉、生姜以散邪;暑氣傷肺,口渴煩心尿赤,加黃連、黃芩、花粉;濕氣生痰,痰延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棗;燥氣傷肺,干咳無痰者加栝樓、貝母、知母、柏子仁。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外感風邪,咳嗽吐痰的常用方,以咳嗽咽癢,微有惡風發(fā)熱,苔薄白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風邪犯肺者。
【禁忌】
痰中帶血者慎用。陰虛勞嗽者,不宜使用。
【使用注意】
本方性雖平和,但總屬辛溫之劑,故陰虛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不宜使用。如肺熱咳喘,須加貝母,知母,瓜蔞,黃芩之類,不宜單獨使用。表邪重者,亦非本方所宜。
以上就是止嗽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止嗽散是什么你知道嗎?止嗽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半夏45克(湯洗七次)枯白礬120克
【制法】上二味,共研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備注】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止嗽丸"。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桔梗(炒)荊芥 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千克 甘草(炒)360克 陳皮(水洗,去白)500克
【制法】共為末。
【功能主治】止嗽化痰,宣肺解表。治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及臨臥用開水調(diào)下,初感風寒,生姜湯調(diào)下。
【備注】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橘紅(?方中為陳皮-軟件作者注)宣肺理氣;荊芥祛風解表;甘草調(diào)和諸藥。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三
止嗽散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清熱止嗽是很多人都需要做的事情。特別是春季這個季節(jié),很多人會出現(xiàn)感冒咳嗽的癥狀。那么,清熱止嗽有什么好的方法嗎?清熱止嗽的藥茶方是什么呢?清熱止嗽的偏方又有哪些?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配方
甘菊花、炙枇杷葉、霜桑葉各6克,廣皮、酒黃芩各3克,生地、焦枳殼各4.5克,鮮蘆根2支。
制法
將蘆根切碎,與余藥共為粗末,水煎,取汁。
用法
溫飲,每日1劑。
功效
清熱解表,宣肺止嗽。適用于外感風熱,肺熱咳嗽,惡心痰多,口渴咽干,大便干結(jié)等癥。
清熱止嗽的幾種偏方
1、蘿卜蔥白治風寒咳嗽
做法:蘿卜1根,蔥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成一碗湯,連渣一次服。
適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紅糖姜棗湯治傷風咳嗽
做法:紅糖30克,鮮姜15克,紅棗30克。以水三碗煎至過半,頓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適用:驅(qū)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產(chǎn)后受寒腹瀉,惡陰等。
3、芫荽湯平傷風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洗凈,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芫荽,飴糖攪拌后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
適用:發(fā)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清熱止嗽的藥茶方一定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了吧!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清熱止嗽,還是要及時的就醫(yī)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止嗽化痰顆粒是一種治療感冒發(fā)燒的藥,家庭常備大人服用小孩減半,小孩尤其是孩子要選擇合適的止咳化痰顆粒,藥店一般有賣,按照醫(yī)生的意見給寶寶進行服用。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不適的癥狀要及早就醫(yī),不要耽誤了。給寶寶吃止咳化痰顆粒要是轉(zhuǎn)買小孩吃的,希望家長要注意這件事情,小孩的藥是不能大人混著吃的。
1
小兒清肺化痰止咳顆粒是一種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在臨床上的功能主治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兒肺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 小兒清肺化痰顆粒的藥物組成為麻黃30g,石膏225g,苦杏仁75g,前胡75g,黃芩75g,紫蘇子(炒)75g,葶藶子93g,竹茹75g。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具有良好的發(fā)汗解表、消里退熱功效,服用安全、有效、方便,穩(wěn)定性良好。
2
小兒清肺化痰止咳顆粒為兒科咳嗽類藥品,主要是由鹽酸麻黃堿、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組成。為淡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祛痰鎮(zhèn)咳。 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小兒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但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心絞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患者禁用。 總的來說,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和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在功效有所差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各具特點和優(yōu)勢,不分伯仲,建議患者在用藥之前,根據(jù)自身病癥對照兩者功效來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如上所述希望能給家長們參考,給寶寶買藥之前要咨詢醫(yī)生的意見,然后再給寶寶對癥下藥,實在不知道怎么買就到醫(yī)院去請醫(yī)生開藥,孩子的事情還是要注意一些,藥物萬一不能讓孩子適應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那就麻煩了,現(xiàn)在市面上一種藥十多個名字看的人眼花繚亂,家長們難免選錯,所以還是去醫(yī)院比較保障。
止嗽化痰定喘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治療清熱化痰,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止嗽化痰定喘丸的中藥方劑以及止嗽化痰定喘丸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止嗽化痰定喘丸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止逆丸
【處方】
麻黃9克;生石膏18克;白前6克;萊菔子4.5克;膽星6克;杏仁6克;黃芩6克;蘇子9克;葶藶子9克;紅棗8個;生甘草3克。
【制法】
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宣肺定喘。治發(fā)熱咳嗽,痰鳴氣喘,痰黃而稠,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滑而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一日二次。
【摘錄】
《實用中醫(yī)學》。
止嗽化痰丸
【處方】
罌粟殼625g;桔梗250g;知母125g;前胡125g;陳皮125g;大黃(制)125g;甘草(炙)125g;川貝母125g;石膏250g。
【性狀】
為黃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酸、苦。
【炮制】
以二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熱阻肺,久嗽,咳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
【注意】
風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規(guī)格】
每6~7丸重1g。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
《中國藥典》。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止嗽化痰定喘丸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止嗽化痰定喘丸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止嗽化痰丸。
【處方】罌粟殼625g 桔梗250g 知母125g 前胡125g 陳皮125g 大黃(制)125g 甘草(炙)125g 川貝母125g 石膏250g 苦杏仁187.5g 紫蘇葉125g 葶藶子125g 款冬花(制)125g 百部(制)125g 玄參125g 麥冬125g 密蒙花75g 天冬125g 五味子(制)75g 枳殼(炒)125g 瓜蔞子125g 半夏(姜制)250g 木香75g 馬兜鈴(制)125g 桑葉125g
【性狀】為黃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酸、苦。
【炮制】以二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熱阻肺,久嗽,咳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
【注意】風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規(guī)格】每6~7丸重1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由上文可知止嗽化痰丸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相信大家對于止嗽化痰丸這種藥丸肯定是不會太過于陌生的吧。止嗽化痰丸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一種中成藥,止嗽化痰丸的用途非常的廣泛,所以大家不妨學習一些關(guān)于止嗽化痰丸的知識。我們不但要了解一下止嗽化痰丸的主要功效而且也應該知道一下止嗽化痰丸的用法和用量,一起看看下文的詳細介紹吧。
止嗽化痰丸,中成藥名。為祛痰劑,具有清肺化痰,止嗽定喘之功效。用于熱阻肺,久嗽,咯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主要功效: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適用病癥:熱阻肺,久嗽,咯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
藥性分析:
方中葶藶子、馬兜鈴瀉肺平喘;石膏、知母、桑葉清肺潤燥;五味子、罌粟殼斂肺平喘;紫蘇葉、苦杏仁、瓜蔞仁、陳皮、枳殼、木香、半夏理氣化痰;川貝母、前胡、桔梗、款冬花、百部止咳;天冬、麥冬、玄參養(yǎng)陰生津;大黃、密蒙花清熱瀉火,化痰止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共用,以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一種常見的中成藥,那就是止嗽化痰丸了,我們知道止嗽化痰丸在臨床上面的用途非常的廣泛,我們可以采用止嗽化痰丸來起到清肺化痰等效用,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止嗽化痰丸的主要功效。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小兒止嗽金丹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元參(去蘆)麥冬 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蘇子60克 焦檳榔90克 膽星120克 知母 蘇葉各60克 桔梗 竹茹粉 生桑皮 川貝 花粉 生蔞仁 甘草各90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功能主治】解熱潤肺,化痰止嗽。治傷風發(fā)熱,咳嗽黃痰,口干舌燥,腹?jié)M便秘,久嗽痰盛。
【用法用量】周歲以上每次服1丸,周歲以內(nèi)酌減,白開水化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小兒止嗽金丹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止汗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治療諸虛不足,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止汗散的中藥方劑以及止汗散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止汗散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止汗散
【處方】
牡蠣22.5克;白術(shù)30克;白芷10.5克;甘草9克;防風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諸虛不足,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煎水調(diào)下,不拘時。
【摘錄】
《雞峰普濟方》卷二十五。
止汗神丹
【處方】
人參30克(或黃耆60克代之);當歸30克;北五味3克;桑葉7片。
【功能主治】
治久汗不止。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石室秘錄》卷二。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止汗散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止汗散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